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历经演变而产生不同的字体,如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请赏读这幅书法作品,说出其字体,并用楷体将“少年易老学难成”的下一句正确、规范地书写在田字格内。
字体 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家,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1.与“以中有足乐者”中“以”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静以修身 B.不以千里称也
C.不以臣卑鄙 D.自康乐以来
2.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益慕圣贤之道 受益匪浅
B.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患得患失
C.非宁静无以致远 无从致书以观
D.主人日再食 一食或尽栗一石
3.翻译文中三处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做出进一步理解,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翻译:我站在他的旁边,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
理【解析】
宋濂能成为大学问家,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善于请教,而且请教时非常的恭敬。
B.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翻译:过分放纵自己就不能振奋精神,偏激浮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理【解析】
阐释了过度享乐和急躁对修身养性会产生不利的影响,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C.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翻译:当我跟随老师学习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走在深山大谷里,深冬寒风凛冽,积雪有几尺深,脚上皮肤冻裂却不知道。
理【解析】
写出宋濂成年之后艰难的求学之路,天气恶劣,长途跋涉,道路险阻,困难重重。
4.《论语·学而》中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教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请结合甲乙两文从治学或修身的角度谈谈对此的理解。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孙权劝学》一文提到了“治经”。“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B. 《西游记》的回目中,多次提到了“金公”“木母”。“金”“木”是五行概念。
C. 《论语》中的“不惑”之年和“耳顺”之年,分别指的是“四十岁”和“五十岁”。
D. 《送东阳马生序》中有“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一句。“既加冠”,指男子已成年。
作者谈及青少年时期“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时,运用外貌描写,分别描述了自己和“同舍生”的服饰,这是怎样的写法?他借此赠给马生的精神礼物是什么?
下列每句话都体现作者学习生活艰苦的一组是( )
①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②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③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
④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⑤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⑥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④⑤⑥ D.①②③⑤⑥
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余/因得/遍观群书。 B.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D.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