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荣膺 腌臜 霹雳 千钧之力 B.掂量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荣膺  腌臜  霹雳  千钧之力 B.掂量  礼聘  笑涡  两协插刀

C.招架  盘恒  扭绞  如坐针毡 D.乍篷  名讳  绰号  天纶之乐

 

A 【解析】 B.协→肋; C.恒→桓; D.篷→蓬,纶→伦; 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guàn        下(huī        战战兢jīng

B.罗(yán        饼(luò        mèn        一气成(

C.咄(chì        tāo        气(dǎo        伤痕累lěi

D.下(sài        něi                雨腥风(xu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

纳兰性德

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古今幽恨几时平!

1.请用自己的话描述这首词所展现的画面。

2.赏析“北风吹断马嘶声”-句的表达效果。

3.谈谈你对这首词末句“古今幽恨几时平”的理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注]本词约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作者时在江东安抚司参议任上。

1.下列对这首词作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开篇破题,写中秋圆月皎洁似金波,升高后逐渐变得像重新磨过的铜镜般明亮。

B.作者举杯赏月,由月亮联想到月中仙女,向嫦娥劝酒提问,浪漫而有意趣。

C.下片中作者想乘风直上长空,俯瞰壮丽山河,内心充满了激昂乐观的豪情壮志。

D.结句展现了作者奇特的想象:要飞奔月宫,砍去婆娑的桂树,让清光洒满人间。

E.作为豪放派词人,作者在本词中运用象征等手法托物言志,浪漫主义风格明显。

2.词中有对“白发欺人”的感叹,有“俯瞰山河”“斫去桂树”的宏愿,请对其寓意作简要分析。

3.“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4.作者是如何通过浪漫主义手法抒写自己的情感的?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查看答案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宋·陈与义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注:①陈与义(1090-1138),宋代河南洛阳人。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②午桥:在洛阳城南。③渔唱起三更:渔歌在夜半响起。

(1)上阕使用了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

(2)试分析这首词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下面对词的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词的上片向读者展现了一个在人生道路上履险如夷,泰然自若,任天而动的词人形象。

B.词的下片的前三句既点明了时间,又描绘了雨后清新的风光。

C.这首词借助一件途中遇雨的生活小事来抒写词人此时独特的人生体验与处世态度。

D.这首词上下两片都是从写景到抒情,作者的感受,襟怀,见解和个性,都是紧密联系途中遇雨这件生活小事形象地体现出来的。

2.上片连续用了“莫听”“何妨”“谁怕”“任”等词语,表达了词人什么感情?

3.“山头斜照却相迎”句中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试简析其表达效果。

4.下片末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词人借此要表达怎样的人生感悟?又能够体现出词人怎样的性格特征?。

5.这首词写苏轼在路途中遇到下雨的事情,但他却从这芝麻大的小事中想到了人生,从而写到自己的处事态度,这叫什么写法?试作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