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下列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下列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这首诗的首句写了什么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2.请从修辞和情感的角度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杨花和子规。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的气氛。 2.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明月人格化,表达了对友人被贬的同情及思念、关切之情。(意思对即可) 【解析】 1.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首句“杨花落尽子规啼”写景兼点时令。景物是“杨花”“子规”,作者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声凄惨的子规,渲染了悲凉的氛围,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 2.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诗句的赏析能力。“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的意思是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暖的月亮,希望它能随着风一直陪着您到夜郎以西。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属于拟人的修辞。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借此表达了诗人对王昌龄的同情和慰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甲)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论语>十二章》

(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疏食,饮水_________________     (2)十_________________

(3)非学无以广_________________     (4)静修身_______________

2.翻译文中划线的语句。

(1)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3.如果你从(甲)(乙)两文中选一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你会选哪句话?请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亲爱的饭团儿

①那一年我十二岁。奶奶因病去世了,爷爷也就突然垮了下去,每日抱着奶奶的照片发呆。医生说爷爷有患老年痴呆症的倾向。有一次,爷爷迷了路,最后一位民警将他送了回来。

②一天,爷爷带了一只脏兮兮的小狗回来。小狗蜷在门厅里,浑身发抖;土黄色的毛一卷一卷地粘在身上,两只黑豆子似的眼睛胆怯地看每一个人,又很快地垂了下去,嘴里“哼哼唧唧”地叫着。

③“它简直是一只小怪兽!”我尖叫着,踢了它一脚。

④“不。”爷爷慢吞吞地说。接着蹲下去抚摸小狗的耳朵,小狗立刻把头歪在了爷爷的手心里,一副信任又享受的样子。爷爷的眼神里充满了温柔和慈爱,就像他看我的时候那样。“就叫它饭团儿吧!”我听见爷爷说。我的名字叫米粒,它叫饭团儿?

⑤饭团儿来到我家,很快便成了家里的主角。爷爷比以前开朗了许多,他大部分时间都与饭团儿在一起玩。他们亲昵地挤在沙发上;他们一起去散步,一起去看电影。

⑥据说,他们总是会一起走过长长的街道,在一个公交车站的小站台上休息一会儿,然后一起回家。

⑦“有饭团儿陪着爷爷,我们真是放心了不少啊!”爸爸感叹着,还亲昵地伸出手摸摸饭团儿的背。

⑧饭团儿竟然成了家里的宠儿!           

⑨终于有一天,我忍无可忍了,决定扔掉饭团儿。

⑩就在那个星期天的早晨,我甩开爷爷,独自将饭团儿带出家门,将它扔在了路旁的一片小树林里。

⑪奇怪的是,我并没有复仇得逞的快感,倒像有块石头压在心底,心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复杂感觉……

⑫饭团儿不见了,爷爷就像丢了亲孙子一样着急!            。我带着幸灾乐祸的心理告诉爷爷,是我将那条小狗扔到了很远的地方。听完我的坦白,爷爷愣在了那里,很久很久。他的背又慢慢地佝偻了下去。

⑬那天晚上,我们一起开车去那片小树林寻找饭团儿。但它不在那儿。

⑭后来的日子里,我们又四处寻找了很多次,都没有饭团儿的消息。爷爷又开始变得沉默起来,像以前那样。不久后的一天,爷爷出去了一整天,很晚都没有回家。

⑮我们在五条街道外的那个公交车站的小站台上找到了爷爷。爷爷像座苍凉的石雕一样,一动不动地坐在那里,晚风吹乱了他的一头白发。

⑯泪水立刻爬满了我的脸颊,火热地烫着我的脸。

⑰两个月后的一天早晨,我打开门准备去上学,突然发现门口趴着一只脏乎乎的东西。我立刻惊叫了起来:“饭团儿!”

⑱饭团儿身上的毛粘到了一起,背上一块新鲜的伤口很是刺眼。它瘦骨嶙峋,十分憔悴。

⑲我一把将饭团儿抱进怀里,将脸埋进它脏得不像样的皮毛里。“对不起,饭团儿!”我轻轻地对它说。

⑳后来,饭团儿一直陪在我们身边。它陪伴了爷爷六年,直到两年前爷爷去世。如今,饭团儿也老了,一只八九岁的狗狗,已然到了晚年。它早就是我们的亲人了。

㉑爷爷去世后,饭团儿还会像以前那样,每天傍晚出去散步。它独自走过五条街道,在那个它与爷爷散步的终点站坐上一会儿。

㉒我知道,亲爱的饭团儿,它一直在想念爷爷。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根据上下文,将下面两个句子填入第⑧段和第段中的横线处。

A.我的怒火顿时又涌了上来。               B.强烈的怒火在我心里燃烧着。

3.第⑼段在文章的结构和内容上分别有什么作用?

4.在饭团儿回来后,“我”有怎样的举动?请在原文中用波浪线划出相关语句。并说一说“我”当时是怎样的心理?   

5.小狗被“我”扔了那么远,时隔两个月后,它怎么会又出现在“我”家的门口?请说说你对此的理解。

 

查看答案

阅读《植树的牧羊人》(节选),完成下列小题。

①我们沿着山路,又向上爬了大约两百米。他停了下来,用铁棍在地上戳了一个坑。然后,他轻轻地往坑里放一颗橡子,再仔细盖上泥土。他是在种橡树!我问他,这块地是你的吗?他摇摇头说,不是。那是谁的地?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他说不知道。看起来他并不在意。他只是一心一意地把一百颗橡子都种了下去。

②吃过午饭,他又开始选橡子。趁这个机会,我刨根问底,才从他嘴里知道了一些事。三年来,他一直这样,一个人种着树。他已经种下了十万颗橡子。在这十万颗橡子中,有两万颗发了芽。而这两万棵树苗中,有将近一半,可能会被动物咬坏,或是因为其他原因死掉。剩下的一万棵树苗,会在这光秃秃的土地上扎根,长成大树。听到这儿,我开始琢磨牧羊人的年龄。他看上去五十多岁了。他说,他五十五岁,叫艾力泽·布菲,原来生活在山下,有自己的农场。可是,他先是失去了独子,接着,妻子也去世了。他选择了一个人生活,与羊群和狗做伴,平静地看着日子一天天地流走。他说,这地方缺少树;没有树,就不会有生命。他决定,既然没有重要的事情做,就动手种树吧。

③第三天,我和牧羊人道了别。

④这样过了一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我应征入伍,在军队里待了五年。战争结束了,我只得到一笔微薄的酬劳。好想去呼吸一下纯净的空气啊!不由得我又踏上了去往那片高原的路。这一带乍看好像没什么变化。不过,当我来到那个废弃的村庄旁,向远处望去,看到了一片灰灰的薄雾,像地毯一样,铺在高原上。从昨天晚上开始,我又想起了那个植树的牧羊人。我想,那一万棵橡树应该已经长成一片大树林了吧!

⑤牧羊人还活着,而且,身体还很硬朗。现在,他不再放羊。他说,羊吃树苗,就不养羊了,只留下了四只母羊。他添置了一百来个蜂箱,改养蜜蜂了。战争并没有扰乱他的生活。他一直在种树。种橡树,种山毛榉,还种白桦树。 

⑥1910年种的橡树,已经长得比我都高,真让人不敢相信。我吃惊得说不出话来,他还是那么沉默寡言。我们就这样静静地,在他种的树林里,转悠了一整天。这片树林分为三块,最大的一块,有11公里宽。当我想到,眼前的一切,不是靠什么先进的技术,而是靠一个人的双手和毅力造就的,我才明白,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天一样创造。  

⑦这个男人坚持做着自己想做的事。这片一眼望不到边的山毛榉树林就是证明,它们长得足足有我肩膀这么高了。那一大片橡树也长得很茂盛,不用再担心被动物吃掉了;就算老天爷想把这杰作毁掉,也只能求助龙卷风了。他还指着一片白桦林说,这是五年前种的。他认为谷底比较湿润,就把白桦树种在那里。他是对的。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 

⑧路过山下村子的时候,我在这个曾经干旱无比的地方,看到了溪水。这是老人种树带来的连锁反应,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

1.根据要求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他停了下来,用铁棍在地上戳了一个坑。然后,他轻轻地往坑里放一颗橡子,再仔细盖上泥土。(这句话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2)在这十万颗橡子中,有两万颗发了芽。而这两万棵树苗中,有将近一半,可能会被动物咬坏,或是因为其他原因死掉。剩下的一万棵树苗,会在这光秃秃的土地上扎根,长成大树。(加点词是什么词性?在句中有什么作用?)

2.选文采用了第几人称来叙事的?有何好处?

3.选文第⑧段划线句中的“这”指的是什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植树的牧羊人》被拍成动画片后,在世界各地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人们纷纷发表观后感。下面是摘录的一些博客内容,请你在自己的博客上也发表一些评论。   

痴心不改:孤独的牧羊人虽说生活单调,但是他的生活还是有动力的,有盼头的。他总是盼着这块土地能够蔚然成林,人们生活幸福。

低调者:牧羊人的故事告诉我:一个人或者少数人的幸福很难维持的,想获得长久的幸福,就要为更多的人考虑,要爱护环境、珍惜我们的资源。

你的博客名:

评论: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源远流长的经典诗文,是文化艺苑中经久不衰的瑰宝。乐至某中学提出“让阅读成为习惯,使书香飘溢校园”的口号,七年级一班在2019年秋季开展了一系列与阅读有关的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探究下列材料,概括出朗读的三个优点。

(材料一)美国著名亲子阅读专家吉姆·崔利斯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他坚持为孩子们朗读。在他看来,朗读是最简单、最直接、最有效的情感交流方式。

(材料二)我们总是羡慕那些口若悬河即兴演讲的人,仰慕那些说话头头是道有条有理的人,喜欢那些文采飞扬出口成章的人。但是人的口才也不是天生的,它是练出来的。一个人口头说话的能力怎样训练?我觉得最直接的途径就是朗读。如果我们面对一篇现成的文字尚不能大声流利地读出来,难道还能指望即兴地说出流利的话吗?

(材料三)我们大声朗读,品读诗词文章的语言美,领略诗词文章的节奏美,欣赏诗词文章的韵律美,领悟诗词文章的情感美,体会诗词文章的意境美,从而感受中国语言文字和语言艺术的魅力。

(2)为了烘托气氛,同学们觉得需要在教室黑板上书写一则标语。请从下列词语中选出六个,组成一组对偶句,作为主题活动的宣传语。

传承   培养   诗文   诵读   美德   经典   展示   华夏

(3)同学们踊跃参加活动,就连普通话说不标准的李蔡也报名了。有同学却认为李蔡读音不准,吐字不清,影响表达效果,最好不要参加此次朗读活动。对此,你有何看法?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1)“三调芭蕉扇”是《西游记》中的一个精彩情节,在第三次借扇过程中,孙悟空假扮___________骗得真扇。返回的路上又被这个人假扮__________骗回了真扇。

(2)《朝花夕拾》以简洁舒缓的文字描述往事,书中既有温情与童趣,也有对人情世故的洞察。如《_____________》写出了自己“弃医从文”的动因。又如《_______________》写 “我”儿时就不喜欢“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的故事,进而引发对那种不顾人情甚至灭绝人性的所谓“孝道”的批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