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1.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将”“磨”“洗”“认”一系列动词,生动表现作者对赤壁之战旧物的高度关注。

B.折断的铁戟沉沙久远而未销蚀,引发作者对历史上此地发生的战争风云的感慨。

C.大乔、小乔深锁于孙权修建的铜雀台,暗示曹操兵败的命运,作者的假设很大胆。

D.这首怀古咏史之作的主题通过“小物”来体现,以小见大,委婉别致而又深刻。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C 2.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生不逢时)的抑郁不平(或无奈)。 【解析】 1.C. “暗示曹操兵败的命运”理解有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用假设的口气说的。假如当时的天气、风向不给周郎以方便,赤壁之战就有可能被曹操取胜,那么“二乔”就可能被关在铜雀台了。这两句写战争的胜负时,作者并未点破,而是通过大小乔这两个具有特殊身份的女子命运来表达设想中东吴败亡的结局,真可谓以小见大,别出心裁。故选C。 2.此题考查学生对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一是间接的从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上揣摩,理解诗人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诗中诗人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理解,三是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理解。理解诗歌意思,结合背景分析,该诗曲折地抒发了诗人的抑郁不平之情,也表现了诗人豪爽的胸襟。最后两句,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因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却不得施展而抑郁不平;同时侧面表现出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的豪爽。因此,杜牧的《赤壁》,借对三国史事的遐想,慨叹历史上英勇成名的机遇,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空有抱负却生不逢时、无从施展的无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对冰心《谈生命》的品读,使他对生命有了新的思考。

B.四十年的改革开放,给亿万中国人烙下鲜明的精神印记。

C.在校运动会上,大家发挥了敢拼敢搏,终于夺得了冠军。

D.我接受批评,不断完善自我,但仍存在一些缺点需要努力。

 

查看答案

下列成语书写或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络绎不绝      春寒料峭     锐不可dānɡ)   姿态婆suō

B.器宇轩昂      重峦叠嶂     自出心cái)    坦荡如

C.摩肩接踵      巧妙决伦     横决荡(zònɡ)   然不惊(qiāo

D.触目伤怀      正襟危坐     恹欲睡(yān    笔耕不chuò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史记》是由西汉历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B.《答谢中书》和《与朱元思》中加点的“书”指“书信”,是古代一种应用性文体。

C.律诗通常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人们习惯上称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

D.《白杨礼赞》是现代作家茅盾的一篇托物言志散文,抒发了作者对抗日军民的赞美之情。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结庐在人境,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其五)》)

(2)国破山河在,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春望》)

(3)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4)__________________,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__________________。(朱敦儒《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

(6)____________________,误入藕花深处。(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7) _____________,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______________。(吴均《与朱元思书》)

(8)《愚公移山》中表现愚公移山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_______________________,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朱自清《背影》)

(10)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________,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叶圣陶《苏州园林》)

 

查看答案

请以“那件事,我真的忘不了”为题,写一篇以记事为主的作文,不少于600字。

要求:(1)把要写的事情梳理一遍,确定重点,理清写作思路;(2)要恰如其分地表达你的真切感受,让文章充实饱满,有血有肉;(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