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经典成为引领青年成长的灯塔
(1)我们常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价值。青年的成长离不开大的时代背景,一些共同的价值却可以穿越时代,历久弥新。比如民族情感的归宿、对历史的敬畏、对美好情感的期待。经典的文艺作品,常常包含这样的共同价值,这些价值对青年的成长至关重要。
(2)借助经典,青年可以感悟到生活蕴藏的无穷智慧。优秀文艺作品,可以让人重新审视真实的生活,追忆被淡忘的故事。《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安和孙少平为生活默默承受着人生的苦难,在艰难中寻求生活的出路,在拼搏中表现出生存的智慧。经典作品传递出对生活的热爱、对奋斗的坚持,告诉年轻朋友什么才弥足珍贵的。
(3)借助经典作品提炼的生活本质,青年可以形成更为成熟的思想。透过经典作品,感受主人公们“历经风雨仍从容”的自信乐观及“一次次跌倒又一次次站起来”的笃定担当。《老人与海》中那位老年渔夫,生活贫困,屡受挫折,但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力。它代表了经典作品所具有的震撼人心的力量。
(4)青年的禀赋不是阅历的丰富,而是敢于筑梦、大胆试错。借助经典,青年可以效仿经典人物,大胆尝试为梦想而奋斗。当年《平凡的世界》感动我们的,正是敢于筑梦的青年形象。在今天,他们依然是让我们发现自身缺点的镜子,是青年努力奋斗、赢得未来、实现梦想的指向标。
(5)从最近引起广泛讨论的“丧”文化,到“佛系”青年,青年话题总是牵动社会的神经。有人习惯用挑剔的眼光审视,认为新一代青年人脆弱、敏感、自私、叛逆、物质、冷漠,却忘记了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都是时代的投射。我们不能用固化的思维去审视不断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要辩证地看待,积极地引导。
(6)经典或许是青年与时代对话的最好的媒介。有着温暖人心的力量。数字时代,让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形态多元,焕发新生。阅读的媒介变了,但其承载的价值不变。经典仍以醇厚的文化内涵,照亮青年前行的道路,成为指引青年精神成长的灯塔。
(7)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要重温经典,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做新时代的弄潮儿。
(高伟,选自2018年1月2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为什么说经典是引领青年成长的灯塔?
2.选出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
A. 作者开篇从时代与青年成长的关系谈起,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指出经典“对青年的成长至关重要“,引出下文。
B. 作者两次选用《平凡的世界》这部经典作品作为论据证明自己的观点,但两次证明的侧重点是不同的。
C. 有人认为新一代青年脆弱、敏感、自私、叛逆、物质、冷漠,其原因是他们人生道路上缺乏经典的引领。
D. 数字时代让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形态多元,这种多元化的阅读媒介让经典焕发新生,阅读的媒介变了,但其承载的价值不变。
3.如果用以下材料作为本文论据,你认为放在哪一段最合适?请简述理由。
《名人传》中的贝多芬遭受耳聋的折磨,生活窘迫,但是他却不屈服于命运,凭着勇气、毅力与命运抗争,在生命的末日写出了不朽的名曲《欢乐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平凡的世界(节选)
路遥
①孙少平上这学实在是太艰难了,但他内心深处还是有一种说不出的高兴滋味。他现在已经从山乡圪崂里来到了一个大世界。对于一个贫困农民的儿子来说,这本身就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啊!
②每天,只要学校没什么事,孙少平就一个人出去在城里的各种地方转:大街小巷,城里城外,角角落落,反正没去过的地方都去。由于人生地不熟,他也不感到这身破衣服在公众场所中的寒酸,自由自在地在这个城市的四面八方逛荡。他在这其间获得了无数新奇的印象,甚至觉得弥漫在城市上空的炭烟味闻起来都是别具一格的。当然,许许多多新的所见所识他都还不能全部理解,但所有的一切无疑都在他的精神上产生了影响。透过城市生活的镜面,他似乎更清楚地看见了他已经生活过十几年的村庄——在那个他所熟悉的古老的世界里,原来许多有意义的东西,现在看起来似乎有点平淡无奇了。而那里许多本来重要的事物过去他却并没有留心,现在倒突然如此鲜活地来到了他的心间。除过这种漫无目的的转悠,他现在还养成了一种看课外书的习惯。这习惯还是在上初中的最后一年开始的。
③有一次他去润生家,发现他们家的箱盖上有一本他妈夹鞋样的厚书,名字叫《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起先他没在意——一本炼钢的书有什么意思呢?他随便翻了翻,又觉得不对劲。明明是一本炼钢的书,可里面却不说炼钢炼铁,说的全是一个叫保尔·柯察金的苏联人的长长短短。他突然对这本奇怪的书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他想看看这本书倒究是怎么回事。
④润生妈同意后,他就拿着这本书匆匆地回到家里,立刻看起来。
⑤他一下子就被这书迷住了。记得第二天是星期天,本来往常他都要出山给家里砍一捆柴;可是这天他哪里也没去,一个人躲在村子打麦场的麦秸垛后面,贪婪地赶天黑前看完了这书。保尔·柯察金,这个普通外国人的故事,强烈地震撼了他幼小的心灵。
⑥天黑严以后,他还没有回家。他一个人呆呆地坐在禾场边上,望着满天的星星,听着小河朗朗的流水声,陷入了一种说不清楚的思绪之中。这思绪是散乱而飘浮的,又是幽深而莫测的。他突然感觉到,在他们这群山包围的双水村外面,有一个辽阔的大世界。而更重要的是,他现在朦胧地意识到,不管什么样的人,或者说不管人在什么样的境况下,都可以活得多么好啊!在那一瞬间,生活的诗情充满了他十六岁的胸膛。他的眼前不时浮现出保尔瘦削的脸颊和他生机勃勃的身姿。他那双眼睛并没有失明,永远蓝莹莹地在遥远的地方兄弟般地望着他。当然,他也永远不能忘记可爱的富人的女儿冬妮娅,她真好,她曾经那样地热爱穷人的儿子保尔。少平直到最后也并不恨冬妮娅,他为冬妮娅和保尔的最后分手而热泪盈眶。他想:如果他也遇到一个冬妮娅该多么好啊!这一天,他忘了吃饭,也没有听见家人呼叫他的声音。他忘记了周围的一切,一直等到回到家里,听见父亲的抱怨声和看见哥哥责备的目光,在锅台上端起一碗冰凉的高粱米稀饭的时候,他才回到了他生活的冷酷现实中……从此以后,他就迷恋上了小说,尤其爱读苏联书。在来上高中之前,他已经看过了《卓娅和舒拉的故事》。
⑦现在,他在学校和县文化馆的图书室里千方百计搜寻书籍。眼下出的书他都不爱看,因为他已经读过几本苏联小说,这些中国的新书相比而言,对他来说已经没什么意思了。他只搜寻外国书和文化革命前出的中国书。
⑧渐渐地,他每天都沉醉在读书中。没事的时候,他就躺在自己的一堆破烂被褥里没完没了地看。就是到学校外面转悠的时候,胳膊窝里也夹着一本——转悠够了,就找个僻静地方看。后来,竟然发展到在班上开会或者政治学习的时候,他也偷偷把书藏在桌子下面看。
⑨那天,班上学习《人民日报》社论《领导干部带头学好》的文章,他正在偷偷地看《红岩》,班主任没收了他的书。学习完了以后,老师把他叫到宿舍,意外地把书又还给了他,并且说:“《红岩》是一本好书,但以后你不要在课堂上看了。去吧……”
⑩孙少平怀着感激的心情退出了老师的房子。他从老师的眼睛里没有看出一丝的谴责,反而满含着一种亲切和热情。这一件小小的事,使他对书更加珍爱了。是的,他除过一天几个黑高粱面馍以外,再有什么呢?只有这些书,才使他觉得活着还是十分有意义的,他的精神也才能得到一些安慰,并且唤起对自己未来生活的某种美好的向往——没有这一点,他就无法熬过眼前这艰难而痛苦的每一个日子。
(略有改动)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主要通过对孙少平的心理描写和叙述者的议论,展现了他丰富的内心世界。
B.破衣破被、粗粮稀饭、周末砍柴等内容都体现了孙少平是“一个贫困农民的儿子”。
C.第⑥段划横线句是虚写,是孙少平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后产生的一种想象。
D.第⑥段,“忘了”“忘记了”可以看出孙少平逃避冷酷现实,沉醉在读书的世界里。
2.选文③至⑥段采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何作用?
3.孙少平来城里读书后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简要分析。
4.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1)没有这一点,他就无法熬过眼前这艰难而痛苦的每一个日子。(品析加点词)
(2)这思绪是散乱而飘浮的,又是幽深而莫测的。(谈谈你对句子的理解)
5.孙少平身上有哪些品质?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书非借不能读也。……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①。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②记。通籍③后俸④去书来落落⑤大满素蟫灰丝⑥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节选自袁枚(《黄生借书说》)
注释:①形诸梦:在梦中现出那种情形。②省,明白。③通籍:做官。④俸:官吏的薪水。⑤落落:堆积的样子。⑥索蟫:指书里的蠢虫;灰丝:虫丝。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色愈恭,礼愈至(______________)
(2)俟其欣悦,则又请焉(_____________)
(3)余幼好书,家贫难致(_____________)
(4)生固幸而遇予乎 (_____________)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
B.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
C.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
D.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
3.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归而形诸梦 人不知而不愠
B.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故有所览辄省记
C.无从致书以观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D.录毕,走送之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5.甲乙两文写作目的都是为勉励后生刻苦发奋学习,在说理上有何共同之处,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对这首词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气势磅礴,情境雄健,语言壮丽,体现了豪放派的风格。
B.这首词从实、虚两方面来表达情感,起笔“醉里挑灯看剑”是通过实写表达渴望驰骋沙场、杀敌报国之情。
C.“八百里”描写军营连成一片,极其广大,“塞外”表明写作这首词的地点。
D.“飞快”“弦惊”以点代面,分别从视觉和听觉角度描写激烈的战斗场面。
2.这首“壮词”以“可怜白发生”结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阅读让你的世界草长yīng① (A.鹰 B.莺)飞,繁花似锦;让你身居斗室,漫游广袤宇宙。通过阅读,使你的心灵宛如秋雨中的池塘,逐渐丰盈。阅读更是写作灵感之泉永不干涸② (A.gù B.hé)的秘谛。一个人(甲)(A.纵然 B.虽然)有支生花妙笔,(乙)(A.尽管 B.倘若)没有经过阅读的浸润滋养,恐怕也会有江郎才尽之时。
(1)根据①处拼音选择正确的汉字,为文中②处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只填序号。
①处________ ②处_____
(2)为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
甲:_______ 乙:________
(3)文中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修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藤野先生》《社戏》《阿长与<山海经>》均出自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
B.词,又称“长短句”,词牌是词调的名称,《沁园春·雪》和《山坡羊·潼关怀古》中的“沁园春”和“山坡羊”都是词牌名。
C.《己亥杂诗》中的“己亥”和“丙辰中秋”中的“丙辰”表示年份,“晋太元中”中的“太元”和“庆历四年春”中的“庆历”表示年号。
D.古人对自己的谦称有“愚、鄙、敝、子”等,称对方或对方亲属有“令、尊、贤、仁”等,对尊长者的称谓有“足下、先生、大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