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诗文,将空缺处的原句书写在横线上。
(1)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 ( 《观沧海》 )
(2)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_____ 。 ( 《次北固山下》 )
(3)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______ 。 ( 《峨嵋山月歌》 )
(4)___________________,险躁则不能治性。 ( 《诫子书》 )
(5)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___ 。 ( 《秋词》 )
(6)_________________ ,却话巴山夜雨时。 ( 《夜雨寄北》 )
(7)《<论语>十二章》中关于思考和学习之间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8)《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触景生情,把现实与梦想自然地联系起来抒发作者强烈的感情。
书法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请赏读这幅书法作品,并用楷体将其正确、规范、美观地 书写在田字格内。
作文
平凡的日子,只要努力,就会积累起生命的厚度。平凡的日子中,可以享受到友爱善良的温暖、乐于吃苦的甘甜、辛勤劳动的收获、孝敬父母的美好、自觉给予的快乐、好学不倦的充实;可以享受到甘于寂寞的崇高、归于平淡的境界……平凡的生活阳光灿烂,平凡的日子精彩纷呈。
请以“平凡的日子也精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学校、班级、人名,如不可避免,请用字母替代。④不得抄袭本卷中出现的材料;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题目:向着 奔跑 (例如:“远方”、“阳光”、“理想”)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学校、班级、人名,如不可避免,请用字母替代。④不得抄袭本卷中出现的材料;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七十二本存折
麦家
①朋友姓骆,叫其父为骆父吧。我见骆父三次,分别在几年里:第一次交臂错过,他例行去远足,只见其背影;第二次他刚远足回家,累在躺椅里,气喘吁吁,只对我点头;第三次总算正常,一起吃夜饭,却只说几句话。骆父不爱说话,爱运动,日日带着干粮上路,奔波在满山遍野,把力气和脂肪全通过汗水,洒在路上。
②骆父年轻时在石灰厂做工,双肺吃足尘灰,年纪轻轻,落下慢性支气管炎,未及中年,已同老人一样虚弱,气力不足;生产队劳动,评工分,别人家十分,他要打八折,因为身子虚弱嘛。都以为他寿数长不了,老早病怏怏的,是阎罗王随时要叫走的样子。却一路蹒跚,踉踉跄跄,挺到八十四,全村人当稀奇讲,织出各种故事。
③朋友实是普通人,理工男,嘴笨性平。只是做事钻,下海早,挣到钱。朋友摇身成一个做八辈子梦都想不到的大款。却从不款待自己,生活节俭,不抽不喝,不慕虚荣,不贪享受,不显山露水,甘于平常,标准的五妤男人。唯一款待的是病父,把他当虾一样呵着养,医疗保护达到厅局长级,超标的大孝子!
④骆父的寿命一半是儿子花钱保出来的,一半是他自己用脚走出来的。医生建议:肺不好,用脚呼吸。是“堤内损失堤外补”的意思。他持之以恒,不论严寒酷暑,只要出得了门,绝不待在家里,从不懈怠,也得到好报。但病肺终归不饶他,不时向他报警,2016年终因肺衰竭,撒手人寰。医生说老人家的肺像老透的丝瓜瓤,只剩网状的筋络,这样一对肺能活到这年纪,是奇迹。奇迹是儿子的孝心和父亲的双脚联袂打造的。
⑤骆父还创下另一奇迹。
⑥整理遗物中,朋友发现父亲房间里,那张他小时候曾做过作业的小书桌,有一只抽屉牢牢锁着:一把明锁,一把暗锁,双保险。父亲是突然跌倒,然后在多家医院辗转、深度昏迷半年之久走的,没有临终交代,没有遗嘱,儿子不知道“重兵把守”的抽屉里藏着什么宝贝。当然要打开,兴许里面就有遗嘱。四方找,找不到钥匙,只好找刀钳帮忙。撬开看,小小的抽屉里塞满五花八门的存折,有的黄,有的红,有的蓝;有的新,有的旧,有的破;有的只是一页纸,是最老式的存单。数一数,总共七十二本(张),少则几千,多则几万,大多是一万整数,累计八十三万多。
⑦朋友讲,当他看到这些存折时——这么多!摞起来,要排成两列,否则要坍倒——完全傻掉了;他瘫坐在父亲床上,足足一个下午,都在流泪、心痛,好像每一本存折都是一本令人心碎的书。存折有的已经存放二十多年,变色,发霉,房间也已经空落半年之久,四处积满灰尘,在夏天的高温里,不可避免,散发着一种酸腐味。
⑧我曾陪朋友去他父亲日日行走的路线去走过一趟,走得饥肠辘辘,看见一家野菜馆,便去就餐。当地有一种土制红薯烧酒,出名的,自然要尝一尝。菜热腾腾端上桌,我们举杯。朋友举起又放下,流出泪,捂着脸出门,不回来,一意孤行地走。我付掉钱,追上去什么都不讲,忍着饥,默默陪他走。我知道,他一定是想起父亲每天带着干粮走在这路上,就觉得没脸吃。
⑨以一荤一素一碗饭,最节省的三十元一餐计,一年是一万多,二十多年是将近三十万。八十多万其实就是这么节约出来的。我纳闷,难道他不知道你有钱?朋友讲,总是知道的,只是苦出身,舍不得。我想也是,我母亲也是这样的,据说我给她的钱大多存在银行里,密码是我儿子的生日。我让她花掉,她总是讲,我少花一块,你可以少挣一块。我不知道这是什么逻辑,只知道,天下父母都这样,宁愿自己苦着、累着、熬着,啼着血,也要对子女道一声岁月静好。
(选自《南方周末》,有删改)
〔注〕①历史上农业生产合作社、人民公社计算社员工作量和劳动报酬的单位。
1.初读文章,概括文中称之为“奇迹”的两件事情。
2.简要分析第⑦段和第⑧段中“流泪”的不同原因。
第⑦段:他瘫坐在父亲床上,足足一个下午,都在流泪、心痛。
第⑧段:朋友举起又放下,流出泪,捂着脸出门,不回来,一意孤行地走。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是句子的重音,仔细品读,体会其表情达意的效果。
他持之以恒,不论严寒酷暑,只要出得了门,绝不待在家里,从不懈怠,也得到好报。
4.文章借“骆父”这一人物,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象?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桥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连,所以这种桥叫作联拱石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坚固。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那时候有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过中国,他的游记里,十分推崇这座桥,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并且特别欣赏桥栏柱上刻的狮子,说它们“共同构成美丽的奇观”。在国内,这座桥也是历来为人们所称赞的。它地处入都要道,而且建筑优美,“卢沟晓月”很早就成为北京的胜景之一。
(选自《中国石拱桥》)
[乙]我们遵照前人的经验,卧床假寐,静待五更。当表针一指到四点的时候,我们就赶忙起床。走出门外,当真听见了此落彼起的报晓鸡鸣。晨寒凛冽,我们踏着如霜似雪的月光走上了卢沟桥。这时,接近满圆的晓月转到了西天,正悬挂在迎面的卢师山上。抬头望月,看得出这时的月与桥的距离是最近的;晓月的亮度比初升和正处中天时,都大得多。这时的晓月是在桥的北侧,永定河的上游,月光顺流而下,视野也显得最为深远。我们在桥上有意地测试了一下晓月的亮度。凭借着月光,不仅看得清碑身上乾隆书写的“卢沟晓月”四个大字,也依稀地辨认出了在桥西碑亭上康熙书写的“察永定河”的一首五言律诗。桥下的永定河,因为大旱缺水,我们虽然没能见到波涛浩渺的壮丽场景,但汩汩有声的淙淙细流,在晓月映照下,也呈现出波光粼粼的景色。这时,看到披着晓月银光的卢沟桥,直至每个玉石栏、柱、栏板,以及485个大小石狮……我们禁不住想起曾在元代做官多年的马可·波罗的描述:“这是一座无可比拟的、世界上最美的桥。”
(选自陈寿儒《夜宿卢沟观晓月》)
1.请简要概括甲、乙两文的主要内容。
2.甲、乙两文都引用了马可·波罗对卢沟桥的评价,其目的分别是什么?
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能否删掉,为什么?
桥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
4.乙文中画线句子,写出了“卢沟晓月”的哪些特点?
5.甲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