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题目(1):留住这片风景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600 字左右。③文中不...

题目(1):留住这片风景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600 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注意要书写工整。

 

参考例文 留住这片风景 脱离书本的桎梏,我独自来到江边散步…… 犹记得那只是一个平常的黄昏。但令人为之一振的是,清风的阵阵拂面让人暂时性的忘却了忧愁烦恼,以及跟学习有关的各类捋不清的复杂问题,从而让我更加专注地沉浸在花草世界中。沁人的花香烘托着散落在时光深处的一段时间与记忆,顺着那缕花香,脑海中依稀记起幼时的模样。这样真好! 渔人们在江边耐心的等待着鱼儿的上钩,每当水波开始泛起涟漪,就是他们最为高兴的时刻。当然也有聪明的鱼成功逃脱了,耳畔就又会想起他们不时的叹息。其实这样一个和平宁静的生活,应该是很多人所向往的吧? “请问你们有谁丢了钱包吗?”一声尖锐的话语传入了我的耳中,被迫让我从美好的遐想里被拉扯到了现实。 她是一位清洁工人。岁月的打击使她有了一绺绺的银丝。在她那饱经风霜的脸上,我看见了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脆弱与坚强。那还是冬季,但豆大的汗珠早已浸湿了她的脸颊。 从人们的谈论中我了解到,她在草坪中捡到了一个钱包,但一直没人过来认领,便只好在附近扫地,一直等到了现在。走进了,才忽的发现了她的眼睛。那是一双怎样的眼睛啊?在神色逐渐暗淡的同时依然流露出坚毅而不可磨灭的光,这双眼睛必然永存在我的生命深处! 诚然,这不仅仅是一种“拾金不昧”的且值得赞扬的品质。其中还有着现在社会人们所缺少的诚信以及不堪言状的道德精神!对于她每次的提问,意料之中的,没有人理会她,甚至大多数人只是用余光瞥了一眼。难道清洁工就不能被人尊重吗?我想做些什么,却又自知无能为力。 走远了,只能看见她依旧默默等待的背影。我想,荡漾的水面肯定记录下了她所做的一举一动。仰望天空,发现它早已不是起先的它了,在云层边与边的交汇处,融成一曲足以打动人心的旋律。 我真想留住这片风景! 【解析】 “留住这片风景”是命题作文,“风景”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单纯写“自然风景”是比较肤浅的,应该挖掘其深刻的内涵。其实可写的“风景”很多,可以写农民的精神面貌,写农民的文化生活,这是家乡的一道风景;可以写农村的建筑工程队,写他们如何走南闯北,从农村到城镇,艰苦创业,建设美好生活,他们就是一道美丽风景;可以写一个细小的爱心画面,写街头执勤风雨无阻的女交警,写天不亮就开始清扫街道的清洁工……表达情感的词语是“留住”,行文的重点,除了写清楚“想留住”的对象,还要写清楚理由,即为什么“留住”,这片“风景”给予了自己什么,让自己有什么收获,或者为何让自己一直“耿耿于怀”,是让我反省、感动、感到温暖,还是给自己启示、力量。这样,在文章结尾处或写作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抒情议论,就能突出文章的主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各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在表达上的妙处。

2.这首诗叙述了诗人怎样的经历?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与善人居,如入芝兰①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②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③之肆④,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⑤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注释]①芝兰:一种香草。 ②化:同化。 ③鲍鱼:咸鱼。 ④肆:店铺。 ⑤丹:丹砂,矿物名,红色。

1.下列各组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所欲有甚于者/于忧患 B.即与化矣/春冬

C.不闻其臭/不知人之乐 D.我所欲也/与之化矣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2)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3.人生经常面临各种选择,关键看你怎样取舍。请仿照(甲)文中画线的句式,用现代汉语另写一个句子,表明你的取舍观。

4.(甲)、(乙)两文都运用了______________ 的论证方法:。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人应当有所畏惧

①古往今来,“人定胜天”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遇到洪灾时,西方神话中,都是信仰神的一小部分人幸运地躲过洪水;而中国神话中,却总是宣扬人们无畏神灵,最终经过各自努力战胜洪水。面对困难时摩西选择带领人们逃出埃及;而在中国神话中,愚公面对门前的大山,硬是用自己的努力开辟了一条道路……中国是个无神论的国家,今天,太多太多人无所顾忌,天不怕,地不怕!每当看到西方的影视中有教堂祈祷的镜头时,我都特别感慨:天不怕,地不怕,没有任何畏惧将导致无知、盲目,甚至死亡……那将是多么地可怕!

②先哲孔子曾经说过:"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但现在,人们普遍崇尚实现自我、张扬个性,尤其是在一段时间里,在改造自然提高生产力面前,大肆宣扬“人定胜天”,于是,当我们为自己的“成功”喝彩之时,"“回报”随之而来,因为,大自然也懂得“来而不往非礼也”。

③君不见非典来临时,人们的畏惧,板蓝根一度买断。

④君不见甘肃早灾,多少人为生命之源——水,而愁断肠。

⑤君不见台风海啸卷走了多少生命?

……

⑥人,作为万灵之物,首先应该有所畏,有所怕,怕该怕的。只有这样,人类才有可能长久地生存下去。

⑦首先,人应当敬畏自然和尊重自然规律。

⑧人,首先是自然人,是自然的一分子,即自然的组成部分,所以,我们的生存和发展必须与自然界万事万物和谐相处。恩格斯曾经说过:"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意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

⑨我们除了不去随意破坏自然外,还应该对自然界约取俭用。然而,一次性筷子、一次性饭盒、纸巾……泛滥成灾!我们也看到了!可我们一边高呼“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一边暗想:“ 中国十四亿人呢,他们都节约了,我浪费一点没关系。”更有甚者,“十三点九九亿人都在浪费,我一人节约一根筷子、一张纸, 太渺小了,根本没用,何必委屈自己?用吧!多我一个也多不到哪去?”人们忘了那句最常说的话: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凡是贪恋无度或生活奢靡者,必然遭到报应!

⑩敬畏自然,最重要的是应该敬畏生命和珍爱生命,每当看到学生一边享受着国家优惠的教育资源:两免一补,班班通……一边碌碌无为,浑浑噩噩混日子,我就会有一种特别的失望、特别无奈的心痛:人生苦短!生命脆弱!多少次,我对他们说:“你们的时间、生命、健康、身体不仅仅属于你自己,还属于所有你爱的和爱你的人,你自己无权挥霍和践踏他们!你们应该敬畏他们,珍爱自己!”

⑪其次,人应当畏惧法律。毕淑敏曾说过:“世界和宇宙这两个概念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在城市里可以知道什么叫世界,但你不会懂得什么叫宇宙,宇宙必须是大自然直接教会给你的非常悲壮的感觉。记得电视剧《天下粮仓》中米河的父亲临终前对儿子说的话:““无畏’不是什么都不怕,而是怕该怕的!”我觉得特别经典,怕该怕的,不去触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做想做的事。人之所以不知道畏惧,其中有一个原因或许是因为长期生活在优裕舒适的都市和和平安逸的年代,即使一些小波折,也不足以让人们担惊受怕。

⑫所以,要培养自己“有所畏惧”的素养,必须经历大的磨难和挫折或者通过适当的途径体验宇宙的广袤、自然的复杂、心灵的震撼。

1.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文章第⑪段划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

4.孔子在《论语﹒子罕》中说“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其中“勇者不惧”即勇敢的人是无所畏惧的,这是否与本文的观点相矛盾呢?请结合现实,谈谈你对本文观点的理解。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留守乡村的爷爷

(蒋曼)

①孩子的爷爷在乡下,八十多岁了,嗓门洪亮,身体硬朗,还能参加各种劳动。他似乎从未有退休打算,每天都很忙碌,忙着照顾他的鸡、鸭、蔬菜和庄稼。

②前不久,接他到城里住过几天,可他老是记挂着乡下:菜该灌肥,该撒点草木灰,寄养在邻居家的看门狗还是天天回来睡,水沟要刨刨,不然树苗的根要烂了,母鸡们都下蛋在山上,便宜了黄鼠狼。在他的土地上,有太多需要他的物和事,从未有被生活丢弃的感觉。

③从孩子的爷爷身上,我看到这样一个老人,面目黝黑,衣衫褴褛,在与土地朝夕相处的日子里,大自然慷慨地把尊严和自豪传给他,二十四节气镌刻进他的血脉,知道什么时候劳作,什么时候休息。

④平常日子,他会仔细地安排家里地里的活计。菜长出来了,鸡长大了,就在它们之间编一道竹篱笆;赶场时,买点不常见的菜苗,种出来,看着都感觉稀奇。天燥地旱,他不着急:“没啥,油菜今年长得好,天干油分足。”如有阴雨,他也会安慰家里人:“稻子灌浆的时候,雨水多,不空壳。”某年洪水来犯,他也如此淡定:“这土肥沃啊,明年又种嘛。”数十年与土地亲密相守,其经验足够让他从容不迫。

⑤乡村老人对死亡有一种独特豁达,生死本是自然轮回,荣衰不只是庄稼和草木。爷爷能在一岁一枯荣的山野田间洞悉生命秘密。在乡村,死亡从来不是禁忌,到了高龄岁数,他们会早早地请来风水先生,选好墓地,准备好寿木,放在堂屋里,每年会亲自刷一遍漆,红色的或者黑色的,平时用来储存需要干燥的粮食,最后,存放自己。

⑥孩子的爷爷喜欢种树。我老公考上大学,他高兴地在村里小学种下一排香樟树,现在还都郁郁葱葱,生长在已被废弃的小学校里。我们结婚时,他建议我们种一棵树,然而在水泥森林的城里,连人都难以安顿,我们在哪里可以种下属于自己的树呢?

⑦有了小孙女,爷爷说:“我在乡下给孙女种了棵香樟树,以后她大了,树也大了。”爷爷说不来动听的话,小孙女却记住了爷爷的礼物。这个城市出生的孩子,从此与遥远的乡村老家有了心灵相通的所在:一棵树,一棵和她一起成长的树。

⑧有一次,我们回老家时,女儿终于见到了这世界上属于她的那一棵树。爷爷领着孙女,骄傲地走在自家的土地上,满怀一个勤劳庄稼人的自豪感,大声地告诉孙女:“这地是我的,也是你的,小池塘是你的,大公鸡是你的,坡上的柏树全是你的,那只叫团团的狗也是你的……”

⑨不由地凝神驻足,聆听又感动。我们给了孩子生命,留守乡村的爷爷则给了她广袤而丰盈的故乡,我由此豁然开朗,哀而不伤。

(摘自《长春日报》)

1.文中“爷爷”做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答出四点即可)

2.结合全文,揣摩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从爷爷身上,我看到这样一个老人,面目黝黑,衣衫褴褛,在与土地朝夕相处的日子里,大自然慷慨地把尊严和自豪传给他,二十四节气镌刻进他的血脉,知道什么时候劳作,什么时候休息。(结合全文,请你谈谈句中加点词“镌刻”在文中的含义。)

(2)不由地凝神驻足,聆听又感动。我们给了孩子生命,留守乡村的爷爷则给了她广袤而丰盈的故乡,我由此豁然开朗,哀而不伤。(为什么说爷爷给孙女的故乡是“广袤而丰盈”的?)

3.结合全文,谈谈标题“留守乡村的爷爷”的作用。

4.请简要概括文中“爷爷”的形象特点。

5.爷爷为什么要在乡下给孙女种一棵香樟树?请谈谈你的理解。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材料一)今年五月份,由省住建厅、省发改委、省农业农村厅等部门组成的专家组来到淮滨县,对我县节水型城市工作进行复查。

在国家节水型三线城市调查交流反馈会上,专家组认为,淮滨县真正践行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水利工作理念;淮滨县河道治理效果显著、工农业节水水平高,各项工作均居全省前列。我县最终通过本次复查。

(材料二)据测算,淮滨县人均水资源占有量624.5立方米,需求量多的时候,全县一半的用水量都是来自于淮河水,而淮河也有枯水期。

(材料三)2019年世界节水日主题是“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淮滨一中组织同学们进入城区的几个街道办事处宣传,发现仍有少数居民不以为然,认为淮滨有淮河,水资源丰富,无需节水。

⑴请将材料一改成一句话的新闻。(不超过15个字,标点不占格)

⑵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请你对我县节水现状作出评价。

⑶为了取得更好的宣传效果,同学们在宣传手册上选用了一幅漫画(见图)。请你用说明性语言简介漫画内容,并写出寓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