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半碟冷菠菜 ①我注意到那个刚刚走进餐厅的一脸病容的...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半碟冷菠菜

①我注意到那个刚刚走进餐厅的一脸病容的老妇人。她好像刚从另外一个世界走进来,一脸的彷徨无助。

②原本就因为人手不足忙得有些心浮气躁的女孩,走过来问她要点些什么,她茫然地望着女孩说:“简单就好。我吃点青菜。”女孩耐着性子机械般地说了几种菜,她点了菠菜。然后两人又讨论了许久,老妇人又点了一碗四神汤,女孩松了口气,转身向厨房念了两声,快速奔向别的桌子。

③这个城市越来越容不下节奏太慢的老人了,尤其是在那些有年轻人当服务生的地方,比如快餐店或是超市。年轻的消费者通常都很清楚地点了东西,付了钱就迅速离开柜台,动作干净利落。老人总是问东问西、举棋不定,掏钱的动作又很慢,对方找了零钱还会抓不稳掉一地,如果再给一张小小的贴纸,恐怕会要了老人半条命。老人走进超市或快餐店,听到服务生嘴里咕咕哝哝地说着一些像机器人说的话时,会以为自己踏上了火星。

④四神汤和菠菜端上来了,老妇人还是一脸茫然,她嫌菠菜太多了吃不完,感到相当困扰。于是她向邻桌的中年男子求助:“我把菠菜分你一半好吗?你看我都还没动筷子。”老妇人还举起筷子证明“清白”,中年男子笑着摇头说他也点了青菜:“谢谢你。你自己吃吧。”被拒绝后的老妇人还是想寻找相助的“贵人”,她转而拜托另一桌的年轻人,四个刚下课的中学生也笑笑说不要,好像怕被老人传染到什么似的。

⑤我想到吴念真写的那个已经被改编成儿童剧的故事《八岁,一个人去旅行》。故事中,八岁的阿钦被爸爸要求从九份搭火车去宜兰,在车上他遇到一个卖完菜要回家的陌生老婆婆。其实阿钦不太敢看脸上抹了白粉的老婆婆,但是当老婆婆昏睡过去后,阿钦以为她死了,吓得大喊“救人啊”。救醒后,全车的人都以为阿钦是老婆婆的乖孙,阿钦也就扮演起老婆婆的孙子了。

⑥我望着自己满桌的菜想着,如果老婆婆来求我,我就欣然接受。果然,她站起来走向了我,我说:“好的,正好我没点青菜。谢谢你。”她如释重负般给了我半碟菠菜,还向我鞠躬说:“谢谢你啊。”老妇人终于安心地回到座位上慢慢地喝着大概已经凉了的四神汤。我的桌上摆着猪肉、鲭鱼、嫩豆腐、萝卜汤,还有一碗大份卤肉饭。因为中午来不及吃饭就去工作,此刻只能午餐和晚餐一起解决。

⑦我吃着老妇人送给我的半碟菠菜,想着她的惜物和善意,对现代人而言反而是无法理解的事了。老妇人喝了汤吃了青菜,似乎有了点食欲,于是又加点了一碗卤肉饭。她去柜台结账时,女孩要她摸个彩,她摸出一张食品兑换券,是一个卤蛋。为了这个卤蛋她们又讨论了很久,老妇人望着我思考着。

⑧“她是不是又想问我,可不可以和她分半个蛋?”我摸着已经胀起来的肚子有点担心地想着。

(作者:小野)

1.阅读全文,在横线上填空,概括故事情节。

①老妇人走进餐厅,②____,③____,④____,⑤____,⑥老妇人结账时,摸彩摸出一张食品兑换券。

2.赏析第⑥段中划线的句子。

她如释重负般给了我半碟菠菜,还向我鞠躬说:“谢谢你啊。”老妇人终于安心地回到座位上慢慢地喝着大概已经凉了的四神汤。

3.阅读全文,说说文章以“半碟冷菠菜”为题有什么好处。

4.面对老妇人的半碟菠菜,中年男子摇头拒绝,四个中学生“好像怕被老人传染到什么似的”,而已经点了满桌菜的“我”为什么会“欣然接受”?

5.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对选文主题的理解。

 

1. ②老妇人点菜 ③老妇人嫌菠菜太多,向中年男子求助遭拒 ④老妇人向四个中学生求助遭拒 ⑤老妇人向我求助,我答应了她。 2.“如释重负”“安心”是神态描写,刻画出老妇人的“惜物”;“鞠躬”的动作和“谢谢”的语言,刻画出老妇人的“善意”;表达出作者对老妇人的理解认可和同情之情。 3.①题目是行文的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的脉络更加清晰。②文章写老婆婆给我半碟菠菜,表现了老婆婆惜物的美德,有利于突出文章的主题。③吸引读者,激发读者阅读兴趣。④概括了文章的作用内容。 4.①“我”受到《八岁,一个人去旅行》的故事的感染。②“我”对屡遭拒绝的老妇人的同情,“我”心地善良。③老妇人的惜物和善意感动了“我”。 5.本文通过记叙一位生活节奏迟缓的老妇人,惜物、善良却不被当今社会尤其是年轻人理解和接纳的故事,呼吁人们关注老年人问题,包容和关爱老年人。 【解析】 1.本题考查文章情节的梳理与概括。解答此题了解全文大意,在题干所给的提示下找到相对应的段落,然后按行文顺序理出情节,用简洁的语句概括即可。文章第一段写老妇人走进餐厅,第二段写老妇人开始点菜,第四段写菜上来了,但是她嫌菠菜太多了吃不完,于是向中年男子求助却遭到拒绝。接着她又向四个中学生求助,也同样遭到了拒绝,第六段则写老妇人向我求助,我答应了她。 2.本题的考点是辨识塑造人物的手法及其作用。解答思路:这句话运用了……(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对比、衬托手法等)的描写手法(或写法),写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心理)。“如释重负”“安心”是神态描写,刻画出老妇人的“惜物”;“给了我半碟菠菜,还向我鞠躬”这是运用动作描写;“谢谢你啊。”这是运用语言描写。具体细致地写出了老妇人在多次被拒绝后被“我”接受她善意的内心轻松、快乐和对“我”的感激之情,表现了老妇人渴望被人理解和接纳的心理。 3.本题考查标题的赏析。赏析标题的妙处一般要从内容、主题、结构手法等几方面进行鉴别欣赏。记叙文题目的作用常见的有以下几类: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作为文章线索(文章情节围绕这一线索展开)。作者感情的出发点。具有象征意义。语带双关。本文就是围绕“半碟冷菠菜”的去向展开故事,是贯穿文章的线索;文中主要写了与“半碟冷菠菜”有关的人、事,是全文的“文眼”,概括了文章内容;标题中“半碟”和“冷”,表现了老婆婆惜物的美德。同时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4.本题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准确理解文章的前提下,结合问题找到五、六自然段,老妇人屡遭拒绝,让“我”想到吴念真写的那个已经被改编成儿童剧的故事《八岁,一个人去旅行》,受到故事的感染,启发了“我”;老妇人自己点的菜,吃不完送给别人,她的节俭和善良感动了“我”;“我”欣然接受表明了“我”同情屡遭拒绝的老妇人,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 5.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文章的主旨句一般出现在首段与末段,是对题目的解释与深化,多为议论抒情性的句子。本文通过记叙一位生活节奏迟缓的老妇人,她惜物、善良。愿意把自己吃不了的菠菜分给别人,而中年男子摇头拒绝,四个中学生“好像怕被老人传染到什么似的”,不被当今社会尤其是年轻人理解和接纳的故事。借此呼吁人们关注老年人问题,包容和关爱老年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

(1)东风不与周郞便,________

(2)天接云涛连晓雾,________

(3)_______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4)富贵不能淫,________,威武不能屈。

(5)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

(6)________,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7)________,悬泉瀑布。

(8)所以动心忍性,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溥者,桂林人。洪武末广东参政,亦以廉名。其弟自家来省,属吏与同舟,赠以布袍。溥命之,曰:“一衣虽微,不可不慎,此污行辱身之渐也。”粮运由海道多漂没,溥至庾岭,相形势,命有司凿石填堑,修治桥梁,易以车运。民甚便之。居官数年,笥无重衣,庖无兼馔.以诬逮下诏狱,僚属馈赆皆不受,曰:“吾岂以患难易其心哉!”事白得归,卒。

(注释)①属吏:一起共事的官吏。②有司:专门管理某项事物的官员。③笥:古代盛饭或放衣物的方形竹器。庖:厨房的古称。④馈赆:赠送给远行的人的礼物。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弟自家/来省 B.此/污行辱身之渐也

C.命/有司凿石填堑 D.洪武末/为广东参政

2.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为____

②还____

③度____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①一衣虽微,不可不慎。

②吾岂以患难易其心哉!

4.文中记叙了王溥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由此可见王溥是个怎样的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下列小题。

道间即事

黄公度

花枝已尽莺将老,桑叶渐稀蚕欲眠。

半湿半晴梅雨道,乍寒乍暖麦秋天。

村垆沽酒谁能择,邮壁题诗尽偶然。

方寸怡怡无一事,粗裘粝食地行仙。

1.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句选用富有时令特色的景物点明了季节。

B.第三句抒写路途境况,渲染仲夏时节的气氛。

C.第五句反问,深化了意境,隐隐露出蹭蹬失意的情怀。

D.尾联笔意洒脱,诗人决心丢开烦恼,以旷达求解脱。

2.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句中“花枝已尽”用一“尽”字,写出了繁花凋落,春光消逝的景象。

B.第二句中“渐稀”是指桑叶被采摘殆尽,说明蚕要进入不食不动的眠期了。

C.此诗寄托了诗人仕宦不达、有志未酬的感慨,也表达出诗人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精神。

D.这首诗歌运用工笔描绘的手法,把眼前常见的景象组合入诗。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B.巷子的两边都是高高的院墙,墙上爬满了常春藤,紫藤;间或有缀满花朵的树枝从墙上探出头来。

C.对于柳,人们又是吟诗,又是作画,又是感叹它的多情,又是赞赏它的多姿。

D.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

 

查看答案

下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

①清风拂过,细纱在空中荡开,又滑下来。      

②这雨丝,是漓江之畔的苗女刚刚从碧水中拎起的那缕柔柔细细的纱。      

③然后悄悄洒向扁舟,洒向村落,洒向群山。

④她伸展开手臂,轻轻地把细纱挂向云端。      

⑤春雨如丝。

A.⑤①②④③ B.⑤②④③① C.⑤①④②③ D.⑤②④①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