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剩下半碗饭 王 韭 ①14岁那年,父亲给我找了个继母。继母带来了一个男孩,比我大...

剩下半碗饭

王 韭

①14岁那年,父亲给我找了个继母。继母带来了一个男孩,比我大几个月,我叫他“喂”。

②家里陡然增加了两张嘴与“喂”的学费,父亲的脸开始阴沉起来。每到吃饭时,“喂”总是低着头一粒粒地扒着碗里的饭,吃完了也不敢再去盛第二碗,因为父亲在旁边冷眼瞪着。只有等我和父亲先后离开桌子后,继母才会趁我们不注意,迅速将我剩下的那半碗饭倒进“喂”的碗里。

③一天,我照例剩下半碗饭,但我却悄悄溜进厨房,舀了一勺盐倒进碗里,然后回到桌边,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放下碗筷。等我走后,继母照例将那半碗饭给了“喂”。这一幕被幸灾乐祸的我,躲在一旁看得清清楚楚。不知有诈的“喂”,猛扒了一大口饭,没嚼几下,就表情痛苦地吐个不停。“哈哈哈!”我终于忍不住笑出声来。然而上了当的“喂”,却并不生气,只是默默起身倒了些开水在碗里,然后继续埋头吃了起来。

④高中时,我的数理化成绩非常差,排名落到班上的最后几名。我开始颓废起来,索性连写文章的爱好也放弃了。父亲很着急,却毫无办法。

⑤就在这时,一个报社的编辑写信给我,告诉我他接到了几个学生的来信,说很喜欢我不久前发表的某篇文章,鼓励我多写。我迅速振作起来,成绩好了,人也开朗起来。我再度趾高气扬,每天都与父亲高谈阔论,成心要气气数理化比我好的“喂”,不过“喂”并不在意。

⑥一个周日,“喂”在学校打篮球,我无意中走进他的房间里,发现他的书桌上散落着几个信封。我拿起来一看,都是写给报社编辑的。我再抽出信一看,上面说我最近发表的那篇文章让他深感共鸣,并向编辑打听我的通讯方式。每一封信,笔迹不同,内容不同,落款也不同,是市里各个学校的名称和地址:一中、二中、三中、职中……我呆呆地看着,有点糊涂。正好“喂”推门而入,我举着信问他:“谁写的?”他本能地说:“我的一些朋友。”我忽然明白过来,那位编辑收到的信,一定全是他求朋友写的,然后自己骑着车,去各个学校附近的邮筒发信,难怪他的自行车最近总是爆胎。

⑦我发疯似的对他拳打脚踢:“骗子,骗子!原来我的文章没人喜欢。”他情急地大叫:“不是的,我们班就有好多人喜欢。就是他们说要写信给编辑,我才想到这个招的!”我停下手,泪眼蒙胧:“真的?”“千真万确,否则我这个只攻数理化的人,哪里知道你文章的好坏?”

⑧那天饭桌上,他依然慢慢地数着碗里的饭粒,而很久都不再剩饭的我却端着故意剩下的半碗饭平静地说:“哥,我吃不完,给你吧。”瞬间,大家都愣住了,为我叫的那声“哥”。继母首先反应过来,马上把我的剩饭接过去倒在他碗里。他想笑却哽咽道:“妹妹的剩饭本来就应该是哥哥吃的。”

⑨他埋头欢快地吃起来。虽然我泪眼模糊,但还是看清了他脸上的喜悦之色。

1.理清文章思路,在下面横线处补全情节。

继母趁“我”和父亲不注意,将“我”的剩饭倒进“喂”的碗里→_________→“我”无意间发现“喂”为了帮“我”树立学习信心,暗中求同学们写信给编辑→_________

2.文中的“喂”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中实例加以说明。

3.作者在开头和结尾都写了自己“剩下半碗饭”,但所蕴含的感情却截然不同,请简要分析。

4.赏析文中画线句子,说说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5.为什么“我”最后不再称他为“喂”了?这对你有什么启示?

 

1. “我”故意将舀有一勺盐的半碗饭留给“喂”吃 “我”终于接受了“喂”,并真诚地留给他半碗饭 2.是个懂事的人:每到吃饭时,“喂”总是低着头一粒粒地扒着碗里的饭。是个宽容的人:上了当的“喂”,却并不生气,只是默默起身倒了些开水在碗里,然后继续埋头吃了起来。更是个善良的人:为了帮妹妹找回自信,默默地组织同学写信给编辑。 3.开头的“剩下半碗饭”蕴含了作者对家庭中这个外来人的嫌弃和排斥,充满了捉弄和抱怨的色彩;结尾的“剩下半碗饭”蕴含了作者对“喂”的接纳和感激,所表现的是一个妹妹对哥哥真挚的爱。 4.本句运用了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想笑”是因为感觉到被认同而产生喜悦感,“哽咽”是因为自己和妹妹之间冰冷的关系终于得到缓解而激动;也表现了“喂”的宽容与善良。 5.是“喂”的真诚、善良和宽容打动了“我”,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我”由称他“喂”到称他“哥”,是因为“我”开始把他当作家庭的一员,而不是一个外来人。我们在生活中,只要与人真诚相处,宽容待人,一切都会变得更美好。 【解析】 1.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情节的梳理。文章开始写对于继母母子的到来,“我”和父亲很不友善,“只有等我和父亲先后离开桌子后,继母才会趁我们不注意,迅速将我剩下的那半碗饭倒进‘喂’的碗里”。在多次观察后,有一次“我”“照例剩下半碗饭,但我却悄悄溜进厨房,舀了一勺盐倒进碗里,然后回到桌边,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放下碗筷”,这让“喂”有口难言。后来“高中时,我的数理化成绩非常差,排名落到班上的最后几名。我开始颓废起来,索性连写文章的爱好也放弃了。父亲很着急,却毫无办法”,偶然的机会,“我”收到了报社的来信,于是重拾信心,后来发现这都是“喂”在背地里帮助“我”。最后,“我”真诚地接受了“喂”,并亲切地称呼“哥哥”,“很久都不再剩饭的我却端着故意剩下的半碗饭”留给他。据此概括作答。 2.此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解答此类试题时,首先从文中找出对该人物的描写,然后结合这些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即可。“总是低着头一粒粒地扒着碗里的饭,吃完了也不敢再去盛第二碗”可以看出“喂”是一个懂事的孩子;“上了当的‘喂’,却并不生气,只是默默起身倒了些开水在碗里,然后继续埋头吃了起来”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宽容的人,不斤斤计较;但“我”失去学习的信心后,他求同学帮忙给报社写信,帮助妹妹恢复信心,可以看出他的善良。据此理解作答。 3.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理解。文章开始通过“我叫他‘喂’”一句可以看出“我”对他们母子二人的到来很不适应,内心充满了对二人的怨恨和不满,所以吃饭时总是“剩下半碗饭”。文章的结尾写到“很久都不再剩饭的我却端着故意剩下的半碗饭”,句中可知这次是故意剩下的,这一举动可以看出“我”从内心真正的接受了这个哥哥,并真诚的将饭留给他,表现了妹妹对哥哥的关爱。 4.此题考查的是人物描写及其作用。人物描写通常包括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等,判断起来通常比较容易,可以采用的答题模式是:运用的描写方法+写出的内容+表现的感情。“他想笑却哽咽道:‘妹妹的剩饭本来就应该是哥哥吃的。’”运用了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传神地写出了哥哥因为妹妹的举动而产生的感激和欣慰,表现了“喂”的善良和真诚。 5.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理解。文章开始写到“继母带来了一个男孩,比我大几个月,我叫他‘喂’”一句可以看出“我”对这个突然到来的哥哥并不欢迎,甚至很不礼貌地称呼对方为“喂”,很明显是不尊重的。文章的结尾,“我”却称呼对方“哥哥”,这不仅仅只是称呼的改变,更重要的内心态度的转变,“喂”的善良和真诚打动了“我”,“我”也从内心里真诚地接受了对方,这些让我们懂得了在生活中,我们要想得到和谐的人际关系,必须坦诚待人。据此理解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大学生小李毕业后到一所中学任教。他专心致力于本职工作,每天早来晚走,爱岗敬业,精益求精。他在钻研教材,研究教法方面下掌很大的劝夫。他反复推敲,精心设计每一堂课。授课结束后,他还能总结反思,进一步改进教学。他主动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经常走进不同教师的课堂听课,广泛地借鉴其他教师的长处,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更有实效。一段时间后,他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成绩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少年强,则国强。新时代的青少年要善于学习借鉴,提升自己。上面材料中这位年轻教师的经历,就至少给了我们以下一些有益的启示:人要有敬业精神;做事要精益求精;要善于博采众长。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文章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但不要对材料扩写、续写和改写,不得抄袭,不要套作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要求:①请根据对上述材料的阅读理解,选择一个角度进行写作,600字以上。②文体(诗歌除外)自选,题目自拟。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如果说,人生如画,那亲情就是画面中最美妙的色彩;如果说,人生如歌,那亲情就是乐曲中最动听的乐章;如果说,人生如诗,那亲情就是诗篇中最浓烈的韵味……

亲情是什么?亲情是朱自清文中父亲蹒跚为儿买橘的背影,亲情是朱德笔下母亲任劳任怨为家人的付出,亲情是父母对儿女无微不至的关怀。不错,亲情,一个永恒的话题。

请以《感悟亲情》为题作文。

要求:①字数不少于600字;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得抄袭套写;④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小说,完成后面小题

总有一些美好不期而遇

①小区门口有个补鞋的老人,头发被风霜染得花白,脸上满是被岁月的犁铧耕耘出的千沟万壑,年轻时还折了一条腿。老人虽身残,却心善,修补一双鞋只收两元钱。小区里的人看他可怜,都极为照顾他。

②上月的一天,我看到一个染着黄发的小伙子,把自己的运动鞋拿给他补。无论老人怎么尽心尽力,他却总是嫌他补得不好,不断要求返工。站在旁边的我实在气愤不过,张口欲为老人抱不平,但他仿佛看出我的心思,用一个温暖的眼神阻止了我。就这样,老人反反复复为小伙子修补了好几次,小伙子这才心满意足,丢下了十元钱,说:“补了这么多次,钱就不用找了。”说完,便吹着口哨离开了。

③小伙子转身离开的时候,轻轻拍了下我的肩膀,给了我一个狡黠的眼神。我突然明白,他是故意找借口来帮助补鞋的老人。这样,既能帮助老人于无形,又能维护老人的尊严。

④瞬间,小区门口凋零的树木,也顿然桃红柳绿了。

⑤前不久吃早餐时,我被邻桌的一对母女吸引了。她们穿着华贵,吃态优雅,着实让人感觉眼前一亮。那个二十岁上下的女孩放下筷子,向母亲娇声说:“妈,我饱了,剩下的三个包子我不要了。”母亲点着她的额头,笑嗔她是个败家女,示意她打包带走,女孩却表示:区区几个包子,不值得打包。母亲笑了:“刚才你还拼命喊饿,现在又说吃饱了。以前你说我花钱大手大脚,你看,现在你也开始败家了。”

⑥母女俩优雅地离开了餐厅。出门时,女孩回头望向刚才吃饭的地方,眼神里满是暖意。那里——餐厅的角落,一个衣着褴褛的颇像拾荒者的老太太迅速闪到桌前,把三个包子当作珍宝似的放进手中的碗里。我这才明白了女孩的良苦用心。

⑦也是瞬间,在这个严冬的早晨,我的心一片明媚,春暖花开。

⑧我有一个朋友,在接到大学同学十年聚会的通知时,心里颇有些踌躇。毕业后,朋友一直混得不好,经济上很是拮据。而现在的同学聚会,据说都变成了炫富会,所以囊中羞涩且极好面子的朋友,是羞于参加的。但是,最终他没禁得住同学们煽情话语的诱惑,还是去了。

⑨聚会的饭店不是星级酒店,只是城区角落一小饭馆。同学们有的是骑摩托、电动车来的,有的是打车来的。放眼看去,并没有穿金戴银的土豪。有个同学很萌,居然把读大学时的校服给穿来了。一下子,气氛变得无比和谐融洽,大家杯来盏去,好不欢乐!

⑩朋友也是聚会后的第三个月才偶然知道:其实,很多已经身家不菲的同学,那天是刻意没开车来的;很多爱美的女同学,将自己的名牌首饰,在那天悄悄摘了下来;而一开始大家选择的五星级酒店,也是因为得知他的境遇,而临时换成了普通的小饭馆。

⑪朋友说,当他知道实情后,眼泪立马噼里啪啦掉下来。不为别的,只为同学们的一片苦心。

⑫去年夏夜,我和正在看护桃园的三叔公聊天,突然听到悉悉索索声,我马上提醒三叔公,肯定是偷桃的蟊贼,并操起了一根木棍。

⑬ “不,”三叔公阻止住我,“现在生活好了,谁还缺一口桃吃?这么晚来摘桃子的,无非是几个小淘气罢了。你要是猛地过去了,孩子们一慌,万一从桃树上摔下来怎么办?随他们吧。”三叔公眼神里爬满的都是慈祥。

⑭那一晚,我觉得整个天地间都是那么美好。

⑮我一直认为,人活一世,也许或多或少会遇到苦难,但这个尘世里,总有一些美好存在于某个角落,宛如缕缕阳光,总会于一个明媚的日子里,和你不期而遇……

1.下列选项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②段中小伙子“丢”、“吹着口哨”的动作看似轻慢,实则有其用意。

B.文中多次出现了对“眼神”的描写,其中第③段中的“狡黠”一词是贬词褒用。

C.第⑦段运用了环境描写,表现了“我”当时感受到的温暖与美好。

D.第⑬段画线句用了疑问句的句式,表现了三叔公阻止我时的语气坚决。

2.文章标题“总有一些美好不期而遇”中的“美好”在文中的具体体现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揣摩下列语句,联系下列语境回答问题。

(1)我这才明白了女孩的良苦用心。(指出加点词语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2)这么晚偷桃子的,无非是几个小淘气罢了。(说说加点词语在文中丰富的表达效果)

4.联系全文,分析文章结尾第⑮段的妙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乙)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开篇即写眼前之景:虽山河仍在,可城破国陷,一片荒凉衰朽景象。一个“破”字,令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满目凄然。

B.甲诗尾联写诗人忧愁渐深,头发愈少,简直连簪子也别不上。这种愁情是诗人与亲人书信中断,思念亲人所致。

C.甲诗全诗由景及情,情景交融,感情深沉,含蓄凝练,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D.乙诗“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中“割”字炼字极好,“割”字写出泰山像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将阳光切断,泰山南北明暗对比强烈,突出了泰山巍峨高大的形象。

2.请赏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一名句的妙处。

3.甲、乙两首诗分別抒写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甲)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甲翁之妻子去乡,惟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冀﹑雍,但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乙翁曰:“差矣,汝之言!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叟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夜宿,凌晨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注释)①第:房屋、宅子、家。 ②曩:以往、过去。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山北之塞______

(2)杂然相______

(3)山余亦未登 ______

(4)吾远游冀﹑雍______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置土石/虽我之死,有子存 B.惧其不也/至半山矣

C.面山居/至泰阴 D.河曲智叟笑而止曰/乙翁欲扶

3.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2)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

5.这两则故事给我们怎样的人生启迪?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