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山中闻杜鹃 (宋)洪炎 山中二月闻杜鹃,百草争芳...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山中闻杜鹃

(宋)洪炎

山中二月闻杜鹃,百草争芳已消歇。

绿阴初不待熏风,啼鸟区区自流血。

北窗移灯欲三更,南山高林时一声。

言归汝亦无归处,何用多言伤我情。

(注释)①此诗是金兵侵宋,诗人逃难时所作。②熏风:和暖的南风,即春风。③区区:辛苦的意思。

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交代时间、地点并点题。此时金兵侵宋,诗人逃难流落异乡,初闻杜鹃哀鸣,自不免增添忧国愤时之念和怀乡思家之情。

B.颔联写南国不待熏风吹拂,已是遍地绿荫,但是国难当头,再美的景色也是枉然。而杜鹃流血悲啼,更使诗人的忧郁凄怆之感倍增。

C.颈联中的“北”指的是中原故国,表达了诗人思念故国之情。诗人三更半夜还无法入眠,是因为“南山高林”中的杜鹃时不时地啼鸣。

D.尾联中的“汝”指杜鹃。诗人对杜鹃说,你我都无家可归。因面“言妇”更伤情,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和领联引用“杜鹃泣血”的典故,表达了诗人的伤春之感及对时光易逝的无奈和深深的留恋之情。

B.“言归汝亦无归处”虚实结合,虚指杜鹃,实指诗人自己。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C.全诗的自然景物被诗人情感化了,并随着诗人心情的变化而变化。

D.全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四处留徙、无所归依的生活的无尽感慨,抒发了诗人对时局动荡、国破家亡的沉痛心情。

 

1.C 2.A 【解析】 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诗人三更半夜无法入睡是因为杜鹃的啼叫勾起了作者的乡思,诗人思念家乡所以无法入眠。选项错误。 故选C。 2.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赏析。江南二月,百花盛开,春光灿烂,可诗人却说已是“百草争芳已消歇”,“二月春风似剪刀”,可诗人却说不见南风吹来,这是为什么呢?国难当头,再美的景色也变成不美了。加上“至今犹劝别人归”的杜鹃的悲鸣,“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自然亡国之恨顿生。首联和领联引用“杜鹃泣血”的典故,表达自己无家可归的沉痛心情,抒发自己国破家亡的沉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为下面段落的空白处补充最恰当的一项是(  )

越是别人看不起你的时候,你越要觉得自己一定能行,越是别人捧你的时候,______

A. 你越要告诉自己真棒

B. 你越要告诉自己啥也不行

C. 你越要告诉自己要自信

D. 你越要告诉自己还做得不足

 

查看答案

请选出下列选项中排序正确的一项(    )

①经过几千年的文化积累和节俗传承,吃粽子、赛龙舟、纪念屈原已经成为当今流传范围最广的端午节俗活动,融进了世代中华儿女的生活记忆。

②关于它的起源,最初是祛除暑热疫病、禳灾止恶的活动。

③逐渐形成了缅怀先贤、忠君爱国的传统。

④汉魏以后,被附加了纪念屈原、伍子胥等历史人物的内涵。

⑤端午节,是入夏以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也是我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节日。

A. ⑤①④②③

B. ⑤②④③①

C. ⑤④①②③

D. ⑤②①③④

 

查看答案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使得人们很少有机会停下脚步,去欣赏沿途的美景。

B.登月归来不久,1969年9月16日,便让三位宇航员到美国国会大厦,在国会联席会议上发表演说,畅谈登月的感受。

C.我们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留给子孙后代的不仅有美丽文化,更有天蓝地绿水清的壮丽河山。

D.身形瘦弱的老吴和弟弟总喜欢在东湖边上欣赏城市的美景。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这件事情错综复杂,虽经多方核实,仍给人以扑朔迷离之感,使人难明真相。

B.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C.有的国家把安全建立在损害他国的安全之上,这种安全只是海市蜃楼

D.即使冬天严寒而孤独,我也始终相信,会有不期而遇的温暖和希望。

 

查看答案

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kàn)   污秽  而不舍(qiè)  鞠躬尽瘁

B.育()    愧怍  尽心血()   苛绢杂税

C.恶(zèng)  闲暇  深痛疾()   千均一发

D.zhuì)  取缔  气冲牛(dòu)  癫沛流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