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家乡的年味 ①这几年,每逢年底岁末,人们一见面就...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家乡的年味

①这几年,每逢年底岁末,人们一见面就叹息,年味越来越淡了!年还有味吗?年真的有味!特别是略上了年纪的人,说起过去的年味来,常常是眉飞色舞,津津乐道,如数家珍。

②年味是什么?离家进城几十年了,但家乡那浓郁的年味还一直让我难以忘怀。每隔上三两年,我就会不辞辛苦,携家带口,回家乡过年,不为别的,就是想重温一下那久违的年味。

③年味之首,自然就是弥漫在空气中的硝烟味。在老家,一进腊月,就开始响起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左邻右舍的娃娃,手里拿着二踢脚、麻雷子、摔炮、拉炮,变着花样放,高一声,低一声,你张开鼻子,便能闻到淡淡的硝烟味。随着烟味越来越浓,年也就越来越近了,特别是除夕夜,那鞭炮几乎要响上一夜,鞭炮味一直要延续到正月十五后才慢慢散去。说的也是,“爆竹声中一岁除”,没有鞭炮味,这还叫过年吗?

④过年不喝酒也不像个年,家里再穷,也得喝上二两,哪怕就是红薯干酿的“一毛醉”——因这种酒质量较差,容易上头,喝一毛钱的酒就会醉,所以得名。每年的腊月,闲了多半年的乡里小酒厂就会重新开张,村里的老烧锅也开始昼夜不停地加班,家家户户都打开了酒坛子、酒瓶子,闻着酒味就使人有几分醉意。爱串亲戚的人说,哪个村的酒味浓,哪个村的日子就最红火。

⑤过去农民穷,一年能吃上馒头的日子是有数的,现在脱贫了,蒸馒头不算稀罕事了。可是,每逢过年,各家各户都开始大量地蒸馒头时,几百家同时开火上锅,那新蒸馒头味也是相当有气势的。按旧俗“二十六,蒸馒头”,腊月二十六这一天,能干的主妇一大早就起来,一笼接一笼地把馒头、花卷、枣包、豆包蒸出来,然后装进篮子里,吊到梁上,一直要吃到正月十五,才开始再蒸新馒头。

⑥北方人说,舒服不如躺着,好吃不如饺子。尤其是过年,别的东西可以没有,饺子是一定要吃的,就连当年在外边逃债的杨白劳,也要和喜儿吃一顿饺子过年。这饺子味,一是肉馅的香味,已够肥的肉馅,还嫌不香,又倒上芝麻香油;二是葱、姜、蒜的辛辣味,再加上此起彼伏遥相呼应的剁馅的声音,真是有声有色有味。饺子一吃,年就算过踏实了,心里有底了。

⑦光顾得说吃了,还有一种少不了的年味,就是写春联的墨香味。现在城里的春联,多是印刷厂成批印出来的,贴在门上,虽也好看,却总觉得少了点年味,而且千篇一律,没有特点。在家乡,直到今天,还是要贴手写的春联,过年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人们三五成群,在各家门口转悠,品评春联的内容、书法,看谁家写得巧妙、别致、有趣。我在老家当学生时,就没少给乡亲们写对联,就是现在每次回去,老街坊们还夸我的字呢。

⑧其实,平心而论,城里也不是没有年味。那铺天盖地的年货广告,张灯结彩的高大建筑,精彩纷呈的春节晚会,收到的成堆贺卡,打爆的拜年电话,成千上万条的拜年短信,五花八门的电子邮件,酒店里丰盛的年夜饭,还有满大街的红男绿女,不都是年味吗?可是我魂萦梦绕,日思夜想的还是家乡的年味。

1.标题《家乡的年味》有什么作用?

2.文章依次写了哪几种年味?根据文章内容填写在下面的括号中。

______→酒香味→______→饺子味→______

3.结合语境理解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那新蒸馒头味也是相当有气势的。

(2)再加上此起彼伏遥相呼应的剁馅的声音,真是有声有色有味

4.最后一段用城市的年味和家乡的年味进行对比有什么作用?

5.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作为线索,吸引读者兴趣 2. 硝烟味 馒头味 墨香味 3.(1)新蒸馒头味很浓. (2)剁馅的声音和肉馅的香味,芝麻香油的味道,葱、姜、蒜的辛辣味相互配合,写出了年味的浓郁. 4.城市的年味和家乡的年味形成对比,突出“我”对家乡的怀念,深化中心. 5.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怀念,对家乡的人、家乡民俗的喜爱之情. 【解析】 1.考查标题的作用。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其作用是交代文章的写作对象;关联主要情节,起到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透露出作者的观点或感情倾向,暗示文章的主旨。标题有独特之处(修辞手法或写作手法)的,可以从寓意含蓄深刻、制造悬念、引人深思、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等方面去分析。本文写家乡的各种年味:硝烟味、酒香味、馒头味、饺子味、墨香味,所以“年味”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年味的怀念,透露出作者的感情倾向,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2.概括文章的内容,一定要围绕具体描写的事件来概括,比如本题,学生应围绕“家乡的年味”这一主题线索来概括,当然,在概括时,还要注意语言的简洁性。如一空,可提取第③段首句的“硝烟味”作为答案,二空,可提取第⑤段首句的“蒸馒头味”作为答案。三空,可提取第⑦段首句中的“墨香味”作为答案。 3.了解词语基本义,能够根据语境推断词语的含义,意思表达正确即可。(1)“也是相当有气势的”中的“气势”是在形容“那新蒸馒头味”,所以能够表述出“新蒸馒头味很浓”即可。(2)结合第⑥段“这饺子味,一是肉馅的香味,已够肥的肉馅,还嫌不香,又倒上芝麻香油;二是葱、姜、蒜的辛辣味,再加上此起彼伏遥相呼应的剁馅的声音,真是有声有色有味。”理解,“有声”指老百姓剁馅包饺子的声音,“有色”指“红色的猪肉、绿色的蔬菜”,“有味”指“肉馅的香味”“葱、姜、蒜的辛辣味”“芝麻香油的香味”……突出了年的味道浓郁诱人。 4.要考虑到语段在文章位置上的意义。语段正好是文章的结尾,所以在结构上就有照应上文,收束全文的作用;在内容上就有点明主旨,深化中心的作用。一定要把文章所表达的中心答出来,即通过把城市的年味和家乡的年味对比,突出“我”对家乡的怀念。特别要分析好最后一句,即“可是我魂萦梦绕,日思夜想的还是家乡的年味”,这是点明题旨的一句话。 5.考查对文章思想感情的把握。学生亮出的观点要明确,最好能围绕原文观点,理解作者的感情,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细细品味词句所包含、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对全文内容分析,可从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对家乡的人、对家乡民俗的情感角度作答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藤野先生(节选)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

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不幸七年前迁居的时候,中途毁坏了一口书箱,失去半箱书,恰巧这讲义也遗失在内了。责成运送局去找寻,寂无回信。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1.选文中作者对藤野先生怀念的具体行为有哪些?

2.“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这句中的“正人君子”有什么含义?

3.“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4.文中“我的意见却变化了”,请你说说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原因。

5.藤野先生只是个普通人,作者为什么说“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查看答案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沿)阻绝 B.yǎn)多生怪柏

C.蝉则千zhuǎn D.yuān)飞戾天者

2.解释加点词语。

(1)至于夏水____

(2)属引凄异____

(3)流飘荡____

(4)横柯上蔽____

3.翻译下列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4.《三峡》和《与朱元思书》都是描写山水的名篇,其中都有描写水流湍急的句子,但写法却不同,请具体分析有何不同。

 

查看答案

古诗赏析。

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诗中用________的转折比喻说明死之不可避免,揭露了神仙长生不老的虚妄。

2.赏析千古名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查看答案

(1)亭亭山上松,________。(刘桢《赠从弟》)

(2)________,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3)________,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4)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答谢中书书》中写仰望和俯视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6)崔颢的《黄鹤楼》中有关“乡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1)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是指____

A.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    B.工农革命军进军井冈山

C.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D.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2)请根据内容填空。

“蒋介石悬赏八万元要____(人名)的首级,可是在他的司令部门前,只有两个哨兵。我到屋子里以后看到里面很干净,陈设非常简单。土炕上挂的一顶蚊帐,是唯一可以看到的奢侈品。”

这段文字出自《红星照耀中国》,当时为了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方便,这部作品曾易名为《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