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余光中永在 王蒙 ①“乡愁”诗人余光中先生走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余光中永在

王蒙

①“乡愁”诗人余光中先生走了,乡愁时代却没有就此结束。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在不舍昼夜的逝者以外,重要的是跳动的中国心,还有美丽且鲜明的中国诗文,以及你我的记忆与吟诵活泼如初。

②1982年,纽约,圣约翰大学,中国当代文学讨论会。我听到香港中文大学教授、作家、评论家黄维梁先生发言,他高度评价余光中的诗文,而且认为余先生应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散会后,黄教授将余先生的作品集和自己的评论集赠送给我。我一路上饶有兴趣地阅读着,感染着余先生的清晰、明白与真诚。当时,大陆更热衷的是朦胧诗,是诗语言的锤炼与变幻莫测,而这位台湾诗人的诗明白如话,深入浅出,不跩(zhuǎi),不做作。我甚至觉得他的诗还欠一点发酵与点燃。

③1993年,我参加《联合报》召开的两岸三地文学四十年讨论会,我与余诗人是仅有的作晚餐演讲的主讲人。我听到演讲的两个主题,一个是说小岛也能产生大作家,一个是他严厉抨击所谓“台语写作”的自我封闭的愚蠢与狭隘。他有他的天真和明朗之处,他有他的红线。

④大陆改革开放后,两岸关系有了长足进展。我们见面越来越频繁了。而且余先生在大陆文坛,有了越来越高的威望与越来越大的影响。记得轻易不夸奖谁的四川资深诗人、学者流沙河就对余光中作品评价甚高。邀请余光中访问做客的大陆文学团体与大学越来越多。有一个笑话,说是南京大学邀请了余光中与其他几位台湾诗人到访,打的横幅是“热烈欢迎余光中先生一行”,有一位也是台湾资深诗人的客人,长得高高大大,他一到场,立刻被青年学生围上,唤道:“您是余先生吗?”他回答:“我不是余光中,我是‘一行’。”

⑤2001年,我三次参加香港中文大学“新世纪征文”活动,我与白先勇是小说终审评委,而余光中是文学翻译的终审评委。我们变成了同事。

⑥2006年,评出第三次征文的优胜者以后,我还参加了香港中文大学授予余先生荣誉博士学位的活动。会后,我把他与白先勇及文学院副院长、翻译家金圣华教授请到了青岛的中国海洋大学做客,还举行了包括余先生作品在内的诗歌朗诵会。他的《乡愁》再一次赢得了热烈掌声与欢呼,而他的英语诗朗诵,尤其令人赞美。他是我听到过的国人中不列颠式英语发音的佼佼者,从他那里,我感觉到的是不列颠之梦。

⑦他的学养很好。21世纪初我访问爱尔兰的时候在都柏林欣赏了爱尔兰的话剧团演出的王尔德名剧《莎乐美》,回北京后我从国家图书馆借到了余光中翻译的《莎乐美》,书中附有他谈文学翻译的文字。我在香港、青岛的大学也亲耳听到他讲翻译的课。他有在美国求学与任教的经历。他关于中英文比较的文章极有见地,例如他不赞成由于英语的影响而在中文写作被动态语句中滥用那么多“被”字,饭吃了,水喝了,当然用不着说成饭被吃了与水被喝了。他说的这些文字上的毛病我也有。他的英语很高明,他的中文很地道,绝对不带翻译语调,好得很。即使从这里,也看出他的中国心与大陆情结。

⑧他定居在高雄。他在台湾反对过可能有某些左翼色彩的乡土文学,还说过什么“狼来了”。然而,他的后半生在他的诗中惦念缠绕的长江黄河华山、济南南宁……到处留下了他的音容笑貌和足迹。他说,他要住在台湾的西部,从窗子望出去,就是故乡大陆,而如果住在台东,看过去是美国,有什么意思?当然,他的梦与愁跟你我一样,在中华,不在美利坚,也不在不列颠。

⑨陈水扁主政期间,余先生公开反对文化教育“去中国化”,当陈不通至极地用“罄竹难书”赞扬台湾义工的业绩时,台湾教育部行政负责人居然为陈“擦皮鞋”,他愤然予以指责。“擦皮鞋”一词我是从他那里听来的,应该是拍马与掩饰的意思吧。

⑩文化是一种力量。文化是一种分野。文化是一种天命。余光中走了。我想着应该怎么样安慰与他同命运六十余载的夫人范我存……两岸各地友人与读者怀念着他,默诵着“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外头里头,情意超越生死。长江黄河,奔流澎湃汹涌。中华是屈原、李白、杜甫的中华,也是鲁迅、艾青的中华,还是余光中、郑愁予,以及欢迎他们接待他们一行的男女老少……的中华。余光中永在,中华诗歌永存,乡愁永远,仍然是那么明白,那么简单,那么深情,那么不可抗拒也不可分割。

1.贯穿选文的线索是什么?

2.结合全文,说说选文第①段有何作用。

3.余光中先生的“大陆情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4.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第⑩段中画线句子进行简要赏析。

5.余光中先生于2017年12月14日逝世。阅读选文,让我们怀着无比崇敬和怀念之情补写下面的挽联。

上联:深情书诗歌,恋祖国志士之愿;

下联:含泪写____,盼统一____

 

1.本文以“我”与余光中先生之间的交往为线索。 2.开篇点题;为全文奠定了怀念、崇敬的感情基调;总领全文。 3.①反对中文写作受英语语法的影响。②选择能遥望大陆的地方居住。③陈水扁主政期间,余先生公开反对文化教育“去中中国化”。 4.这句话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语势,强调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无论你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是在台湾,还是在大陆,都永远是中华的儿女,表达了中华儿女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5. 示例一:乡愁 诗人之情/示例二:乡愁 光中之思 【解析】 1.本题考查文章线索。文章线索就是贯穿一篇文章,即在文章的不同段落中都可见的词、句子或是情况等等。一般叙事的线索有以下几种: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的线索来写;以时间顺序为线索;以地点变换的顺序作线索;以具体的事物为线索;以中心事件为线索等。文章第②段写“我”拜读余先生的作品;第③段写在一次演讲中,我”知道了余先生的红线;第④段写学生将他人错认为余先生;第⑤段写“我”与余先生成为同事;第⑥段写“我”对余先生的赞誉;第⑦⑧⑨段写“我”欣赏余先生的大陆情结。从这些事件中不难看出文章的线索是:“我”与余光中先生之间的交往。 2.本题考查文段的作用。一般从结构上与内容上这两个角度来回答。开头在文中的作用:结构:点题、引出下文、总领全文、为下文作铺垫、设置悬念。内容:突出人物品质/情感。此文第①段结构上,总领全文,“‘乡愁’诗人余光中先生走了”,开篇便点明了写作的对象——余光中;内容上,文章通篇充满对余先生的怀念和崇敬,奠定感情基调。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围绕“大陆情结”来梳理概括,从第⑦段“他的英语很高明,他的中文很地道,绝对不带翻译语调,好得很。即使从这里,也看出他的中国心与大陆情结。”第⑧段“他要住在台湾的西部,从窗子望出去,就是故乡大陆。”第⑨段“陈水扁主政期间,余先生公开反对文化教育‘去中国化’”可以找出余光中先生的大陆情结。 4.本题考查从修辞手法的赏析句子。解答此题,首先明确句子采用的修辞手法,然后按照修辞手法的格式理解。划线句子“是……也是……还是……”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显而易见,强调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是在台湾,还是在大陆,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浓重的故乡情结,中华的儿女对祖国的深情,不可抗拒也不可分割,强烈表达了中华儿女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5.本题借助对联的补写考查对文章情感的理解。根据文章⑦⑧⑨段所表现的余光中的情怀,联系他的《乡愁》一诗,即可补出。上联“诗歌”名词,下联可补名词“乡愁”;上联“志士之愿”偏正短语,下联可补偏正短语“光中之思”。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低聚木糖:益生元中的超强者

楚天寒

①大家都听说过木糖醇,因为这种物质常用于无糖口香糖、无糖饼干等食品中,但是说起低聚木糖,也许你就不太熟悉了,低聚木糖由2-7个木糖分子连接而成,其中以木二糖和木三糖为主。由于它具有很好的健康功效,因而在国内外食品和保健品行业广泛使用。

②植物的细胞壁里有一种名为木聚糖的物质,通过高压蒸煮或蒸汽处理将这种聚糖提取出来,然后用从细菌中提取出的木聚糖酶降解,便可以得到低聚木糖,很多植物原料都能用来生产低聚木糖,比如玉米芯、甘蔗渣、棉籽壳、麦麸、麦秆、稻草、稻壳、树皮等,可以说是废料中的宝贝。不过,用于食品中的低聚木糖必须以小麦秸秆和玉米芯为原料。

③低聚木糖是肠道健康的好帮手。低聚木糖最大的特点是能选择性地增殖双歧杆菌乳酸菌等益生菌,因此是典型的益生因子,其增殖效果比低聚异麦芽糖、低聚果糖强20倍。研究表明,每天只需口服0.7克低聚木糖,两周后人体肠道内双歧杆菌的比例可以从8%增加到18%,三周后双歧杆菌的比例可增至20%。除了帮助益生菌生长外,它还能选择性地抑制大肠杆菌、梭状芽孢杆菌等病原菌生长,具备双向调节的能力,更厉害的是,它可以通过主动“绑定”致病菌,阻止细菌攻击肠壁细胞,因此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腹泻。

④低聚木糖对“三高”和肥胖人群来说也是福音,它的甜度大约是蔗糖的30%-50%,且口味与蔗糖接近,因此可以替代一部分糖,关键是它很难被唾液、胃液、胰液和肠液消化,因此也几乎不提供热量,可以满足糖尿病人对甜食的需求,多项动物实验证明,低聚木糖具备降低血压、血脂、血糖及胆固醇的潜在能力。

⑤在中国,低聚木糖最初是用于饲料而不是食品,目前它在蛋禽、肉禽、生猪、奶牛等养殖领域均有应用,利用它调节肠道菌群和提高免疫力的功能,可以减少动物的腹泻,降低抗生素用量,增加动物的产蛋、产肉能力和经济效益,另外,低聚木糖还可用于生态肥料中,能够提高植物的抗病力,保持土壤肥力。

(选自《百科知识》2017年第22期,有删改)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2.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阅读第③段,概括低聚木糖对肠道健康的益处。

4.第④段画线句中加点的“一部分”一词能否删去?结合句子内容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傅雷家书》中父亲与儿子____(姓名)论及艺术家的修养时,提到“____”是第一把艺术的钥匙,是做人的根本,必须从小培养。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名著的介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傅雷家书》凝聚了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傅雷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对待生活。

B.《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的主要内容是十二封作者旅欧期间从海外寄到某一家杂志社登载过的信。这十二封信以中学生为对象,未曾指定受信人的姓名,所以中学生都可以阅读这十二封信。

C.《名人传》中,作者介绍了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意大利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以及俄国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他们虽然在肉体和精神上经历了人生的种种磨难,但都为创造不朽的杰作贡献了毕生的精力。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苏联作家保尔在病榻上历时三年写成的,他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他做过傻事、错事,陷入绝境时曾一度动摇、绝望,但最终成长为百折不挠的钢铁战士。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大道之行也》)

(乙)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讲信______

(2)故外户而不闭______

(3)盗窃乱贼而不______

(4)阡陌交通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甲文中的“大道”是什么意思?请谈谈你的理解。

4.甲文中间述的“大同”社会和乙文中描绘的理想境界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下列对诗歌内容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在首联中,第一句点出了送别的地点,第二句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颔联是说,诗人要跟朋友分别,去外地做官。

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劝慰杜少府,不要在临别之时像那些青年男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泪。

2.本诗中你最欣赏哪一联?请从内容或艺术手法角度进行赏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