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作家柳青曾说过:“要想写作,就先生活。”只有在生...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作家柳青曾说过:“要想写作,就先生活。”只有在生活中观察感知,才能汲取营养,创作出内涵丰富的作品。

请你拿起手中的笔,观察身边人的故事,以“_________的故事”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作文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以外,文体不限,不少于500字;③文中不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

 

参考范文: 爱的故事 谁都有一位亲爱的妈妈。妈妈,这个神圣而伟大的称呼,蕴含着每个子女对母亲的尊敬。每个人在幼儿时期,叫出的第一声就是“妈妈”这个词。我的妈妈今年三十九岁,瓜子脸,一双柳叶眉下着一对水灵灵的大眼睛,炯炯有神。那高高的鼻梁十分秀气,一张开那樱桃小嘴,就露出两排洁白得像刚刚去了皮的杏仁似的牙齿,十分美丽。 你们别看我妈妈只有三十几岁,可她唠叨起来就是六十岁的老太婆也甘拜下风。记得在我上一年级的时候,有一次,妈妈下班来接我回家。一路上,我和几个小伙伴蹦蹦跳跳,谈笑风生,好不快活。可妈妈却在一旁不停地问我“今天上的什么课?上课有没有认真听讲?有没有考试……”搅得我心烦意乱,非常扫兴。第二天早上,同学们都笑我有个爱唠叨的老妈,羞得我小脸通红,无话可说。哎,老妈呀老妈,你怎么这么爱唠叨呀! 妈妈虽然爱唠叨,但对我的照顾却是无微不至的。 在一个寒冬的夜晚,外面飘着鹅毛大雪,家里只有我和妈妈两个人。我在做作业,妈妈守在我身边。她看到我不时地打寒战,轻轻地问:“冷吗?”“不冷”我忙说。妈妈看到我直打哆嗦,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于是,妈妈走进了隔壁小房间,拿来一袋牛奶,和蔼可亲地说:“你快做吧,我去给你烫袋牛奶。”说着,便向厨房走去。妈妈先用温水把牛奶冲冼,特别是嘴吸的那一角,更是用那生满冻疮的手搓了半天。可以看出,妈妈一定很冷,要不她为何一会儿搓搓手,一会儿跺跺脚。可一切的动作又是那么轻,生怕影响我学习。一会儿功夫,我发现书桌上多了一袋热乎乎的牛奶。顿时,我的眼睛里闪动着晶莹的泪花,心里像喝了香醇浓烈的酒似地颤抖起来,全身涌遍了热乎乎的暖流。这可是妈妈亲手给我烫的呀!这杯牛奶蕴含着妈妈对我真挚的爱。 妈妈,你虽然唠叨,但你永远是我心中最璀璨的一颗“明珠”。 【解析】 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首先要补题,半命题作文的补题是关键,可以说是决定作文成败。补全题目常用方法:①避生就熟。在补题时,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角度。补题时,要将题目变为自己所熟悉的内容,从自己熟悉的内容、擅长的体裁着手来写。②化大为小。化大为小就是选择一个比较小的切入点,从一个具体的角度切入题目。从而将一个相对比较“大”的题目缩小为一个比较“小”的题目。③补题时能运用修辞的要用上修辞,使文章题目更灵动,更有吸引力,同时也显示出对语言的驾驭能力。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有各种各样的故事,不论是书报上的英雄故事,还是口耳相传的街坊事迹,还有我们心中的童话故事。但题干要求“请你拿起手中的笔,观察身边人的故事,以‘_________的故事’为题写一篇作文”,这就给我们限定了选材范围,必须是我们身边的人、熟悉的人,比如:题目可以补“妈妈的故事、隔壁王爷爷的故事”等。他们最令你感怀、最令你动容的故事是什么,把它讲述出来。要注意故事中所带的感情,可以用“起因——经过——结果”三段式结构,把这件事的具体过程叙述清楚。在这个基础上可以采用倒叙、插叙的手法加强文章的感染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晒书

贺宽叶

①那年回到乡下老家,院子里的情景让我很是吃惊:满地都是书,一本本,一排排,一列列,摆满整个院子,只留出了窄窄的过道。风吹过来,书页波浪般哗哗翻动,阳光打下来,“波浪”有点儿炫目。泡桐淡紫色的花悠然飘落,钻进翻动的书页里,成了书签,母亲从书堆里站起来,挪开小马扎,摘下老花镜,慈爱地笑着说:“我给你晒晒书。”

②进城之后,两大橱子书我都搁在了老家,没往城里运。母亲主动担起了保管的重任。兄弟姊妹来拿书看,母亲都牢牢记在心里,催促他们按时归还。母亲上过“文化大革命”前的扫盲识字班,认识1000字左右,已经够用了。舅舅是文盲,出门举步维艰,由此母亲深知读书的重要性。家里用度再紧巴,只要我说买书,母亲总是东挪西凑及时给我钱。打小儿,农活再忙,只要我在看书,母亲绝不会派活给我。母亲在和左邻右舍闲聊的时候,总是有意无意地说一句:“我儿子在看书呢!”母亲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我是村里屈指可数的考上大学跃过“龙门”的农家子弟。

③午后,我和母亲把书一本一本翻过来,晒晒封底那一面。母亲笑道:“我看看我的宝贝儿子看什么宝贝书。”说着,她拿起一本荷尔德林的诗集,翻开扉页上我的淘书小记念起来:“在幕色苍茫里漫步辽宁师范大学校因,于樱花树影里邂逅小书摊,一腼腆女生处理旧书,遇此书,半价购之乃去。1994年4月16日晚于大连。”母亲翻了一下内文,说看不懂,就放下了。她又拿起一本薄薄的白色封皮的书《乡愁的理念》,是董桥的,照例还是先念扉页上的购书小记:“逛大学扎堆的济南文化东路,往来皆年轻面孔,间或遇到面熟之老学生,颔首微笑。路东段三联书店济南分销店购董桥《这一代的事》及《乡愁的理念》,久慕董桥文名,今足愿矣。1992年6月2日。”母亲慨然叹道:“儿子啊,原来你跑了好些地方呀,我都不知道。”

④母亲捧着书,小心地翻阅着,轻声读着书上的小记,嘴角上扬,咯咯笑着喊我过去看她手中拿着的一本《酒徒》。多年前一帮书友聚饮后去庄君家小坐,趁庄君去沏茶的机会,我们几个书友纷纷去她的书橱前窃书。我一眼看见《酒徒》,抽出来藏到了包里。回家后打开,见扉页上有庄君龙飞风舞之小记:“老贺赠王书一捆,王大醉,半夜醒来,探手入包,书尚在,安心睡去。”一本我送出去的小书,在辗转转了近十年后,居然以“窃”的方式重回我的手上,真是奇妙。几乎每一本书都有来历,都有故事。整个下午,母亲一直笑个不停。

⑤那是在初夏,栀子花氤氲的香气里,我和母亲坐在书堆里,一本一本翻晒我喜欢的书,母亲用棉布仔细拂拭着,娘儿俩漫无目的地聊天,光阴在从书本上抬头,低头的瞬间消失,栀子花开的时节,已经有点儿热,母亲用手背拂了一下额前的头发,冲我一笑,她的白发从发间探出来,让我心惊。

⑥多年以后,母亲因心脏病突发溘然长逝。那两大橱子书我经常抚摩、翻阅,心里时时升腾起无尽的思念。因为,每一本书上都留下了母亲的手印。

(选自《中学生阅读》,有删改)

1.通读全文,根据提示,在横线上补写相应的内容。

回乡看到母亲晒书→_______→“我”与母亲读“小记”→_______

2.结合语境,品读下面两个句子,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泡桐淡紫色的花悠然飘落,钻进翻动的书页里,成了书签。

(2)那两大橱子书我经常抚摩、翻阅,心里时时升腾起无尽的思念。

3.选文第②段中说:“母亲在和左邻右舍闲聊的时候,总是有意无意地说一句:“我儿子在看书呢!”这句话写出了母亲怎样的心理?

4.文章题为“晒书”,却详写了“我”与母亲一起读“小记”的事,有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德宏的冬色

依屯

①“江南孟冬天,荻穗软如绵。绿绢芭蕉裂,黄金橘柚悬。”在异乡的日子里,每读唐代诗人谢良辅的这首《状江南·孟冬》,总会想起德宏秀美的冬色来。

②其实,我从小在德宏长大,春夏也好,秋冬也罢,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不曾刻意地观赏和体味。直到我离开德宏,在异乡的土地上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寒冷而寂寞的冬天后,才真正体味出德宏东色的秀美来。

我喜欢毛泽东词中“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壮景;也喜欢江南冬末春初凝雪余冰、露出片片鹅黄的娇怯,但我更爱德宏的冬色。德宏的冬天就和德宏人一样热情,让人感受不到四季轮回的冷暖爽凉。即使时令已是三九,但那满山的绿还浓得化不开;那春日间开放的花儿,还在一朵接着一朵地开放;那蜜蜂和蝴蝶也仍旧飞来绕去,曼舞轻歌;村头的芭蕉树和大青树并不把四季刻进年轮里,翠绿依旧。所以,我更喜欢德宏冬日里那种依然故我的姹紫嫣红。

④北方的农人,把瑞雪与丰年联系在一起。但天空阴沉、飞雪飘落,张扬的是冷酷的色彩,飘落的是孤寂的情绪。而德宏却是“四序有花常见雨,一冬无雪却闻雷”,这德宏冬日的雨,是雪的精魂,是对冷寂的抗争。冬雨飘落,唰唰作响的雨声奏出别致的音乐,渗入土中,就变成了孕育春天的乳汁。才进入立春,那浮翠的荷叶,就像从卜哨的手掌里流淌出来,从地心里涌出来,覆盖了门前的荷塘和小溪。这时,春天的花更红、树更高、苗更青、色更艳。

⑤德宏的冬天并非是没有起伏的,落叶就是它扯起的冬天的旗帜。当绿叶用自己编织的浓荫为人们抹去骄阳、送走炎热后,当他们以依依惜别的深情,把一年里创造的果实交给培育它的人们之后,就开始从枝头一片片飘落下来。另一面,在落叶的芥蒂上,新生嫩叶又朝气蓬勃地长出来,长出水灵灵嫩生生的新绿笼罩的树冠。绿的树、绿的山、绿的天、绿的地,就连那剩芽分蘖的麦子也不褪色,为田野弹奏起绿的旋律。这德宏的冬天永远是一派绿色的生机。

⑥早晨,在德宏冬日的原野上,当东方的太阳把温柔的红光撒在地上的时候,那偶然点缀沃野的白霜,便在阳光下化成袅袅的白烟翩然升起,和那些在枝头呢喃的小鸟,还有那些在林间悠闲散步的孔雀一起,被阳光演绎成无数童话,染蓝高远的天空,染蓝这个季节独有的希望。

⑦这就是德宏秀美的冬色。置身德宏的冬日,听野外的鸟语虫鸣和悠然的牛铃声,看满山遍野的绿色植被,就会让人感觉到这冬日是一颗饱满的种子,正拥着出土的梦在尽情歌唱;是一支熊熊的火把,正驱赶季节的低速,照彻生命的向往。由此,我不禁想捧起这块土地的来年的春,春又孕育出冬,后浪推前浪奔腾向前……它使我明白,我们的祖先为什么在这块沃野上生息,我们的历史怎样从这里起步,然后又怎样一页一页地写到今天。

⑧感谢三江四河,捧出了这一方宝地。感谢德宏的冬色,润泽了我灵感的诗篇。

(文章有删减)

1.本中第④——⑥段从哪三方面来描写德宏冬色的?

2.文中第③段画线句子的语言富有表现力,请任选一个角度加以赏析。

3.第②段中作者为什么说在离开德宏后,才真正体味出德宏冬色的秀美呢?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那大圣趁着机会,滚下山崖,伏在那里又变,变了一座土地庙儿:大张着口,似个庙门,牙齿变作门扇,舌头变作菩萨,眼睛变作窗棂。只有尾巴不好收拾,竖在后面,变作一根旗竿。真君赶到崖下,不见打倒的鸨鸟,只有一间小庙;急睁凤眼,仔细看之,见旗竿立在后面,笑道:“是这猢狲了!他今又在那里哄我。我也曾见过庙宇,更不曾见一个旗竿竖在后面的。断是这畜生弄喧!”

(节选自《西游记》第六回)

1.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郭英德在一次讲演中说,《西游记》善于用诙谐幽默的方式去讲一些生活哲理。你从上面这个片段中悟出路什么生活哲理?

2.下列故事情节均出自《西游记》,其中与孙悟空无关的一项是(  )

A.四圣试禅心 B.打碎琉璃盏 C.偷吃人参果 D.三借芭蕉扇

 

查看答案

阅读文言文文,回答后面小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李侍郎,性聪慧。时家贫,无赀买书,乃借贷于邻人。每一翻绎,无不成诵。偶如城市,街衢铺店名号,皆默识之。后官翰林,库中旧藏有《永乐大典》,公皆读之。同僚取架上所有抽以难公无不立人皆惊骇

(节选自《啸亭杂录》)

(注)①侍郎:古代官名。②绂():李绂,人名。③赀(zi):通“资”,钱财。④衢(qu):四通八达的道路,大路。⑤《永乐大典》:明朝永乐年间编纂的一部百科全书式文献集。全书有229327卷,11095册。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非学无以广______________

(2)险躁则不能______________

(3)时家贫______________

(4)无不立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______

库中旧藏有《永乐大典》,公皆读之。

3.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同僚取架上所有抽以难公无不立对人皆惊骇

4.(甲)文主要运用了_________的表达方式,(乙)文主要运用了_____的表达方式,写李绂因勤奋好学而成才,这印证了(甲)文中所说的“_________”这句话。

 

查看答案

某校开展“少年正是读书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1)古人写了下面这副对联,上联的意思是年轻时是读书的好时候却不喜欢读书,下联的意思是年老了喜欢读书却不是读书的好时机了。请根据对联的意思在括号内写出“好”的读音。

上联:好_____读书不好_____读书

下联:好_____读书不好_____读书

(2)请给本次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

(3)活动结束后,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感想。梅梅同学的感想中有一处语病,请你帮她修改一下,把修改后的正确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①通过本次活动,我对阅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②阅读不仅可以提高人的修养,而且能够增长人的知识。③我希望这样的活动能持之以恒地开展下去。

修改第____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