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重拾“只问是非,不计利害”的科学精神 ①竺可桢先生曾说:...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重拾“只问是非,不计利害”的科学精神

①竺可桢先生曾说:“培养科学的空气是什么?就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什么?科学精神就是“只问是非,不计利害”。

②这“利害”二字却是真正“厉害”,到了现实生活中,要将它与是非分割开来,真是难之又难。最后无非以一句“科学家亦不能免俗”作为借口。

③这谷,说的便是社会的潜规则,是利害、是权衡、是功利,是科学精神的死敌。追求功利让我们推动对真理的热爱,追求功利诱惑我们违背实证精神;追求功利让我们放弃质疑、屈从权贵。最终,功利主义让我们离科学精神越来越无。

④“科研人员东南飞”,飞向更有钱更发达的地区已是持续了十几年的老话题;人才激励和评价以金钱为导向,不以科学论英雄,也不是新鲜事;“帽子”满天飞的问题说了也不是一两天,但似乎看不到彻底改变的迹象。

⑤社会对科学的认知是功利的——人们常常把科学与技术混为一谈,遇事先问这个研究有什么用;方向的选择是功利的——这家要先看自己做的是不是热点,美国有没有做;科学家自己也是功利的——为了帽子、票子、位子愿意作出改变。坐冷板凳、耐得住寂寞、不计免得,变成了“傻子”才做的事。

⑥科学这最重要的就是求真务实,讲的就是敢于探索。凡事先计免得而后动,谈何科学、谈何真理。荷兰有位名叫杨瑞恩的眼镜匠,每天都忙着磨镜片。有一天,杨瑞恩听到孩子们在二楼叫嚷,跑到楼上来,才发现孩子们把两片镜片叠起来看东西,他拿过来一看,顿时惊呆了;明明是在远处的钟楼,怎么会一下子跑过来了呢?孩子们的意外发现,引起了杨瑞恩的研究兴趣,最终发明了望远镜。

⑦在科技界内部,多少人呼吁要动颠覆的、动刀子。要的就是让违背科学精神‘追求功利的人受到最大的惩罚,让人们知道那些“傻子”才是“真正的聪明人。”

⑧功利二字着实可怕,功利主义导致科学精神的匮乏,而科学精神的匮乏已成为我们民族从事原始性创新的软肋。不过,当历史发展到今天,核心技术与原始创新成为社会向前的最大推动力时,我们必须向功利主义“宣战”,国家民族才能长远发展。

⑨如今我们倡导科学精神,希望求真务实、更改质疑之风能成为界的常态;希望这股浩然正气“占领”同体,进而影响全社会。这第一步,怕是要先斩断功利二字。

(选自《科技日报》,有删改

1.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2.第④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4.本文有一个事实论据不恰当,请找出并说明理由。

 

1.重拾“只问是非,不计利害”的科学精神,要先斩断功利二字。 2.第④段运用了举例论证列举“科研人员东南飞”人才激励和评价以 金钱为导向.“帽子”满天飞的问题得不到彻底解决的例子,具体而有力地论证了功利主义让我们离科学精神越来越远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3.借用竺可桢的话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并引出论题:科学精神。 4.第⑤段杨瑞恩发明望远镜的事例不恰当。第⑤段阐述的观点的是科学研究应不计名利敢于探索,这个论据重点在科学研究应保持好奇心,不能很好地证明观点。 【解析】 1.本题考查中心论点的概括。通读全文,梳理脉络,分清层次,综合考虑,提取要点,找到关键句分析,必要时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即可。如可提取最后一段“如今我们倡导科学精神,希望求真务实、更改质疑之风能成为界的常态;希望这股浩然正气‘占领’同体,进而影响全社会。这第一步,怕是要先斩断功利二字”分析,通过整理压缩,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2.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及作用。第4段。“科研人员东南飞”明显使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论证了上一段的段末一句“最终,功利主义让我们离科学精神越来越无”的观点。在答作用时一定要找到文段中的观点句或中心论点。论证方法就是为证明观点和中心论点服务的。 3.本题考查议论文首段作用。从内容上看,竺可桢的话讨论的是科学精神,作为论据来证明重拾“只问是非,不计利害”的科学精神的重要性。从结构上看,借用竺可桢的话引出论题,并起到引人入胜的作用。注意,只要是议论文中的事实或道理材料,都是为证明论点服务的,选取这些材料的目的就是用来证明论点的。即使用在开头,也不例外。 4.本题考查论据与观点是否契合。为某个观点补充论据,论据一定要能证明观点的正确。也就是文章所有论据必须能证明每部分的分论点或中心论点。第5段阐述的观点是科学研究应不计名利敢于探索,而杨瑞恩发明望远镜的事例说明科学研究应保持好奇心,与本段的观点相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从小学生“读书等身”说开去

①只要每天坚持读书,就能做到“读书等身”。

②江苏昆山玉峰实验学校改进教育方式,十几年来,开展每日午读、亲子读书会、阅读节等活动,让孩子们爱上了阅读。小学6年的时间,一个孩子竟能读1700本课外书。阅读不仅让孩子开阔了视野、提高了成绩,还锻炼了口才和思维,跟爸爸妈妈在家里相处也变得更加融洽。

③有感于读书给孩子带来的变化,玉峰实验学校的一位家长突发奇想,让孩子与读过的书合一张影,结果发现书堆起来,跟孩子身高一样高。如果要解码该校一些小学生“6年读1700本书”的奥秘,或许正源于学校通过改进教育方式,让这里有了更多“读书等身”的孩子,其实现路径就是挤时间读书——“只要每天坚持花20分钟时间,就能在小学6年读完1700本书。”

④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8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7本,与2017年基本持平;超过半数成年国民倾向于数字阅读,纸质阅读比例下降;在对个人阅读数量评价中,只有2.1%的成年国民认为自己阅读数量很多,6.3%的认为自己阅读数量比较多,37.8%的认为自己阅读数量一般,41.5%的认为自己阅读数量很少或比较少。成年国民阅读数量少最主要的原因是“工作忙没时间”。相比小学生“读书等身”,我们是否有点汗颜?

⑤古人云:“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抗战名将彭雪枫常告诚自己:“如果不抓紧时间学习,我会输给工作的。”在戎马倥偬的岁月里,他不论行军作战多么艰苦,都坚持每日读书,常常手不释卷、挑灯夜战。他的名言是“知识之在于我,向来是如饥似渴的”,座右铭是“苦读苦读一百个苦读”,约法三章是“每日决学两小时”。今天我们各方面条件都比过去优越得多,即使工作再忙,其实也不难发现有一些碎片时间。比如在公交、地铁等车时,在银行排队时,或者睡前20分钟,都能成为自己专享的读书时间。

⑥鲁迅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写作上了。”对读书人而言,就是应该合理地利用自己的时间碎片。在碎片化的时间里,是拿手机刷屏,还是读电子书或者手不释卷,是对我们读书习惯与学习定力的考验。如果在碎片化时间看碎片化信息,那么浅表、庸俗就会无形放大;如果在这期间读有价值的东西,那么我们的修养和才干就会不断累积。所以,我们提倡多读书、读好书,其价值和意义就在这里,同时读纸质书和读电子书也并不相悖。

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古人早已为我们指出了读与写之间的关系。在这个新时代,人人都想“下笔如有神”,取得像大文豪们那样“著作等身”的成就。然而,梦想不会从天而降,还需先静下心来,多挤点时间,“读书破万卷”,才能厚积薄发、梦想成真。作为普通人,纵然我们做不到“著作等身”,但只要每天坚持读书,也能做到“读书等身”。

(有删改)

1.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2.第②③段主要运用了哪一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仔细阅读第⑤段,分析本段的论证思路。

4.根据本文观点,说一说在今天这个网络化信息化的时代,我们可以怎样读书。(答三点即可)

5.下面对原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江苏昆山玉峰实验学校通过多种活动方式,让学生爱上了阅读,也让更多孩子“读书等身”。

B.第④段引用了大量的调查数据,意在告诉我们:成年人纸质阅读量明显不足,原因是工作忙没有时间。

C.选文第⑦段论述了读与写的关系:读是写的前提,只有大量的阅读,才能厚积薄发。

D.全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既摆事实又讲道理,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不求甚解》选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①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②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荞成是很重要的。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末,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了。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

③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诫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④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普列汉诺夫,说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的著作却做了许多曲解。我们今天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也应该抱虚心的态度,切不可以为都读得懂,其实不懂的地方还多得很哩!要想把经典著作读透,懂得其中的真理,并且正确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还必须不断努力学习。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⑤在这一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

⑥当然,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很不认真。绝对不应该这样。观其大略同祥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

⑦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语录中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这也是不因小失大的意思。所谓未晓处且放过,与不求甚解的提法很相似。放过是暂时的,最后仍然会了解它的意思。

(有删改)

1.根据语境,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好读书,不求甚解

(2)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

2.结合全文,分析第①自然段的作用。

3.文章第④自然段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4.来代朱熹说:“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这种读书法与文章中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法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阐述理由。

 

查看答案

学校将五月定为“大阅读”主题月,将开展一系列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西游记》中的沙僧参加阅读社团的招聘,请你写出录取或淘汰他的理由。

(2)你应聘到阅读社团做图书室管理员。室内藏书以《论语》《孟子》《诗经》《道德经》《资治通鉴》《李太白集》《东坡集》等为代表。请用一句话概括藏书内容。

(3)为纪念建国七十周年,班级将举行“我和我的祖国”系列活动,请你根据示例将活动内容补充完整。

“读起来”,          ;“讲起来”,砥砺强国志向;“          ”,汇聚报国行动。

(4)学校筹备“电子阅读与传统阅读孰优孰劣”的辩论活动,请你为主持人写一段最后的总结发言。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谈谈你对“996”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充分。

[材料1]“996”工作制是指工作日早9点上班,晚9点下班,中午和傍晚休息1小时(或不到),总计10小时以上,并且一周工作6天的工作制度。

[材料2]2019年4月11日,人民日报针对“996”发表评论员文章《强制加班不应成为企业文化》;4月12日,阿里巴巴通过其官方微信号分享了马云有关“996”的一些观点,当天下午马云再度回应称“任何公司不应该,也不能强制员工‘996’”。

[材料3]关于“996”,网上众说纷纭。有人赞同,有人反对。

 

查看答案

将下面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段话,填写在横线处,排列最合适的一项是(  )

牛能大量进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充满智慧的经典作品就得深读精思,反复品味。如同牛的“反刍”一样,含英咀华,直至得其精髓。

①读书有精读与泛读

②读书也应当学会“反刍”,我们应当比牛更聪明,因为我们会思考

③读书要讲求智慧

④牛的雄健与善于反当很有关系

⑤它不断地咀嚼,以助消化吸收

A. ⑤④②③① B. ④⑤②③① C. ④⑤②①③ D. ⑤④①②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