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大学生小李毕业后到一所中学任教。他专心致力于本职工作...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大学生小李毕业后到一所中学任教。他专心致力于本职工作,每天早来晚走,爱岗敬业,精益求精。他在钻研教材,研究教法方面下掌很大的劝夫。他反复推敲,精心设计每一堂课。授课结束后,他还能总结反思,进一步改进教学。他主动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经常走进不同教师的课堂听课,广泛地借鉴其他教师的长处,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更有实效。一段时间后,他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成绩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少年强,则国强。新时代的青少年要善于学习借鉴,提升自己。上面材料中这位年轻教师的经历,就至少给了我们以下一些有益的启示:人要有敬业精神;做事要精益求精;要善于博采众长。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文章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但不要对材料扩写、续写和改写,不得抄袭,不要套作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要求:①请根据对上述材料的阅读理解,选择一个角度进行写作,600字以上。②文体(诗歌除外)自选,题目自拟。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范文 谈敬业 何谓敬业?敬,尊敬;业,行业;尊敬行业即为敬业。它是对公民职业行为尊则的价值评价,要求公民忠于职守,克己奉公,服务人民,服务社会,充分体现社会主义职业精神。因此说,敬业者,人恒敬之。 敬业,是一种精神。每当我们放假时,有些人却更加紧张忙碌,格外地警觉,他们便是军人。他们拥有着神圣不可侵犯的职责,就是无论是战争期间,还是和平时代,他们都要保家卫国;在国家遭遇自然灾害时,他们抗震救灾、抗洪抢险……为人民服务。那一身的绿色,好似沙漠中的绿洲,带来生机无限,国泰民安,河清海晏。假如没有人民军队,人民就没有人保护,灾难就没有人抗击,如此等曾,充分彰显了人民军队的敬业精神,表现了人民军队的坚强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及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奉献和牺牲,这种精神值得我们肃然起敬。 敬业,是一种态度。作为平民百姓,也要有一种敬业的态度。对待工作,就如同“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样。没错,春蚕与蜡烛是敬业的,用它们来比喻的人的敬业行为比较准确,她们便是老师。她们用辛勤的汗水,播撒希望的种子,换得桃李满天下;她们用温暖的肩膀,为一届届莘莘学子抵挡外界的风雨;她们用自己的青春,换得祖国永久的繁荣昌盛。无私奉献,不计回报的她们,正是敬业的代名词,是学生学习和效法的榜样。 如此看来,国家需要民众敬业,因为只有这样,社会公平才能得以实现,经济增长才能得以保障。民众同样需要国家敬业,只有这样,民族才有尊严,国民才有地位,才能崛起于东方,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怠业,会酿成灾难。1987年,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一瞬间,生灵涂炭,方员300公里内成为不宜居住区,核辐射粒子在3天内绕地球2圈,污染数以亿计的水面。而这一切的原因,并非设计有误,而是因为监控室的工人偷懒,私自脱岗,隔棒因过热碎裂,使反应内炉爆炸,进而发生链式反应,触发了这颗相当于250次长崎原子弹当量的巨形核弹。那名不敬业而消极怠业的工人,在瞬间化为焦土。由此可见,怠业失职会带来怎样的后果。 业是用来敬畏的,不敬业更是可怕的。倘若没有那从清晨4点就开始扫地的环卫工人,倘若没有警察每日的巡逻,倘若没有边防战士数年如一日的守卫,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又会是怎样一番情形呢? 敬业者,人恒敬之。敬业者如沙漠中的绿洲,给迷路之人以生的希望;敬业者如太阳般照耀,为大地带来生机无限;敬业者,为我们创造了一切美好的事物,为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保驾护航。这便是我们生活中的正确的敬业精神和敬业态度。 【解析】 这是一则材料作文。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提炼出作文的主旨。根据材料中的“人要有敬业精神;做事要精益求精;要善于博采众长。”可知本次作文可以采用的有三个主旨。从中选择自己最有写作把握的一个。可以写人记事,以真实事件自然引出主旨来。二是以主旨为论点,议论说理,以严谨的论证思路,适宜的论证方法,有说服力的论证语言,向读者传达自己的看法与观点。 写作思路: 拟题:谈敬业 文体:议论文。 论题:敬业 论点:敬业者,人恒敬之。 论证思路:首段解释何为敬业,引出中心论点:敬业者,人恒敬之。然后从正面论述敬业的意义与作用,接着从反面论述怠业的危害与后果,运用举例论证,正反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对中心论点进行有力证明。末段总结全文,得出结论,发出号召。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如果说,人生如画,那亲情就是画面中最美妙的色彩;如果说,人生如歌,那亲情就是乐曲中最动听的乐章;如果说,人生如诗,那亲情就是诗篇中最浓烈的韵味……

亲情是什么?亲情是朱自清文中父亲蹒跚为儿买橘的背影,亲情是朱德笔下母亲任劳任怨为家人的付出,亲情是父母对儿女无微不至的关怀。不错,亲情,一个永恒的话题。

请以《感悟亲情》为题作文。

要求:①字数不少于600字;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得抄袭套写;④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小说,完成后面小题

总有一些美好不期而遇

①小区门口有个补鞋的老人,头发被风霜染得花白,脸上满是被岁月的犁铧耕耘出的千沟万壑,年轻时还折了一条腿。老人虽身残,却心善,修补一双鞋只收两元钱。小区里的人看他可怜,都极为照顾他。

②上月的一天,我看到一个染着黄发的小伙子,把自己的运动鞋拿给他补。无论老人怎么尽心尽力,他却总是嫌他补得不好,不断要求返工。站在旁边的我实在气愤不过,张口欲为老人抱不平,但他仿佛看出我的心思,用一个温暖的眼神阻止了我。就这样,老人反反复复为小伙子修补了好几次,小伙子这才心满意足,丢下了十元钱,说:“补了这么多次,钱就不用找了。”说完,便吹着口哨离开了。

③小伙子转身离开的时候,轻轻拍了下我的肩膀,给了我一个狡黠的眼神。我突然明白,他是故意找借口来帮助补鞋的老人。这样,既能帮助老人于无形,又能维护老人的尊严。

④瞬间,小区门口凋零的树木,也顿然桃红柳绿了。

⑤前不久吃早餐时,我被邻桌的一对母女吸引了。她们穿着华贵,吃态优雅,着实让人感觉眼前一亮。那个二十岁上下的女孩放下筷子,向母亲娇声说:“妈,我饱了,剩下的三个包子我不要了。”母亲点着她的额头,笑嗔她是个败家女,示意她打包带走,女孩却表示:区区几个包子,不值得打包。母亲笑了:“刚才你还拼命喊饿,现在又说吃饱了。以前你说我花钱大手大脚,你看,现在你也开始败家了。”

⑥母女俩优雅地离开了餐厅。出门时,女孩回头望向刚才吃饭的地方,眼神里满是暖意。那里——餐厅的角落,一个衣着褴褛的颇像拾荒者的老太太迅速闪到桌前,把三个包子当作珍宝似的放进手中的碗里。我这才明白了女孩的良苦用心。

⑦也是瞬间,在这个严冬的早晨,我的心一片明媚,春暖花开。

⑧我有一个朋友,在接到大学同学十年聚会的通知时,心里颇有些踌躇。毕业后,朋友一直混得不好,经济上很是拮据。而现在的同学聚会,据说都变成了炫富会,所以囊中羞涩且极好面子的朋友,是羞于参加的。但是,最终他没禁得住同学们煽情话语的诱惑,还是去了。

⑨聚会的饭店不是星级酒店,只是城区角落一小饭馆。同学们有的是骑摩托、电动车来的,有的是打车来的。放眼看去,并没有穿金戴银的土豪。有个同学很萌,居然把读大学时的校服给穿来了。一下子,气氛变得无比和谐融洽,大家杯来盏去,好不欢乐!

⑩朋友也是聚会后的第三个月才偶然知道:其实,很多已经身家不菲的同学,那天是刻意没开车来的;很多爱美的女同学,将自己的名牌首饰,在那天悄悄摘了下来;而一开始大家选择的五星级酒店,也是因为得知他的境遇,而临时换成了普通的小饭馆。

⑪朋友说,当他知道实情后,眼泪立马噼里啪啦掉下来。不为别的,只为同学们的一片苦心。

⑫去年夏夜,我和正在看护桃园的三叔公聊天,突然听到悉悉索索声,我马上提醒三叔公,肯定是偷桃的蟊贼,并操起了一根木棍。

⑬ “不,”三叔公阻止住我,“现在生活好了,谁还缺一口桃吃?这么晚来摘桃子的,无非是几个小淘气罢了。你要是猛地过去了,孩子们一慌,万一从桃树上摔下来怎么办?随他们吧。”三叔公眼神里爬满的都是慈祥。

⑭那一晚,我觉得整个天地间都是那么美好。

⑮我一直认为,人活一世,也许或多或少会遇到苦难,但这个尘世里,总有一些美好存在于某个角落,宛如缕缕阳光,总会于一个明媚的日子里,和你不期而遇……

1.下列选项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②段中小伙子“丢”、“吹着口哨”的动作看似轻慢,实则有其用意。

B.文中多次出现了对“眼神”的描写,其中第③段中的“狡黠”一词是贬词褒用。

C.第⑦段运用了环境描写,表现了“我”当时感受到的温暖与美好。

D.第⑬段画线句用了疑问句的句式,表现了三叔公阻止我时的语气坚决。

2.文章标题“总有一些美好不期而遇”中的“美好”在文中的具体体现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揣摩下列语句,联系下列语境回答问题。

(1)我这才明白了女孩的良苦用心。(指出加点词语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2)这么晚偷桃子的,无非是几个小淘气罢了。(说说加点词语在文中丰富的表达效果)

4.联系全文,分析文章结尾第⑮段的妙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乙)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开篇即写眼前之景:虽山河仍在,可城破国陷,一片荒凉衰朽景象。一个“破”字,令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满目凄然。

B.甲诗尾联写诗人忧愁渐深,头发愈少,简直连簪子也别不上。这种愁情是诗人与亲人书信中断,思念亲人所致。

C.甲诗全诗由景及情,情景交融,感情深沉,含蓄凝练,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D.乙诗“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中“割”字炼字极好,“割”字写出泰山像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将阳光切断,泰山南北明暗对比强烈,突出了泰山巍峨高大的形象。

2.请赏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一名句的妙处。

3.甲、乙两首诗分別抒写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甲)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甲翁之妻子去乡,惟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冀﹑雍,但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乙翁曰:“差矣,汝之言!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叟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夜宿,凌晨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注释)①第:房屋、宅子、家。 ②曩:以往、过去。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山北之塞______

(2)杂然相______

(3)山余亦未登 ______

(4)吾远游冀﹑雍______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置土石/虽我之死,有子存 B.惧其不也/至半山矣

C.面山居/至泰阴 D.河曲智叟笑而止曰/乙翁欲扶

3.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2)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

5.这两则故事给我们怎样的人生启迪?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则议论文,完成后面小题

让文化自信具有更坚实基础

朱万曙

①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源远流长、递代积累,正是其内在的文化精神让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实践表明,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精神抖擞地走向未来。那么,如何才能真正树立文化自信?

②树立文化自信要以知晓自身的文化家底为基础。中国地大物博,各区域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和文化底蕴,需要我们去认真了解、摸清家底。只有知晓中华文化是如此丰富多彩、博大精深,我们的文化自信才会更有底气。

③从一定意义上说,现在我们关于中华文化的知识系统,只是建立在已经发现、知晓的文化遗产基础之上的,还有很多文化遗产未被发现。比如,甲骨文和简帛作为重要文化遗产,虽然已经发现和收集了不少,但还有埋在地下、尚末被发掘的。现在,我们对思想史的认识主要依据的是历代思想家留存的著作,但民间也留存有不少思想史的材料,如家规族训,它们呈现了思想史的另外一面,需要深入挖掘。还有一些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也需要我们去深入挖掘。如云南发现的彝族文字的旧抄本《董永记》,对于研究彝族孝的伦理具有一定的意义。类似的文化遗产还有很多,需要我们深入挖掘。只有做好文化挖掘工作,中华文化的丰富性才能得到充分彰显,我们才能更具文化自信。

④当下很多地方都非常重视对本地区传统文化的挖掘,出版了不少丛书、全集等。但是,对这些传统文化的研究还是不够。又如,对于已经发现的甲骨文和简帛,需要对其文字进行深入解读。清华简被发现之后,不少学者都在持续不断地识读其文字,虽然已经取得很大进展,但还有一些更难的文字需要识读。可见,树立文化自信,需要沉下心来研究我们的文化。只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研究之后,才能更好地树立文化自信。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段先对文化自信进行解说,然后指出文化自信对中华民族的重要性。

B.中华文化源远流长、递代积累、丰富多彩、博大精深,是我国文化自信的底气。

C.目前,对清华简文字的识读已取得很大进展,但其中一些文字还有待破解。

D.本文采用分—总结构形式,主体部分通过层层递进方式加以论证,逻辑严密。

2.选文从三个方面论述“如何才能真正树立文化自信”,请仿照例句填写其他两个方面。

①要知晓文化家底;② ______________;③ 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