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综合性学习:为激发同学们阅读经典的兴趣,你班在开展“与经典同行,与好书为伴”的综...

综合性学习:为激发同学们阅读经典的兴趣,你班在开展“与经典同行,与好书为伴”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2)班里各小组用对联的形式表达对此次活动的感悟,请你根据上联写出下联。

上联:阅经典传承文化瑰宝

下联:

 

(1)示例:读最经典的书,做有根基的人。(意思对即可) (2)示例一:读好书塑造精彩人生。示例二:品名著提升道德修养。(对仗工整即可)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拟写宣传标语的能力。标语的要求是主题明确,内容高度概括,语言简洁凝练,易懂易记,可用对偶的修辞。本题标语围绕“与经典同行,与好书为伴”来拟写。示例1:诵读,为精神打底;读书,为人生奠基。示例2:读千年美文,做少年君子。 (2)本题考查学生依据上联选择对出下联的能力。做好此题需了解对联的特点: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据此,上联“阅经典”为动宾结构,可对“读好书”“品名著”“研国学”等;上联“传承”为动词,可对“塑造”“提升”“弘扬”等;上联“文化瑰宝”为偏正结构,可对“精彩人生”“道德修养”“华夏精华”等。示例:研国学弘扬华夏精华。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答题。

走呀走的,她走得有些疲倦了,偶然在一个池子旁边蹲下来。澄chè的池水(照见、照亮、照耀)了她的面容和身影:她笑,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笑;她假装生气,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生气。她忽然(灵活、灵机、灵感)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呢?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①疲__________    ②澄chè  __________

(2)在语段的①②两处,选择恰当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

(3)将“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呢?”改成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语段运用的描写方法有动作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仿照下面的例句补写一句子。

澄澈的池水照见了她的面容和身影:她笑,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笑;她假装生气,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生气。

蔚蓝的天空像镜子映照着她的心思:她开心,天空也变得格外纯净;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辨认下面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1)下面字体依前后排序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隶书、甲骨文、行书        B.隶书、篆书、行书

C.隶书、草书、行书          D.隶书、篆书、楷书

(2)用楷书将以上内容相同的文字正确、规范写在下面米字格里。

 

查看答案

用欣赏的眼光观察身边的同学,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选择一位,为他写一篇小传。

要求:(1)必须要体现传记文的特点;(2)不少于600字;(3)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4)表达真情实感,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我原想捧起一朵浪花,你却给了我整个海洋;我原想撷取一枚红叶,你却给了我整个枫林;我原想亲吻一朵雪花,你却给了我银色的世界。感谢有你,让我得到了更多,更多……

这段文字给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结合自己的经历,以“感谢你给了我更多“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和地名;

③字数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乙)方山子传(节选)

苏轼

方山子①,光、黄②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③为人,闾里之侠皆宗④之。稍壮,折节⑤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注释)①方山子:苏轼的老朋友,姓陈名慥(zào),字季常。②光、黄:光州(今河南潢川)、黄州(今湖北黄冈)。③朱家、郭【解析】
都是西汉时的游侠。④宗:尊崇,敬仰。⑤折节:强自克制,改变初衷。⑥矍(
jué)然:惊奇注视的样子。

1.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至承天寺_______________

(2)相与步于中庭_____________

(3)余告之________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2)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

3.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俯 而 不 答 仰 而 笑 呼 余 宿 其 家

4.比较阅读(甲)(乙)两文,苏轼和方山子的人生际遇有何不同?他们自我排遣的方式分别是什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