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溪云初起日沉阁,____________ 。(许浑《咸阳城东楼》)
(2)____________ ,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3)思亲是古诗词中永远的主题。苏轼吟咏的“__________,__________”寄托了对远方亲人的美好祝愿,成为千古传唱的名句。
(4)触景生情,温庭筠把景物描写与梦境自然地联系起来,以抒发诗人思乡怀亲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温庭筠《商山早行》)
(5)“爱”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李商隐在《无题》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爱的忠贞。
(6)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与“借酒消愁”形成对比,展现了作者积极乐观的情怀,一展“诗豪”风采。
(7)“有过多少往事,仿佛还在昨天。有过多少朋友,仿佛还在眼前。”岁月如歌,初中三年美好时光转瞬即逝,正如孔子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用《〈论语〉十二章》中的语句填写)
(8)十九大以来,国家工作人员风清气正,撸起袖子加油干,虽然只是小小的官吏,但老百姓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我们的情感,正如郑板桥《淮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丞括》中说的那样:些小吾曹州县吏,___________________ 。
在本套试卷的现代文阅读选文《冰项链》中,曹文轩以第三人称的角度叙述了这个故事。请以葵花的口吻,用第一人称改写“晚饭后……”的内容。以“我在后台等着上场,哥哥来了。”作为开头,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写作提示和要求:(1)把握原作的内容与精神,注意人称和语言风格的统一;(2)选择恰当内容,注意详略安排,突出主要人物的活动和心理;(3)充分表现对原作的正确理解和再创作,不得照抄原作;(4)不可透露考生相关信息。
有人认为“在生活中消耗过多的时间精力进行垃圾分类没有必要”,下列选项中不能反驳这个观点的一项是( )
A.通过垃圾分类让民众学会节约利用资源,花费时间精力是很有必要的
B.如果垃圾不分类,消耗大量土地资源,再多的时间和精力也难以弥补
C.垃圾分类能改善生态,利于人类健康,为此花费时间精力是有价值的
D.垃圾分类要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该花的时间精力还是要花
为配合学校举办的生活垃圾分类宣讲活动,某班同学绘制了下面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置流程图”。请根据此图用总分的思路介绍生活垃圾分类处置的过程,要求语言简明连贯、内容完整。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浣溪沙·常山道中
(宋)辛弃疾
北垄田高踏水频,西溪禾早已尝新,隔墙沽酒煮纤鱗。
忽有微凉何处雨,更无留影霎时云,卖瓜声过竹边村。
(注释)①垄:田埂;②踏水频:频频路动水车引水灌田;③尝新:指吃到了新稻米;④纤:细鳞,即细精鱼;⑤更无:绝无。
1.下列诗歌中,营造的氛围与本词最接近的一首是( )
A.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B.秦观《行香子(树绕村庄)》
C.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D.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2.本词的结尾句是“卖瓜声过竹边村”,有的版本是“卖瓜人过竹边村”。有人认为从诗歌的表达效果来说,前者比后者好,请分析其理由。
古代诗文阅读。
丰乐亭记(节选)
(宋)欧阳修
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远。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注释)①问诸滁人:向滁人打听泉水的出处。②窈然:曲暗深远的样子。③淆wěng然:涌出的样子。④俯仰:这里为环顾的意思。⑤刻露:清楚地显露出来。⑥岁物:收成。
1.下列对文中划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B.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C.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D.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2.除了山水之乐,文章还多处写“乐”。请再概括两个方面。
3.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修既治滁之明年/晦明变化者(《岳阳楼记》)
B.乐其地僻而事简/似与游者相乐(《小石潭记》)
C.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
D.夫宣上思德/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