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古诗文名句默写。 (1)操千曲而知音,_____。(刘勰《文心雕龙·知音》) (...

古诗文名句默写。

(1)操千曲而知音,_____。(刘勰《文心雕龙·知音》)

(2)_____,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3)天时不如地利,_____。(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4)_____,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5)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6)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陆游《游山西村》)

(7)《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运用新颖传神的比喻,传诵千古的咏雪名句是__________

(8)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以魏尚自比,用“__________”表达了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立功边陲的心情。

 

观千剑而识器 采菊东篱下 地利不如人和 老骥伏枥 长风破浪会有时 柳暗花明又一村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 【解析】 默写时,要注意“剑、菊、篱、骥、枥、柳、持、遣”几个易错的字形。写完之后,要重新读一下诗句,看有没有张冠李戴的现象发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梁启超《最苦与最乐》)

虽然我们的工作条件带给我们许多困难,但是我们仍然觉得很快乐。(艾美·居里《美丽的颜色》)

你对“乐”有怎样的认识与思考?或者,在学习与生活中,你有那些关于“乐”的经历和感悟?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提示与要求)

(1)自拟题目,自选文体;(2)文中不要出现透露你个人身份的信息; (3)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查看答案

作文

“两难”,就是这样或那样都让人为难。生活中,我们难免面临两难的处境:或反复掂量,终有决定;或左思右想,仍难决断。这或许是痛苦的抉择,亦或是甜蜜的负担……

请以《这真让人两难啊》为标题,写一篇600-700字的作文。

写作提示与要求:(1)写清楚“两难”的原因,充分表现“两难”的处境;(2)立意明确,真诚地表达对生活的思考、感悟;(3)选择恰当的人称和角度;(4)文体明确;(5)不得套作、抄袭;(6)文中不可透露考生相关信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小说,完成小题。

访梅

小时候,对于我们这些孩子,冬天实在单调,到处是一片白。游戏也懒得去做,生活一下子变得索然无味。正难熬着,奶奶说,舅爷要来家了。我们十分高兴,盼望着他早点到。

舅爷是个画家,听奶奶说,他的名气老大,在国外办过画展。但我们翻看他的画集,却并不佩服他,他的画简单极了,每幅画都懒得去画满,往往就是那么几块几笔水墨,那蚂蚱,似乎并不就是蚂蚱,那小鱼,似乎并不就是小。我们当时就嗤地了,觉得跟我们的画差不多呢。于是乎,我们就不敬而远之了,随便着和他对话,缠他讲城市的故事,日子也觉得有些生气。一天,他提出要出外作画去,大雪天里,天地一片儿白,有什么可画的呢?我们很有儿分(   ),更有了几分好奇,便闹嚷嚷地跟他了去。

山包上雪很厚,什么凹的凸的地也没有了;树上,也没有一片叶子。这里有什么可画的呢?舅爷拣着一块石头坐下,眯缝了那双眼睛,左看看,右看看,看远又看近。足足半个时辰,才拿出画夹开始画起来了。我们一眼一眼看,看着看着,果然天地单调,画面更单调。

“单调极了,”我们说,“我们给你寻些能画的色彩吧。”

“找些什么色彩呢?"

“譬如梅花,那花是多么红呢!”

“去吧,舅爷等着你们寻来最美的东西。”舅爷笑了,叮咛我们小心去寻。

我们跑去了,先是到了东边,那是一漫斜坡,稀稀地站着几株柿树,如今光裸裸的,没有一颗红艳艳的果子,铁似的枝条衬在雪里,似乎在作着沉思。再往远去,也是一片灰白。

我们又跑到山包西边,心想这儿一定是会有梅的,因为长着许多树。但是,我们细细地在找了,并没有什么梅的,甚至连别的什么颜色的东西也没有。我们一下子都瘫在雪窝里,觉得这冬天里,实在是没有什么可画的色彩了,一时之间,又觉得舅爷可笑:连色彩都没有,还谈得上什么美吗?真后悔不该这么跑了山包的几面坡,更后悔跟着舅爷到这里来呢。

我们转回到舅爷那儿,十分(   ),他竟已画了四张画,看见了我们,说;“孩子,寻到了吗?”

“什么也没寻到,只是白的。”

“好了,找到了。”

“白的有什么意思?”

“你们想想,天是什么,天是云,云是什么,云是蒸气,蒸气是什么,蒸气是水,水是什么,水是白的。天上地下,哪一样不是白色的呢?白色是最美的色彩呢!”

“那么说,”我们一时(   )了,“什么东西里,什么时候难道都有美吗?”

“对了,孩子!美是到处都有的,但美却常常被人疏忽了。你们总是寻那大红大绿,可红得多了,使你烦躁,绿得多了,使你沉郁,黄得多了,使你感伤,只有这白色是无极的,是丰富的,似乎就无极得无有,丰富得荒凉了呢。”

我们都哑然了,虽然听得并不甚明白,但毕竟惭愧起来,而且自那以后,愈来愈加深了理解,深深地后悔辜负了多少个冬天,使多少个美好的东西毫无意义地无知地消磨过去了。

(选自《贾平凹散文精选》,有删改)

1.请依据文章内容,在下面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语句。

听说舅爷来家,我们高兴地盼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跟随舅爷并看他作画,我们觉得画作单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听舅爷讲白色是最美的色彩后,我们惭愧起来。

2.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吃惊  狐疑  疑惑 B.狐疑  吃惊  疑惑

C.疑惑  狐疑  吃惊 D.疑惑  吃惊  狐疑

3.请结合上下文,体会下列各句中“笑”的含义。

(1)我们当时就嗤地了,觉得跟我们的画差不多呢。

(2)我们都哑然了。

4.请结合全文,说说如何才能避免“使多少个美好的东西毫无意义地无知地消磨过去”。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乙)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歌以叙事开篇,第一、二句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第三、四句急转直下,“停杯投箸”“拔剑四顾”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抑郁和苦闷。

B.第五、六句用“冰塞川”“雪满山”比喻仕途的艰难,形象化的语言中蕴含无限的失意;第七、八句诗人巧用吕尚和伊尹的典故,进一步抒发了政治失意的悲愤之情。

C.“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描写了山峦渐渐消失,江水奔向广阔原野的景象。逼真如画,有如一幅长江出峡渡荆门长轴山水图,成为脍炙人口的佳句。

D.“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故乡水拟人化,借写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依恋不舍送我远别故乡。

2.“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作用是什么?

3.两首诗分別抒写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乙)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连月不                (2)至若春和

(3)之者谁                (4)杂然而前

2.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太守与客来饮此    皆以美徐公

B.山间四时也        前人述备矣

C.醉能同乐          喜洋洋者矣

D.自号曰醉翁也      是所欲有甚于生者

3.下面对甲文的分析 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一句,凝练地概括出滕子京的政绩,引出重修岳阳楼之事。

B.甲文第五段抒情和议论交融,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

C.乙文着力写太守与滁人沉醉于山水之间的情状,意在表现作者因仕途不得意而沉迷山水的消极的人生态度。

D.乙文写“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众宾归”均围绕“乐”字展开,既写出太守与民同乐,又表现了当时滁州的政治清明。

4.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5.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乐” ,作者对待“忧”与“乐”的态度对你有什么启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