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俯瞰其下,亦有危壁,泉从壁半突出,疏竹掩映,殊有佳致。然业已上登,不及返顾,遂从三姑①又上半里,抵换骨岩,岩即幔亭峰②后崖也。岩前有庵。从岩后悬梯两层,更登一岩。岩不甚深,而环绕山巅如叠嶂。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节选自《徐霞客游记》

(注)①三姑:地名。②幔亭峰:山峰名 。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虽乘御风         (2)亦有壁         (3)不及返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疾也                  自康乐

B.春冬时                  山川

C.间千二百里              择善者而从之

D.环绕山巅如叠嶂          三十

3.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用“/”表示。

土 人 新 以 木 板 循 岩 为 室 曲 直 高 下 随 岩 宛 转 。

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泉从壁半突出,疏竹掩映,殊有佳致。

5.甲文写“水”,各写了三峡“四时之水”的什么特点?乙文写“山”,作者前往“换骨岩”,途中俯瞰到什么“佳致”?请简要概括。

 

1.(1)这里指飞奔的马 (2)高 (3)看 2.B 3.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4.(1)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 (2)泉水从岩壁的半腰处奔突流出,附近有稀疏的竹林相映,令人有非常好的兴致。 5.(1)夏水大而湍急;春冬水清而透明;秋水小而清冷。(2)危壁出泉;疏竹掩映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的翻译。实词理解题不完全在于是否记得实词意思,更主要是考你是否会利用上下文进行推测。 (1)即使骑上飞奔的快马。奔:动词活用作名词,这里指飞奔的马。 (2)也有高耸的岩壁。危:高。 (3)来不及返回光顾。顾:看。 2.本题考查文言文虚词。 A.认为/助词,表时间; B.助词,的; C.这/他们的; D.表转折/表顺承; 故选B。 3.做此类题时,最基本的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断句方法:读通文段,弄懂大意。断句总则:牢记一个前提领会大意。要通读文段,领会基本意思,再根据句子成分进行停顿划分。句意为:当地人用木板沿岩壁修筑房屋,有的弯曲,有的笔直,有的高,有的低矮,都是顺着宛转的岩壁修筑。故停顿为: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4.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良:很。 (2)泉水从岩壁的半腰处奔突流出,附近有稀疏的竹林相映,令人有非常好的兴致。殊:很。佳:好的。 5.本题的主要考点是对内容的概括。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甲文:分别抓住“三峡四时之水的各自特点”,第一段主要写夏水,表现为湍急,第二段主要写春冬之时的景色,表现出了水的清澈;乙文写山“俯瞰其下,亦有危壁,泉从壁半突出,疏竹掩映,殊有佳致”。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请用自己的话描述“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

(2)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中“乱”和“浅”二字的妙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新闻,为其拟一个标题,填写到下面的横线处。(不超过20个字)

新华社日本大阪9月29日电  中国女排夺得2019年女排世界杯冠军,成功卫冕。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致电,向中国女排全体队员、教练员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问 。

习近平指出,在2019年女排世界杯比赛中,你们以十一连胜的骄人成绩夺得了冠军,成功卫冕,为祖国和人民赢得了荣誉。你们在比赛中不畏强手、敢打敢拼,打出了风格、赛出了水平,充分展现了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女排精神。我向你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

(选自《人民日报》)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题目。

我第二次到北京期间,读了许多关于俄国情况的书。我热心地搜寻那时候能找到的为数不多的用中文写的共产主义书籍。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到了一九二〇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而且从此我也认为自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我被派到上海去帮助组织反对赵恒锡的运动。那年(一九二二年)冬天,第二次党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我本想参加,可是忘记了开会的地点,又找不到任何同志,结果没有能出席。我回到湖南,大力推动工会的工作。

(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

(1)文中的“我”是谁?原著中作者对“我”的第一印象是怎样的?

(2)下列有一本书不属于材料中提到的“三本书”,它是:

A.《共产党宣言》   B.《资本论》   C.《阶级斗争》   D.《社会主义史》

(3)第二次党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我”本想参加,结果没有能出席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原著回答 。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古诗文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

(1)_______,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2)________,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________,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

(4)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运用奇特的想象,写出月光的澄澈、皎洁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建设书香型校园,鼓励学生们读经典的书。

②一所学校可能简陋贫乏,但只要有能为我们敞开世界之窗的书,那么,就足以称得上是学校。

③真正的教育一定是有利于启迪学生智慧的教育,阅读则可以启迪智慧。

④不仅可以使他们获得知识、扩展视野,更能让他们的心灵得到启迪。

⑤有了书,我们可以同智者交谈,与伟人对话,汲取智慧,受益终身。

A.①②⑤④③ B.③⑤④①② C.①⑤④③② D.③①④②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