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说明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你好,我叫大白,是你的私人健康助手,在你嗷地叫一...

阅读说明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你好,我叫大白,是你的私人健康助手,在你嗷地叫一声的时候,我会察觉出你需要医疗护理。”这是《超能陆战队》里大白出现的场景。这个腿很短、软绵绵、喜欢“抱抱”的充气医护机器人,不仅憨态可掬,萌值爆表,更有不少酷炫技能,电影一上映俘获众多影迷的心。可是这个“萌萌哒”大白究竟离我们的现实生活有多远呢?

②事实上“大白”并不是那么乌托邦的。不管是它的外形、动作,与人交流时的反应,还是它所拥有的贴心服务功能,离我们的生活都并不遥远,都可以在现实的机器人实验室中找到出处。

③大白的外形灵感源自于卡内基梅隆大学的软机器实验室,在这个实验室中,机器人都是用可拉长可膨胀的材料制成,有点像人们在危急的情况下所穿的正压衣物。这样的设计,使人们在受到伤害时,不会被机器人坚硬的外表割伤或碰伤。

④而大白可爱的动作和面部表情也是有原型的,麻省理工学院的媒体实验室在2011年发明了一种叫做Boxie的纸板机器人,电影制作者很喜欢Boxie灵活有趣的一面,就在大白的设计中借鉴了Boxie的外貌特点,例如那两个圆圆的眼睛。

⑤至于本田汽车公司制作的机器人Asimo,则在人机交互上为大白的设计提供了参考。制作团队将Asimo与人类交流时的反应与“性格特征”移植到了大白身上,一开始大白略显呆萌的反应便是这一设计的体现。

⑥迪士尼将这些现有机器人的优势集合起来,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外形完美的大白。但其实大白的服务功能接近现实也是可以实现的。从一个技术者的角度看,大白的设计切中了当今科技界两个热点:机器人和医疗健康领域。

⑦在医疗功能上,日本的医疗机器人为大白的设计提供了太多参考。大白的“熊抱”的设计则来源于一款名为RIBA-II的人体交互助理机器人,目前该款机器人已研发出了第三代Robear,轻巧灵活,可以抱起最高80公斤体重的病人,带有滚轮的腿也可以扩展或者弯曲,新的智能橡胶电容触觉传感器和力矩传感器也让Robear在托举病人时更加温柔。此外,大白灵活的手部动作极似日本早稻田大学发明的模拟人类护工的机器人。这种机器人的手指甚至可以捡起吸管、挤番茄酱,预计在今年就会投入使用,用来照顾老人和病人。

⑧美国的医疗机器人研究则为大白提供了长期跟踪一个患者的生活,监督其生活习惯的功能。美国一家老牌移动医疗公司,与他们的战略投资方一手打造了“远程医疗机器人”系列。这些机器人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例如他们可以在社区医院、患者家、病房等地方发挥医生替身的作用,只需要一个医生远程控制机器人。

⑨总而言之,大白身上,既有着现代机器人研究的缩影,更蕴含着科学家们对未来医疗的疯狂猜想。可植入传感器、仿生骨骼、基因排序、个性化精确药品,其中一些将会慢慢成为现实。科技延伸了头脑,也会武装起我们肢体,生活在一个离科幻小说越来越近的世界里,对未来医疗的畅想不那么遥远,或许也不那么疯狂。

1.根据文章内容说说 “大白”从哪些方面看离我们不那么遥远?

2.第⑧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3.第⑦段最后一句话中加点词语“预计”能否去掉,请说明理由。

4.读完本文后,你认为“大白”对你能有哪方面的帮助呢?请你就机器人在不同生活领域的作用,至少列举三个设想。

 

1.从他的外形动作,与人交流时的反应,贴心的服务功能三个方面看,大白离我们并不遥远。 2.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地介绍了远程医疗机器人的巨大作用。 3.不能去掉。“预计”表示猜测、估计。文中是说这种机器人有可能在今年就会投入使用,用来照顾老人和病人,但并不确定。如果去掉,表意过于绝对,与原文意思不符。“预计”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4.示例:我希望拥有一个能够帮助我学习的“大白”。我希望它能够教我解决学习上的难题,能够规划并指导我的复习,还能帮我检查作业完成情况。 【解析】 1.这道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需要阅读全文,找到与问题相关的段落,抓住关键句子作答。本题抓住第②段中的关键句子“不管是它的外形、动作,与人交流时的反应,还是它所拥有的贴心服务功能,离我们的生活都并不遥远”即可作答。 2.这道题考查对说明方法的理解。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必须要结合文段的内容的来分析说明方法,再根据文章的内容或者文段的内容所体现出来的说明对象的特征来分析作用即可。本题从“例如”可以判断,这句话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从“发挥医生替身的作用”可以看出,具体地说明了远程医疗机器人的巨大作用。 3.这道题考查对说明文语言特点的理解。答题格式:①表态(删还是不删);②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③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④加点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加点词“预计”表示猜测、估计。文中是说这种机器人有可能在今年就会投入使用,但这还只是作者的一种猜测,还不能确定。如果去掉,意思就成了这种机器人在今年一定会投入使用,就不符合实际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特点。 4.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想象要切合实际,要有一定的可行性。可以从学习、生活、娱乐等多个方面设想,如在学习上,可以帮助辅导作业、检查作用等;在生活上可以照顾饮食起居、洗衣服等;在娱乐方面可以和自己打乒乓球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徽州婺源人。父松字乔年。熹幼颖,甫能言,父指天示之曰:“天也。”熹问曰:“天之上何物?”松之。就傅,授以《孝经》,一阅,题其上曰:“不若是,非人也。”尝从群儿戏沙上,独端坐以指画沙,视之,八卦也。

年十八贡于乡,中绍兴十八年进士第。淳熙五年,除知南康军。至郡,兴利除害,值岁不,讲求荒政,多所全活。讫事,奏乞依格推赏纳粟人。间郡学,引进士子与之讲论。访白鹿洞书院遗址,奏复其旧,为《学规》俾守之

(注释)①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徽州府婺源:今江西省婺源县。②就傅:跟从老师读书。③贡于乡:参加乡贡考试。

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尝/从群儿戏沙上 B.年/十八贡于乡

C.中绍兴十八年/进士第 D.授以/《孝经》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熹幼颖______    (2)松______

(3)值岁不______    (4)间郡学______

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尝从群儿戏沙上,独端坐以指画沙。

(2)奏复其旧,为《学规》俾守之。

4.结合选文,你了解到朱熹是一个怎样的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小题

菩萨蛮

王安石

数家茅屋闲临水,轻衫短帽垂杨里。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

梢梢新月偃②,午醉醒来晚。何物最关情?黄鹂一两声。

(注释)①此词是词人受旧党打击,晚年被迫隐居金陵半山而作。②月偃:即偃月,半弦月。

1.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片前两句,词人对自己隐居的环境和现在的装束打扮(“窄衫短帽”)进行了描写。

B.上片后两句实际上是指一夜的风吹开了万紫千红的花,不过没有去年那样红。

C.下片前两句是对往昔官宦生涯的反省:为官之时,天天醉生梦死,辜负了良辰美景。

D.最后两句写隐居后,黄鹂的声声鸣叫最牵动词人的情怀,最让他动心。

2.下列对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人描绘春景时,语言清新、自然,数笔就勾勒出一幅鲜明秀丽、清俊娴静的画面。

B.全词写景绘声绘色:风声鸟声,这是绘声;青山绿水、花红柳绿,这是绘色。

C.首句的“闲”字是托物言情的写法,临水茅屋之“闲”实际上寄托了词人隐居心境之“闲”。

D.“何物”两句,采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强烈鲜明地抒发了词人壮志未酬的悲哀和愤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1)

A(人名)接过,掷之于地曰:“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B(人名)忙向地下抱起C(人名),泣拜曰:“B(人名)虽肝脑涂地,不能报也!”

这段文字出自《三国演义》,其中的A是指____,B是指____,C是指____

(2)《昆虫记》是    国昆虫学家    的杰作,记录了他对昆虫的观察和回忆。____

A.法国  法布尔    B.法国  儒勒·凡尔纳    C.英国  笛福    D.丹麦  安徒生

 

查看答案

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

(1)馨香盈怀袖,________

(2)________,志在千里。

(3)岂不罹凝寒,________

(4)________,行止依林阻。

 

查看答案

下面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石拱桥》的作者茅以升抓住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进行了说明。

B.《苏州园林》先总体概括苏州园林的特点,然后再从各个方面分别加以说明。全文按先总后分的顺序进行说明。

C.《梦回繁华》一文介绍了《清明上河图》这一国宝级画作,描摹了北宋时期繁华的市井风情,丰富了人们对当时社会风貌的了解,激发了人们对古代生活的想象。

D.《蝉》一文中,法布尔按照昆虫的一般成长过程——“卵——幼虫——成虫”的顺序来介绍,这正是作者别具匠心的地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