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德宏的冬色 依屯 ①“江南孟冬天,荻穗软如绵。绿绢芭...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德宏的冬色

依屯

①“江南孟冬天,荻穗软如绵。绿绢芭蕉裂,黄金橘柚悬。”在异乡的日子里,每读唐代诗人谢良辅的这首《状江南·孟冬》,总会想起德宏秀美的冬色来。

②其实,我从小在德宏长大,春夏也好,秋冬也罢,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不曾刻意地观赏和体味。直到我离开德宏,在异乡的土地上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寒冷而寂寞的冬天后,才真正体味出德宏东色的秀美来。

我喜欢毛泽东词中“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壮景;也喜欢江南冬末春初凝雪余冰、露出片片鹅黄的娇怯,但我更爱德宏的冬色。德宏的冬天就和德宏人一样热情,让人感受不到四季轮回的冷暖爽凉。即使时令已是三九,但那满山的绿还浓得化不开;那春日间开放的花儿,还在一朵接着一朵地开放;那蜜蜂和蝴蝶也仍旧飞来绕去,曼舞轻歌;村头的芭蕉树和大青树并不把四季刻进年轮里,翠绿依旧。所以,我更喜欢德宏冬日里那种依然故我的姹紫嫣红。

④北方的农人,把瑞雪与丰年联系在一起。但天空阴沉、飞雪飘落,张扬的是冷酷的色彩,飘落的是孤寂的情绪。而德宏却是“四序有花常见雨,一冬无雪却闻雷”,这德宏冬日的雨,是雪的精魂,是对冷寂的抗争。冬雨飘落,唰唰作响的雨声奏出别致的音乐,渗入土中,就变成了孕育春天的乳汁。才进入立春,那浮翠的荷叶,就像从卜哨的手掌里流淌出来,从地心里涌出来,覆盖了门前的荷塘和小溪。这时,春天的花更红、树更高、苗更青、色更艳。

⑤德宏的冬天并非是没有起伏的,落叶就是它扯起的冬天的旗帜。当绿叶用自己编织的浓荫为人们抹去骄阳、送走炎热后,当他们以依依惜别的深情,把一年里创造的果实交给培育它的人们之后,就开始从枝头一片片飘落下来。另一面,在落叶的芥蒂上,新生嫩叶又朝气蓬勃地长出来,长出水灵灵嫩生生的新绿笼罩的树冠。绿的树、绿的山、绿的天、绿的地,就连那剩芽分蘖的麦子也不褪色,为田野弹奏起绿的旋律。这德宏的冬天永远是一派绿色的生机。

⑥早晨,在德宏冬日的原野上,当东方的太阳把温柔的红光撒在地上的时候,那偶然点缀沃野的白霜,便在阳光下化成袅袅的白烟翩然升起,和那些在枝头呢喃的小鸟,还有那些在林间悠闲散步的孔雀一起,被阳光演绎成无数童话,染蓝高远的天空,染蓝这个季节独有的希望。

⑦这就是德宏秀美的冬色。置身德宏的冬日,听野外的鸟语虫鸣和悠然的牛铃声,看满山遍野的绿色植被,就会让人感觉到这冬日是一颗饱满的种子,正拥着出土的梦在尽情歌唱;是一支熊熊的火把,正驱赶季节的低速,照彻生命的向往。由此,我不禁想捧起这块土地的来年的春,春又孕育出冬,后浪推前浪奔腾向前……它使我明白,我们的祖先为什么在这块沃野上生息,我们的历史怎样从这里起步,然后又怎样一页一页地写到今天。

⑧感谢三江四河,捧出了这一方宝地。感谢德宏的冬色,润泽了我灵感的诗篇。

(文章有删减)

1.本中第④——⑥段从哪三方面来描写德宏冬色的?

2.文中第③段画线句子的语言富有表现力,请任选一个角度加以赏析。

3.第②段中作者为什么说在离开德宏后,才真正体味出德宏冬色的秀美呢?

 

1.冬雨;落叶;原野。 2.示例:运用对比的手法,用北国冬天的壮景、江南冬天的娇怯,衬托出德宏冬天热情的特点,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3.因为作者离开德宏后,在异乡感受了冬天的寒冷和寂寞,与家乡的冬天有了对比,才感到了家乡冬色的秀美。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④——⑥段内容,可知④段写的是德宏冬天的雨,⑤段写的是冬天的落叶,⑥段写的是冬日的原野。 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重点句子的能力。这类题型应先找准赏析的角度,如修辞、描写方法、写作手法、重点词语等;再结合语境作正确的赏析。本题可以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我喜欢毛泽东词中‘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壮景;也喜欢江南冬末春初凝雪余冰、露出片片鹅黄的娇怯,但我更爱德宏的冬色”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北方冬天的壮景”“南方冬末春初的娇怯”和“德宏冬天的热情”进行对比,从而衬托出德宏冬天的特点,表达作者对德宏冬色的喜爱之情。 3.本题考查对文章段落的理解。依据第2段“直到我离开德宏,在异乡的土地上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寒冷而寂寞的冬天后,才真正体味出德宏东色的秀美来”可知,作者一开始并没有刻意的感到德宏冬天的美,是在作者离开故乡后,感到异乡冬天的寒冷和寂寥,形成了对比,才感到家乡冬季的美,意思对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名著阅读

那大圣趁着机会,滚下山崖,伏在那里又变,变了一座土地庙儿:大张着口,似个庙门,牙齿变作门扇,舌头变作菩萨,眼睛变作窗棂。只有尾巴不好收拾,竖在后面,变作一根旗竿。真君赶到崖下,不见打倒的鸨鸟,只有一间小庙;急睁凤眼,仔细看之,见旗竿立在后面,笑道:“是这猢狲了!他今又在那里哄我。我也曾见过庙宇,更不曾见一个旗竿竖在后面的。断是这畜生弄喧!”

(节选自《西游记》第六回)

1.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郭英德在一次讲演中说,《西游记》善于用诙谐幽默的方式去讲一些生活哲理。你从上面这个片段中悟出路什么生活哲理?

2.下列故事情节均出自《西游记》,其中与孙悟空无关的一项是(  )

A.四圣试禅心 B.打碎琉璃盏 C.偷吃人参果 D.三借芭蕉扇

 

查看答案

阅读文言文文,回答后面小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李侍郎,性聪慧。时家贫,无赀买书,乃借贷于邻人。每一翻绎,无不成诵。偶如城市,街衢铺店名号,皆默识之。后官翰林,库中旧藏有《永乐大典》,公皆读之。同僚取架上所有抽以难公无不立人皆惊骇

(节选自《啸亭杂录》)

(注)①侍郎:古代官名。②绂():李绂,人名。③赀(zi):通“资”,钱财。④衢(qu):四通八达的道路,大路。⑤《永乐大典》:明朝永乐年间编纂的一部百科全书式文献集。全书有229327卷,11095册。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非学无以广______________

(2)险躁则不能______________

(3)时家贫______________

(4)无不立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______

库中旧藏有《永乐大典》,公皆读之。

3.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同僚取架上所有抽以难公无不立对人皆惊骇

4.(甲)文主要运用了_________的表达方式,(乙)文主要运用了_____的表达方式,写李绂因勤奋好学而成才,这印证了(甲)文中所说的“_________”这句话。

 

查看答案

某校开展“少年正是读书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1)古人写了下面这副对联,上联的意思是年轻时是读书的好时候却不喜欢读书,下联的意思是年老了喜欢读书却不是读书的好时机了。请根据对联的意思在括号内写出“好”的读音。

上联:好_____读书不好_____读书

下联:好_____读书不好_____读书

(2)请给本次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

(3)活动结束后,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感想。梅梅同学的感想中有一处语病,请你帮她修改一下,把修改后的正确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①通过本次活动,我对阅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②阅读不仅可以提高人的修养,而且能够增长人的知识。③我希望这样的活动能持之以恒地开展下去。

修改第____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句子,恰当的一项是(  )

七年级上册的课文告诉我们,学习语文的天地非常广阔。我们既可以探访历史,_______,又可以走进自然,_______,还可以体察亲情,_______,更可以了解社会,_______。

①观赏世间美景     ②享受温暖盛宴     ③感受风云变迁     ④品味人世百态

A.③①②④ B.④①③② C.①③②④ D.③②①④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观沧海》的作者是曹操,“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中,“三父子”里面的父亲指的就是曹操。

B.寓言一般比较短小,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蚊子和狮子》就是一则耐人寻味的寓言故事。

C.“里头”“外头”“以上”“昨天”是方位名词。“谁”“什么”“怎么样”是指示代词。

D.《天上的街市》凭借丰富的想象,表达了美好的愿望。作者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其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历史剧《屈原》《吉檀迦利》《棠棣之花》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