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非学无以广________  (2)躁则不能治性_______

(3)不亦_________     (4)问而近思_______

2.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五十知天命 B.不思则罔

C.后狼止前狼又至 D.狼亦黠矣,顷刻两毙

3.下面对甲文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诫子书》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他也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言中,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B.文章只概括了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C.文章通过智慧理性、简练严谨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如此深切。后人留存有多篇《诫子书》。

D.《诫子书》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勉励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

4.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1)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5.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志” ,结合《诫子书》和《<论语>十二章》(节选),谈谈你是如何理解“志”与“学”的关系的。

 

1. 增长 轻薄 同“悦”,愉快 恳切 2.A 3.B 4.(1)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2)军队(一国军队)可以改变它的主帅,一个人(普通人)的志向却是不能改变的。 5.示例:人一定要有志向,同时志向要专一,这样才能潜心学习,不会轻易被改变。“志”是“学”的前提和动力,“学”是“志”的具体表现,一个勤学的人一定是一个有志向的人。(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1)句意为:不学习就难以增长才干。广:增长。 (2)句意为: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险:轻薄。 (3)句意为:不也是很愉快吗?说:通“悦”,愉快。 (4)句意为: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切:恳切。 2.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根据平时的文言词汇积累,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解释。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虚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A.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而:表顺承。 B.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却,表转折。 C.后面的狼得到骨头停下来了,可是前面的狼又跟了上来。而:可是,表转折。 D.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而:可是,表转折。 故选A。 3.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分析。 B.文章不仅概括了治学的经验,还概括了做人的经验,选项错误; 故选B。 4.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有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1)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年,年华;驰,飞驰地, 意,意志;去,逝去。 (2)军队(一国军队)可以改变它的主帅,一个人(普通人)的志向却是不能改变的。三军,全军;夺:古今异义,改变;志,志向。 5.本题考查了比较阅读的能力。细读两文,正确翻译后可分析作答。甲文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一句强调了人一定要有志向,同时志向还要坚定专一,这样才能学有所成。乙文中“匹夫不可夺志也”强调了人也要树立志向,这是学的前提,一个人只有立定了志向,才能成为一个勤奋学习的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则议论文,完成下面小题。

读网,更要读书

①这是一个网络时代,读网已经成了很多人的习惯。网络固然给生活带来种种方恒与趣味,然而,如果将大量的时间倾注在虚拟空间,内心反而容易浮躁不安,难以沉静。

②与眼花缭乱的社交网络相比,读书不仅能够使人远离纷扰的环境,保持一份内心的沉静,而且可以使人感受世界,体悟人生,获得启迪。

③因此,读网,更要读书。书中的知识就好比一艘渡船载着我们在滔滔不息的人海里悠然自得地航行,使我们感到了自己的心灵与作者的灵魂在交谈、碰撞。读书,就是在纸面上锻炼自己的心智,辨别事理的曲直,找到人生的希望。

④谈起读书,我们总是抱怨太忙没时间,但偏偏又能挤出时间刷微博、看视频。读网是轻松的,可以一目十行,脑子里过一遍,不一定留下痕迹:读书是深沉的,要用心用脑去理解、体会、感悟。所以,不是时间不够用,而是我们不愿意把时间用在“费脑子”的事情上。

⑤拒绝喧嚣的社交网络,腾出更多的时间读书,是需要勇气的。去年,“网红”埃森娜在YouTube上发布了最后一争视频《为什么我要放弃社交媒体》,并彻底删除了自己的账号以及275万个订阅者。为什么这么做?埃森娜认为,社交媒体是不真实的,制作出的形象、编辑过的生活,虽然能获得关注,但也丧失了真正的自我。

不仅是埃森娜,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曾因社交网络而失去自我呢?而能够帮我们找回自我的最好方式,就是读书。书,微笑着向人们展示它无穷的魅力和优雅,让你忍不住去接近它。在安静温和的时光里,与清风同行,与书香为伴,那是一种灵魂的享受。沐浴在柔柔的暖阳中,读一本书,风涛竹韵,谷响泉鸣,一切美好会尽入心中。读书,激起了精神的共鸣,诗意了青春的季节,斑斓了行走的岁月。

⑦我们生活在这个被屏幕统治的时代,时空被网络割裂,“碎片化”成为生活常态。诚然,从网络获取信息重要,彻底逃离网络几乎不可能。但是,面对网络,我们可以做出有益的选择。让我们放弃那些八卦消息和无聊视频,把更多的时间留给读书吧!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

A.网络时代,很多人已经习惯了读网。 B.与书香为伴,是一种灵魂的享受。

C.读网是轻松的,读书是深沉的。 D.读网,更要读书。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一思路进行论述的,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B.文章第④、⑤、⑥段主要通过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方法,具体充分地论述了“读网使人失去自我,读书造就诗意人生”这一道理,说服力强。

C.可以作为第⑥段画线句子的事实论据: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过于依赖网络,遇到什么问题都要求助网络来获得信息,却没有了自己的主观意识,没有了独立思想,使人们的身心健康与思维发展都受到了阻碍

D.第⑦段中加线词语“几乎”不能删除,它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准确、严密等特点。

 

查看答案

下图的故事情节名称: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以下文字是对鲁迅《朝花夕拾》相关内容的概述,请据此填空。

这是一场让人渴盼的盛事,“我”伸长了颈子,遥望,久候,却总是匆匆一眼;这是一场让人痴念的盛事,“我”宁愿生一场重病,也想满足“扮犯人”的心愿......

这场充满地方民俗风情的“盛事”是指__________    这些情景出现在鲁迅《朝花夕拾》中的《 __________  》

 

查看答案

语文实践活动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了更好地弘扬传统,知礼孝亲,某校七年级(1)班开展了以“孝亲敬老,从我做起”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明“孝”义)参考图片及“孝”的古文字,猜猜“孝”的本义,再搜集一句有关“孝”的名言。

本义:                                      

名言:                                      

(2)(感“孝”心)传统的“孝”比较强调长幼有序、顺从父母。新时代,“90”后“20后”孝顺观有了新的特点。阅读材料写出你的发现。

A.节日里我会给爸妈写小卡片,感谢他们的付出,告诉他们“我很爱你们”。

B.我认为“孝”跟“顺”不是一码事,爸妈也有错的时候,比如,我一用电脑,我爸就不高兴,但需要的时候我还会偷偷用。

C.我偶尔会和妈妈聊聊明星的八卦,这是有科学依据的哦,专家证明现代人压力很大,适度地八卦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心理调节方法。

你的发现:                                                  

(3)(践“孝”行)作为中学生的你,将如何用实际行动孝敬父母及长辈。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这次到黄山看日出,凌晨,我挤在人群的后面,同大家一样向东方翘首仰望。天是晴的。但在东方的日出处,却有一线烟云。              

①一转眼间,它就涌了出来,顶端是深紫色,中间一段深红,下端一大段深黄。

②最初只显得比别处稍亮一点而已。

③须臾,彩云渐红,朝日露出月牙似的一点。

④然后立刻就霞光万道,白云为霞光所照,成了金色,宛如万朵金莲漂浮在空中。

A.①④③② B.②③①④ C.②③④① D.②①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