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南方最后一支马帮 王剑冰 ①在一个黎明即将到来的...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南方最后一支马帮

王剑冰

①在一个黎明即将到来的暗夜,安化的最后一支马帮出发了。

②炊烟一点点升上去,白色的衣衫挂在黑色的一座座土掌房上。女人在门口流下最后一串泪水,马蹄的铁掌踏着斜斜的石板路,声响尖锐地窜到空中。听不清的什么话语撂了一声,马队越来越远。过了村野中的风雨桥,穿过落满黑鸦的古樟,再往前,目光瞭不到了。

③马背上的黑茶一卷卷地叠压在一起,像现今的远程导弹。这些导弹将直接发往中国的西部,再远可达远东。只是速度是慢镜头的。要先经洞庭湖,再转运襄樊、老河口至径阳、晋阳,然后再一直往西。

④马帮的每一次迈步,都是一次定格。每年十五万担的产量,让这里的黑茶自享不尽,大小馆舍分布四周。马帮的作用可想而知。

⑤早晨的阳光终于照射到马队行进的古道,石头垒砌的古道,映出一种红黄的颜色,这使那些马显得兴奋,尾巴一甩一甩,就把一些阳光甩到马屁股上了。马铃叮当,铜色的声音洒下来。马灯摇晃着,发光要等到晚上。

⑥从此,不管人还是牲口,要在这条古道上打发时间了。

⑦上世纪最后一次出行,他不知道回来后要把自己送到哪里去。资水和沅水的路不比古道平顺。但是历史就这样,一种事物必须有个截点,茶马古道的截点就止在了这一次出发之后。

⑧或许这正合女人的心思,每次出行,女人的心就像那颗铃铛,不停地晃。直到有一天将男人晃回来,女人才会在男人怀里睡一个安稳的觉。

⑨男人需要烦嚣,女人需要安静。而那条茶马古道,是需要被踏响呢还是需要安静呢?安化,或就是为这条古道而叫的,那是女人心里念出来的名字。

⑩马帮人最后的安止点也许还是与茶有关,割舍不掉那种味道,那种味道早已渗入了感情的每一条脉动。于是,我随着那个曾经的马帮人走进了安化黑茶的制作基地。

⑪依然是老旧而原始的作坊,让人立即产生一种亲切感,像在一个庄园里。一口一口的大锅,烟尘和着一股子清气袅袅上升。一束阳光从房顶上的黑瓦间投下来,像一股探照灯的光,上升的烟尘欢快地舞动。

⑫干活的穿一色的黄色单褂,远远看了,以为是皇宫里走出的人,此刻黄马褂们正在豪狠地将乌黑油润的黑茶打包,先用防雨、防异味、又具有药用作用的粽叶包裹,而后打进那些竹制的筒子里,以便于长途运输。

⑬粗大的筒子被一群汉子手脚并用地绞,压,跺,滚,锤,怎么狠怎么来,怎么狂怎么整,工序繁杂而具趣味性。力的较量,汗水的凝和,嘿嘿呦呦的吼,雄性荷尔蒙的挥发。

⑭到最后一个沉重的导弹样的个子整完,那群汉子才会醉了似的东倒西歪。那一个个长约一米七,直径一尺多的圆柱体,将置于凉架上,经夏秋季节的七七四十九天日晒夜露,吸天地灵气,纳宇宙精华于茶体之内,自行发酵,干燥,而后再进入长期的陈放。

⑮走进陈放的库房,一卷卷的竹筒,极为严整。天生妙境,我独沉香。深沉而宁静的黑茶啊,就差一江水。

⑯黑茶在碗里缭绕,泛着暖色调的黑。这种黑有着一种别于他茶的诱惑力,就像黑牡丹,就像黑美人。不知道是这片土地的独特,还是这片水的独特。

⑰一串串黑茶上路了,远方的大胡子的西方人正在热水蒸腾间热望着、畅笑着。东方人用这样的导弹,早已闯关夺隘了。

⑱最后一次茶马之行后,古道安静下来。而黑茶仍旧以另一种形式,弥漫在世界的茶杯里。

命题者注:①竹制的筒子,不是指一截竹筒,而是几十根宽竹条捆扎包裹在茶的外面,外形如筒状,长约一米七,重达36公斤。

(1)文中有三次把黑茶竹筒比喻为“导弹”(第3、14、17节),分别有什么内涵?

(2)关于第2节提到的风雨桥,文章没有展开描写,如果把以下的文字放在本文第五节后面,你认为是否合适?说说你的理由。

小雨霏霏的天气里,走过古道风雨桥的马队还可以见一番“天青色等烟雨”的诗意。石桥阶上是斑驳点点的日月蹉跎;桥下水流澄碧,骡马可以在此畅饮休憩;一棵苍天古树郁郁葱葱地立在桥头,两边翠色的山峦绵延起伏,因有了小雨而更加烟岚缭绕,正如诗里说的“山入氤氲水夹浑,残桥静卧烟雨中”。

(3)第13节语言极富特色和表现力,请简析。

(4)文章题为“最后一支马帮”,却用大量篇幅描述安化黑茶的制作场景,探究其创作意图。

 

(1)第3节,慢镜头的导弹(黑茶筒)代表黑茶最后一次承载文化输送到西部、远东。第14节,黑茶装进竹筒,高一米七,直径一尺多,这是正面比喻,描写它的圆柱体外形和沉重的份量,酷似导弹。第17节,黑茶上路,西方人乐享,这是回溯了东方黑茶文化传播并征服世界的历史。 (2)示例1:合适。这段文字写出了茶马古道风雨桥的烟雨诗意和历史的悠然况味,与上文阳光中行进的马队相映成趣。示例2:不合适。语言风格和意境过于轻松悠然的诗意化,与文章整体主旨的厚重感不匹配。 (3)口语化表达,富于生活感。一连串的动词精准使用,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汉子们狂暴地打制茶竹筒的过程;拟声词,生动描摹了马帮劳作的号子声。整散句结合(或排比),语言灵动,富于表现力。整体上生动展示制作黑茶的场景(重要环节),表现了制茶生活的艰辛与壮美(粗豪与趣味亦可)。 (4)安化马帮运送的主要是黑茶,描述黑茶丰富了马帮的生活状态;黑茶往西输送的终结,决定了马帮使命的结束;马帮虽然结束了,但是黑茶所承载的历史情感依然在延续;最后一支马帮消失,最后的茶马之行结束,但有着沉香的黑茶已经传播出去,黑茶文化也持久地影响了世界。 【解析】 (1)这道题考查的是对词语含义的理解。理解词语含义:一是弄清楚词语的本意(即字面意思),二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文本义。如果有比喻、拟人等修辞的,要借助修辞来理解。从“这些导弹将直接发往中国的西部,再远可达远东。只是速度是慢镜头的”可以看出,第3节慢镜头的导弹比喻的是马背上的黑茶,这里的意思是黑茶最后一次承载文化输送到西部、远东;从“那一个个长约一米七,直径一尺多的圆柱体”可以看出,第14节的导弹指的是装进竹筒的黑茶,高一米七,直径一尺多,这里是描写黑茶竹筒的圆柱体外形和沉重的份量;从“东方人用这样的导弹,早已闯关夺隘了”可以看出,第17节的导弹比喻的是竹筒黑茶最后一次上路,供西方人乐享,再次证明了东方黑茶文化传播并征服世界的历史。 (2)这道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本文主要描写了安化马帮最后一次运送黑茶到西部、远东的经历,中间穿插了黑茶的制作工艺。整篇文章有一种厚重沧桑之感。链接文字主要描写了茶马古道风雨桥轻松悠然的诗意环境。如果认为合适,则主要人物和环境的完美搭配来作答。如,链接材料的烟雨诗意与文章中送茶马队在阳光下悠然行进的画面相映成趣。如果认为不合适,则主要从语言风格和意境来作答。如,链接材料的语言和意境过于轻松悠然,太诗意化,与文章最后一次送茶厚重感不匹配。 (3)这道题考查的是学生的鉴赏能力。记叙文语句的赏析可以从修辞手法,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写作手法,句式结构等入手。答案一般包括赏析角度+写出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特点(情感)。这段文字可以从动词的使用,抓住“绞,压,跺,滚,锤”来赏析;可以从拟声词的运用,抓住“嘿嘿呦呦”来赏析;可以从句式的角度,抓住整句与散句的完美结合来赏析;可以抓住排比的修辞,从“力的较量,汗水的凝和,嘿嘿呦呦的吼,雄性荷尔蒙的挥发”来赏析;还可以从口语化表达,富于生活感来赏析。整体上生动展示制作黑茶的场景(重要环节),表现了制茶生活的艰辛与壮美。 (4)这道题考查对文章写作意图的理解与探究。文章用大量篇幅描述安化黑茶的制作场景的原因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安化马帮运送的主要物质是黑茶,描述黑茶的制作场景有助于读者更好地了解黑茶,丰富了马帮的生活状态,也丰富了文章内容;马帮这种古老的运输方式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逐渐结束了它的使命。安化马帮使命的结束是因为黑茶往西输送的终结,安化马帮的命运与黑茶息息相关;马帮虽然结束了,但是黑茶会通过其他方式和途径继续延续它的使命;黑茶通过马帮传到了西方,走向了世界。最后一支马帮虽然消失了,但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黑茶将继续持久地影响整个世界。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关于“996”工作制(是指工作从早上9点到晚上9点,一周工作6天,代表着中国互联网企业盛行的加班文化),有网友坚决反对:从法理上来说,“996工作制”违反了现行的《劳动法》,《劳动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珠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而996很明显对人的身体健康构成伤害。

(来源:新浪)

材料二:

马云表示不支持强制员工实行996工作制,但也没有反对,在交流中,他对阿里的员工们说:“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成功,都希望美好生活,都希望被尊重,我请问大家,你不付出超越别人的努力和时间,你怎么能够实现你想要的成功?”

“今天我们拥有这么多资源,我们带着巨大的使命,希望在未来能够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你不付出可以吗?不可以。我希望阿里人热爱你做的工作,如果你8个小时工作都不快乐,你做的这个事情就没有意义,你也不舒服。所以即使你不996,你也不知道干嘛。如果你热爱,其实12个小时不算太长。”

就目前中国的现实来看,______。

(来源:搜孤)

材料三:

大多数人认为如果“996”,那么每天工作的时间不止12个小时,因为还有路途时间计算,在房价飙升的大城市,有的人上班甚至要花费两个小时,来回就是四个小时,也就是说回到家差不多十一点,这样一天下来已经没有力气、精力去做其他的事情,谈何陪伴家人朋友,谈何娱乐休闲,更谈何提升自己。

对于公司作强制性的鼓励996,网友说:“虽然没有强制996工作制,但是如果公司鼓励的话,员工为了以后考虑,在老板面前表现自己,只能被迫加班。”

还有网友说:“马云作为行业大佬,如果他开始鼓励员工996的话,那么就会有更多的公司开始效仿,这样的工作真的会让人喘不过气来。”

(来源:网易)

材料四:

有很多人向往欧洲高福利的工作生活,假期多,带薪休假多,每周工作时间不到40小时,在很多欧洲国家老板要防着员工加班,因为老板要为员工加班支付高额的加班费。

然而这种高福利工时制度是有条件的。欧洲大多数国家已把低端产业转移至发展中国家,本国集中精力发展高附加值产业,因此耗费较少的工时也能维持国家的正常运转。一个发展中国家如果想采纳这种工时制度,除非资源无限丰富,否则总有一天要坐吃山空。

高福利工时制度也有底线,瑞典哥德堡曾在一家养老院试推行过6小时工作制,员工薪水不变。结果显示工作时间短了,员工幸福指数更高了,工作也更投入。但最终政府还是叫停了这项计划,因为“6小时工作制”太贵了。为了保障养老院正常运转,机构每年得多花200多万美元再雇佣11名员工。

(摘自《羡慕不来的高福利﹣﹣从劳动供给曲线看中国“汗水经济”》,来源:简书)

(1)请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概括网友不希望996工作制的主要理由。

(2)结合材料四,在材料二后面为马云补充一点提倡996的原因。

(3)如果你是员工,面对这道面试题:如果给你月薪3万的话,你能接受996工作制吗?请说说你的想法。

 

查看答案

阅读(甲)(乙)两篇文言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乙)墨子怒耕柱子。耕柱子曰:“我无愈于人乎?”墨子曰:“我将上太行,以骥与牛驾,子将谁策?”耕柱子曰:“将策骥也。”墨子曰:“何故策旗也?”耕柱子曰:“骥足以策。”墨子曰:“我亦以子为足以策,故怒之。”耕柱子悟。

子禽问曰:“多言有益乎?”墨子曰:“蛤蟆蛙蝇,日夜恒鸣,口干舌敝,然而不听。今晨观鸡,时夜而鸣,天下振动。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时也。”

(选自《墨子》)

(1)请根据词典常用义给加点字选择恰当的解释,将序号填在对应的横线上。

加点字

《古代汉语词典》常用义

字义选项

①墨子耕柱子

A.气势盛   B.怨恨   C.生气,发怒

 

②我无于人乎

A.病好     B.胜过   C.更加

 

③日夜

A.平常,一般 B.永久的 C.经常,常常

 

④口干舌

A.坏,破旧   B.疲劳   C.遮蔽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我将上太行,以骥与牛驾,子将谁策?

②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时也。

(3)甲文和乙文的第一段文字采用了类似的手法引出什么观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4)生活中也常有“口千舌敝,然而不听”的事情,除乙文的第二段文字所说的原因外,还有哪些情形?请说出两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踏莎行·候馆梅残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注):①候馆:迎宾候客的馆舍。②平芜:平坦地向前延伸的草地。

(1)请从修辞角度赏析“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一句。

(2)俞平伯点评“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一句的妙处是“似乎可画,却又画不到”,请你说说“可画”与“画不到”的分别是什么内容?

 

查看答案

根据你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选出下列对联与节日对应恰当的一组(   )

①入酒菊香由我醉,向秋山色带云看。     ②柳枝袅袅报春意,杏花团团念祖恩。

③芳草美人屈子赋,冰心洁玉大夫诗。     ④红梅含苞傲冬雪,绿柳绽芽迎新春。

A.①七夕节  ②重阳节  ③寒食节  ④春节

B.①重阳节  ②清明节  ③寒食节  ④元宵节

C.①重阳节  ②清明节  ③端午节  ④春节

D.①中秋节  ②重阳节  ③端午节  ④元宵节

 

查看答案

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语段,结合原著,回答问题。

列宁格勒一直没有回音。出版社的沉默逐渐成为一种威胁。失败的预感一天比一天强烈,保尔意识到,一旦小说遭到无条件的拒绝,那也就是他的灭亡。那时,他就没法再活下去了。活下去也没有意义了。此时此刻,郊区滨海公园的一幕又浮现在眼前,他一次又一次地问自己:“为了冲破铁环,重返战斗行列,使你的生命变得有益于人民,你尽了一切努力了吗?”每次的回答都是:“是的,看来是尽了一切努力了。”好多天过去了。正当期待已经变得无法忍受的时候,同儿子一样焦虑的母亲一面往屋里跑,一面激动地喊道:“列宁格勒来信了!”这是州委来的电报。电报只有简单几个字:小说备受赞赏,即将出版,祝贺成功。他的心欢腾地跳动起来。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铁环已经被砸碎,他拿起新的武器,重新回到战斗的行列,开始了新的生活。

(1)划线句子中“铁环”“新的武器”各指什么?

(2)有人认为:全书结尾写保尔有“如果书稿被彻底否定,那他的日子就到头了”的想法和悲观情绪,这有损英雄的高大形象。对此,请阐述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