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说说马儿们的那些事儿 郭耕 ①马,是一种哺乳动物,分类上属于奇蹄目马科。马科约十...

    说说马儿们的那些事儿

郭耕

①马,是一种哺乳动物,分类上属于奇蹄目马科。马科约十种,即亚洲野马、欧洲野马、亚洲野驴(蒙、藏两种)、非洲野驴(索马里、努比亚两种,非洲野驴是家驴的祖先)、斑马(包括细纹、格氏、查氏及山斑马)和一种1860年才灭绝的马科动物:斑驴。

②马的起源是在六千万年前恐龙消失的新生代,最早化石记录现于美洲,那时的马叫始祖马,身高不足30厘米,大小如狗,出没于灌丛,这不禁令人想起一个词“犬马之劳”。经过几百万年的演化,成为体态渐高的中新马。又经几百万年进化为上新马,这是因1200万年前的上新世得名,这时的马已经有100厘米高,并从三趾变为单趾。又经约五百万年的进化,上新马继续长个,发达的中趾成为蹄子,身高达到140厘米,成为现代马的直系祖先:真马。

③由于气候的异常,特别是地球的冰川活动,原始的马科动物逐渐从白令陆桥西移至东半球的欧亚大陆,西半球的马却绝迹了。真成了“马挪活,树挪死”。活跃于欧亚大陆的野马,开始在欧亚大陆发展并与古人类相伴。据考古学记录,地球上曾生存过的马达百种之多。到人类进入青铜器时代,它们就剩最后的两个种类:灰色的欧洲野马和黄色的亚洲野马。

④古人为果腹而猎马,马肉、马乳、马皮,都可维持生命,甚至“马革裹尸”。他们凭智慧而捕马,或集体驱赶轰下山崖,或制作陷阱及假人诱捕。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约8000年前,才开始对欧洲野马进行驯化,世界上最早的驯化马见于俄罗斯基辅的旧石器遗址,中国最早的驯化马记录出土于龙山遗址。之所以对马进行驯化,是由于猎杀的压力,自然界的马越来越少,约公元前6000年,世界上不同地区的人开始不约而同地控制马这种动物,当然,驯化之初,人类的目的主要是吃肉。大约公元前1000年,即3000年前,人类才跨上了马背。“马力”对人类外力的强化和弥补,使人类突破了自身行动的界限,改写了人类的时空概念。在西方,马匹开辟了一个时代:骑士时代;在东方,成就了一个帝国:蒙古汗国,成吉思汗的骑手纵横欧亚,在马背上打下一个帝国。

⑤驯化的成功,还取决于马这种动物自身的特殊性。马的食物是草,与人无争,随遇而安;繁殖、配种、选育都容易,全球的驯化马的品系达300种之多。人马的结合,是上天给予的完美配合,是动物驯化史上的一个奇迹。法国博物学家布丰说:“人类对马的驯服,不愧是最高贵的征服。”

(选文有改动)

1.本文说了马儿们的哪些“事”?请分条概括。

2.简析第②段中画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3.什么说“人马的结合,是上天给予的完美配合”?

4.本文语言准确周密,请以具体词语为例加以分析。

 

1.(1)马的分类 (2)马的起源、进化 (3)人类对马的驯化(马与人类的关系) 2.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作用:具体准确地说明了马进化的历程之长、身高及肢体结构的变化。 3.迫于果腹(猎杀)的压力,人类开始驯化马;马与人无争、容易繁殖等特殊性,使其更易被人类成功驯化;当马成为人类工具时,马力强化和弥补了人类的外力,使人类更强大。 4.例:第③段“据考古学记录”,交代了“达百种之多”这一数据的来源,增加了可靠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其他如“约”“大约”“主要”等符合要求的词语均可) 【解析】 1.本题考查说明文的内容理解与概括。阅读全文提取关键字,对有效信息分析归纳。①段“马科约十种”概括为马的分类。②③段由“马的起源是在六千万年前恐龙消失的新生代”“ 经过几百万年的演化,成为体态渐高的中新马”“ 由于气候的异常,特别是地球的冰川活动,原始的马科动物逐渐从白令陆桥西移至东半球的欧亚大陆,西半球的马却绝迹了”概括为马的起源和进化。④⑤段由“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约8000年前,才开始对欧洲野马进行驯化”“ 驯化的成功,还取决于马这种动物自身的特殊性”概括为人类对马的驯化。 2.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解答时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等。第②段中画线句子中数字“几百万”“100厘米高”“ 从三趾变为单趾”说明是列数字,说明了马进化过程中的变化。答题模式:运用了……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生动形象、条理清晰或突出)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 3.本题考查说明文的信息提取与概括。阅读全文,确定答题区域,提取关键字,对有效信息分析归纳。④⑤段共同说明人类对马的驯化,答题区域确定在这两段。从文中可知“之所以对马进行驯化,是由于猎杀的压力”“‘马力’对人类外力的强化和弥补,使人类突破了自身行动的界限,改写了人类的时空概念”“马的食物是草,与人无争,随遇而安”由此概括即可。 4.本题考查说明文的语言。说明语言的准确性主要体现在修饰、限制性词语的运用。如主要、几乎、大约、一般、之一等词。从文中找出类似的词并答出说明的内容即可。“约8000年前,才开始对欧洲野马进行驯化”中“约”表示推测,“全球的驯化马的品系达300种之多”中“之多”限定数量,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那对过众军汉见了,心内痒起来,都待要吃。数中一个看着老都管道:“老爷爷,与我们说一声!那卖枣子的客人买他一桶吃了,我们胡乱也买他这桶吃,润一润喉也好,其实热渴了,没奈何,这里冈子上又没讨水吃处。老爷方便!”老都管见众军所说,自心里也要吃得些,竟来对杨志说:“那贩枣子客人已买了他一桶吃,只有这一桶,胡乱教他们买吃了避暑气。冈子上端的没处讨水吃。”杨志寻思道:“俺在远远处望,这厮们都买他的酒吃了;那桶里当面也见吃了半瓢,想是好的。打了他们半日,胡乱容他买碗吃罢。”杨志道:“既然老都管说了,教这厮们买吃了,便起身。”众军健听了这话,凑了五贯足钱,来买酒吃。那卖酒的汉子道:”不卖了!不卖了!这酒里有蒙汗药在里头!”众军陪着笑,说道:“大哥,值得便还言语?”那汉道:“不卖了!休缠!”这贩枣子的客人劝道:“你这个汉子!他也说得差了,你也忒认真,连累我们也吃你说了几声。须不关他众人之事,胡乱卖与他众人吃些。”那汉道:“没事讨别人疑心做甚么?”这贩枣子客人把那卖酒的汉子推开一边,只顾将这桶酒提与众军去吃。那军汉开了桶盖,无甚舀吃,陪个小心,问客人借这椰瓢用一用。众客人道:“就送这几个枣子与你们过酒。”众军谢道:“甚么道理!”客人道:“休要相谢。都是一般客人。何争在这百十个枣子上?”众军谢了,先兜两瓢,叫老都管吃一瓢,杨提辖吃一瓢。杨志那里肯吃?老都管自先吃了一瓢,两个虞候各吃一瓢。众军汉一发上,那桶酒登时吃尽了。杨志见众人吃了无事,自本不吃,一者天气甚热,二乃口渴难熬,拿起来,只吃了一半,枣子分几个吃了。那卖酒的汉子说道:“这桶酒被那客人饶了一瓢吃了,少了你些酒,我今饶了你众人半贯钱罢。”众军汉凑出钱来还他。那汉子收了钱,挑了空桶,依然唱着山歌,自下冈子去了。

那七个贩枣子的客人立在松树旁边,指着这一十五人,说道:”倒也!倒也!”只见这十五个人,头重脚轻,一个个面面厮觑,都软倒了.那七个客人从松树林里推出这七辆江州车儿,把车子上枣子都丢在地上,将这十一担金珠宝贝都装在车子内,遮盖好了,叫声“聒噪!”一直望黄泥冈下推去了。杨志口里只叫苦,软了身体,挣扎不起;十五个人眼睁睁地看着那七个人把这金宝装了去,只是起不来,挣不动,说不得。

我且问你:这七人端的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正是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三阮这七个。却才那个挑酒的汉子,便是白日鼠白胜。却怎地用药?原来挑上冈子时,两桶都是好酒,七个人先吃了一桶,刘唐揭起桶盖,又兜了半瓢吃,故意要他们看着,只是叫人死心塌地,次后吴用去松林里取出药来,抖在瓢里,只做走来饶他酒吃,把瓢去兜时,药已搅在酒里,假意兜半瓢吃,那白胜劈手夺来,倾在桶里,这个便是计策。那计较都是吴用主张,这个唤做“智取生辰纲”。

——选自《智取生辰纲》

1.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是押送生辰纲,一是智取生辰纲。作者是怎样处理这两条线索的?这样处理有什么效果?

2.本文反复描述天气炎热,详细描写黄泥冈买酒过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君子之自行也,动必缘义,行必诚义。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孔子布衣也,官在鲁司寇。万乘难与比行,三王之佐不显焉,取舍不苟也夫!

(节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诚:同“成”,实行。②廪丘:齐国地名。③未之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④丘:孔子名丘。⑤趣:同“驱”。⑥:万乘之君品行难与他比肩,三王辅臣的名节没有他显扬。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万钟则不礼义而受之       (2)万钟于我何

(3)亦不可以已乎             (4)动必

2.语段(一)中,“乡为”和“今为”的排比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语段(甲)中的乞人和语段(乙)中的孔子为什么不肯接受别人的赐予,请结合具体内容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出来。

 

查看答案

宴词

王之涣

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

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

注:宴词:写于送别宴席上的诗。畎:田间小沟

1.诗中体现诗人什么情感?

2.三、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和”文化的历史非常悠久,请你参加“‘和'文化的内涵”综合性学习。

(1)“和”是形声字,甲骨文中写作命,“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此处的“和”本义什么?“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此处的“和”意思是什么?

(2)试根据下面的材料,概括“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内涵。

①“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礼记·中庸》)林 

②“福善之门莫过于和睦,患咎之首莫大于内离。”(《汉书·东平思王刘宇传》)

③“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④“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国语·郑语》)

⑤“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黄帝内经》)

(3)班级开展“以和为贵”主题班会,请提出一项活动倡议。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她道:“爹爹,你请放心!我家又不曾写立文书,得他身价,为什么肯伏低做小?他既如此排场.爹爹若是和他吵闹起来,倒反被外人议论。我而今一乘轿子抬到他家里去,看他怎样待我。”她在宋家过了几天,不见消息,想道:“彼人一定是安排了我父亲,再来和我歪缠。不如走离了他家,再作道理。”将他那房里所有可动用的金银器正、珍珠首饰打了一个包袱,穿了七条裙子,扮作小老妈的模样,买通了那丫鬟,五更时分,从后门走了。

她上了船,自心里想道:“我若回常州父母家去,恐惹故乡人家耻笑。”细想:“南京是个好地方,有多少名人在那里。我又会作两句诗。何不到南京去卖诗过日子?或者遇着些缘法出来,也不可知。”立定生意,到仪征换了江船,一直往南京来。

以上文字选自清代小说家 ___________的长篇小说《_________》,选文中的“她”是指___________,小说通过一系列丰富复杂的情节内容,塑造了这一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