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作文。 你有没有憧憬过未来的生活?你觉得,十年以后的你是什么样子的呢?在做什么?...

作文。

你有没有憧憬过未来的生活?你觉得,十年以后的你是什么样子的呢?在做什么?又有着怎样的精神面貌呢?

请以《十年以后的我》为题,发挥想象,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②用现行规范的汉语言文字表达;③有真情实感,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不得套写抄袭;④不少于600字。

 

范文: 十年后的我 未来的时光,难以预知,而过去的时光,又已成为历史。十年后的我,会是什么样子呢? ――题记 或许,我会住在风光秀丽的威海,和北洋海军史学者陈悦老先生一起去解开那百年前的神秘面纱。那只世界第六、亚洲第一的舰队,会使我们动容;丰岛旁的隆隆炮声,冲向日舰的“广乙”,挂白旗逃跑的方伯谦;黄海海面上波涛汹涌,身中数百弹战斗到最后的“定远”,舍身护卫旗舰,魂归大海的独角兽“致远”;主动出击,重创日舰的“经”、“来”二舰……那黄海深处,有与舰同沉的邓世昌,决战一死的林永升;日岛礁石上,有誓死炮击敌人的"威远”官兵,直至“兵舍俱毁”炮弹殆尽;还有无数的无名英雄。 或许我会坐在办公桌前,绘制着新一代主力舰的图纸,创造航行于大洋之上、威武霸气的海上巨兽。用一片真心,报效祖国。我或许将成为战舰新时代的开创者,或者只是个微不足道的海军舰艇设计师,为祖国的发展,注入微薄的,但是可贵的力量。 或许,我将站立于巨舰甲板之上,用满腔热血去报效祖国。我可能是一个像陈宏泰、邓世昌那样的传奇舰长,也可能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海军水兵。但是,报效祖国的满腔热血,心底那份不变的信念,对先烈们可歌可泣壮举的敬仰,会永远留存,永不改变… 或许,我会做一个崇高的人权主义者,为世界各地那些涂炭的生灵呐喊,如印度那可怕“荣誉杀”、非州那些亳无人权可言的女性、伊拉克那些在死神面前彷徨的平民,在北美那被人鄙视的黑人,还有很多很多生灵。他们或她们甚至是它们,都需要被重视、被帮助、被爱护。把他们从那水深火热的地狱中救出来,给予他们正常人的待遇。十年后的我,或许默默无闻,或许早已名扬四海,或许在国防一线上战斗,或许为揭开尘封的历史奉献青春,或许在进行着众生平等的崇高事业。 不论如何,永不改变的是我们心底里那一份真挚、热烈、崇高的信念。 【解析】 这是一道全命题作文。通过审题可知,写作这篇文章要充分发挥想象。“十年后”确定了写作的范围,“我”确定了写作的对象。写作想象类作文,决不能只在情节上天马行空,忽视了情感的倾诉与语言的表达。虽说想象和联想是写作的双翼,但如果缺乏生活的底蕴,缺乏对生活的体验,远离了生活的合理性,显然不行。应该通过丰富的想象来展示自我的追求或美好的心灵,要通过故事,展示新时代中学生美好而又纯洁的心灵。注意避免瞎胡编乱造、盲目求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词语。

①骤______

②差______

③舍______

2.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未若柳絮因风起。

②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3.“寒雪日、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4.友人心理变化的两个字是:____,变化原因是: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给你人间寻常爱

一天,十二岁的儿子放学回家,忽然问我:“妈妈,假如——假如啊,你别当真,我说的是假如。”我看他如此郑重,便有些好奇,说:“我知道你是假如,假如怎么样?”“假如,我被很严重的烧伤了,需要植皮……”我打断孩子的话,当即接口:“妈妈自然给你我自己的皮肤。”孩子摇头:“我当然知道你会给我。可我说的不是这个。你听我说,植皮手术只能在人清醒的时候进行,如果供皮人昏死过去或者被麻醉,都不会有效果,而这种痛苦人是没法忍耐的。如果是这样,你怎么选择?”我说:“我当然选择不打麻药。”儿子说:“那你就会昏死过去了,植皮也是没用的。”我说:“那,那可怎么办呢?”“告诉你吧,有个妈妈可伟大了,她选择了不打麻药,并且要求医生在她痛昏过去时就把她唤醒,一次又一次,最后终于植皮成功。”听了孩子讲的故事,我不禁心怀惴惴:我怎么就没有想到这样的办法,难道面对那样的生死考验,我会退缩吗?这个故事一直缠绕在我的心间,为自己母爱的不够而惭愧。

时隔不久放暑假,儿子的父亲邀儿子去南方他那里。一个月之后回来,儿子对我们朴素的家便百般挑剔。他满怀羡慕喋喋不休地跟我说起父亲的大房子和漂亮的车,以及在父亲家中过的随意而奢侈的生活,然后仰头问我:“你不是总说最爱我吗?可为什么舍不得为我花钱?你为什么不能让我过像妹妹那样的生活呢?”本来欢喜的我顿时沉默了,内心百般惶惑痛苦,眼泪随即涨满眼眶。单亲八年,独自带孩子的那份艰辛困苦无法对人言,原以为孩子会懂得,哪料到糖衣炮弹是如此厉害。

面对孩子,我竟不知如何回答。忽然又想起那个伟大妈妈的故事,刹那间心地洞明。

我认真地对孩子说:“妈妈是普通女子,没有能力挣更多的钱让你过上更好的生活。并且假如你遇到类似需要植皮的生死考验,我也很可能想不出、做不到那样伟大的行为。我能够给予你的不过是人间最寻常最普通的爱:在你哭泣时会立刻把你抱起,在你需要的时候会耐心地陪你游戏,把我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给你,看着你每一天的成长。如果你觉得这些爱抵不过物质金钱,妈妈尊重你的选择,你可以去你爸爸那边生活。”

儿子愣住了,然后望着我说:“不,我要和妈妈在一起,没有妈妈在身边,那样的生活我不再羡慕。我也不期待什么生死考验,只要妈妈每天给我的那些寻常爱。”

是啊,我们都是普通人,无法用千金宝马赢得心爱之人的展颜一笑;我们也遭遇不到考验生死的机会,无法演绎那样荡气回肠的故事。于是,在那些平淡琐碎的日子里,我们能够给予最爱的人的,不过是那人间最寻常的爱。那一蔬一饭,一言一语,一寸寸光阴,是我们能够付出的最卑微也最宝贵的爱。

1.结合全文看,文章标题“给你人间寻常爱”有何作用?

2.从全文看,“人间寻常爱”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3.妈妈为什么只能给儿子“人间寻常爱”?(用原文回答)

4.最后一段主要运用哪两种表达方式?有何作用?

5.俗话说,母爱是世间最无私的爱。作者却“只能给儿子人间寻常爱”,你怎么看待作者的态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该不该让家长陪读

(编者按)陪读,顾名思义就是陪同孩子读书。广义上讲是家长全程参与孩子生活与学习的一种行为。狭义上讲是孩子放学后家长或陪读老师陪同孩子写作业并予以指导的行为。现在家长陪读已经成为一种风气。该不该让家长陪读呢?我们选取了三位同学的发言来讨论这个问题。

①有人说:“父母应当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导师,生活中的朋友,学习中的伙伴。”这句话将父母对孩子的重要性概括得很全面。确实如此,我们如果与父母一起生活,父母良好的品行修养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现在,家长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很少,陪读就能增加与孩子相聚的时光提高家庭的和谐幸福指数。另外,很多孩子学习压力大,父母陪读能缓解孩子压力,激发孩子学习动力。--(广东)刘同学

②首先,家长陪读不利于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导致孩子“高分低能”。其次,孩子在成长道路上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麻烦和困难,如果每次家长都在身边给予“帮助”,久而久之,会让孩子形成依赖心理。最后,家长也有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家长如果在自己的工作中做出了成绩,无疑会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反之,如果他们把孩子当作全部,放弃了事业和追求,可能就无法有效地“言传身教”了。--(河南)李同学

③家长陪读的重点应放在“读”上,而不仅仅放在“陪”上。要“读”懂孩子,理解孩子,摆正自己“陪”的位置,而不是变成管孩子吃饭、学习、交友、看电视、电脑。我的父母陪读就很讲究方法。我到家后,他们不光嘘寒问暖,还留出时间让我给他们讲述一天的情况,等我自己作出评价后,他们才会恰当地说出他们的见解。遇到双休日,不是他们“伺候”我,而是我孝敬他们。这使得我们之间有了更多的情感交流。--(浙江)张同学

(节选自《中学生阅读》,有删改)

1.编者选取了三位同学的发言,他最想表达的意思可能是(  )

A. 解释陪读的现象

B. 呈现对陪读的看法。

C. 说明陪读的方法

D. 倡导陪读的风气。

2.下列语句来自三位同学的发言,请把它们分别放置在合适的段落中。(填序号即可)。

A所以,家长陪读要尊重孩子,不要把陪读重心放在约束孩子、管教孩子上。

B因此,与其躲在父母背后避风雨,不如在泥泞与荆棘中收获真正的人生教益。

C对毕业班的孩子来说,尤其如此。家长的陪读能缓解孩子的压力,有利于他们以积极轻松的状态面对学习的挑战。

段落① ______  段落② ______段落③ ______

3.阅读下面材料,你认为李女士在陪读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请根据文本中三位同学的发言作出分析。

我已陪读了两年,孩子上初中后,我就选择了辞职陪读。每天的工作就是接送孩子上下学,准备一日三餐,做好一切后勤保障。我怕孩子学习不自觉,每晚都坐他身边陪读。除此之外,还要督促他复习。可最近孩子一回家就关房门,也不知他在想什么。--(上海)李女士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与谭嗣同的《潼关》中“秋风吹散马蹄声”都写到了“秋”,点明了作诗的时节,你认为这两个“秋”所表达的情感是否一致,结合相关语句说说你的理解。

2.虚实结合是中国古典诗歌中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法之一。李商隐实写“巴山夜雨涨秋池”的眼前之景,虚写将来与家人团聚后的情景,以此表达对远方家人的深挚思念。下列诗句中哪一项也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  )

A.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曹操《观沧海》)

B.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

C.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D.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七年级一班王成同学积极参加各项语文实践活动,他从报纸、杂志、电视荧屏、社区专栏中摘抄了不少与学习语文相关的内容,并将搜集到的资料加以筛选、梳理,分栏目编成了一本小册子。

(1)在“广告集萃”栏他辑录了这样一则广告:我们就是人类的翅膀(东方航空公司广告)。你认为这则广告好在哪里?试做简析。

(2)著名作家曹文轩说:“阅读是弓,写作是箭。要把箭射出去得有弓;要把箭射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这把弓得很强劲。”这强调了阅读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假设你的同学小林认为阅读课外书籍浪费时间,会耽误学习,你会怎么劝他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