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冬霜暖阳 钱红莉 ①上午,我坐在客厅的日影里,剥平包...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冬霜暖阳

钱红莉

①上午,我坐在客厅的日影里,剥平包菜,一片一片撕碎,放到洗菜盆里……做这些零碎琐屑的事,一屋子都是安宁……因为专心,无杂念,情绪也随之平和。宛如一些美好的时光,因为短暂,让人贪恋。把平包菜撕完,日影移走——大概因小区前面起了三四十层的高楼,冬天的日光贵重,但凡投罩下来,必然暖融融的,所以美好。

②儿时,我们村里老人集体坐在背风的草堆旁,无别事,也就为晒晒太阳,老蓝布对襟褂子,黑裤黑鞋,双手笼在袖子里,缩脖,垂头,发丝不乱,一齐在阳光里打盹,他们脸上的皱纹深如沟壑。不知他们在日光下想些什么,但,那一刻是安宁的。

③一年里也没有多少次机会,可以望见蓝天了。

④近来冷空气过境,把天洗了一遍,天蓝得有一份失而复得的贵重。常年的失眠纠缠,让人感叹青春岁月一去不还。医生建议,唯锻炼,方能缓解一二。于是,清早买菜,特意拐弯去屋后的荒坡走了走。

⑤荒坡上的枯草仍有霜迹,寒光凛凛,踩上去格外清脆。水渠里倒伏的莽草身上,霜意犹深,迎着光,直刺人眼。这些自然界中的东西,比如雾呀,霜呀,总是招人喜爱。

⑥小时候特别喜欢下雾天,白茫茫,一个人走在上学路上,前后均不见人,到了学校,头发能拎出水。我妈妈每次去一个叫作“横埠河”的集镇买柴,总是有雾的天气。站在村口,我望着她去时的方向,渐渐地,渐渐地,茫茫白雾里,一个妇女挑柴的身影终于显现出来,她把一担柴来回换着肩,一点一点地出现在圩埂上……我总是幻想,她或许会带一根油条回来,或许别的好吃的呢,总会有的吧。我站在原地,仿佛胜券在握。

⑦只是,每次都落空。也不介意,至少望着她一点点自白雾里现身——那么漫长的等待过程,我起码是快乐的,充满着企盼和渴念的。

⑧后来,长大了,才明白过来——人最幸福的,是期盼的过程,得到与失去,并无两样。有时,更甚至,失去未必比得到更沮丧。失去,可以让灵魂痛苦;得到时的狂喜,永远那么浅薄轻飘,不值一提。生命只有在一次次失去时的煎熬里,才会慢慢强大无摧。

⑨失败也是升华,如浊浪淘沙,日日年年,总有一天成就你珍珠或者金子,只要自己不先撒手放弃。

⑩所以,一直喜欢雾天,天地同白,湿了山川草木,以及行走其中的人。如今,雾已难见,雾霾常有。幸而还有霜,让我魂牵梦绕。

⑪相比雾来说,霜更美,满身寒气,萧杀而来,又呼啸而去。小时候村庄里每一户人家的鱼鳞瓦,都是霜的同谋。童年,每到严冬,屋头上皑皑一片浅白,不是雪,是霜。泡桐树被冻僵了,生在原地一动不动。在日光下,唯有霜是跳跃的,麻雀一样忽东忽西。最疼爱的事情是,不小心掉在地上的稻草,被霜上上下下里里外外裹起来,呵护备至——你说霜为何这么疼惜掉在地上的一根稻草呢?夜里,一根稻草独自躺在地上,孤单无依,没有谁肯给它暖意,唯有霜是宽厚仁慈的——还是我来裹它取暖吧。

⑫天地之中,真是有情有义。霜不仅裹落单的稻草,还裹稻草垛、棉花垛……霜想把天地里一切孤单的东西都暖起来。

⑬脚下的荒草,在霜的包裹中依然清脆,迎着光,熠熠生辉。我内心的狂热,竟也在日光里一点点激发出来,然后点燃。或许命运不尽完美,但只要我们心中有爱、有暖、有期盼……这一生,何曾白活。

(有删改)

1.通读全文思考:文章描写了儿时的哪三个场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⑧段画线句“人最幸福的,是期盼的过程,得到与失去,并无两样”的理解。

3.品味语言,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语句。

老蓝布对襟褂子,黑裤黑鞋,双手笼在袖子里,缩脖,垂头,发丝不乱,一齐在阳光里打盹,他们脸上的皱纹深如沟壑。

(2)结合语境,分析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近来冷空气过境,把天洗了一遍,天蓝得有一份失而复得的贵重

4.分析⑪段开头“相比雾来说,霜更美,满身寒气,萧杀而来,又呼啸而去。”在文章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

5.文章以“冬霜暖阳”为题,也有人建议可以题为“冬雾暖阳”。你赞成哪一个,请说明理由。

 

1.描写了儿时村里老人集体晒太阳,作者在雾中期盼母亲归来,霜包裹稻草,给天地带来温暖三个场景,表达了对人生满怀期盼,饱含爱心与温情。 2.人生最幸福的是期盼的过程,最终的结果——得与失是次要的,有时甚至失去的痛苦对人生更有帮助,更有意义。 3.(1)外貌描写。通过对老人们外貌的描写,展现了冬天暖阳给人们带来的安宁与惬意,为文章后面的抒情做铺垫。 (2)“贵重”说明看见蓝天的机会不多,照应了第③段,也表现了作者见到蓝天那份惊喜和珍惜的心情。 4.结构上过渡,承上启下内容上将霜和雾作对比,突出更喜爱霜,为下文写对霜的记忆和感受作铺垫。 5.赞成“冬霜暖阳”。(1)文中作者有明确表明自己更喜欢霜的语句。(2)在文中,雾代表着期盼,而霜代表着爱,虽然同样给人以启示和感悟,但由霜代表的爱更加博大、深远,给人的精神力量也更强。因此,“冬霜暖阳”更符合文章的主旨。 【解析】 1.本题考查内容概括。1)结合第二段“儿时,我们村里老人集体坐在背风的草堆旁,无别事,也就为晒晒太阳”可知,描写了儿时村里老人集体晒太阳。2)结合第六段“站在村口,我望着她去时的方向,渐渐地,渐渐地,茫茫白雾里,一个妇女挑柴的身影终于显现出来”“我总是幻想,她或许会带一根油条回来”可知,作者在雾中期盼母亲归来。3)结合第十一段“最疼爱的事情是,不小心掉在地上的稻草,被霜上上下下里里外外裹起来,呵护备至——你说霜为何这么疼惜掉在地上的一根稻草呢”可知,霜包裹稻草,给天地带来温暖。4)老人晒太阳,是一种安宁和惬意,孩子等待雾中可能带着礼物的母亲,是一种希望,霜包裹保护万物,是一种博大的爱,因此这三件事表达了对人生满怀期盼,饱含爱心与温情。 2.本题考查句子理解。结合“失去,可以让灵魂痛苦;得到时的狂喜,永远那么浅薄轻飘,不值一提。生命只有在一次次失去时的煎熬里,才会慢慢强大无摧”可知,这里指失去会让灵魂痛苦,会让灵魂在痛苦里逐渐吸取经验,在痛苦中坚强,会让灵魂逐渐长大、强大,失去也有其所得。所以人最幸福的是期盼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奋斗与努力的过程,是接近幸福的时刻,而得到和失去并无两样,因为各有所得。 3.本题考查句子赏析。1)这一句抓住了人物的衣服、裤子、鞋、头发、脸来描写,故可判断是外貌描写,“老蓝布对襟褂子,黑裤黑鞋”写他们穿戴整齐、老派,“皱纹深如沟壑”写他们的苍老,而“一齐在阳光里打盹”“不知他们在日光下想些什么,但,那一刻是安宁的”则写出了这些老人们在阳光下的惬意和舒适,展现了冬天暖阳给人们带来的安宁与惬意,为文章后面表达对阳光的喜爱和赞美的抒情做铺垫。2)“贵重”是价值高的意思,这里指天空的蓝非常珍贵,结构上照应了第三段“一年里也没有多少次机会,可以望见蓝天了”,写见到蓝天的机会少,另一方面,用“贵重”来形容天的蓝,表现了作者对这个蓝天的珍视,表现了作者见到如此蓝的天空的喜悦。 4.本题考查句子作用。1)结构作用。当句子或段落位于中间,其作用最可能是过渡。结合“如今,雾已难见,雾霾常有。幸而还有霜,让我魂牵梦绕”可知,这个句子承接上文第十段雾难见、幸而还有喜爱的霜的内容。结合“小时候村庄里每一户人家的鱼鳞瓦,都是霜的同谋”可知这句话引出了下文对霜的回忆,为下文写霜做铺垫。这个句子承上启下。2)内容作用。把霜和雾对比,用雾来衬霜,表达对霜的喜爱。同时也写出了霜的特点,肃杀、迅速、寒气逼人。 5.本题考查主题和语言表达。结合“相比雾来说,霜更美,满身寒气,萧杀而来,又呼啸而去”可知,作者在雾和霜中更喜爱霜;结合“天地之中,真是有情有义。霜不仅裹落单的稻草,还裹稻草垛、棉花垛……霜想把天地里一切孤单的东西都暖起来”可知,霜代表着温暖、关怀,一种博大的、包容的、深远的爱,结合文章第六段,作者期盼雾中的母亲可能会带来的礼物,可知雾在作者心里代表着期盼和希望,霜和雾这两者所代表的精神力量,比较而言,霜更加博大,更加有力量,因为它去关怀其他事物,这也是作者更喜爱霜的原因,霜更能彰显文章主旨,故我赞成“冬霜暖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养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文章题目是“秋天的怀念”,作者都怀念了什么?

2.赏析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2)母亲进来了,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3.文章第①段和第⑦段两次出现了“好好儿活”,分别有什么含义?

4.课文最后一段为什么详写各种颜色的菊花在“秋风中开得烂漫”?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

(乙)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选自《欧阳公事迹》)

(注释)①指欧阳修。②孤:幼年丧父。③太夫人:指欧阳修的母亲。④荻():多年生草本植物,与芦苇相似,可译为荻杆。⑤闾()里:乡里。⑥士人家:读书人家。⑦务:致力,从事。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尊君在_______________(2)相而去______________

(3)及稍长_______________(4)家贫无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2)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

3.下列语句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太丘/与友/期行 B.君与家君/期日中

C.欧阳/公四岁而孤 D.多诵/古人篇章

4.甲、乙文中陈元方、欧阳修值得你学习的品质分别是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古诗,完成各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下面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时以左为尊,“左迁”表示升职。

B.“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诗句中“龙标”指王昌龄,“闻道”表示惊诧,“龙标过五溪”可见王昌龄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

C.后两句诗作者大胆想象,直接袒露自己听到朋友远谪后的内心情感:对好友身遭贬谪的同情,是对好友长途跋涉的担忧;是陪伴友人一路前行的一片深情,是告慰友人并不孤单的一种情怀……

D.“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通过丰富的想象,运用拟人手法,将“愁心”托付给“明月”,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2.本诗首句写“杨花”和“子规”,有哪些作用?

 

查看答案

默写。

(1)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轻风流水应和着。(朱自清《春》)

(2)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3)___________, 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4)____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5)子夏曰:“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仁在其中矣。”(《子张》)

(6)《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夜上受降城闻笛》中从听觉角度表现征人满怀愁绪,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次北固山下》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自然规律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9)《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表达对饱经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对平定战乱的渴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填空题。

A.此后我就更其搜集绘图的书,于是有了石印的《尔雅音图》和《毛诗品物图考》,又有了《点石斋丛画》和《诗画舫》。《山海经》也另买了一部石印的,每卷都有图赞,绿色的画,字是红的,比那木刻的精致得多了。

B.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     》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

A文段出自 ________(文章题目),给“我”买来《山海经》的是_____(人名)。

B文段的书籍名称是《______》 。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