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以《那一次我真 》为题,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以记事为主的作文。 提示:①...

以《那一次我真       》为题,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以记事为主的作文。

提示:①这是半命题作文,可以补充一个表示情感或心理活动的词语,如“快乐”“开心”“感动”,“后悔”“失落”等,题目中的“真”,表明这件事带给你的情感冲击是很强烈的,让你印象深刻,甚至刻骨铭心。②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代替。③不得抄袭;④不少于500字。

 

范文 那一次,我真高兴 回忆起往事,有着许许多多的那一次。那一次,笑了;那一次,我真遗憾……正是这些经历的第一次,使我懂得了生活的幸福,友情的珍贵,奋进的艰辛及付出的责任……真正领悟到了生活的内涵,长大了,成熟了。 在前不久的一次校会上,老师叫我到一边排队领奖。那时,魏校长宣布了广播操比赛以及手抄报的获奖名单时,我心里非常激动紧张。到领奖台上时,魏校长把奖状发给我时,我怀着一种自豪的心情接了过来,我们全体转过身来让大家看时,我看见的是几千甚至几万个学生的人头,一个一个,像一群蚂蚁,像一堆芝麻,像一团石头。啊!那种感觉实在是太自豪了。 当我回想起那时制作的过程时,我不禁叹了一声:我们的辛苦没白费。那时,在要交手抄报的前一天,我们的手抄报不幸被人撕成了两半,我们没办法,只得重新做。我们买了一张纸,放弃了午休的时间,在宿舍里制作,我们没蜡笔,就叫妈妈赶快从家里拿来。到了那一天夜晚,终于完成了,我们赶紧交往老师那里,幸好老师在,要不然就交不了了。就这样,过了几天,有人告诉我,我们得奖了,我高兴得一天一夜没闭上眼睛睡觉,我不禁对人们说:“我们的辛苦没白费。” 这次上台领奖,让我流连忘返,它让我们懂得了一些道理:要成功,必须经过努力。有一首歌唱得好:“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可以随随便便成功……” 【解析】 本题是半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需要学生根据材料内容限制补充完整题目。补题是半命题作文至关重要的一步,补题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半命题作文水平的高低。该作文是一篇半命题作文,补提限制是表示感情的词语,难度不大,学生的写作空间较大,容易打开思路,写作方向可大可小,可以从身边事写起,也可跨越时空,使用一些夸张或者联想手法,写一些离我们生活较远的事件。题目中的“那一次,我真xx”其中的“那一次”指的是一件事情,真xx是对自己的评价,应该是在这次事件中,我起到了正面的作用,或者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这是一篇典型的叙事作文。“那一次,我真xx”可以写身边的一件事,也可跨越历史,写古代和文学作品中的事:比如我穿越历史,救出了被陷害的岳飞等。第二种思路更容易受到老师的好评。作文的写作要求比较宽泛,只要围绕“那一次”来写即可,写作自由度较大,但本作文也有一个写作要求:不得围绕我“xx”空发议论,要用具体的事件来写出我xx,我们写作文时要注意这一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腕上茉莉

①去眉山参加文学活动,晚上,几位文友出去小聚,在岷江边且歌且舞,好不快活。

②这时候,突然从门外走进来一位老太太,手里拿着一串白线。白线呈圆形,上面系着什么东西,走到近前,我们才发现,是茉莉花,新鲜的茉莉花。“先生们,要苿莉花不?新鲜的苿莉花。你们男士为女士买一些呗。”老太太的声音近乎哀求。“卖花的!”文友们几乎异口同声。男士们不乐意了,打算喊老板过来,怎么有卖花的窜进来,这无异于在大排档吃饭,被乞讨者摇着饭盒一样煞风景。

③老板来了,看了一眼老太太,悻悻地说,客人不要,就不要强行推销了。也许是看出了老太太面露难色,同行的一位女文友查了一下人头,买了十二串,她说,每人一串,女的臭美一下,男的克服一下中年老男人的油腻。

④我也领到了一串茉莉花。新鲜的茉莉花。远远的闻,丝毫没有任何味道,手腕移到鼻尖处,异香得很。这让人知道,在药材大市场买到的茉莉花近赝品。药材大市场里的茉莉花完全没有花香,相反,有的还有一种硫磺熏蒸过的异味,为了驱虫,可以长时间保存。

⑤那个卖花的老人走了,临走前还冲着女文友鞠了一躬,这一鞠躬,差点把那位女文友的眼泪给惹下来。

⑥这时候,饭店老板亲自来上菜,边说对不起——

⑦不好意思,一听口音,你们就是外地客人,让你们破费了,今天的花钱我来出。没事没事,女文友忙说,毕竟这么大年纪还出来卖花,实属不易。

⑧我脑海里再次浮现那位卖花老太太的样子,满头花白的头发,手指却很光滑,皮肤并不差,不像是出过力的样子。与我们同行的文友老张说,你看那老妇的手就知道,不是辛勤的劳动人民,分明是来骗钱的。饭店老板表情很严肃,打断了老张的话说,这位先生,你只说对了一半,她确实不是乡下劳作了一辈子的妇人,她是市二小的退休教师。但她绝不是什么骗子。

⑨我们一愣。饭店老板欲言又止,嗨!我索性告诉你们吧,老太太到饭店卖花是我默许的,这位老太太家里开着一个三分地的花圃,专卖茉莉。她原本生活殷实,拿着一笔不少的退休工资,可是,五年前,她的儿子突然离她而去。

⑩是事故,还是疾病?女文友问。是事故,老太太的儿子也是一位教师,到四川一个偏远山区去支教,据说那个山区小学很贫穷,老太太的儿子开着一辆越野车每周往返一次:拉着眉山的特产到支教的小学校去。他把工资全搭在了支教上,连自己的车子也疏于保养。一次,他再次拉着物资去往支教山区小学的时候,爆了胎……

⑪满桌文友陷入沉思,共同举杯满饮。那感觉像是在敬老太太的儿子。

⑫老板继续说,她的儿子走了以后,还有孙子在儿媳妇肚里没有出生,老太太生了一场大病,然后,卖了城市的房子,在郊区买了一处农家小院,院子里专门种茉莉来卖。一开始,我们以为老太太确实缺钱,后来才知道,老太太主动承担了儿子生前的“重任”,每个月用卖花的钱定时邮寄给山区那所小学……

⑬老张听到这里,风一样地刮出去,两分钟后,他冲回来了,嚎啕大哭。说:“我专门去寻那老太太,打算买光她所有的茉莉,老太太却说,她不愿意一下子把茉莉卖给一个人,这样,其他顾客就闻不到茉莉花的香了……”

⑭次日返程,那串茉莉花即便已经干了,我却舍不得扔,我仔细看着一根棉线上串起来五六朵枯黄茉莉花,手工并不好,打了一个笨拙的结,绕了两圈,我却戴在腕上,归程的一路上,仍能嗅到隐隐的香气。

1.说说本文以“腕上茉莉”为题的作用。

2.第④段采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3.文中老太太的形象令人难忘,请结合具体内容,谈谈老太太是一个怎样的人。

4.结尾说返程时茉莉花已经枯黄,“我”为什么仍能嗅到它“隐隐的香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①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②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③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④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⑤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⑥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②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⑦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⑧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阅读第③段,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

2.指出第④段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3.阅读第⑧段,具体说说作者这样结尾有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咏雪》)

乙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撒盐空中差可    (2)未若柳絮风起        (3)相而去    (4)下车引

2.翻译下列句子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咏雪》结尾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何用意?

4.上述两文都选自《世说新语》且都在字里行间表达了对睿智儿童的赞许之意。文中谢道韫和元方的聪颖机智分别表现在哪个方面?请用自己的语言来回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丰乐亭游春(其三)

(宋)欧阳修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1.本诗描写了暮春时节哪些具体景物?

2.“游人不管春将老”,“老”字的表达效果好在哪里?

 

查看答案

捧读经典名著,汲取人生智慧。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这所谓的“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我忐忑着,拿下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1)这段文字选自《     》,它是     (作者名)唯一的一本散文集《     》中的一篇。

(2)从选文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