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李泰伯改字》,完成后面小题 范文正公守桐庐,始于钓台建严先生①祠堂,自为记...

阅读《李泰伯改字》,完成后面小题

范文正公守桐庐,始于钓台建严先生①祠堂,自为记,其歌词②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既成,以示李泰伯。泰伯读之三,叹味不已,起而言曰:“公之文一出,必将名世。某妄意易一字,以成盛美。”公瞿然③,握手④扣⑤之。答曰:“云山江水之语,于义甚大,于词甚溥⑥,而‘德’字承之,似局促,拟换作‘风’字如何?”公凝坐颔首,殆⑦欲下拜。

(选自宋·洪迈《容斋随笔》)

(注)①严先生:严子陵,东汉名士,后辞官归隐富春江边,其钓鱼之处称为严子陵钓鱼台。②歌词:指记文后的赞词。③瞿然:惊讶的样子。④握手:拱手。⑤扣:询问。⑥溥():大。⑦殆:几乎,差不多。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成,以示李泰伯___________

②公之文一出,必将______________

③某妄意一字_______________

换作‘风’字如何________________

2.下列选项中的“以”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成盛美

A.策之不其道(《马说》) B.六月息者也(《北冥有鱼》)

C.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小石潭记》) D.属予作文记之(《岳阳楼记》)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范 文 正 公 守 桐 庐

4.翻译下列句子。

(1)泰伯读之三,叹味不已。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

5.从李泰伯改字这件事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1. 已经 闻名,著名 改,换 打算 2.D 3.范文正公/守/桐庐 4.(1)李泰伯读了多遍记和赞词,赞叹回味不止。(2)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而快乐,却不知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 5.①评价他人作品要实事求是,既充分肯定其优点,又能诚恳指出其不足,并能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②善于听取他人意见并及时改进。③创作或做事都要有精益求精的精神。④人与人之间交往应该平等真诚、相互尊重。 【解析】 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既成,以示李泰伯”意思是:写完之后拿给南丰的李泰伯看,由此可判断:既,已经;“公之文一出,必将名世”意思是:先生的这篇文章写出来之后,必将会在世上成名,由此可判断:名,闻名;“某妄意易一字”意思是:我大胆地想换一字,由此可判断:易,改换;“拟换作‘风’字如何”意思是:打算把“德”字换“风”字,你看怎么样啊,由此可判断:拟,打算。 2.例句:来; A.按照; B.凭借; C.因为; D.来; 故选D。 3.“范文正公守桐庐”意思是:范仲淹在桐庐做太守,“范文正公”名词作主语,“守”动词谓语,“桐庐”名词作宾语,故停顿为:范文正公/守/桐庐。 4.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句(1)重点词语:三,虚指,表示多次;已,停止。句(2)重点词语:从,跟从;之,主谓之间,不翻译。 5.根据“云山江水之语,于义甚大,于词甚溥,而‘德’字承之似局促,拟换作‘风’字如何”可知评价他人作品要实事求是,既充分肯定其优点,又能委婉诚恳地指出其不足;根据“范公坐在那里点头,几乎要下拜”,可知范仲淹是一个才华出众、具有开阔胸襟,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人,启示我们当自己在某方面出众时,也能虚心听取他人意见并及时改正;根据“泰伯读之三,叹味不已”可知古人对创作精益求精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泰伯和范文正的态度,启示我们人与人之间交往应平等真诚,互相尊重。 出处:《容斋随笔》 作者:洪迈 朝代:宋 参考译文: 范仲淹在桐庐做太守的时候,最早在钓鱼台建了一个严先生祠堂(纪念严光),自己做了一篇记文,文章内说: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写完之后拿给南丰的李泰伯看,李泰伯看了好多遍之后,回味赞叹不止,站起来说:先生的这篇文章写出来之后,必将会在世上成名,我大胆地想(帮你)换一字,使它更完美;范公很惊讶,拱手请教他。(李泰伯)说:云山江水那一句,意义和文字很大很深,用它来修饰“德”字,好像有点局促了,我想把“德”字换“风”字,你看怎么样啊?范公坐在那里点头,几乎要下拜。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白居易的《春题湖上①》一诗,完成下列小题。

湖上春来是画图,乱峰②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注)①湖:即杭州西湖。②乱峰:参差不齐的山峰。

1.对这首诗理解、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首句点明地点、季节,表明是鸟瞰西湖春日景色,概括了诗人对西湖春天美好景象的感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颔联、颈联四句,诗人以幽丽华美的笔触,用一连串精妙的比喻,勾画出西湖的旖旎风光。比喻的精妙,表现在比物与被比事物的密合无间上。

C.全诗由于有了颔联、颈联四句精当传神的比喻,首联中的“似画图”才有了充实的具体内容,尾联中的“勾留”之意才得以顺势推出。

D.根据诗人所描绘的西湖春天的具体景物,我们可以看出诗人记述的是他白天游览西湖的所见所感。

2.颔联中“排”“点”两词用得生动、精当,请作简要赏析。

3.这首诗的尾联和《钱塘湖春行》尾联“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在抒情方式和所抒发的感情两个方面很是相似,请作简要说明。

 

查看答案

综合实践活动。

自强不息的品质,坚韧刚毅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人类历史上的瑰宝。学校开展了以“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题目。

(扬自强精神)为增强同学们的自强精神,老师拟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花开花落腊梅傲雪盼新春”,下联由下列词语构成:迎、春去、破浪、春来、中考、长风。请你用这些词语拼出下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抒自强豪情)以下是某同学的一段充满激情的演讲稿,请根据划线句,仿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排比。

荀子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立志容易奋斗难,只有坚定信念、不屈不挠的精神,才能在困境中得到突围;只有自强不息、锲而不舍的奋斗,才能让理想得以实现。自强是苏轼在贬谪处境时的那“会挽雕弓如满月”的雄浑气魄,①______,②________自强是杜甫攀登高峰时的那“会当凌绝顶”的坚定步伐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1)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有错误的两项是____

A.艾青的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他在狱中所作,抒发了对抚养他的保姆——大堰河深深的挚爱和无尽的怀念。这首诗是艾青的成名作,发表时第一次使用了“艾青”这一笔名。

B.20世纪30年代,艾青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太阳”。他的长诗《向太阳》《火把》《光的赞歌》都创作于这一时期,借歌颂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诗人也因此被称为“太阳与火把”的歌手。

C.《水浒传》描绘了众好汉聚义梁山的情形,在众头领中将“聚义厅”改为“忠义堂”,主张梁山走“招安”之路的代表人物是宋江。

D.武松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后,被刺配到沧州,路过十字坡,险些遭到母夜叉孙二娘的毒手,后与菜园子张青结拜为兄弟。

E.《范进中举》节选自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作者对范进虽有一定的同情,但更多的是讽刺;作者把范进作为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来写,因而讽刺的矛头更主要的是指向腐朽的封建科举制度的。

(2)阅读下面两个选段,完成题目。

(甲)林冲连忙叫道:“师兄,不可下手!我有话说。”A听得,收住禅杖,两个公人呆了半晌,动掸不得。林冲道:“非干他两个事,净是高太尉使陆虞候分付他两个公人,要害我性命。他两个怎不依他。你若打杀他两个,也是冤屈。”

(乙)林冲骂道:“奸贼,我与你自幼相交,今日倒来害我,怎不干你事!且吃我一刀。”……将三个人头发结做一处,提入庙里来,都摆在山神面前供桌上。

①选段(甲)中A是_________(填人名)。

②选段(甲)中的“两个公人”和选段(乙)中的“三个人”都是受人指使要来谋害林冲性命的人,请分析林冲对这两拨人的不同态度及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诗文原句。

①溪云初起日沉阁,__________________。(《咸阳城东楼》)

__________________,夜吟应觉月光寒。(《无题》)

③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______________,人迹板桥霜。(《商山早行》)

⑤秋草独寻人去后,__________________。(《长沙过贾谊宅》)

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爱这土地》)

⑦韩愈在《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这首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了自己忠君报国的坚定信念。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A.“倘若我不能准确地断定彗星的形成之因,那么我是应当受到宽宥的。”是条件关系的复句。

B.“语文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要多读多写,日积月累,才能真正学好语文。”是个病句,应当把“只要”改为“只有”。

C.“新居落成,我明天搬迁。为答谢诸位,特于寒舍备下薄酒,恭请光临。”这句中的“寒舍”是谦辞。

D.“根深蒂固”“经世奇才”“茅塞顿开”“玄虚之至”这四个短语的结构各不相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