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根据你对艾青诗歌的了解,选出不是评论艾青诗歌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长诗,用...

根据你对艾青诗歌的了解,选出不是评论艾青诗歌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长诗,用沉郁的笔调细写了乳娘兼女佣(“大堰河”)的生活痛哭……我不能不喜欢《大堰河》。——茅盾

B.归真返璞,我爱好他的朴素、平实,爱读他那用平凡的语言,自由的格式,不事雕琢地写出的激动人心的诗篇。——唐弢

C.“他的诗”把我们从怀疑、贪婪的罪恶的世界,带到秀嫩天真的儿童的新月之国里去……它能使我们在心里重温着在海滨以贝壳为餐具,以落叶为舟,以绿草上的露点为圆珠的儿童的梦。——郑振铎

D.在国难当头的年代,诗人歌唱“土地”具有格外动人的力量,而诗人那种不断转折和强化的抒情方式,当然也是和充满险阻坎坷的时代相吻合的。——孙光萱

 

C 【解析】 C.是对泰戈尔诗歌《新月集》的评价,翻译者郑振铎在《译序一》中说,《新月集》有一种“不可测的魔力”,《新月集》是泰戈尔50多部诗集中的一部,用英文写成,是泰戈尔在个人生活中不幸的时期写的,他的妻子和一双儿女相继去世。诗集以“新月”名之,意在新月将会圆满起来,饱含着美好的理想,代表未来、代表希望……由于这部诗集的问世,作者被誉为“儿童诗人”。诗中对美丽无邪的儿童世界的描述,没有贪婪只有纯真、没有罪恶只有自由:“孩子在纤小的新月的世界里,是一切束缚都没有的”。故答案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礁石》,回答问题。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岸

(1)诗中的“礁石”象征了什么?

(2)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3)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劫盗张海将过高邮,知军晁仲约①度不能御,谕军中富民,出金帛牛酒迎劳之。事闻朝廷大怒富弼②议欲诛仲约。仲淹曰:“郡县兵械足以战守,遇故不御,而反赂之,法在必诛。今高邮无兵与械,且小民之情,醵③譬出财物而免于杀掠,必喜。戮之,非法意也。”仁宗乃释之。粥愠曰:“方欲拳法,而多方阻挠,何以整众?”仲淹密告之日:“祖宗以来,未尝轻杀臣下。此盛德事,奈何欲轻坏之?他日手滑④,恐吾辈亦未可保。”

(注释)①晁仲约:人名,地方官员。②富弼:人名,朝中官员。③醵(ju):泛指聚敛(钱财)。④手滑:任意放手行事。

1.下列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事/闻朝廷/大怒富弼议欲诛仲约 B.事闻/朝廷大怒/富弼议欲诛仲约

C.事闻朝廷/大怒富弼议/欲诛仲约 D.事闻朝廷大怒/富弼议欲诛/仲约

2.选出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A.物喜        郡县兵械足战守

B.吾谁与          朝而往,暮而

C.郡县兵械以战守 为外人道也

D.求古仁人之心     未轻杀臣下

3.将选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方欲举法,而多方阻挠,何以整众?

4.下列对甲乙两文段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作者是范仲淹,范仲淹也乙文的主人公。

B.甲段突出的是范仲淹的抱负与胸襟,乙段突出的是范仲淹的政治才干。

C.甲文“古仁人之心”指的是乙文中宋仁宗之类的贤君。

D.甲文议论抒情相结合,末尾直抒胸臆,表明志向;乙文由事及理,善用对比。

5.从甲、乙两文中可以看出范仲淹是一个怎样的人?

 

查看答案

古诗词阅读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从苏诗的词前小序和杜诗之诗题可以看出两诗的主题都表现了________之情。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和“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都是月夜感怀的名句,历来被后人所称道,请简析其表达的艺术效果。

 

查看答案

古诗文名句默写

(1) __________________ ,湘水无情吊岂知?

(2)槲叶落山路,______________

(3)古代送别诗中,有许多写友情的名句,请写出连续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人应当有所畏惧

古往今来,“人定胜天”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遇到洪灾时,西方神话中,都是信仰神的一小部分人幸运地躲过洪水;而中国神话中,却总是宣扬人们无畏神灵,最终经过各自努力战胜洪水。面对困难时摩西选择带领人们逃出埃及;而在中国神话中,愚公面对门前的大山,硬是用自己的努力开辟了一条道路……中国是个无神论的国家,今天,太多太多人无所顾忌,天不怕,地不怕!每当看到西方的影视中有教堂祈祷的镜头时,我都特别感慨:天不怕,地不怕,没有任何畏惧将导致无知、盲目,甚至死亡……那将是多么地可怕!

先哲孔子曾经说过:"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但现在,人们普遍崇尚实现自我、张扬个性,尤其是在一段时间里,在改造自然提高生产力面前,大肆宣扬“人定胜天”,于是,当我们为自己的“成功”喝彩之时,"“回报”随之而来,因为,大自然也懂得“来而不往非礼也”。

君不见非典来临时,人们的畏惧,板蓝根一度买断。

君不见甘肃早灾,多少人为生命之源一水,而愁断肠。

君不见台风海啸卷走走了多少生命?

……

人,作为万灵之物,首先应该有所畏,有所怕,怕该怕的。只有这样,人类才有可能长久地生存下去。

首先,人应当敬畏自然和尊重自然规律。

人,首先是自然人,是自然的一分子,即自然的组成部分,所以,我们的生存和发展必须与自然界万事万物和谐相处。恩格斯曾经说过:"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意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

我们除了不去随意破坏自然外,还应该对自然界约取俭用。然而,一次性筷子、一次性饭盒、纸巾……泛滥成灾!我们也看到了!可我们一边高呼“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一边暗想:“ 中国十四亿人呢,他们都节约了,我浪费一点没关系。”更有甚者,“十三点九九亿人都在浪费,我一人节约一根筷子、-张纸, 太渺小了,根本没用,何必委屈自己?用吧!多我一个也多不到哪去?”人们忘了那句最常说的话: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凡是贪恋无度或生活奢靡者,必然遭到报应!

敬畏自然,最重要的是应该敬畏生命和珍爱生命,每当看到学生一边享受着国家优惠的教育资源:两免一补,班班通……边碌碌无为,浑浑噩噩混日子,我就会有一种特别的失望、特别无奈的心痛:人生苦短!生命脆弱!多少次,我对他们说:“你们的时间、生命、健康、身体不仅仅属于你自己,还属于所有你爱的和爱你的人,你自己无权挥霍和践踏他们!敬畏他们,珍爱自己!”

其次,人应当畏惧法律。毕淑敏曾说过:“世界和宇宙这两个概念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在城市里可以知道什么叫世界,但你不会懂得什么叫宇宙,宇宙必须是大自然直接教会给你的非常悲壮的感觉。记得电视剧《天下粮仓》中米河的父亲临终前对儿子说的话:““无畏’不是什么都不怕,而是怕该怕的!”我觉得特别经典,怕该怕的,不去触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做想做的事。人之所以不知道畏惧,其中有一个原因或许是因为长期生活在优裕舒适的都市和和平安逸的年代,即使一些小波折,也不足以让人们担惊受怕。

所以,要培养自己“有所畏惧”的素养,必须经历大的磨难和挫折或者通过适当的途径体验宇宙的广表、自然的复杂、心灵的震撼。

1.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文章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孔子在(论语·子罕》中说:“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其中“勇者不惧”即勇敢的人是无所畏惧的,这是否与本文的观点矛盾呢?请结合现实,谈谈你对本文观点的理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