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母亲的中药铺 甘典江 ①那时候,我最喜欢去的地方...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母亲的中药铺

甘典江

①那时候,我最喜欢去的地方,一是新华书店,一是母亲的中药铺。前者,是因为我爱看爱买连环画;后者,是因为我喜欢嗅闻那些中药的味道,特别是咀嚼几片苦甜苦甜的甘草。

②母亲当过赤脚医生。八十年代初,母亲参加医疗培训后,加入了城关镇合作医疗站。

③医疗站在我读书的中学附近,临街两间旧木房。一间开处方和打针,另一间,是药铺。和母亲一起在守药铺的,还有三个阿姨。一天到晚,她们就做三件事:抓药,打针,织毛衣。除此之外,便是无休无止的聊天。我注意到,她们抓药非常麻利,一眼处方,就可以找到相应的抽屉。仅凭手抓,就基本准确,最后还是放进小秤一称,点或点。然后,把药倒入毛边纸或废报纸,紧,几个字交待几句,给别人。

④只要一走进药铺,我就被一股浓重的药香包裹得严严实实,有点喘不过气来,但一习惯就好了。我望着那些神秘莫测的抽屉,瞅着那些贴着标签的药名,兴奋不已:什么“半夏,黄精”,什么“益母草、白芨”,都是曼妙的植物。当然,也有的是矿物和其他异类,比如“朱砂、雄黄、海马”,不由得使我产生了相关的联想:这朱砂,肯定就是国画中传统的红色颜料吧?李可染曾用顶级朱砂绘过四张毛主席诗意图《万山红遍》,已成画史上的经典。至于雄黄,不就是许仙意气用事的东西吗?所谓的海马,只是相当于一条小鱼而已。

⑤其中,我最喜欢的药草,是甘草。首先,是因为它的名字,甘草,望文生义,不就是“甘甜之草”吗?昔时,神农氏遍尝百草,解毒靠的就是这宝贝。再加上,我自己就姓“甘”,与这甘草,是家门,五百年前,应是同根而生之族。最早,是母亲教我嚼的甘草,一是因为它的药理,二是可以变相地替代水果糖,八十年代,任何甜味都是奢侈品。就这样,我嚼着甘草成长着,自以为嚼出了甘草的本真之味,破解了甘草的一切密码。

⑥母亲还爱用党参来炖乌骨鸡和猪肚,补血。她营养不足,严重贫血。人参太贵,吃不起。还有金银花和枸杞,母亲他们都用来泡茶喝。自然,我也跟着全部享受到了。

⑦在自家的院子墙角,母亲还栽了几株三七。蔓延的藤叶牵上墙,覆盖成了一面翠绿的毯子,像青绿山水画的设色,极其养眼。可惜,后来拆迁,毁于一旦,使我失去了这一片翠绿。母亲只好把三七块茎挖出,收藏好。她说,三七可以治妇科恶疾,以及跌打损伤。

⑧九十年代的某一天,这个合作医疗站被撤销了。回到家,母亲专职做她的家庭主妇。赚钱的任务,彻底由父亲负责。那个中药铺,被别人买去,改作了服装店。从此,街上流行的药店,大多是连琐的西药店。在我的印象中,传统的中药是文化,望闻问切的中医大夫,近似于等同于诗人。相反,我害怕西药西医,因为这些东西是实验室配制合成出来的化学组织,成分复杂而可疑,至少没有一个在阳光之下生长的过程,没有温度、湿度,更无个性与灵魂。我实在难以想象,“阿莫西林”比母亲的“金银花”会更让我亲近与信赖。甚至,当我感冒受寒,母亲亲手煎熬的一罐红糖姜开水,也会比最昂贵的感冒灵帮我发热而痊愈,至少,我心已暖。

⑨现在,父亲走了,去了天国。母亲一个人守着我们,在空旷的屋顶上栽花种菜。母亲身子瘦弱,时有病痛,我很是耽忧,同时,我又安慰自己:生病不正常吗?不正证明了人在活着?何况,这世上,还有那么多栩栩如生的药在陪护呢。一根草是药,一撇叶是药,一线阳光,一滴水,也都是,甚至,一个人可以是另一个人的灵芝。母亲多年与草木为伴,沉浸于无边无际的药香之中。于我而言,母亲就是我人生一味无价的中药,为我清热解毒,可以抵御这世间的种种伤害。

(本文有删改)

1.文中为什么用较多的笔墨写“甘草”?

2.第④段中作者由药名引发诸多联想,这样写有何用意?

3.阅读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

(1)注意第③段中“抓药”时加点的动词,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⑨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作者在文末说“母亲就是我人生一味无价的中药”,联系全文谈谈这句话的含义。

 

1.①“我”的姓氏关联着甘草,与甘草有渊源。②“我”嚼着甘草长大,对甘草有特殊的感情。③甘草具有甜味,是处于那个年代的“我”充实、幸福的写照。④甘草让“我”领悟了人生的真谛。 2.①点出药名与传统人物、相关故事的联系,写出了中药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②表现“我”对中药的好奇心和亲近感,表达了“我”对中药的喜爱。 3.(1)这里通过“瞟”“抓”“称”“添”“减”“包”“扎”等—系列动作,表现了她们娴熟的抓药技艺,表达了“我”内心的赞叹。(2)①这里运用比喻,把阳光、水滴比作药,把陪伴着他人、能宽慰他人的人比作灵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这些给我们内心带来的精神治愈力量。 4.①母亲的爱似“中药”,为“我”抵御世间的伤害,呵护“我”成长。母亲教“我”嚼甘草,一是它的药理,还可以变相地替代水果糖,满足贫瘠时代小孩子的渴望。②母亲对生活的态度如同中药的药理,成为“我”的精神财富。母亲认真对待工作,生活节俭——用党参代替人参补血,热爱生活——自己种金银花、枸杞、三七,栽花种菜。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本内容,理解文本中心的基本能力。解答此题,首先得明白这“较多的笔墨”写了哪些内容。在文中找到写“甘草”的文字,从与自己姓氏的关系,与自己生活经历的关系,从作者由“甘草”的甜味引发的联系等方面分析作答。第五段“甘草,望文生义,不就是‘甘甜之草’吗”突出甘草味甜;“再加上,我自己就姓‘甘’,与这甘草,是家门”写出“我”的姓氏关联着甘草,与甘草有渊源;“还可以替代水果糖来享受甜味;就这样,我嚼着甘草成长,嚼出了甘草的本真之味,破解了甘草的一切密码。”写出“我”嚼着甘草成长,突出“我”对甘草感情深厚;那个年代缺少水果糖,用甘草来代替享受到甜味,让“我”感到充实、幸福,同时甘草的本真之味,让“我”领悟了人生的真谛。 2.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中重要段落的作用的能力。作用题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思考回答。内容上回答思考的角度:概括主要内容,突出对象(形象)特征,表达情感,揭示、升华主题。结构上回答思考的角度:思考考查的句、段与题目、开头、上文、下文、结尾的关系。第四段中作者写由药名引发的联想,仔细阅读此段文字,表明中药并是不让人望而生畏的东西,而是自然的、艺术的,符合人性的,让人感到亲切神奇;点出药名与传统文化的联系,也说明中医更是一种独特的传统民族文化;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中药”的喜爱,丰富了文章内容;引出下文对甘草的介绍,过渡自然。 3.①考查对动词表达效果的赏析。用白描手法,用质朴的语言真实地再现人物及相关场景。通过“瞟”、“抓”、“称”、“添”、“减”、“包”、“扎”等一系列动作,表现了她们娴熟的抓药技艺与细致、耐心的工作态度,表达了“我”内心的赞叹。 ②考查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首先明确句子采用的修辞手法,再按照修辞的格式理解。“一根草是药,一撇叶是药,一线阳光,一滴水……”可知运用排比,增强了艺术感染力。说明能医治疾患的并不仅仅是草木们,整个自然的一切,都自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一个人可以是另一个人的灵芝”,用“灵芝”作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这些给我们内心带来的精神治愈力量。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的基本能力。理解这句话熟读文本,文中写到在作者眼里,母爱跟中药是一体的,都能“为我清热解毒,可以抵御这世间的种种伤害”,母亲用她的爱,呵护“我”的成长;母爱如同中药的药理,母亲的认真工作(母亲守药铺)、生活节俭(用党参代替人参补血,还有金银花和枸杞,母亲他们都用来泡茶喝)、热爱生活(在自家的院子墙角,母亲还栽了几株三七)的美德,慰藉“我”的心灵,成为“我”无价的精神财富。凝练的语言形象地表达“我”对母亲的真挚情感。这句话出现在文末,出现这个位置的语句在全文又有呼应标题,深化题旨的作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从下面两幅插图中任选一幅,说出其故事名称并叙述故事的来龙去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周维城传

嘉庆元年,余游富阳,知县恽候请余修县志,未及属稿,而恽候奉调,余去富阳。富阳高傅占,君子人也,为余言周维城事甚具,故为之传,以遗后之修志者。

周丰,字维城,其先绍兴人也,有资。父曰重章,火灾荡其家,流寓富阳。重章富家子,骤贫,抑郁无聊,益跅弛不问生产,遂大困,寻死富阳。丰为儿时,当天寒,父中夜自外归,又无所得食,辄引父足怀中以卧。十余岁,父既卒,学贾。晨有老人过肆,与之语,奇之,立许字以女。丰事母,起坐行步,尝先得其所欲,饮食必亲视,然后进。事虽剧,必时时至母所,视问辄去,去少顷,即又至。母脱有不当意,或端坐不语,丰大惧,皇皇然若无所容,绕膝盘旋,呼“阿母”不已,声悲慕如婴儿。视母颜色怡,乃大喜,又久之,然后退。其子孙逮见者,言其寝将寐,必呼“阿母”;将寤又如之,殆不自觉也。……丰贾致富,有子三人,孙六人,年八十四卒。

丰于乡里,能行其德,有长者行。尝有与同贾者归,丰既资之,已而或检其装,有丰肆中物,以告丰。丰急令如故藏,诫勿言,其来,待之如初。

高傅占言曰:富阳人多称丰能施与好人,然丰尝曰:“吾愧吴翁、焦翁。”吴翁者,徽州人,贾于富阳,每岁尽,夜怀金走里巷,见贫家,嘿置其户中,不使知也。焦翁者,江宁人,挟三百金之富阳贾。时江水暴发,焦急呼渔者,拯一人者与一金。凡数日得若干人,留肆中饮食之,俟之息,资遣之归。三百金立罄。二人者,今以问富阳人,不能知也。丰又尝言:“吾生平感妇翁知我。”呜呼,市巷中固不乏士哉!

(有删改)

(注)①跅(tuò)弛:放荡,不守规矩。②肆:店肆。③脱:偶尔。④嘿(mò):悄悄地。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填出代表该选项的字母)

A.未及稿              属:写 B.为余言周维城事甚    具:完备

C.遂大困,死富阳   寻:不久 D.挟三百金之富阳     贾:商人

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故为之传,以遗后之修志者。

(2)凡数日得若干人,留肆中饮食之,俟之息,资遣之归。

3.文中的周维城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赠花卿

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1.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赏析全诗。

2.“锦城丝管日纷纷”和下面哪句诗运用的修辞手法相同?试作简要分析。

A.干戈寥落四周星    B.千树万树梨花开        C.我寄愁心与明月

 

查看答案

阅读文字后作文

感谢悬崖上的一课,让“我”学会“走一步,再走一步”,慢慢变得坚强勇敢;牛汉至今感谢“我的第一本书”,因为那段记忆成了他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阿长与<山海经>》里,感谢粗鲁的阿长对“我”真心的疼爱,她是“我”内心永存的童年温暖。岁月流逝,生命成长。这个过程中,父母养育了你,老师培育了你,朋友帮助了你……大自然给你启迪,社会给你经验,挫折使你成熟,成功让你奋起……对于这一切,总有某个触动你内心的情景,让你心怀感激。

请以“感谢          ”为题目,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要求:①根据自己所写文章内容,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自选;③文章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别在流行中失去自我

范思翔

①从“高手在民间”的“炫技”拍摄,到跳、唱、抖不能停的“鬼畜”剪辑,以“快手”“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APP迅速征服了大量95后、00后。最新数据显示,“快手”拥有近7亿累计用户,1.2亿日活跃用户,“抖音”正向此靠近。当深度用户捧着手机“刷一天根本停不下来”“坐地铁看,走路也看”时,他们是在迷恋什么?

②“记录普通人的生活”,某短视频APP如是宣称。只是放眼望去,那些十来秒的短视频中,真正的普通生活、优质记录倒在少数,多半还是自虐式吃异物、无意义搞笑以及刷底线猎奇。如果说此前网络上为人诟病的“三俗”内容还是打打擦边球、尚显“含蓄”的话,那么这些短视频无疑是在赤裸裸地进行感官刺激。回顾这些年网络流行的一些风向,不难发现其中也有一种趋势:载体从文字、图片到视频,浏览时间从以分计到以秒算,提供的信息日渐低俗,用户的时间被越切越碎,品位似乎也一降再降。互联网大潮起起落落,低俗短视频的风潮终会过去。只是,若按这趋势发展,下一次的流行物是否会更让人大跌眼镜?

③潮流代代不同、年年变化,不变的是年轻人始终能够敏感地追上潮流、乐在其中。古语有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年轻人正处于“三观”塑造期,他们所追逐的流行风潮,必将“润物细无声”般内化于价值观念与思维方式之中。相较于过往,如今的潮流风向标主要发源于网络,更新更快、花样更多,却也泥沙俱下、良莠不齐。如若不加选择地终日追逐,部分年轻人空虚迷茫的状态只怕更甚。

④有媒体研究者曾说:“毁掉我们的不是我们所憎恨的东西,而恰恰是我们所热爱的东西。”“所热爱的东西”,直接影响着人生的主题能否深化。警惕“娱乐至死”、拒绝浮躁,静下来寻找值得交付的热爱,无论是一首好诗、一篇好文、一曲好歌,恐怕都比十来秒的视觉冲击有意义得多。

⑤“人活着总要有个主题,使你魂梦系之。”青年人朝气蓬勃、风华正茂,本应如“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般给人以希望。当下,价值多元、选择爆棚,青年人如果每次都随流行而去,在屏幕中“坐井观天”,任凭人生的主题被一次次冲散,那就会失去专注力和思考力。相反,生命的这一阶段,正是学本领、长才干、拓视野的黄金年龄,正是大展拳脚、实现抱负的关键时期,还应该有科学、文化等饱满且值得追寻的日常。青年人应躬耕于自己的人生主题,努力实现价值,别在流行中失去自我。

(有删改)

1.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2.文中第⑤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试分析其表达效果。

3.结合文章第④段的画线句,联系实际,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毁掉我们的不是我们所憎恨的东西,而恰恰是我们所热爱的东西。”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