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回忆我的母亲 我妈妈忠厚老实,绝不敏捷。如果受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回忆我的母亲

我妈妈忠厚老实,绝不敏捷。如果受了欺侮,她往往并不感觉,事后才明白,“哦,她在笑我”或“哦,她在骂我”。但是她从不计较,不久都忘了。她心胸宽大,不念旧恶,所以能和任何人都和好相处,一辈子没一个冤家。 

妈妈并不笨,该说她很聪明。她出身富商家,家里也请女先生教读书。她不但新旧小说都能看,还擅长女红。我出生那年,爸爸为她买了一台胜家名牌的缝衣机。她买了衣料自己裁,自己缝,在缝衣机上缝,一会儿就做出一套衣裤。妈妈缝纫之余,常爱看看小说,旧小说如《缀白裘》,她看得吃吃地笑。看新小说也能领会各作家的风格,例如看了苏梅的《棘心》,又读她的《绿天》,就对我说:“她怎么学着苏雪林的《绿天》的调儿呀?”我说:“苏梅就是苏雪林啊!”她看了冰心的作品后说,她是名牌女作家,但不如谁谁谁。我觉得都恰当。 

妈妈每晚记账,有时记不起这笔钱怎么花的,爸爸就夺过笔来,写“糊涂账”,不许她多费心思了。但据爸爸说,妈妈每月寄无锡大家庭的家用,一辈子没错过一天。这是很不容易的,因为她是个忙人,每天当家过日子就够忙的。我家因爸爸的工作没固定的地方,常常调动,从上海调苏州,苏州调杭州,杭州调回北京,北京又调回上海。 

我爸爸厌于这类工作,改行做律师了。做律师要有个事务所,就买下了一所破旧的大房子。妈妈当然更忙了。接下来日寇侵华,妈妈随爸爸避居乡间,妈妈得了恶疾,一病不起,我们的妈妈从此没有了。 

我想念妈妈,忽想到怎么我没写一篇《回忆我的母亲》啊? 

我早已无父无母,姊妹兄弟也都没有了,独在灯下,写完这篇回忆,还痴痴地回忆又回忆。

(核心提示)102岁的杨绛又发新文章!昨日,文汇报副刊《笔会》刊登了杨绛新作《忆孩时(五则)》,五篇短文分别为《回忆我的母亲》《三姊姊是我“人生的启蒙老师”》《太先生》《五四运动》《张勋复辟》,文中重温了自己孩时的记忆。她说:“人生四苦:生、老、病、死,可是'生’有什么可怕呢?我至今该说我还没懂呢。”记者看到,文汇报上这五篇短文最后落款是“2013年8~9月”。

1.文章回忆母亲具体写了哪些事?

2.作者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母亲形象?写法上是如何塑造这个形象的?

3.说说你自己对最后一段的理解。

 

1.待人相处无矛盾;会做女红爱读书;细心记帐等。 2.母亲是一个宽和待人、大度贤惠、聪明细致、热爱读书的家庭主妇。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结合,父亲的言行从侧面烘托了母亲形象。 3.想想已经102岁高龄的老人,白发苍苍,坐在灯下“痴痴地回忆又回忆”,实在是情之极致,没有多余的抒情文字,却令人不禁为作者对母亲的深情感动得热泪潸然。 【解析】 1.本题考查梳理和概括文章内容。围绕“母亲”所做事物,划分层次,结合重点句子回答。第1段,写母亲待人相处无矛盾;第2段,写母亲会做女红爱读书;第3段,写母亲细心记帐等。 2.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和写法的能力。可以从以下方面解答:典型事件,人物的正面描写,作者评价和侧面烘托等。“我妈妈忠厚老实,绝不敏捷”“她心胸宽大,不念旧恶,所以能和任何人都和好相处,一辈子没一个冤家”,表现了母亲是一个宽和待人、大度贤惠的人;“妈妈并不笨,该说她很聪明”“妈妈每晚记账”“妈妈每月寄无锡大家庭的家用,一辈子没错过一天”,写出了母亲是一个聪明细致的人;“妈妈缝纫之余,常爱看看小说” 写出了母亲是一个热爱读书的人。描写手法上,有直接对母亲的描写,也有通过父亲的言行侧面烘托母亲的形象,如“据爸爸说,妈妈每月寄无锡大家庭的家用,一辈子没错过一天”写出了母亲的聪明细致。 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结合提示分析,最后一段极具画面感,“102岁的杨绛又发新文章”“独在灯下,写完这篇回忆”,给我们描绘了一位白发苍苍的百岁老人坐在灯下回忆自己母亲的画面,“痴痴地回忆又回忆”体现了一种浓浓的深情,最大的特点即是用极简的语言抒写出极致的深情,极具有感染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晚春

韩愈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同为写春天的诗,两首诗描写的景色有什么不同?

2.两首诗分别用哪些事物表现季节的特征?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三峡》)

(乙)江水又东,迳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回,虽途迳信宿,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言水路纡深,回望如一矣。

(节选自《水经注》)

(注释)①成就:轮廓。②信宿:两三日

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沿溯阻绝  沿:顺流而下 B.不以也    疾:快

C.黄牛山  迳:经过 D.望见此物  犹:好像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三峡七百里中  非亭午夜分

B.巘多生怪柏    既人迹所

C.乘奔御风      途迳信宿

D.渔者歌曰      三朝三暮,黄牛如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色如人负刀牵牛。

4.(甲)文“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侧重写水的__________;(乙)文“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侧重写水的__________。这在写法上都属于__________描写。

5.(甲)(乙)两文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贺龙的红二方面军在一九三五年最后从湖南苏区撤出时,据说有步枪四万多支。这支红军在去西北的长征路上所经受的艰难困苦,较之江西红军主力甚至更大。在雪山上死去的有成千上万,又有成千上万的饿死或被南京方面炸死。但是由于贺龙的个人感召力和他在中国农村的影响,据李长林说,他的许多部下宁可与他一起在路上死去,也不愿意离去,在长征路上有成千上万的穷人参加,填补缺额。最后他率众约二万人——大多数赤着脚,处于半饥饿和筋疲力尽的状态———到达西藏东部,与朱德会师。

(略有改动)

1.这段文字选自美国记者___________写的《___________》,主要记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语段的主要人物是谁?体现了人物的什么精神品质?

3.简述斯诺从李长林口中得到的贺龙印象。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夕日欲(坠落)       沉鳞跃(争相,争着)

B.四时备(全,都)     略无处(同“缺”,空隙、缺口)

C.五色辉(交相)       属凄异(延长)

D.无与为乐者(怀念)   怀民亦未(睡)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国家公祭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振聋发聩,彰显了坚定的信念、磅礴的力量。

B.阅兵式中,99A式坦克方队采取前三排依次为1辆、2辆、3辆,后三排各4辆的“箭形”队形,充分体现了“陆战之王”锐不可当的气势。

C.人民群众对社会上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等不正之风深恶痛疾

D.年轻的城市,更需要青春和活力,更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摧枯拉朽的创造力,更需要不断超越的勇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