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家 书 ①延叔喝完第一杯酒,雪花就柳絮般飘落下来。菊麻雀似的蹦进门,喊道:“哥来...

家  书

①延叔喝完第一杯酒,雪花就柳絮般飘落下来。菊麻雀似的蹦进门,喊道:“哥来信了。”延叔接过信又递给菊:“快拆开念念。”菊娘一脸惊喜,从灶间跑出,坐到靠墙的矮凳上,仰起头,盯着那封信。菊小心地拆开信,抽出簿簿的一张纸。

②“我一切都好,只是钱不够用。春节路上挤,不回家过年了。”菊一字一顿念出,脸上的喜悦一点点地消失。

③延叔有些不高兴:“完了?”菊淡淡道:“完了。”

④延叔长长地“嗯”了一声,倒满一盅酒,咕咚喝下。菊娘一看延叔脸色不对劲儿,忙打起圆场:“收到信就好。伢子大学念书很忙,没功夫写许多话。”

⑤菊问:“回不回信?”菊娘斜瞟一眼:“当然回。把家里事告诉哥,让他安心念书。”

⑥菊趴到桌上,从书包里翻出两张纸,红通通的小手一把攥住笔杆裂开的圆珠笔。延叔叹一口气说:“告诉你哥,信已收到,钱过几天凑好寄去。叫他放心。”说完回过头:“我没什么说了。”菊娘心领神会,双手拢到围裙下,脸上漾出笑容。

⑦“我说两句。对哥说家里的事都好。秋后老母猪生下九只崽。今年价好,涨到七块,有卖头儿。卖猪仔的钱还清了去年的债。上个月,那只老黑母鸡被隔壁仔崽打断了腿。我心痛了几天,找到村上张兽医,他说不碍事。现在果真好了,只是有点跛。”

⑧延叔腮帮子一鼓:“说这些干啥?菊,天冷了,叫你哥要当心自己,免得你娘挂念。告诉他家里人身体都好。”菊娘赶紧插上:“我就是晚上困不着,胃老是痛。叫你哥在学校要吃饱吃好,想吃啥就吃啥。别让人笑话咱。”菊烦了:“哥是大学生,这点事都不懂?”

⑨延叔把酒沥下,不够一盅,只好慢慢喝。边咂嘴边说:“菊,把你的学习情况对你哥说说。”

⑩菊咬起下唇,写道:“上次期中考试我第一名,得了一张奖状和一支钢笔。娘还蒸了鸡蛋给我吃。那支笔很漂亮,我舍不得用,收在枕头底下……大学里也发奖状吗?你也要好好学习,争取得到奖状,让全家都高兴高兴。”

⑾菊写好抬起头,延叔收回盯着菊飞快移动的小手的目光,倒放起酒盅。菊娘就站起去灶间盛饭。延叔又想起来什么,叫菊接着写:

⑿“前两天,上面分来救灾衣服。队长说你有出息。特地分给我家一件半新的呢子大衣,让你回家过年穿。腊狗说式样还挺流行,城里都时兴。你不回家我就托人寄去。”

⒀菊娘端出饭,也突然想起什么,叫菊再加上几句:“娘初一到后山庙里替你求了支签,签上说你有小灾损,要切切注意。”

⒁菊嚷嚷起来:“没纸写了。”延叔见写满了密密麻麻的三大张,说:“就不写了。”菊娘便说:“对。你哥不相信这些。再说,写多了他没时间看,他的信,就那么短。”

延叔端起饭碗扒拉了几口,又放下,仿佛心里有什么东西哽着。拿起那薄薄的一张,延叔瞪着眼前没了热气的几碟菜,硬邦邦地甩出一句:“重写一封。”正在有滋有味嚼饭锅巴的菊愕然睁大眼睛,随即就按延叔的话庄重地写好第二封信:信收到。钱就寄。

1.联系全文,简要概括第①自然段的作用。

2.从人物描写角度简要赏析文中划线句子妙处。

延叔端起饭碗扒拉了几口,又放下,仿佛心里有什么东西哽着。

3.相对于第一封信,为何第二封信只写了六个字?简要分析。

4.结合全文分析,文章以“家书”为题有何妙处?

 

1.通过环境描写,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渲染了春节前的祥和、喜庆气氛;形象地刻画了一家人收信时的欢喜与期待,引出下文读信、回信的情节。 2.动作/细节描写;形象地写出延叔内心的矛盾/纠结与难受/失望。 3.①表现了延叔不想让儿子知道家里的困难;②对儿子回信太短、不关心家人的批评;③也蕴含着对儿子不回家过年的失望。 4.①是全文的线索;②既指儿子的来信,也指家人的回信;使家人对在外求学亲人的牵挂与儿子的对家人的冷漠形成对比;以简短的来信与家人的回信,表现了年轻人对亲情漠视,也表达了呼唤亲情回归这一深刻主旨。 【解析】 1.此题考查的是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描写的作用通常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通常的答题模式是:运用了环境描写+写出的内容+烘托的人物的心情。“雪花就柳絮般飘落下来”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柳絮般”渲染了祥和的气氛,“菊麻雀似的蹦进门”“菊娘一脸惊喜,从灶间跑出”表现了一家人收到信后的喜悦,为下文写信的内容和回信做铺垫。 2.此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赏析。我们可以采用的答题模式是:此句运用了(修辞手法、人物描写方法、词语)+表达效果(如生动形象、生动细腻)+写出了的内容+表达的情感。“延叔端起饭碗扒拉了几口,又放下,仿佛心里有什么东西哽着”运用了动作描写,“端”、“扒”、“放”等动作传神地写出了延叔收到儿子的来信后内心的矛盾和失望。据此理解作答。 3.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理解。收到来信后,开始一家人非常高兴和兴奋,然而“簿簿的一张纸”和“我一切都好,只是钱不够用。春节路上挤,不回家过年了”的简短内容,让延叔的心情很是复杂,本来到了春节,全家都盼望儿子回家团圆,结果却是这样的,延叔很失望,而且儿子根本不体谅家里父母的辛苦,信中并没有对家人的询问,只是要钱,这让延叔很生气,但作为父亲的毕竟还是爱子心切,所以他最终还是不想让儿子过多的惦记家里的情况。于是回了一封简短的信。据此理解作答。 4.此题考查的是文章标题的作用。文章标题的作用通常有:①概括文章内容 ②揭示文章主旨 ③提示文章线索④紧扣文章内容⑤吸引读者注意 ⑥一语双关。题目“家书”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结构严谨,“家书”也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一方面指孩子写给父母的信,另一方面也指家里的回信,同时暗示了文章的主题,表现了年轻人对家庭的冷漠。据此理解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①今年全国政协会议上,有全国政协委员提交《关于在全国中小学进行繁体字识读教育的提案》,日前教育部在官网就此提案公开答复。教育部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明确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因此,学校教学应依法使用规范汉字,但在中小学经典阅读和书法教育中,会涉及繁体字教育有关内容。

②(A)尽管在人们日常交流中出现的频率较少,但繁体字仍然具有一定的识读必要性。(B)文字具有表达信息的功能,繁体字因其字形复杂,可以显示更多信息,也能更好传递文字含义。(C)人们阅读古籍、书法写作或与港台地区进行交流时,识读繁体字也会带来诸多便利。(D)

③首先,汉字有其自身发展规律,传承和保护繁体字的前提就是要尊重这些规律。简体字较于繁体字而言,认知、书写更为方便,从繁体字到简体字是历史选择的结果。而且,繁体字和简体字同属于汉字系统,共同服务于人们的交流需要,二者本来不是一种对立的关系,刻意偏袒任何一方,都可能会带来人们交流不适。我们应当寻求整个符号系统的优化,字和字繁简相宜,而不是重繁轻简或重简轻繁。

④其次,现行的中小学教育以通识教育为主,繁体字并不适合纳入到这一范畴中来。一则,简单繁体字的识读,早已纳入到现有的课程当中。二则,更为全面的繁体字识读教育更适用于有专业需要的人学习,在多数人基本能够认读繁体字的前提下,系统学习繁体字的门槛不高,掌握它不是难事。如果将繁体字纳入通识教育,势必要增加对识读繁体字的考核,加重学生课业负担,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对繁体字的兴趣。

⑤实际上,保护繁体字有很多更为简单易得的方式,比如组织兴趣小组、开展繁体字有关的文娱活动等。只要繁体字在人们触手可及的范围内,就一定能吸引一些人的注意和兴趣,这比传统课堂教育的方式成本更低、收效更好。在尊重汉字发展规律的前提下,保护繁体字有多种方式和开放心态,不必执着于一定要将其纳入中小学教育体系。

1.结合文意,给文章拟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14个字)。

2.若将下面一段文字放到第②自然段,根据文意推测,应放在A B C D何处?并请简述理由。

“而从汉字发展规律和教育体系两方面而言,如果将识读繁体字纳入到中小学教育范畴,未必是一种好的保护繁体字的方法”

3.根据第③自然段的信息,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我们应如何尊重汉字发展规律?(限25字以内)

 

查看答案

让镌在甲骨上的文化“活”起来

①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

回首来路,甲骨文的发现研究,充满坎坷,令人感慨。发现之初,国家积贫积弱。当时出土的不少甲骨被外国人巧取豪夺,蒙尘异乡,给我们留下伤痛和遗憾。盛世修志,正当其时。今日中国,发展迅猛,国力强盛。继往开来,将甲骨文研究好,需要一大批学有所长、术有专攻的学者投入研究,争取有所突破。与此同时,甲骨文研究要走出“象牙之塔”,让刻在甲骨上的文化“活”起来,体现出甲骨文独特的时代价值。活化之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③其一,让甲骨文冒热气。毕竟甲骨文是古老文字,历经三千多年岁月,多半变得不可识。在已发现的5000多个甲骨文字中,明确被破译的只有1500字左右,余下3000多字,考释难度极大。要让甲骨文为更多公众知晓,要不断提高它的出镜率和热辣度,像央视《中国诗词大会》一样,做好普及工作。

④其二,使甲骨文接地气。在应用中认知、在认知中应用,应用是活化文明的最好途径,甲骨文也不例外。甲骨文距离今天生活太久远,在公众日常生活中应用有一定的难度,但不妨碍它在一些特殊场景中应用。譬如,之前有人用甲骨文制作微信“表情包”,因其形象、有趣而颇受用户青睐,极富创意。

⑤其三,为甲骨文攒人气。中国文字博物馆于2016年发出“辨识一字10万元”的“悬赏令”,迄今已有一人获奖;不久前,第二次活动开锣,依然“一字10万元”。可以说,普通公众赢取巨奖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志在参与,此举有助于提升公众对甲骨文的认知,由此聚集起的人气对甲骨文研究也大有裨益。

⑥新形势下,要确保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有人做、有传承,既要有学者去研究,也要有文化人去推广,让它活在当下。

1.用自己的话概括如何让镌在甲骨上的文化“活”起来。

2.第②自然段的画线句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和表达效果?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薛霸两只手拿起水火棍,望着卢员外脑门上劈将下来。董超在外面只听得一声扑地响,慌忙走入林子里来看时,卢员外依旧缚在树上,薛霸倒仰卧倒树下,水火棍撇在一边。董超道:“却又作怪!莫不是他使的力猛,倒吃一跤?”仰着脸四下里看时,不见动静。薛霸口里出血,心窝里露出三四寸长一枝小小箭杆。却待要叫,只见东北角树上,坐着一个人。听的叫声:“着!”撒手响处,董超脖项上早中了一箭,两脚蹬空,扑地也倒了。那人托地从树上跳将下来,拔出解腕尖刀,割断绳索,劈碎盘头枷,就树边抱住卢员外放声大哭

②卢俊义道:“虽是你强救了我性命,却射死这两个公人,这罪越添得重了,待走那里去的是?”燕青道:“当初都是宋公明苦了主人,今日不上梁山泊时,别无去处。” 卢俊义道:“只是我杖疮发作,脚皮破损,点地不得。”燕青道:“事不宜迟,我背着主人去。”便去公人身边搜出银两,带着弩弓,插了腰刀,拿了水火棍,背着卢俊义,一直望东边行。

(1)文中燕青救卢俊义的情节与鲁智深在       (地点)救林冲的写法很相似。

(2)结合小说前后情节,概括“当初都是宋公明苦了主人”是怎么回事。

 

查看答案

阅读诗歌完成题目。

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注) ①银汉:银河。

(1)这首词上阙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2)请简要概括本词最后两句的深刻含义。

 

查看答案

    马谡才器过人,好论军计,诸葛亮深加异;汉昭烈临终谓亮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亮犹谓不,以谡为参军,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及出军祁山,亮不用旧将魏延、吴懿等为先锋,而以谡督诸军在前,与张郃战街亭。

谡违亮节度,举措烦扰,舍水上山,不下据城。郃绝其汲道,击,大破之,士卒离散。亮进无所据,乃还汉中。收谡下狱,杀之。亮自临祭,为之流涕,抚其遗孤,恩若平生。蒋琬谓亮曰:“昔楚杀臣,晋文公喜可知也。天下未定而戮智计之士,岂不惜乎?”亮流涕曰:“孙武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四海分裂,兵交方始,若复废法,何用讨贼邪!”

谡之未败也,裨将王平连规谏谡,谡不能用;及败,众尽星散,惟平所领千人鸣鼓自守,郃疑其有伏兵,不往逼也,于是平徐徐收合诸营,率将士而还。亮既诛马谡,平特见崇显,加拜参军,进位讨寇将军,封亭侯。亮上疏请自贬三等,汉主以亮为右将军,行丞相事。

注:①汉昭烈:刘备;②汉中:地名;③裨将:副将。

1.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与张郃战街亭”中“于”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告之 B.乃取一葫芦置

C.舜发畎亩之中 D.汉阴

2.下列对文段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谡有才华有抱负得到诸葛亮的青睐,但刘备却认为马谡言过其实,难堪大用。

B.马谡违背诸葛亮的指挥让军队上山驻扎,被张郃截断粮道后打得蜀军四处溃散。

C.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但也能公私分明,仍然如同平时一样恩待安抚马谡的子女。

D.王平于败军之际临危不乱,从容指挥各路部队平安回朝,得到了朝廷的褒奖。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诸葛亮深加异   器:__________    ②亮犹谓不    然:_____

③昔楚杀臣       得:__________

4.翻译下列句子。

①天下未定而戮智计之士,岂不惜乎?   

②王平连规谏谡,谡不能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