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完成各题。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完成各题。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加点在词语。

(1)月色入______)    (2)无与为乐者______

(3)相与步于中庭______)    (4)庭下如积水空明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下面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课文表达了作者复杂而微妙的情感,有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被贬官的凄凉、人生的感慨以及豁达乐观的胸怀等。

B.课文描写月色,为我们呈现出一个空明澄澈、摇曳多姿、亦真亦幻、物我两忘的优美境界。从表达方式上看,最后一个句子用的是议论,抒发出作者心中的无限感慨。

C.课文语言值得玩味。“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的“遂”字,写出了二人情趣相投;“怀民亦未寝”的“亦”字,写出了作者的惊喜不已和意料之中,把二人的知音关系表达得淋漓尽致;“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的“但”字,意思是“只不过”,不可删除,因为它为“闲人”增加了不少感情色彩,显示了苏轼在逆境中的旷达和对自己精神世界的自得和坚守。

D.“闲人”就是清闲之人,空闲之人,闲得无聊之人,作者用这个词突出了自己贬官赋闲的无聊和对人生变幻无常的感慨。

4.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说说承天寺与链接材料中虎丘的夜色有何共同点?其写法有何不同?

(链接材料)

尝秋夜坐钓月矶,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及佛灯隐现林杪而已。又今年春中,与无际偕访仲和于此。夜半月出无人,相与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然欲与清景俱往也。

(李流芳《游虎丘小记》)

 

1. (1)门 (2)考虑到,想到 (3)一起 (4)形容水的澄澈 2.(1)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错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 (2)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3.D 4.夜色共同点:幽静。写法不同点:课文中作者将月色比作藻荇,比喻精当新颖,营造出一个月光澄澈、竹影斑驳的幽静夜景;链接材料则是直接描写,直抒胸臆,明白晓畅。 【解析】 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月色入户”意思是:月光透过门洒入屋内,由此可判断:户,门;“念无与为乐者”意思是:想到没有(可以与我)共同游乐的人,由此可判断:念,想;“相与步于中庭”意思是: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由此可判断:相与,一起;“庭下如积水空明”意思是:庭院中充满着月光,像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由此可判断:空明,清澈透明。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默写填空。

(1)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绩《野望》)

(2)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3)__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山随平野尽,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渡荆门送别》)

(5)风声一何盛,_____________________。(刘祯《赠从弟》)

(6)柴门何萧条,____________________。(曹植《梁甫行》)

(7)______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__________________,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8)王维《使至塞上》中描绘塞外大漠苍凉雄浑之壮美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一)

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8月24日,中国铁路客户服务中心官方网站发布公告,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及有关消费的若干规定》,“老赖”(被执行人)被采取限制消费措施后,不得乘坐列车软卧、G字头动车组列车全部座位、其他动车组列车一等以上座位。

此项规定出台以前,“老赖”只受乘坐飞机、火车软卧和轮船二等舱的限制。可以说,最高法新规的出台,进一步收紧了对“老赖”出行的限制,也明确地传递出这样一个信号,只要厚脸皮“老赖”就可以过好日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让其行为付出法律代价,并在现实生活中举步维艰,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这既是对“老赖”包括可能有潜在侥幸心理人员的震慑,也是对社会良好诚信风气的重塑和保护。

对老赖的姑息,就是对诚信的践踏。有了这个规矩出现,让“老赖”不敢赖、不想赖、不能赖;让讹人者,不敢讹、不想讹、不能讹。

(1)请用一句话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

(二)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在古人眼中,“信”是立信之本,交友之道、经商之魂、为政之要;在现代社会,诚信是公民的第二张身份证。鉴于此,我班准备召开一次“人无信而不立”的主题班会,希望同学们诚实做人,讲求信用,从生活中一点一滴做起。为了顺利召开班会,准备围绕“信”展开相应活动:

(2)引经据典话诚信。请写出你收集的一句关于诚信的名言。

(3)环顾身边思诚信。在我们身边时时会出现的种种诚信现象,请你就此设计一个问题并采访学校德育主任。

 

查看答案

请仿照下面画线句,再续写两个句子。

大自然的语言丰富多彩:从秋叶的飘零中,我们读出了季节的变换;从归雁的行列中,我们读出了集体的力量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名著

(1)请问文中的他是谁?______

他行伍出身。六岁那年死了母亲。因可恶的“外国影响”,他的祖母“每逢初一月半、逢年过节或者刮风下雨的日子”就跪下来祷告,祈求天雷打死这个不孝孽子。又因他把烟盘从炉子上踢了下来其祖母就想溺死他,幸亏他的舅舅站了出来救了他。他的谈话举止里有一种开门见山、直截了当、不转弯抹角的作风,动作和说话都很敏捷,喜欢说说笑笑,很有才智,善于驰骋,又能吃苦耐劳,是个很活泼的人。在南昌进过军校,毕业后,他因才能出从,迅获提升,一九二七年年方二十八岁就已任旅长,在湘军中以“自由派”军官着称。积聚了一支约八千个兄弟的“铁军”——红军五军团,把何键的六万军队赶跑。

(2)斯诺惊奇地发现,在贫瘠的中国西北部,竟聚集了中华民族的精华。作为美国的新闻记者,他主要在红区的哪个地方进行采访______

A.西安    B.吴起镇    C.瑞金    D.延安

 

查看答案

下列文学常识中作者及相关内容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弘景——思想家——《答谢中书书》

B.鲁迅——文学家——《藤野先生》

C.郦道元——地理学家——《三峡》

D.吴均——文学家——《记承天寺夜游》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