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青瓦 徐吸 ①我喜欢青瓦,喜欢它成熟拙朴的青蓝。 ②我曾经迷恋于青瓦的制作,看窑...

    青瓦

徐吸

①我喜欢青瓦,喜欢它成熟拙朴的青蓝。

②我曾经迷恋于青瓦的制作,看窑厂的工人如何掘地三尺,把细腻柔软的黏土方方整整地挖起来,一片片制成瓦坯,再烧制成瓦。制作青瓦的泥瓦场,活像一个考古现场,本色,有序。做瓦和做糕点一样复杂,所不同的是,制瓦是制造声音的过程。两片成熟的瓦碰在一起,轻重适度,就会发出悦耳的声音,这是很聪明的声音, 而两片糕碰在一起,声音就是傻傻的。所以我现在还认为,烧制青瓦,是化腐朽为神奇的过程。制瓦是瓦坯入窑密封并经过烟熏火燎达到一定火候以后,在关键时刻兜头浇以冷水,瓦被窑窟闷在云雾里,色彩由暴怒的火红变成妖魅的青蓝或青黑。

③待到冷却完毕,就是开窑验货的时候。敲击时涩勒无声的须瓦解,叮当有声的方能得以保全。好坏但凭声响。一片片普通的青瓦就这样开始它遮风挡雨的岁月。

④在江南,老街上,老屋房顶上,瓦缝参差,青瓦正反交错有序地叠放在一起。一条条,一垄垄,一沟沟。云归天瞑,雨点初落的时候,只要心静就能听到清脆的天籁,藏在深闺也能知晓天气的变化,老街上的房舍和老街上的人一样是藏不住心事的。

⑤老街拒绝琉璃瓦,只接受青瓦。琉璃瓦精致,精致得不会喘气,琉璃的天地,会影响人的呼吸视听。琉璃自古就是宫廷的产物,烟雨迷蒙,粉墙飞檐,铺满青石板的老街盖上琉璃,有点自不量力——琉璃只能与珠光宝气捆绑在一起,只能跟大富大贵捆绑在一起。在老街,青瓦跟月色镶融在一起,跟黄昏,柳色,小家碧玉烘染在一起,这才是绝好的意境。

⑥很喜欢秦观的《浣溪沙》:

⑦“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⑧雨细如愁,檐口的青瓦在帘端闲挂银钩。没有了青瓦,江南也许会少了许多生趣,恐怕清平人生的许多闲情逸致也因此会瓦解。

⑨“瓦解”是一个本色直观的词,支离破碎,无法挽回,人生家国借“瓦”,而道出了残存的意象。

⑩但瓦解,其实就是玉成,这是一个美妙的过程。儿时在窑厂目睹制瓦,先把土制成圆筒形,尔后分解为四,即成瓦。因此,对每一片青瓦而言,瓦解就是脱胎,入窑便是造化,土赋予其形,火煅炼其魂,水造就其魄。

烦琐的人生,或许也不过如此罢了。就像青瓦一样,不经历这样的过程,也许就不会有呼吸的生命。

人们大都喜欢玉成,不懂或不喜欢瓦解。老街的青瓦,在这个城市,乃至于在乡村,已经日益稀有了。

(明内容)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江南的青瓦的?

(品佳句)

2.作者说“在老街,青瓦跟月色镶融在一起,跟黄昏,柳色,小家碧玉烘染在一起,这才是绝好的意境。”结合上下文,赏析这句话的精妙之处。

(学写法)

3.本文第⑤段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

(悟情感)

4.作者说:“瓦解,其实就是玉成,这是一个美妙的过程”,可在结尾又说“人们大都喜欢玉成,不懂或不喜欢瓦解。老街的青瓦,在这个城市,乃至于在乡村,已经日益稀有了。”这样的说法是否矛盾?为什么?如何理解作者文中所要表达的情感?

 

1.分别从青瓦的制作过程,青瓦的检验方法,青瓦的叠放,青瓦与琉璃瓦的区别,青瓦的诗情画意等方面来写的。(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2.作者从视觉的角度,抓住色彩来描绘,瓦的青,柳的绿,月色的朦胧和黄昏的绮丽,描绘了夜色将临时江南老街的独特意境,表达了作者对江南老街的喜爱。 3.运用对比手法,把青瓦和琉璃瓦进行对比,突出了江南青瓦的成熟拙朴,表达了作者对江南青瓦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也可从拟人等修辞角度加以赏析) 4.不矛盾。“瓦解其实就是玉成,这是一个美妙的过程”说的是青瓦的制作方法,是由土坯脱胎成为青瓦的必要过程,强调的是“瓦解”;“人们大都喜欢玉成,,不懂或不喜欢瓦解”强调的是“玉成”,表现淳朴的人们一心向善成人之美的美好愿望。“老街的青瓦,在这个城市,乃至于在乡村已经日益稀有了”,表达了作者对现代城市文明日益扩张的不满,以及对日益消亡的传统文化的留恋。 【解析】 1.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感知和概括。文中围绕青瓦首先在第②段写了青瓦的制作过程“瓦坯入窑密封并经过烟熏火燎达到一定火候以后,在关键时刻兜头浇以冷水,瓦被窑窟闷在云雾里,色彩由暴怒的火红变成妖魅的青蓝或青黑”,第③段中写了青瓦的检验“敲击时涩勒无声的须瓦解,叮当有声的方能得以保全”,④段写了青瓦的叠放“正反交错有序地叠放在一起”,第⑤段将青瓦和琉璃瓦进行对比,⑥-⑧段引用秦观的《浣溪沙》来写青瓦的诗情画意。据此概括作答。 2.此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赏析。我们可以采用的答题模式是:此句运用了(修辞手法、描写方法、词语)+表达效果(如生动形象、生动细腻)+写出了的内容+表达的情感。“在老街,青瓦跟月色镶融在一起,跟黄昏,柳色,小家碧玉烘染在一起,这才是绝好的意境”一句中“青瓦”、“月色”、“黄昏”、“柳色”从视觉角度描绘了一幅青瓦与周围景物和谐映衬的画面,表现了作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此题考查的文章的写作手法。通常用到的写作手法有:对比、托物言志、借物喻人、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借景抒情、借物抒情、衬托等。第⑤段中作者写了琉璃瓦的特点“琉璃瓦精致,精致得不会喘气,琉璃的天地,会影响人的呼吸视听”,还有老街对琉璃瓦的态度,目的是将这些与青瓦形成对比,从而突出青瓦的素朴,表现了作者对青瓦的喜爱之情。 4.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理解。解答此类试题时一定要结合文章内容和上下文的语境分析。“瓦解,其实就是玉成,这是一个美妙的过程”句中的“瓦解”指的是文中的“先把土制成圆筒形,尔后分解为四,即成瓦”的过程,正是有这个过程才能形成完美的青瓦。“人们大都喜欢玉成,不懂或不喜欢瓦解”一句中的“玉成”是一种美好的结局,所以这里象征了人们对美好愿望的追求。两个句子强调的重点不同,所以当然不矛盾。“老街的青瓦,在这个城市,乃至于在乡村,已经日益稀有了”句中的“日益稀有”说明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这种古朴的物件和建筑方式逐渐被高楼代替,表现了作者的惋惜之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我国第二艘航空母舰下水 范长龙出席下水仪式并致辞

新华社大连4月26日电(记者王经国、吴登峰)我国第二艘航空母舰下水仪式 26 日上午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大连造船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范长龙出席仪式并致辞。

9时许,仪式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开始。按照国际惯例,剪彩后进行 " 掷瓶礼 "。随着一瓶香槟酒摔碎舰艏,两舷喷射绚丽彩带,周边船舶一起鸣响汽笛,全场响起热烈掌声。航空母舰在拖曳牵引下缓缓移出船坞,停靠码头。

第二艘航空母舰由我国自行研制,2013 年 11 月开工,2015 年 3 月开始坞内建造。目前,航空母舰主船体完成建造,动力、电力等主要系统设备安装到位。出坞下水是航空母舰建设的重大节点之一,标志着我国自主设计建造航空母舰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下一步,该航空母舰将按计划进行系统设备调试和舾装施工,并全面开展系泊试验。

海军、中船重工集团领导沈金龙、苗华、胡问鸣,以及军地有关部门领导和科研人员、干部职工、参建官兵代表等参加仪式。

(本文为2017年4月26日新华社消息)

1.这则新闻的导语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2.划线句属于哪种表达方式?有什么表达效果?

3.第3段在结构上属于消息的哪一部分?在文中有何作用?

4.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将对第二艘航空母舰下水仪式进行现场直播。届时,光华中学将组织全体学生在本校礼堂集体收看现场直播。请你以光华中学政教处的名义,就此拟写一则简明扼要的通知。

 

查看答案

解释下列加点文言字词。

①博学而  _________               ②好之者不如之者____________

③未若柳絮风起     _________        ④ 者如斯夫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1)《红星照耀中国》又名___________,美国著名记者、作家__________所著。

(2)810班举行读《红星照耀中国》一书的交流会,请你帮助完成表格的内容。

(辨人物)“他是个面容清瘦,看上去很像林肯式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我在一刹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他”指的是_______(填人名)。

(忆历史)红军长征路上历尽千辛万苦,作者认为长征是“惊心动魄的史诗”,《七律·长征》中的”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就描写了两次战役,一次是“巧渡金沙江”,另一次是_________________

(讲故事)作者在书中说:“我从未见过任何中国青少年有这样一种人格尊严,我发现在这些红红脸蛋、欢乐愉快、精神饱满、忠诚不渝的“红小鬼”身上,洋溢着一种令人惊奇的蓬勃精神,让人看到希望。”请用书中一个关于“红小鬼”的故事来印证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请你为下面的一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20字。

十一期间,湖北黄鹤楼景区推出优惠活动,游客背诵出《黄鹤楼》,可以免费领取价值60元的景区门票。"昔人已乘黄鹤去,……“一时间书声与章声此起彼伏,文学名篇与亭台楼字交相辉映。在现场,大家边排队边捧着书本和手机突击背诵。截止十月八日,共6000人通过背诵登上了黄鹤楼,好多家长特意带着孩子从外地赶来参加活动。通过背诵获得门票最年长者84岁,最年幼者才4岁。

 

查看答案

古诗文名句默写。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树树皆秋色,________”是秋意颇浓的山野之美;“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是登楼远眺的江景之美;“_______,长河落日圆”是塞外大漠雄浑壮丽之美;“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笔下西湖早春的花草之美。然览物之情,各有不同,面对奇山幽谷,吴均产生了鄙弃尘俗之念:“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____________________”;面对傲雪凌霜的松柏,刘桢发出了“岂不罹凝寒?_________”的赞叹;面对情谊深厚的故乡水,李白抒发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思乡之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