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小题。 掉头费 ①周末,赵伟开车进山里找人办事,跑了半天,到了...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小题。

掉头费

①周末,赵伟开车进山里找人办事,跑了半天,到了一个村子,一问,才发现跑错路了。赵伟急着掉头,然而这是条仅容一辆车通过的小道,往前开了很长一段路,还是找不到可以掉头的地方。

②前面有户人家,院门开着,从门口看过去,院子不算小,掉头应该问题不大。赵伟不由得动起了心思,往前开的话,不知道还得跑多远才能找到掉头的地方,何不把车开进院子里掉头算了?

③院子里站着个白胡子老人,赵伟把车停下来,对老人一说,老头爽朗地笑了 :“不就是掉个头吗,有什么不可以?小伙子你尽管开进来 。”

④道过谢,赵伟启动车子,把车子开到了院子里。院子两边堆放了不少杂物,留下的空间其实并不是很大,掉头就得小心翼翼了。于是赵伟停下车,拿起半瓶矿泉水,拧开盖子咕噜咕噜一口气灌了下去,随手把水瓶一扔,全神贯注开起车来。

⑤赵伟的技术很好,在他的调弄下,车子顺利地掉过了头。就在这时,老头走了过来,“嘭”的一声把院门给关上了!

⑥赵伟一踩刹车,探出头来,吃惊地问老人这是要做什么。老头冲着赵伟伸出了手 :“掉头费五十块,给钱吧。”

⑦什么?赵伟又急又气:“不就是借用你的院子掉个头嘛,怎么就要五十块钱?再说我还是征得你的同意才进来的,没进来的时候和颜悦色,掉过头立马黑脸了,怎么翻脸比翻书还快?”好说歹说,老头就是不松口。

⑧赵伟也火了,掏出电话准备报警。老人两手叉腰站在那里,说 :“报吧!不管怎么着,这个掉头费你必须得给!这是私人住宅,进来掉头就必须给钱,不给钱就甭想出这个门!”

⑨赵伟傻眼了:打电话报警吧,这里偏远,警察起码得要一个小时后才能赶到,调解的时候再一番扯皮,天知道要多久才能完事?他还要赶时间去办事呢,可不能跟这缺德的老人一直在这儿耗着。也罢,这老人咱惹不起,就当花钱买个教训算了。

⑩赵伟从口袋里掏出钱包,摸出一张五十元的钞票狠狠地往地上一扔,说道 :“算你狠,借个地儿掉个头收费五十块,让我永生难忘。我现在给你钱了,你快把门给我打开 ,你这地儿我一秒也不想待了!”

⑾老人捡起钱,打开了大门。赵伟慢慢把车开了出来,正要加速而去,老人突然跑了过来,一抬手,从开着的车窗里扔了什么东西进去 ,“啪”的一声落在副驾驶的座位上,赵伟扭头一看,居然是自己扔的矿泉水瓶,里面装着的,是一张团成一团的五十块钞票 !

⑿老人说:“钱是你刚给的掉头费,别以为俺老汉是个贪财的人。矿泉水瓶是你随手扔在我家院子里的,也一并物归原主。去年我的老伴儿在赶集回来的路上,一辆车快速从她身边开过,轧在一个不知是谁扔下的矿泉水瓶上,把瓶盖儿给弹了出来,刚好打在我老伴儿的眼睛上,让她失去了一只眼睛。小伙子做人千万别忘了公德心,我今天这样做 ,只是想让你长个记性,开车的时候不要随意往窗外扔东西,因为你不经意的一个举动,可能会给别人带来意想不到的伤害……”

佳作欣赏课上,子筠同学给大家分享了《掉头费》这篇小说,并和大家交流。

(1)老人向赵伟索要五十块的掉头费,后又把钱还给赵伟。这样设置情节是否多此一举。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2)有同学认为:“这篇小说情节一波三折,人物形象鲜明突出,主题深刻有力。”请你从这位同学的评价中任选一个方面,写一段赏析性文字。(不少于 100个字)

 

(1)示例:我认为这样设置情节并不是多此一举。因为老人并不是借机要钱,而是在看到赵伟随手乱扔矿泉水瓶后才索要五十块钱的,之后又把钱装在矿泉水瓶中还给了赵伟。老人这样做的目的是教育赵伟要有公德心,不要随意向车窗外扔东西。 (2)示例1:小说所表达的“勿以恶小而为之”这一主题深刻有力。老人允许赵伟在自己的院子里掉车头,反映出老人的热情善良。赵伟却随手乱扔矿泉水瓶,践踏了老人这一善举。老人向赵伟索要五十块钱的掉头费,实际上是“有德”对“缺德”的反击。最后老人说明收费的原因,使得小说中赵伟认为老人“缺德”的想法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由此小说主题便显得更加深刻有力。 示例2:本文人物形象鲜明突出。小说一开始老人帮助赵伟给人以善良热情之感。赵伟掉转车头后,老人却态度蛮横地索要掉头费,给人以贪婪之感。最后老人向赵伟解释收取掉头费的原因,表明之前的无理行为只是为了让赵伟长记性,表现了老人的机智与善良,使得老人的形象更加鲜明与丰满。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章情节的理解掌握。细读文本可知,老人向赵伟要了五十钱的掉头费,赵伟给了他。最后老人把钱又还给了赵伟,并向说他明了真相。这一情节解释了老人向赵伟要掉头费的原因,表明之前的无理要求只是为了让赵伟长记性,并借老人的话语表明了文章的主旨:人要为他人着想,不要随意往车窗处抛物。所以这一情节并不多余。 (2)本题考查赏析文本。从情节上来看,赵伟说要借老人的院子掉头,老人痛快的答应了。不想掉头成功后,却索要五十的掉头费。最后交代了他要钱的原因。情节上波澜起伏,波三折。从人物形象上来看,本文主要塑造的形象是老人。老人答应了赵伟掉头的要求,是一个善良的人。向赵伟要掉头费,却让我们认为他是一个贪财的人。最后交代了要钱的原因,又可以看出老人闪光的性格,人物形象鲜明生动,让人印象深刻。从主题上来看,通过这个一波三折的故事,引起了人们对于车窗抛物的关注与思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小题

(材料一)(1)这个社会尊重那些为它尽到责任的人。(梁启超)

(2)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竹石》)

(3)勇敢是处于逆境时的光芒。(茨威格)

(材料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专门邀请四川航空“中国民航英雄机组”全体成员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9周年招待会。“2018年5月14日,你们在执行航班任务时,在万米高空突然发生驾驶舱风挡玻璃爆裂脱落、座舱释压的紧急状况,这是一种极端罕见的险情。生死关头,你们临危不乱、果断应对、正确处置,确保了机上119名旅客的生命安全。得知你们的英雄事迹,我很感动,为你们感到骄傲。授予你们‘英雄机组’‘英雄机长的光荣称号,你们获得这些称号是当之无愧的。”习近平说,“危急关头表现出来的沉着冷静和勇敢精神,来自你们平时养成的强烈的责任意识、严谨的工作作风、精湛的专业技能。”习近平指出,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把每一项平凡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

(据新华网2018年9月30日)

(材料三)漫画(见右图)

1.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用一句话概括你从中得出的结论。

2.请介绍(材料三)中漫画的内容,并揭示其寓意。(介绍时注意要素齐全,顺序合理,70字左右。)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天有风雨,人以宫室蔽之;地有山川,人以舟车通之。是人能补天地之阙也,而可无为乎?人有性理,天以五常赋之;人有形质,地以六谷养之。是天地且厚人之生也,而可自薄乎?

(注释)①蔽:遮蔽。②五常:仁、义、礼、智、信。③六谷:黍、稷、菽、麦、稻、粱。

1.下面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人以舟车之/然则北巫峡

B.而可自乎/暮冥冥,虎啸猿啼

C.天以五常之/唐贤今人诗于其上

D.是人能补天地之也/两岸连山,略无

2.对上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天地造物是有缺失的,人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有所作为来加以改善。

B.天地造物“以五常赋之”“以六谷养之”,说明天地对待人的生命是优厚的。

C.天、地、人各有其责,只有天、地、人和谐统一,才能推进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D.人绝不可以看轻自己,绝不能听天由命,只有人类才称得上万物的主宰。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天下之忧而忧容_____

(2)游人而禽鸟乐也_____

2.下列句中的“以”与“不以物喜”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醒能述以文者

B.策之不以其道

C.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D.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乙)文中写了哪几种“乐”。

5.(甲)文表现出了强烈的忧患意识,(乙)文则抒发了“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甲文中的“忧”和乙文中的“乐”在本质上有何联系?请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后面小题

和为贵

①何为贵?和为贵。

②翻开几千年的文明史,“和”的观念深入了我们中国人的心中,如“二人同心,其利断金”“众志成城”“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等,至今仍散发着醉人的清香。

③“和”,是天地间不可或缺的诤友,自然界的发展不可无“和”。古语云:天地和而万物生。正是因为有“和”,日月才能够播撒光明于乾坤,大地才“木为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正是因为有“和”,山水才能演绎“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的传奇,才能呈现“山如眉黛凝,水若眼波横”的柔美;正是因为有“和”,风雨雷电才能奏响雄伟的交响,春夏秋冬才能周而复始地循环。“和”,使自然界产生,使自然界发展,使自然界美丽而多姿,神秘而多彩!

④“和”,是天地间不可缺少的挚友,人类社会的发展不可无“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可以无“和”。我们的祖先深知“和”字的要义,懂得以和为贵的道理,并由此而形成了传统的中华美德,从“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等古训中,可以窥见一斑。而无论是“和气生财”还是“家和万事兴”,都向我们传达着一个信息:“和”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是团结友爱的催化剂,是调节生活的芳香剂。“和”可以消除误会、矛盾,“和”可以化干戈为玉帛,“和”可以激发大家的热情,凝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创造出一个人难以创造的奇迹。

⑤人事错综,是非难避,生活中的磕磕绊绊在所难免。对于一些矛盾,为何不让“和”来解开我们心中的乱结?当剑拔弩张之时, 为什么不诚心真意地给对方一个友好的微笑?要知道,“和”,是针是线,轻柔地缝补着我们生活中的裂痕;“和”,是光是热,驱散着我们心中的阴云和寒冷。

⑥当然,“和”并不意味着无条件的退让求“和”应理解为追求和睦、和平、和谐,而不是打着“和”的旗号,做着与“和”相悖的事。“和”有其自身的原则和尊严。以和为贵,便是当我们错怪了别人时,向别人诚挚地道歉;也是当别人被我们错怪时,给他们以解释的机会…

⑦“和”,便是如此,它如阳光,可以融解心中的坚冰;如春风,可以拂去心中的阴霾;如火炬,可以照亮人际的天空!“和”使人与人沟通更加有效,更加畅通,更加宽广。“和”,如清泉,如明镜,善鉴万物。它不仅折射出我们心灵疆域的宽广,也散发出迷人的馨香,更映射出我们心灵宇宙的博大和深邃的程度。它是一种旷远而持久的美丽。

⑧和为贵,珍惜“和”!

1.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过程。

3.第③段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4.第⑦段中“和’,便是如此”中的“此”指代什么内容?

5.请联系实际,为本文的中心论点补充一个反面事例作为论据从反面论证,使论证更加严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煤的对话

艾青

你住在哪里?

我住在万年的深山里

我住在万年的岩石里

你的年纪——

我的年纪比山的更大

比岩石的更大

你从什么时候沉默的?

从恐龙统治了森林的年代

从地壳第一次震动的年代

你已死在过深的怨愤里了么?

死?不,不,我还活着——

请给我以火,给我以火!

1.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写了人与煤的一番对话。你觉得诗人笔下的煤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从诗篇中找出你的依据。

2.这首诗写于1937年春天,当时中华民族正处于危急存亡的关头。由此可见,这里的煤具有怎样的象征意义?诗人通过对煤的咏赞,意在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3.自选角度,赏析这首诗的最后两行诗句。

死?不,不,我还活着——

请给我以火,给我以火!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