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有的让你尊敬,有的让你佩服,有的让你感动,有的让你...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有的让你尊敬,有的让你佩服,有的让你感动,有的让你叹息……

请以《这样的人让我        》为题,叙写真实的生活故事。

要求:(1)在横线上将题目补充完整,并把题目誊抄到答题卡指定位置。

(2)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少于600字,书写规范工整。

(3)行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例文: 这样的人让我敬佩 曾经,在流星划过天际时我对天许愿:希望他给我一叶扁舟,让我在历史的长河中逆流而上,去拜访古今中外最令我敬佩的人。 忽然,流星化作一叶扁舟来到了我的面前,我怀着无比激动、崇敬的心情款步迈入…… 忍辱负重的司马迁 遭受宫刑之辱的司马迁悲痛欲绝,但他不想这样轻易的死去,他还要为人类做贡献,于是他跪仰苍天,一声长啸:“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最终,他选择了重于泰山。经历了无数个寒冬酷暑,他终于完成了《史记》这部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历史巨作。历史的扁舟停在他面前,我双手抱拳,对他鞠了一躬。司马迁,你真了不起! 科西嘉怪物拿破仑 从一个普通的炮兵上尉到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帝,你曾叱诧欧洲政治舞台几十年;你虽其貌不扬,但你凭借你的才华和杰出的军事才能造就了世界历史上的一个又一个奇迹!你吧不可思议变成了一切皆有可能!的确,对于你——拿破仑,世界上没有什么不可能的。历史的扁舟停在你的面前,我怀着崇敬的心情望着你,用一个军礼给予你最高的敬意——拿破仑,你真行! 享受生活的海伦·凯勒 一个盲人,她生活无色:一个聋人,她的生命无声;一个哑人,她的生活无语。一个又聋、又哑、又盲的人,你一定无法想象她的生活是生命样的。但海伦·凯勒会用事实告诉你——你是错的!她虽然有很多缺陷,但她不放弃希望,不放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黑暗的生活中感受光明,在无生中聆听有声……她的生活永远那么美好。历史的扁舟停在她的面前,我无语地走到她面前,拥抱她,给了她一个甜甜的吻。这也许是对她的最高的崇敬吧! 一天的旅行结束了,我坐在屋顶眺望着天上的三颗星星,陷入了沉思…… 【解析】 这是一篇命题作文,题目是“这样的人让我 ”。首先要确定“这样的人”是哪些人?可以是你熟悉的人,如父母、同学、亲戚、朋友、邻居等,也可以是不熟悉的人,如路人、新闻报道中的人、历史上的人物等。但这类人要有特点,具有某种精神品质,或者代表某种风气的人。要着眼于个性品质去描写,要展现他们的精神风貌及对自己的影响。“让我 ”,所选的人的言行举止对“我”产生了情感,如:崇敬、羡慕、感动、赞叹、怀念、铭记、信服、厌恶、反感、不屑一顾等。作文时,关键要通过对具体人物的行为或品质的叙写,表达出自己的情感体验。选择符合题意的素材,表达健康的思想作文。体裁上,适合写记叙文或散文。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一碗入梦

林清玄

①妻子从网上买了一箱大闸蟹,送到家里,每一只都是活蹦乱跳的。从阳澄湖到台北,路远时长,竟能保持螃蟹的生命,在几年前,是不可想象的。

②吃大闸蟹时,儿子忽然发问:“老师说,以前台湾人不吃大闸蟹,这几年开放才开始吃,是真的吗?”“如果说是阳澄湖或太湖的大闸蟹,以前是吃不到,如果是吃毛蟹,爸爸从小就是吃毛蟹的,大闸蟹就是毛蟹的一种啊。”我说。

③我的童年时代,爸爸在六龟新威租了一块林地,搭了一间砖房,在森林里开山。我们常陪爸爸到山上住,有时住上整个夏天。山上食物欠缺,为了补充营养,我们什么都吃:天上飞的鸟雀、蝗虫、蚂蚱;地上能跑的竹鸡、锦蛇、兔子;河里游的小虾、小鱼、毛蟹、河蚌……

④天空和陆地上的不容易捕捉,河溪里的容易捉到,我们做一些简单的陷阱,竹子上绑着小虫,插在田边、河边,第二天就可以搂。捉毛蟹则是最有趣的,从下游往上游溯溪,沿路扳开石头,缝隙里就躲着毛蟹,运气好的时候,扳开一块石头,就能捉到五六只。毛蟹盛产之时,个头肥大,我们七八个兄弟忙一个下午,就可以捉到整桶的毛蟹,隔两天再去,又是一桶,几乎捕之不绝。

⑤晚上,爸爸把我们捕来的毛蟹、小鱼、小虾清洗过后,烧一鼎猪油,全都丢下去油炸,炸到酥脆,蘸一点胡椒和盐,一道大菜就这样完成了。当时山上还没有电灯,就着昏黄跳动的油灯,那一大碗的河鲜跳动着颜色的美,金黄的小鱼、淡红的小虾、深红的毛蟹,挑逗着我们的味蕾。

⑥“开动!”爸爸一下指令,我们就大吃起来,咔咔嚓嚓,整只整只地吃进肚子里,不知道为什么,我们吃螃蟹和吃鱼虾一样,都是不吐骨头的,不!是不吐壳的。

⑦那是令人吮指回味的终极美味,我离开山林之后,就没有再吃过了。就好像爸爸亲手采的草耳(雷公菜)、鸡肉丝菇,还有他亲手用西瓜做的凉菜,都再也吃不到了。

⑧“这就是我们以前吃毛蟹的方式,和吃大闸蟹是很不同的。”我对孩子说。

⑨孩子睡了,我坐在书房,仔细地怀想父亲在开山时的样子,想到我十四岁就离开家乡。当时忙于追寻,很少思念父母。过了六十,时不时就会想起爸爸、妈妈,爸妈常入我梦来。

⑩想起那一大碗毛蟹,如真似梦,依稀在眼前,那美丽的颜色,一层一层晕染了我的少年时光,在贫穷里也有华丽的光。

1.文章脉络分明,请你理清行文思路,在空白方框里依序填入相应的内容。

2.请按要求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那一大碗的河鲜跳动着颜色的美,金黄的小鱼、淡红的小虾、深红的毛蟹,挑逗着我们的味蕾。(结合加点词赏析)

3.第③-⑥采用了什么叙述的顺序?有何作用?

4.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标题“一碗入梦”的理解?

 

查看答案

班上开展“我的语文生活”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班上将要举办“趣味语文”活动,已拟出了“讲成语故事”、“猜一猜”两个活动内容,请你再为活动拟三个内容

活动一:               活动二:                活动三:             

(2)好的广告词令人记忆深刻,在“我喜欢的广告词”环节中,同学们推选出了4条最喜欢的的广告词:a.好吃好玩在龙州(龙州县旅游宣传广告语);b.我们不生产水,我们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某矿泉水广告语);c.讲好普通话,朋友遍天下(推广普通话广告语);d.把美的记忆带走,把美的心灵留下(景区公益广告语)。请你选择其中一条,说说它的精彩之处。(80字以内)

(3)班级为鼓励同学们努力学习打算撰写一副对联,上联已拟出,请你续写下联。

上联:好好学习政史地

下联:         

 

查看答案

按要求填空。

(1)____________ ,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周敦颐《爱莲说》)

(3)从今若许闲乘月,______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

(4)有约不来过夜半,_____________。(赵师秀《约客》)

(5)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中诗人抒发了自己积极向上人生态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完整默写王安石的《登飞来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节选自《吕氏春秋·察今》)

﹝注释﹞①遽(): 立刻,急忙,马上。②契() : 用刀刻。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2分)

(1)从其所契者入水之  求:________  (2)楚人有涉江  者:__________

2.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3.“楚人”与《河中石兽》中的讲学家有什么共同之处?

 

查看答案

河中石兽

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十余岁                 金经

B.一老河兵之             陶后鲜有

C.转转不                 待君久不至,

D.反溯流逆上矣           成枯落

2.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求二石兽水中            尝射家圃

B.石性坚重                取一葫芦置于地

C.当求于上流              孔子云:何陋

D.言                    择善者而从之

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寺僧判断石兽在下游,“顺流下矣”,但到下游寻找了“十余里,无迹”。

B.讲学家判断石兽应在原处,理由是“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

C.老水兵则判断石兽在 “上流”,是因为“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D.这篇文章告诉我们,懂得用书本知识分析问题有时比实际经验更可靠。

4.把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