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作答。 那大圣趁着机会,滚下山崖,伏在那里又变,变了一座土...

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作答。

那大圣趁着机会,滚下山崖,伏在那里又变,变了一座土地庙儿,大张着口,似个庙门,牙齿变做门扇,舌头变做菩萨,眼睛变做窗棂。只有尾巴不好收拾,竖在后面,变做一根旗竿。真君赶到崖下,……笑道:是这猢狲了!他今又在那里哄我。

(节选自《西游记》)

请问:真君是怎样识破大圣变化的?大圣被识破后又变作什么?

 

真君从未见过旗竿竖在庙宇后面,变作二郎爷爷的模样(意思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因为大圣变成的土地庙,尾巴变成了旗杆树在后面,不符合常理,真君从未见过旗竿竖在庙宇后面,故而识破是大圣所变。根据“却说那大圣已至灌江口,摇身一变,变作二郎爷爷的模样,按下云头,径入庙里,鬼判不能相认,一个个磕头迎接。”可知他又变作二郎爷爷的模样。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一般的碧绿,只多些温柔,西湖呵,你是海的小妹妹么?”冰心的这首小诗体现了她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繁星·春水》)______

(2)“天理昭昭不可诬,莫将奸恶作良图。若非风雪沽村酒,定被焚烧化朽枯”这首“为证”之诗,就是出现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个故事的。(《水浒传》)______

(3)“我!富了?”“是的,你,富了——不折不扣是位财产继承人了。”这段主要讲的是简·爱在做小学教员的时候,意外获得了她舅舅留下的遗产。(《简·爱》)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图书作为最传统、最广泛、最普遍的文化载体和沟通桥梁,可以让各国读者更完整、更真实地了解和认识中国。2004年,作为中国出版“走出去”的一项重要政策,国家启动“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

2004-2017年中国图书版权贸易情况一览表

 

2004

2008

2012

2016

2017

引进(种)

11354

15776

16115

16587

17154

输出(种)

1314

2440

7658

8328

10670

 

 

(材料二)

(1)刘慈欣先后荣获“雨果奖”、“克拉克奖”等殊荣,高水平的作品翻译功不可没。《三体》的英文版翻译者刘宇昆也是一位获奖科幻小说作家。读者评价“本书的英文读起来不可思议的好,流畅得如同我想象中的中文原著一样”。

(2)英译版金庸小说在英国上架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加印七次,成了现象级畅销书。金庸小说兼具“独特性”和“普遍性”———独特在于关乎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困惑和关怀,普遍在于对人性的观察和刻画。这使得语言和文化的差异无法阻止金庸小说的传播。

(3)第70届法兰克福国际书展数据显示,优秀类型小说更容易越过文化差异的藩篱,刘慈欣科幻小说的未来体验,金庸武侠小说的快意恩仇等,是全球读者都热爱的阅读体验。

1.下列表述不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A.让各国读者更完整、更真实地了解和认识中国,图书是重要的载体和桥梁。

B.刘慈欣的《三体》英文版让人读起来不可思议的好,和中文原著一样流畅。

C.刘慈欣科幻小说的未来体验、金庸武侠小说的快意恩仇更容易“走出去”。

D.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并没有影响英译版金庸小说在英国成为现象级畅销书。

2.阅读“2004-2017年中国图书版权贸易情况一览表”,中国版权引进和输出呈现怎样的特点?请简要概括。

3.阅读(材料二),中国图书怎样才能更好地走向世界?请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让经典成为引领青年成长的灯塔

(1)我们常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价值。青年的成长离不开大的时代背景,一些共同的价值却可以穿越时代,历久弥新。比如民族情感的归宿、对历史的敬畏、对美好情感的期待。经典的文艺作品,常常包含这样的共同价值,这些价值对青年的成长至关重要。

(2)借助经典,青年可以感悟到生活蕴藏的无穷智慧。优秀文艺作品,可以让人重新审视真实的生活,追忆被淡忘的故事。《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安和孙少平为生活默默承受着人生的苦难,在艰难中寻求生活的出路,在拼搏中表现出生存的智慧。经典作品传递出对生活的热爱、对奋斗的坚持,告诉年轻朋友什么才弥足珍贵的。

(3)借助经典作品提炼的生活本质,青年可以形成更为成熟的思想。透过经典作品,感受主人公们“历经风雨仍从容”的自信乐观及“一次次跌倒又一次次站起来”的笃定担当。《老人与海》中那位老年渔夫,生活贫困,屡受挫折,但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力。它代表了经典作品所具有的震撼人心的力量。

(4)青年的禀赋不是阅历的丰富,而是敢于筑梦、大胆试错。借助经典,青年可以效仿经典人物,大胆尝试为梦想而奋斗。当年《平凡的世界》感动我们的,正是敢于筑梦的青年形象。在今天,他们依然是让我们发现自身缺点的镜子,是青年努力奋斗、赢得未来、实现梦想的指向标。

(5)从最近引起广泛讨论的“丧”文化,到“佛系”青年,青年话题总是牵动社会的神经。有人习惯用挑剔的眼光审视,认为新一代青年人脆弱、敏感、自私、叛逆、物质、冷漠,却忘记了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都是时代的投射。我们不能用固化的思维去审视不断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要辩证地看待,积极地引导。

(6)经典或许是青年与时代对话的最好的媒介。有着温暖人心的力量。数字时代,让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形态多元,焕发新生。阅读的媒介变了,但其承载的价值不变。经典仍以醇厚的文化内涵,照亮青年前行的道路,成为指引青年精神成长的灯塔。

(7)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要重温经典,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做新时代的弄潮儿。

(高伟,选自2018年1月2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为什么说经典是引领青年成长的灯塔?

2.选出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

A. 作者开篇从时代与青年成长的关系谈起,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指出经典“对青年的成长至关重要“,引出下文。

B. 作者两次选用《平凡的世界》这部经典作品作为论据证明自己的观点,但两次证明的侧重点是不同的。

C. 有人认为新一代青年脆弱、敏感、自私、叛逆、物质、冷漠,其原因是他们人生道路上缺乏经典的引领。

D. 数字时代让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形态多元,这种多元化的阅读媒介让经典焕发新生,阅读的媒介变了,但其承载的价值不变。

3.如果用以下材料作为本文论据,你认为放在哪一段最合适?请简述理由。

《名人传》中的贝多芬遭受耳聋的折磨,生活窘迫,但是他却不屈服于命运,凭着勇气、毅力与命运抗争,在生命的末日写出了不朽的名曲《欢乐颂》。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平凡的世界(节选)

路遥

①孙少平上这学实在是太艰难了,但他内心深处还是有一种说不出的高兴滋味。他现在已经从山乡圪崂里来到了一个大世界。对于一个贫困农民的儿子来说,这本身就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啊!

②每天,只要学校没什么事,孙少平就一个人出去在城里的各种地方转:大街小巷,城里城外,角角落落,反正没去过的地方都去。由于人生地不熟,他也不感到这身破衣服在公众场所中的寒酸,自由自在地在这个城市的四面八方逛荡。他在这其间获得了无数新奇的印象,甚至觉得弥漫在城市上空的炭烟味闻起来都是别具一格的。当然,许许多多新的所见所识他都还不能全部理解,但所有的一切无疑都在他的精神上产生了影响。透过城市生活的镜面,他似乎更清楚地看见了他已经生活过十几年的村庄——在那个他所熟悉的古老的世界里,原来许多有意义的东西,现在看起来似乎有点平淡无奇了。而那里许多本来重要的事物过去他却并没有留心,现在倒突然如此鲜活地来到了他的心间。除过这种漫无目的的转悠,他现在还养成了一种看课外书的习惯。这习惯还是在上初中的最后一年开始的。

③有一次他去润生家,发现他们家的箱盖上有一本他妈夹鞋样的厚书,名字叫《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起先他没在意——一本炼钢的书有什么意思呢?他随便翻了翻,又觉得不对劲。明明是一本炼钢的书,可里面却不说炼钢炼铁,说的全是一个叫保尔·柯察金的苏联人的长长短短。他突然对这本奇怪的书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他想看看这本书倒究是怎么回事。

④润生妈同意后,他就拿着这本书匆匆地回到家里,立刻看起来。

⑤他一下子就被这书迷住了。记得第二天是星期天,本来往常他都要出山给家里砍一捆柴;可是这天他哪里也没去,一个人躲在村子打麦场的麦秸垛后面,贪婪地赶天黑前看完了这书。保尔·柯察金,这个普通外国人的故事,强烈地震撼了他幼小的心灵。

⑥天黑严以后,他还没有回家。他一个人呆呆地坐在禾场边上,望着满天的星星,听着小河朗朗的流水声,陷入了一种说不清楚的思绪之中。这思绪是散乱而飘浮的,又是幽深而莫测的。他突然感觉到,在他们这群山包围的双水村外面,有一个辽阔的大世界。而更重要的是,他现在朦胧地意识到,不管什么样的人,或者说不管人在什么样的境况下,都可以活得多么好啊!在那一瞬间,生活的诗情充满了他十六岁的胸膛。他的眼前不时浮现出保尔瘦削的脸颊和他生机勃勃的身姿。他那双眼睛并没有失明,永远蓝莹莹地在遥远的地方兄弟般地望着他。当然,他也永远不能忘记可爱的富人的女儿冬妮娅,她真好,她曾经那样地热爱穷人的儿子保尔。少平直到最后也并不恨冬妮娅,他为冬妮娅和保尔的最后分手而热泪盈眶。他想:如果他也遇到一个冬妮娅该多么好啊!这一天,他忘了吃饭,也没有听见家人呼叫他的声音。他忘记了周围的一切,一直等到回到家里,听见父亲的抱怨声和看见哥哥责备的目光,在锅台上端起一碗冰凉的高粱米稀饭的时候,他才回到了他生活的冷酷现实中……从此以后,他就迷恋上了小说,尤其爱读苏联书。在来上高中之前,他已经看过了《卓娅和舒拉的故事》。

⑦现在,他在学校和县文化馆的图书室里千方百计搜寻书籍。眼下出的书他都不爱看,因为他已经读过几本苏联小说,这些中国的新书相比而言,对他来说已经没什么意思了。他只搜寻外国书和文化革命前出的中国书。

⑧渐渐地,他每天都沉醉在读书中。没事的时候,他就躺在自己的一堆破烂被褥里没完没了地看。就是到学校外面转悠的时候,胳膊窝里也夹着一本——转悠够了,就找个僻静地方看。后来,竟然发展到在班上开会或者政治学习的时候,他也偷偷把书藏在桌子下面看。

⑨那天,班上学习《人民日报》社论《领导干部带头学好》的文章,他正在偷偷地看《红岩》,班主任没收了他的书。学习完了以后,老师把他叫到宿舍,意外地把书又还给了他,并且说:“《红岩》是一本好书,但以后你不要在课堂上看了。去吧……”

⑩孙少平怀着感激的心情退出了老师的房子。他从老师的眼睛里没有看出一丝的谴责,反而满含着一种亲切和热情。这一件小小的事,使他对书更加珍爱了。是的,他除过一天几个黑高粱面馍以外,再有什么呢?只有这些书,才使他觉得活着还是十分有意义的,他的精神也才能得到一些安慰,并且唤起对自己未来生活的某种美好的向往——没有这一点,他就无法过眼前这艰难而痛苦的每一个日子。

(略有改动)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主要通过对孙少平的心理描写和叙述者的议论,展现了他丰富的内心世界。

B.破衣破被、粗粮稀饭、周末砍柴等内容都体现了孙少平是“一个贫困农民的儿子”。

C.第⑥段划横线句是虚写,是孙少平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后产生的一种想象。

D.第⑥段,“忘了”“忘记了”可以看出孙少平逃避冷酷现实,沉醉在读书的世界里。

2.选文③至⑥段采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何作用?

3.孙少平来城里读书后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简要分析。

4.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1)没有这一点,他就无法过眼前这艰难而痛苦的每一个日子。(品析加点词)

(2)这思绪是散乱而飘浮的,又是幽深而莫测的。(谈谈你对句子的理解)

5.孙少平身上有哪些品质?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书非借不能读也。……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③后俸④去书来落落⑤大满素蟫灰丝⑥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节选自袁枚(《黄生借书说》)

注释:①形诸梦:在梦中现出那种情形。②省,明白。③通籍:做官。④俸:官吏的薪水。⑤落落:堆积的样子。⑥索蟫:指书里的蠢虫;灰丝:虫丝。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色愈恭,礼愈______________   

(2)其欣悦,则又请焉_____________

(3)余幼好书,家贫难_____________

(4)生幸而遇予乎 _____________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

B.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

C.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

D.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

3.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形诸梦             人不知不愠

B.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有所览辄省记

C.无从致书观           是人多以书假余

D.录毕,走送           然后叹借者用心专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5.甲乙两文写作目的都是为勉励后生刻苦发奋学习,在说理上有何共同之处,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