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二石兽于水中_______(2)于沙上______(3)转转不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城现代汉语。

(1)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刻画人物的主要手段是语言描写。讲学家议论时“尔辈不能究物理”的目中无人、“不亦颠乎”的自以为是;老河兵分析时“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的胸有成竹以及“不更颠乎”的反唇相讥,都尽显人物性格。

B.本文层次清晰,行文结构主要围绕石兽的搜寻工作展开,极力渲染打捞石兽的神奇过程,在戏剧性的情节中挖掘出生活的哲理。

C.我们分析事物的特征,要根据生活原理来定论,也要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

D.文章最后一句以简短的议论作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揭示出文章的主旨。

 

1. (1)寻找 (2)埋没 (3)停止 2.(1)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2) 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一,不知道其二的情况太多了,怎么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呢? 3.B 【解析】 1.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注意:求:寻找。已:停止。 2.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理解和翻译能力。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做到句不离篇。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意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第四句子要通顺,语气要连贯,结构要完整,注意句子中省略内容,在不影响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可增加少量字词来疏通句子。 ①关键词:是,这。杮,削下来的木片。岂能:怎么能。为:被。暴涨:洪水。暴,突然(急、大)。 ②关键词:然:既然这样。则:那么。但:只,仅仅。臆断,主观地判断。欤:表反问的句末语气词,译为“呢”。 3.B. 此文没有“极力渲染打捞石兽的神奇过程”,应是:全文层次清晰,其行文结构主要围绕石兽的搜寻工作展开,在戏剧性的情节中挖掘出生活中的哲理。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下面新闻材料拟写一个不超过20字的新闻标题,并简述理由。

揭阳日报讯  揭阳市进贤大桥是榕江北河在揭阳市区范围内的第七座大桥,是揭阳市区榕江北河上的第一座景观大桥。桥梁全长1375米,总投资约3亿元,桥面结构类型为沥青混凝土,设计双向六车道,车行时速是60公里。大桥将连通市区多条重要交通要道,南接空港区进贤门大道,北连揭东区国道206线、国道539线,成为连接榕城、空港、揭东三个区的重要通道,这对分流市区北河大桥和梅东大桥繁重的交通量、缓解交通拥堵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进贤大桥建设进展始终为南北两岸市民所关心,项目由市住建局组织实施建设。据媒体消息,进贤大桥预计2022年8月建成通车。

(1)拟写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拟写这个标题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历代不少石碑为名家撰写,因此石碑上的刻文成了书法大家真迹的集中场所。(把“石碑”改为“碑文”)

B.“分数诚可贵,人格价更高”。诚信赋予了考试更多的意义,我们要以诚信的态度对待考试,坚决杜绝考试没有作弊行为。(删去“没有”)

C.语文课堂其实就是微缩的社会言语交际场,学生在这里学习将来步入广阔社会所需要的言语交际本领与素养。(删除“与素养”)

D.尽管对事物的错误认知源于感情的亲疏,但公正的灵魂会时刻提醒你,让你警惕感情陷阱的误区。(删去“的误区”)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两千多年前,《蒹葭》以爱为主题入诗,那片伫立千年的芦苇,见证了远古的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追求。

B.“一带一路”构想传承和延续了古丝绸之路的精神,被赋予了时代的新内涵,为地区和全球可持续增长开辟了新空间。

C.有一种美德叫做“饮水思源”,有一种悲哀叫做“数典忘祖”。以目前功利弥漫的社会来看,情愿李代桃僵者,已不多见了。

D.不管别人怎么说,他有他的主见;不管别人怎么做,他依然墨守成规。就凭着这样的执着和坚守,他最终赢得了人们的尊重。

 

查看答案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bù gōng zì pò______________了。

2)富有创造力的人总是zī zī bù juàn______________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3)那七个客人从松树林里推出这七辆江州车儿,把车子上枣子都丢在地上,将这十一担金珠宝贝,却装在车子内,叫声:“ guō zào_________!”

(4)关公曰:“兄长两次亲往bài yè_________,其礼太过矣。”

 

查看答案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天接云涛连晓雾,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渔家傲》)

(2)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_,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

(3)《春望》中写战火连天、家书难得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陋室铭》中表现作者对那些官僚们寻欢作乐生活的鄙弃,对官场的厌倦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