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子未学礼乎?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 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富贵不能淫》)

(乙)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必敬必______

(2)天下之广居_______

(3)必先其心志______

(4)于虑_______

2.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焉得为大丈夫乎/故天将降大任于人也

B.往送门/舜发于畎亩

C.乱其所为/入则无法家

D.益其所不能/不若孀妻弱子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2)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4.《孟子》文章以雄辩著称,两文都运用了不少排比句,请从(甲)(乙)文各举一例分析其作用。

 

1. 谨慎 居住 使……痛苦;使……苦恼 梗塞,不顺 2.A 3.(1)得志(实现理想)时,就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走自己的道路。(2)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这样以后才能被人们了解。 4.【甲】文A.“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三句,采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气势磅礴、义正词严地指出大丈夫精神的实质,也将大丈夫精神的崇高推到极致。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以排比的修辞手法体现大丈夫坚贞的操守,气势磅礴,铿锵有力。【乙】文A. “舜发于畎亩之中……百里奚举于市”,排比增强语言气势,有力证明(说明)“人虽出身贫贱,但经受艰苦磨折之后也能成就不平凡事业”的道理。B.“必先苦其心志……行拂乱其所为”,用排比句极力铺排“降大任于是人”之前上天对人们的磨练与考验,反衬了圣贤成功的不易。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词语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注意:居天下之广居:第一个“居”:居住。第二个“居”居所,住宅。苦:使动用法,使……痛苦。衡于虑:思虑堵塞。衡,同“横”,梗塞,指不顺。 2.A.都解释为“这,这个”; B.到/结构助词,的; C.违背,不顺/同“弼”,辅佐; D.同“增”,增加/连……都……; 故选A。 3.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句中重点的词有:得:实现。志:志向。与民由之: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由:遵从、遵循。征,征验,征兆。色,颜面,面色。发:流露,显露。发于声:言语上有抒发,意为言语愤激。而后喻:然后人们才知晓他。喻,知晓,明白。 4.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甲文的“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巧用排比,气势磅礴,义正词严地指出了大丈夫精神的实质;三个“天下之”的反复,将大丈夫精神的崇高性推向极致。乙文第一段的首句就是一个排比句,“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一起首连举六位圣贤的成功事迹,从数量上给人以深刻印象,使人觉得“生于忧患”确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接着又极力铺排艰难环境给人们带来的磨难,反衬了圣贤成功的不易;然后再历述圣贤面对艰难忧患的正确态度与处理方法,最终得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结论,很有说服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1.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将”“磨”“洗”“认”一系列动词,生动表现作者对赤壁之战旧物的高度关注。

B.折断的铁戟沉沙久远而未销蚀,引发作者对历史上此地发生的战争风云的感慨。

C.大乔、小乔深锁于孙权修建的铜雀台,暗示曹操兵败的命运,作者的假设很大胆。

D.这首怀古咏史之作的主题通过“小物”来体现,以小见大,委婉别致而又深刻。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对冰心《谈生命》的品读,使他对生命有了新的思考。

B.四十年的改革开放,给亿万中国人烙下鲜明的精神印记。

C.在校运动会上,大家发挥了敢拼敢搏,终于夺得了冠军。

D.我接受批评,不断完善自我,但仍存在一些缺点需要努力。

 

查看答案

下列成语书写或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络绎不绝      春寒料峭     锐不可dānɡ)   姿态婆suō

B.器宇轩昂      重峦叠嶂     自出心cái)    坦荡如

C.摩肩接踵      巧妙决伦     横决荡(zònɡ)   然不惊(qiāo

D.触目伤怀      正襟危坐     恹欲睡(yān    笔耕不chuò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史记》是由西汉历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B.《答谢中书》和《与朱元思》中加点的“书”指“书信”,是古代一种应用性文体。

C.律诗通常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人们习惯上称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

D.《白杨礼赞》是现代作家茅盾的一篇托物言志散文,抒发了作者对抗日军民的赞美之情。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结庐在人境,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其五)》)

(2)国破山河在,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春望》)

(3)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4)__________________,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__________________。(朱敦儒《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

(6)____________________,误入藕花深处。(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7) _____________,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______________。(吴均《与朱元思书》)

(8)《愚公移山》中表现愚公移山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_______________________,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朱自清《背影》)

(10)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________,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叶圣陶《苏州园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