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确实不乏各式各样的报答:既有子...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确实不乏各式各样的报答:既有子女对父母的,学生对老师的,受益者对恩人的;也有游子对故乡的,赤子对祖国的;当然,我们也不应忽视,还有人类与大自然之间彼此的报答……

请你联系生活和自己的切身感受,以“报答”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有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2)用现行规范的汉语言文字表达;(3)不少于 600 字(写成诗歌不少于30行);(4)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地名。

 

范文: 报答 自由的小鸟应报答广阔的天空,因为天空给予她放飞梦想的机会;微笑的水滴应报答浩瀚的大海,因为大海赋予它永不干涸的生命;我们应报答平凡而又伟大的父母,因为父母提供给我们探索未知世界的权利……。 记忆中,有一个画面常浮现在眼前:一个迈着蹒跚步伐的孩子正在歪歪斜斜的向前走,一不小心摔倒了,后面的母亲原挂着温柔笑脸的脸庞已变成担忧的神情,但它并非无情,只是想通过这一小举动教给孩子要学会坚强,学会从哪跌倒就从哪爬起来。母亲是每一位孩子的启蒙老师,她会教给我们学习第一个字,并让我们懂得如何做一个大写的“人”。 记忆中的父亲似乎是个无情的人,在你犯错误的时候你会看到他那严厉的目光,父亲并不会对你说一些什么温柔好听的话。甚至,我们被表现所迷惑了,父亲的爱不擅长用言语表达,往往在生活的小事中体现出父亲让你学会独立、学会坚强,也许你会埋怨父亲不通情达理,但你又是否发现拐角处父亲那担忧的神情呢?他像一座山,始终是你坚强的依靠,太过计较自己是否受到委屈,而最终忽略了背后父亲爱你的表现。 现在,父母也经不住岁月的蹉跎,眼角与额上也被皱纹悄悄的爬满,手上也生出了茧子,再看父母的头发已是布满白霜……父母一生为儿女操碎了心,他们把爱都倾注在孩子身上,奉献自己的青春无怨无悔。作为子女的我们难道还会无动于衷吗? 父爱如阳光,温暖照人心。我们正如小草一样,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唯有努力付出汗水,取得优异成绩来回报父母,不辜负父母对我们的殷切希望。 【解析】 审题立意:这是一道命题作文试题,是一个看似平常的作文题目,能写出新意难度非常大,也非常难能可贵。这是一道关注内心,关注成长的作文题目。“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动人诗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经典词语,集中反映了古人对“知恩图报”的认同和崇尚。“报答”源于内心,是对他人、对生命所抱的珍惜、感激的态度。写报答,一定要把真情实感写出来,哪怕是只言片语,只要是属于你自己的就好。在现实生活中,确实不乏各式各样的报答:绿叶报答春天,云霞报答阳光,游子报答桑梓,赤子报答祖国……当然,我们也不应忽视,还有人类与大自然之间彼此的报答。这个题目的写作范围很宽泛,从人类到自然,从动物到植物,从物质到意识形态都可作为我们的写作对象。写作时应采取大题化小、化抽象为具体的方法,一事一悟式要注意起伏,所写的这一件事要能引起你对“报答”的感悟。 写作指导:这道题目,适合写各种文体。应从多个方面入手,或与“我”的生活经历结合,或与别人的感恩看法结合,或通过分析自己搜集到的材料,形成自己对“感恩”的独到认识。又要拓展视野,小到一草一木、一人一事、一家一户,大到团体、社会、国家,不要局限在自我的狭小范围内。当然,选准角度后,应从自己最熟悉、最有话可写的角度下笔。形式还可以创新,我们可以写一篇童话或者小说,里面的主要人物可以是拟人化的动物或者植物,而主题是关于“报答”的,这样写,把写作难度降低了,也会容易获得看卷老师的青睐,可谓一举两得。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小说,完成小题

你的指尖是我一生的温暖

韩逸萌

①儿时的记忆里,奶奶的手有一种神奇的魔力。

②想起奶奶的手,恍惚中就觉得香气四溢。在那个物质不甚充裕的年代,在那个并不富足的家庭里,我(奶奶的孙女)的童年却充满着香甜酥脆的回忆。

③暮春时节的榆钱,奶奶煮在粥里。我的碗里便漂了一片片的小荷叶,我像捉小鱼一样吞下,奶奶说,吃了榆钱,一生富足。初夏的傍晚,浓郁的槐花香笼着整个小院,我穿着奶奶做的豆绿色的小裙子,看她洗净采下的槐花,撒上盐和面粉,上锅蒸熟,晚上就能吃到唇齿留香的槐花饭。锅里还煮着绿豆稀饭,煮开了花的绿豆和大米也像一朵朵盛开的小槐花,令我小小的心里久久着迷。那时的夏天竟可以如此清香和清凉。

④冬天是我最爱的。奶奶用坏了的脸盆扣住火炉口,漏洞的地方用白菜叶盖住,不到饭点,烤地瓜的香味就把在街上疯玩的我“勾”了回来。滚烫的地瓜我拿不住,奶奶一边叫我小馋猫,一边帮我剥皮。“奶奶的手怎么不怕烫?”我奇怪。奶奶笑着说:“奶奶的皮厚啊!”那香喷喷的味道,时时想起,时时垂涎不已。

⑤奶奶的手如此灵巧呵!童年时,我是小伙伴里的孩子王,得此殊荣唯一的原因就是我有最多最好玩的玩具。我没有布娃娃,但我有奶奶缝的布老虎,张着大口,额头上用黑毛线绣着“王”字,那是我最喜欢的玩偶,高兴时才给别的小朋友抱一下。

⑥包装箱上的封条,奶奶一根根洗净攒着,攒得够多了,在一个木头盒上缠缠绕绕,一横一竖,不同颜色的封条就在奶奶的手指尖穿梭纷飞。奶奶编的篮子小巧精致,除了自家用,还送给邻里乡亲,整条街上的人都提着奶奶编的篮子去赶集。人人见了都夸奶奶编得好,有人让奶奶再编了就拿去卖。奶奶笑笑,再编好了仍旧是送人。

⑦在村里口口相传的还有奶奶做虎头鞋的手艺。亲戚里谁家生了孩子,奶奶总要做一双虎头鞋送去。鞋底是奶奶亲手纳的布底,小孩子穿着轻巧又舒服。奶奶做的虎头鞋针脚细密,“老虎”的眼睛炯炯有神,眼珠是特意找了亮面的皮革剪下的,眉毛、胡子、耳朵,个个都精致。

⑧衣柜的另一个角落,塑料袋里装着一个枕头。枕头是金黄缎面的,上面绣了一朵莲花。那莲花真漂亮呀,花瓣层层叠叠,上面是粉紫色,下面是粉白色。我问奶奶:“我可以枕那个枕头吗?”奶奶用粗糙的大手摸摸我的头:“傻孩子,那是奶奶的送老衣啊!”我一直不明白什么是送老衣,后来才知道它的另一个名字叫作寿衣,那是念在嘴里都觉得心惊胆战的字眼啊!所幸,一直到现在,那个枕头依旧放在角落里,始终未用。只是每次看到,我都心酸到不行,不敢想,不敢想,一想几乎要窒息。

⑨这次回家,奶奶捧着我的手,像个孩子一样说:“妮儿的手真嫩,看奶奶的手,跟锉子一样。”“锉子”这个词刺痛了我,小的时候,我总喜欢让奶奶给挠痒痒,不用任何工具,奶奶粗糙的大手在我背上划拉几下,那种感觉最舒服了。

⑩第二天,我冒着四五级风,跑了三个金店,终于买到了一枚尺寸最大的金戒指。奶奶嗔怪:“这孩子,我年纪这么大了,你花这冤枉钱干什么!”A我不说话,我只是想用一枚戒指装饰奶奶的手,这其实是一个华而不实的自我安慰。

我拉过奶奶的手,给她戴上戒指,这么大的尺寸竟刚刚好。奶奶照例抓过我的手,给我暖手。我自小手脚怕冷,冬天的时候,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跑到奶奶身边,奶奶就伸出她的粗糙的大手握住我冰冷的小手。温暖从她的指尖一点点传过来,我的心也暖和起来。B那种温馨是我一生难忘的。奶奶,你的指尖是我一生的温暖,可不可以,让我握得久一点?

(选自《意林》,有改动)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对奶奶手的描写运用了正面与侧面相结合的手法,“整个村里的人都提着奶奶编的篮子去赶集,人见了都夸奶奶编得好。有人让奶奶再编了就拿去卖”这就是侧面描写。

B. 文中画横线A处是说“我”只是想为奶奶尽量多做点事,以此得到自我的心灵安慰,表现了“我”因无法多为奶奶做有用的事的愧疚之情。

C. 文章第⑧段写了奶奶的“送老衣”以及我看到“送老衣”时的心酸感受,这段文字虽然能更进一步表现奶奶的手巧,但与文章标题“你的指尖是我一生的温曖”没有什么关系。因此,可以认为本段离题。

D. 文中的奶奶是一个慈祥善良、勤劳能干、淳朴热心(大方)的老人。

2.品析下面两句话,分析加点词语所包含的人物情感。

(1)“锉子”这个词刺痛了我。

(2)奶奶嗔怪:“这孩子,我年纪这么大了,你花这冤枉钱干什么?”

3.通读全文,分析画横线B处在文中的作用。(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

4.文章用“你的指尖是我一生的温曖”为题目,有何妙处?

 

查看答案

根据你对《红星照耀中国》的阅读,回答小题。

A的全生涯与中国民众的命运有不可分离的联系,他从自身昭示出红军奋斗的原因。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和两个孪生天才“A、B”有不可分离的联系,实际上许多中国人都把A、B看作一个人。B有一个冷静的政治头脑,A有一颗热烈的斗争的心,它决定了A 一生的行动。中国共产党所以能够完全操纵红军,A对党的忠诚和对政治驾驭的服从,正是原因之一。从A、B 直到所有军官和政治委员中间没有任何斗争。A、B的联合,非但 不会冲突,而且有相辅的作用。A在各方面都没有政治的雄心,他能接受命令,因此也能 发施命令——这是革命军队的领导的一个很有价值的因素。

1.文段中所说的 A 是_________(填人名),B 是__________(填人名)。

2.从文段中可以看出 A 的最优秀的品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古代灯文化

高蒙河

①2019年元宵节,故宫举办了“紫禁城上元之夜”元宵灯会治动。灯会上既有现代高科技射灯,也有传统红灯笼灯彩,一时间引发国内外亿万人的关注。

②灯彩不是日常的实用性灯具,而是元宵节上专门使用的一种以装饰性为主的观赏灯具,它始于汉代,至隋唐宋元时期渐成社会风俗,广为流行于民间和宫廷之中。到了明清乃至近现代,各地仍保留着这一古老传统风俗,成为人们节庆期间的重要治动内容,形成了灯节文化现象。

③灯彩是在节庆时才短时间使用的观赏灯,而在日常生活中,更多的则是实用性更强的照明灯具。所以,中国的灯文化自古以来就形成了日常实用灯和节庆观赏灯两个系统,并行演化,相映生辉,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灯具种类和体系,为我国乃至世界灯具史写下了独具特色的辉煌篇章。

④说起来,中国是世界上最先发明灯具的国家之一,比如宁夏海原新石器时代洞遗址里,就发现了用来照明的松枝遗存,距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据考古发现报道,在窑壁距居住面5-130厘米的范图内,分布着50多个残留的圆形插孔,插孔上方有青灰色的火苗状烧灼痕迹,插孔里面留有松枝残迹,经鉴定,这些松枝应为松含量很高的红松。

⑤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复原发现,在插孔中斜插上松枝,点燃后即可取亮,一根长20厘米的松枝可燃烧近1小时,若将50多处插孔内的松枝全部点燃,差不多就能达到100瓦电灯的亮度。

⑥灯具是人类不断改善生活,生产条件的产物,它的发明和创新,无不凝聚着人类的技术和智慧。中国传统灯具素有设计合理、功能完善、结构科学、造型生动、装饰瑰丽等特点。

⑦河北满城汉墓出土的汉代皇室贵族使用的长信宫灯,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这件取宫女执灯之意而造型的铜质鎏金灯具,不但把人与灯融为一体,还设计出能调亮挡风的灯罩,并安装了能消烟除尘的排烟导管,在灯具发展史上最早解决了灯烟所带来的室内环境污染问题。

⑧无须讳言,在几千年中一直以自身特色著称的中国古代灯具,在近代以来的灯具创新发明中,有些落伍了。当以电光源为标志的电灯从西方进入中国之初,人们一时还不能接受这一新鲜事物。

⑨据《清稞类钞》记载,清光光绪八年(1882年),英国人李德立提出在上海安装电灯。“创议之初,华人闻者以为奇事,一时谣诼纷传,谓为将遭雷击,人心汹汹,不可抑制”。后来,经过多方协调,才得以试装15盏英制弧光灯。据当时的《申报》报道,是年7月26日下午7时,15盏电灯同时发光,“其光明竟可夺日”,“内外各物历历可见,无异白昼”,“凡装电灯之处,观者来往如蚁”,试装成功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海这才开始陆续安灯。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而今,社会早已发展到了采用光声电等高科技于段举办灯会装饰家居的阶段。近年来,让建筑物亮起来的灯光景观工程,美化了城市的人文环境。各地推陈出新,举行各种灯会,灯节活动,也权大地丰富了人们的节假日生活,又把古老的灯文化推向了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新高度。

(选自《科学画报》2019年第4期,原文有删改)

1.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年代

汉代

隋唐宋元

明清到近现代

当代

灯节文化的发展过程

开使用灯彩

形成使用灯彩的社会风俗

__________

______

 

 

2.第⑦段为什么要专门介绍长信宫灯?

3.在第⑨段横线上补写恰当的语句,使之与上下文内容衔接。

4.怎样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传统节日成为当今的时尚?请根据选文内容和链接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链接一:近些年,“故宫年轻了”的印象深入人心,无论是火爆一时的综艺节目《国家宝藏》,还是深受年轻观众喜欢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抑或是“故宫淘宝”上那些“萌前”的“段子”……进入网络时代,故宫仿佛开始了“逆生长”,不断以新的方式,走进公众尤其是年轻人的生活。

(摘自《人民日报》)

链接二:在节日里,许多传统的年俗和文化元素换个形式、换个空间,成了人们热捧的对象,在国家图书馆,小读者们可以参与写“福”字、画门神、换脸谱,做画灯,剪纸等体验活动,在南京的一些老茶馆,不少人饶有兴致地欣赏着“苏州评弹”“扬剧折子戏”等传统节目,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烘托出浓浓的节日氛围,更让传统文化、传统节日在当代社会活动中放射出新的光芒。

(摘自人民网)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小题。

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公孙衍、张仪岂不大丈夫哉      

(2)往之

(3)是得为大丈夫乎            

(4)以顺为

2.把下面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2)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3.下面对文意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这篇驳论文,开篇摆出景春的观点,然后针对其“论点 ”和“论据”展开批驳。

B.作者运用排比句,增强文意的气势和感染力,揭示了大丈夫的内涵。

C.古代读书人的理想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与文中“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意思相近。

D.文章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丈夫之冠”为举例论证;“广居”“正位”“大道”为道理论证;“得志”与“不得志”为对比论证。

4.请你谈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有何现实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唐代李贺的诗,回答小题。

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这是一首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突出了将士的_____________。全诗采用了_______的手法,把战斗的气氛渲染得凝重而惨烈。

2.下面选项中,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雁冂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

B.“黑云圧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写景也是写事,渲染战前敌军圧境,我军英勇应战的危急、紧张气氛;暗示战斗的残酷,为下文描写战斗的惨烈做铺垫。

C.“半巻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此句中“ 鼓寒”指的是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的是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无力击鼓,斗志难振。

D.“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引用典故,表达了守城将士们誓死报效君王的决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