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采薇”即采食野菜,《诗经》中有《采薇》一诗,是一首戎卒返乡诗;《史记》中有伯夷、叔齐采薇的故事,因此后人以“采薇”比喻隐居不仕。
B.“妻子”在古代是两个词语,指的是“妻子”和“儿女”。
C.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与其父、弟并称“三苏”。
D.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一般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共四联,第一二句为首联,第三四句为颈联,第五六句为颔联,第七八句为尾联。
给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在这个大家庭里,长幼、伯叔、(zhóu li) _______相处都很和睦。
(2)这张脸平淡无奇,不是传播智慧的庙堂,而是(jìn gù) _______思想的囚牢。
(3)即使把炉子烧到炽热(_______)的程度,也令人完全失望。
(4)藤野先生对于裹脚女人的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_______)很好奇。
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1)王绩《野望》中的“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勾勒了一幅秋日山林晚景图。
(2)李白《渡荆门送别》中的“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运用奇特的想象描绘了江中之月和江上之云。
(3)李清照词“有暗香盈袖”一句化用自《古诗十九首》中的两句“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表达了怀远之情和思念之苦。
(4)鸢飞戾天者,_________;经纶世务者,_________。(吴均《与朱元思书》)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新浪微博有这样一句话:“我做过的最后悔的事,就是小时候希望快点长大。”
亲爱的同学,你做过的“最后悔的事”又是什么呢?请拿起笔写下来,分享给你的老师和同学吧。
请以“我做过的最后悔的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温馨提示:①要有具体事件,写出你的触动,表达出你的感悟;②写楷体字,书面整洁,卷面分占5分;③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
课外现代文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顽童妄想曲(有删节)
鲍尔金娜
每逢春节家宴吃到意兴阑珊,姑姑总喜欢重讲一段陈年往事。
大概是我五六岁时,有一次去姑姑家玩,我和表哥趁大人不注意,合作把一大筐鸡蛋砸到墙上,结局就是满屋流金,大人皆惊,史称“砸鸡蛋事件”。
我每次重听“砸鸡蛋事件”,和表哥茫然微笑对视,至于作案动机,完全没印象。虽然姑姑讲故事的语气总是温柔低回,眼含欢喜,但我因为心虚,连带觉得姑姑的表情里也蕴藏着跨越时空的惋惜和啧啧称奇。那可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老百姓家里的一筐鸡蛋,就算谈不上价值连城,也比欧莱雅更值得拥有。
我小时候是公认的老实小孩,心里非常羡慕表哥淘气的名声。因为我早就发现“淘气”在大人眼里总跟高智商与创造力相关,许多家长在外人面前训斥自己孩子“太淘”的时候总是带着点洋洋自得的调子,好像手里揪着的是活生生的未来爱因斯坦;至于内向害羞之类的性格,除了省心,似乎就再没其他亮点了,中外历史名人里可没谁是以文静著称的。然而我从小就是个严肃的孩子,偏爱宁静与秩序,任大人们把我放在哪儿都行,几个小时后肯定还在原地,和绿植盆栽一样是皮实的装饰物。反正只要能坐在地毯上画画,听格林童话磁带,有橘子汁和雪糕吃,我的世界就甜蜜得饱和了。
早在“砸鸡蛋事件”前,我就跟着表哥做过许多无厘头的顽皮事。我俩曾经在奶奶家的浴缸里养过蝌蚪和癞蛤蟆,四散到厨房阳台,日夜歌唱,其中还有一些想不开的蛤蟆顺窗跳楼了,生卒不详……
还有一年,表哥和我去爬赤峰南山,没腰的野草,人烟稀少。表哥带我爬进半山腰一处弃绝的防空洞,发现一小堆乳白色的骨头碴,表哥顺势开讲鬼故事,吓得我直接麻爪,倒退着爬出去,一整天吃睡不香。几天后家里大人从南山回来,告诉我们那堆骨头是有人吃剩的鸡骨架。表哥在一旁嘿嘿坏笑,我是真气,可惜嘴笨,又不会武功,只好闷头嘬瘪子,毕竟回头还得管表哥借《风魔小次郎》《乱马1/2》看。
唯一让我津津乐道的事迹发生在我小学时。一次我在姥姥家吃完午饭,突发奇想爬上卧室窗台,假装飞檐走壁。结果一个不稳,摔坐到一盆仙人掌上。表妹牺牲午睡时间,帮我摘了一小时的刺儿。我长大后喜欢给人讲这故事,心里为自己闯祸的原创性和喜剧效果感到相当得意。
没想到这个让我珍爱的往事竟然也发生了反转。前一阵我跟表妹聊起这事,表妹笑着打断我:“姐,坐到仙人掌上的人是我,你才是帮我摘刺的人啊。”我听后大惊,默然良久。表妹小时候确实比我淘,按正常推理,她说的很可能是事实,我也拿不出反驳的证据。可我实在习惯了这个回忆的主人公是我,从爬,到摔,到仙人掌刺扎在肉里的痛痒,记忆那么稳当、精确,就跟瓦特发明蒸汽机引发工业革命一样没有争议。现在让我把这故事拱手退还给表妹,太晚了。
想来想去,我决定继续偷偷把“仙人掌勇士”的故事记到自己的账下,除非我以后能回忆起更胜一筹的调皮往事做替补;或是有一天姑姑忽然宣布,“砸鸡蛋事件”过后其实还有更精彩的续集。那我一定要听个痛快,然后把双手穿过时空的云雾,好好掐一掐那个顽童的胖脸蛋,对她心照不宣地点点头。
1.文章写了好多“顽童趣事”,给你深刻印象的有哪几件?请用简练的语句加以概括。
2.叙述过程中,作者运用了“大概是我五六岁时”“早在‘砸鸡蛋事件’前”“还有一年”等表示时间的句子,它们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3.选文语言鲜活,灵动有趣。请仿照本文语言风格,结合划线句子,以姑姑的口气,为“我”宣布一个“更精彩的续集”,为作者圆一个“顽童”梦。
阅读课内现代文,完成下面小题。
散步
莫怀戚
⑴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⑵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儿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⑶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去世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⑷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⑸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⑹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边,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领袖人物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⑺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睛顺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
⑻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散步”是从“事件”的角度拟的标题。请你换个角度,另拟一个标题,并简述一下理由。
2.文章多处运用对称的句子,请以“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一句为例,说说本文对称句式的表达效果。
3.划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赏析这段文字的表达之妙。
4.文章写家常琐事,平凡通俗;却立意高远,含蓄深沉。请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你对“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