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对着大山唱诗篇 ①梁俊和周晓丹是一对因为做儿童公益相...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对着大山唱诗篇

①梁俊和周晓丹是一对因为做儿童公益相识的恋人。2013年,新婚一周后,他们决定来一场特别的蜜月之旅,到贵州乌蒙山区支教。他们支教的地方在石门坎新中小学,它位于贵州接近川滇最边缘的西北角,百度百科对这里的解释中有一句话——中国最穷的地方之一。穷到什么地步呢?先讲两件小事情吧。

②有一个学生叫朱银泽,鼻子总是吊着两串长长的鼻涕,即使北风刮得最厉害的时候也只穿一件单衣,衣袖总是鼻涕和泥土混在一起,黑黢黢的。有一次,梁俊忍不住问他:“朱银泽,你上一次洗澡是什么时候?”朱银泽想了想,答道:“小的时候。”

③还有一件事发生在梁俊支教生涯的第一个冬天。有一天放学后,他和另一位老师去家访,回家时天色已黑,还下起了蒙蒙细雨。乌蒙山区山高雾大,寒风刺骨,为了早点赶回家,他们决定抄小路。那是一条狭窄泥泞的路,走了几分钟,黑暗处突然传来一个声音:“救救我,救救我!”他们走近一看,发现一个苗族山民晚上偷挖煤炭,碰到泥土塌方,整个身子已经有三分之二埋在泥土下面了。梁俊等人费了好大力气才把他救上来,那个人告诉他们,自己本不敢大声喊救命的,因为担心私采煤炭会被罚款,听到他们说普通话,知道是老师才求救的。

④类似的一件件小事都在撞击着梁俊的心,他经常想到那个偷挖煤炭的人。他思索着:我可以教给这里的孩子什么,才能让他们与裹挟在内心的黑暗对抗?最后,他想到了诗歌。

⑤中国从古至今都有“诗教”的传统,石门坎的孩子80%以上都是苗族人,他们有自己的民族语言,不怎么会说汉语,但这个生活在大山的民族天生热爱唱歌。梁俊本就是一位超级厉害的吉他老师,自然走到哪里都是吉他不离身,于是他想:何不把诗歌唱出来呢?

⑥梁俊先上网搜索古诗谱曲的作品,却没能找到旋律朗朗上口的曲谱。于是,他干脆自己谱曲,还写下了一段话:“上课时唱,下课时也唱;清晨唱,日落也唱;悲伤时唱,欢乐时也唱;一群人唱,一个人也唱。唱到孩子们长大,唱到他们被爱着。”一个学期以后,孩子们的唱诗声响彻了整个山谷。在教室,在操场,在后山,这些歌声让乌蒙蒙的乌蒙山也明亮起来。

⑦大山里的孩子和城市里的孩子相比,对古诗有更天然的亲近感。春天山野绿了的时候,大家一起歌颂:“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布谷声响彻山谷的时候,梁俊教孩子们唱:“布谷飞飞劝早耕,舂锄扑扑趁春晴。千层石树通行路,一带山田放水声。”夏日闷热难当,孩子们就吟唱清凉的诗:“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冬天雪花大如席,孩子们就一起高歌:“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⑧每周一诗,都是老师们精挑细选的,诗歌的类别也有讲究,比如以品格诗育人。新中小学的孩子有三分之一是留守儿童,除了贫穷,他们还非常自卑,于是,梁俊教孩子們吟唱袁枚的《苔》。他想用这首诗勉励孩子们:无论现在身在何地,将来身在何处,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价值。

⑨梁俊还选了一类没有功利目的的诗,只是让孩子们单纯体会古诗的趣味、意境。苗寨里家家户户都养鸡,梁俊就教学前班的孩子朗读袁枚的《鸡》:“养鸡纵鸡食,鸡肥乃烹之。主人计固佳,不可与鸡知。”孩子们乐呵呵地彼此调侃:“和鸡相处要小心哦,千万别让它看到你流着口水吃鸡的样子。”对于三四年级的孩子,梁俊就带他们感受边塞诗的凄凉悲壮;到了五六年级他们情窦初开的时候,梁俊就教他们唱宋词。

⑩一个学期下来,孩子们几乎个个能“出口成诗”了。放学后值日的孩子,会一边扫地一边高唱:“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中午排队打饭的时候,也有孩子会突然高歌:“一帆一桨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一俯一仰一笑,一江明月一江秋。”一年下来,梁俊用民谣音乐的方式,为五六十首诗词谱了曲,就连与他们同来支教从前不会弹吉他的岑桢,也特地学习了小吉他。

⑪一年下来,每个孩子都有了一百多首诗的储备量。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梁俊要求孩子们坚持写日记,而对日记的要求只有一个:真实。于是,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作文诞生了。孩子们爱写,梁俊就在考试里加了一个项目——诗歌写作。于是,一大波小诗人在这片土地上诞生了……他们鼓励孩子们写诗,并在班上和大家朗读分享,他们也鼓励孩子们多说苗语、穿民族服装,把自己的民族文化传承下去。

⑫两年的支教生涯结束后,梁俊将石门坎孩子们的作品整理出版,书名就叫《乌蒙山里的桃花源》。后来,他发起众筹,筹得了15万元用于支付出版成本,同时给石门坎的孩子们建一个小小的图书室。他说:“这些孩子还没有长大,我们也无从得知这些诗歌、这一段童年经历,会对他们未来的命运产生什么颠覆性的改变。但是,我们深信,童年时代的记忆和知识,会深深烙刻在每个人的生命中,美好、温暖、感动,都将化作前行的力量。”

(选自《知识窗》2018第6期,有删减)

1.梁俊到石门坎新中小学后,做了很多事,请将文中他做的事补充概括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梁俊针对不同学段和情况,选择不同的诗教他们唱。

④梁俊要求孩子们写日记,还在考试里加一个诗歌写作的项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说第④段在文中的作用。

3.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

(1)在教室,在操场,在后山,这些歌声让乌蒙蒙的乌蒙山也明亮起来。(赏析加点词语)

(2)有一个学生叫朱银泽,鼻子总是吊着两串长长的鼻涕,即使北风刮得最厉害的时候也只穿一件单衣,衣袖总是鼻涕和泥土混在一起,黑黢黢的。(赏析句子)

4.文章题目“对着大山唱诗篇”有什么含义?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梁俊教学生唱古诗,是因为这里的学生大多是苗族人,不怎么会说汉语,但天生爱唱歌。

B.第⑦段呈现的诗句贴近大山孩子的生活,具体地体现梁俊教唱古诗别具匠心。

C.第⑩段写岑桢学小吉他,看似闲笔,实则从侧面表现梁俊对他的影响。

D.文中梁俊是个热心公益事业,热爱教育事业,积极传承苗族文化的教育智者。

 

1. 梁俊自己给古诗谱曲,教孩子们唱古诗。 梁俊教孩子们唱《苔》,勉励孩子们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 梁俊通过众筹将孩子们的作品整理出版,还给孩子们建了个小图书室。 2.内容上,写出了乌蒙山的贫穷,让梁俊明确自己要教给孩子们诗歌去与内心的黑暗对抗的做法。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为下文写梁俊教孩子们唱诗作铺垫。 3.(1)“明亮”既写出了石门坎新中小学的孩子们的精神面貌的改变,又侧面表现了梁俊为乌蒙山区做出的贡献。(2)运用了人物的外貌描写,写出了朱银泽的外表的不整洁(或衣着单薄),表现了乌蒙山区的贫穷和落后。 4.①梁俊在石门坎新中小学教孩子们唱诗这件事。②梁俊改变了乌蒙山区孩子们的精神面貌,让美好、温暖、感动烙刻在他们的生命中。 5.D 【解析】 1.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解题时,要先分析出文章的行文思路(线索),再结合文章的主要内容或主要人物的活动,采用“人+事”的方法加以概括。结合第⑥段“梁俊先上网搜索古诗谱曲的作品,却没能找到旋律朗朗上口的曲谱。于是,他干脆自己谱曲”可概括出:梁俊自己给古诗谱曲,教孩子们唱古诗。结合第⑧段“梁俊教孩子們吟唱袁枚的《苔》。他想用这首诗勉励孩子们:无论现在身在何地,将来身在何处,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价值”可概括出:梁俊教孩子们唱《苔》,勉励孩子们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结合最后一段“两年的支教生涯结束后,梁俊将石门坎孩子们的作品整理出版,书名就叫《乌蒙山里的桃花源》。后来,他发起众筹,筹得了15万元用于支付出版成本,同时给石门坎的孩子们建一个小小的图书室。”可概括出:梁俊通过众筹将孩子们的作品整理出版,还给孩子们建了个小图书室。 2.此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句子作用要从两个角度去考虑:一个是结构上的作用,一个是内容上的作用。结构上的作用要看这句话所在地位置,中间段的作用大致有: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或铺垫作用;插叙,补充交代与文章内容有关的信息。本文第④段“类似的一件件小事都在撞击着梁俊的心,他经常想到那个偷挖煤炭的人。他思索着:我可以教给这里的孩子什么,才能让他们与裹挟在内心的黑暗对抗?最后,他想到了诗歌”内容上写梁俊明确自己要教给孩子们诗歌去与内心的黑暗对抗的做法。结构上“他经常想到那个偷挖煤炭的人”承接上文,“最后,他想到了诗歌”引出下文他教孩子们唱诗。所以是承上启下的作用。 3.(1)此题考查品析词语表达效果的能力。先说出词语的含义和效果,再进行分析表达效果,具体解答方法是:①词的意思或内容。②结合语境谈表达效果。③结合人物的性格和感情分析。“明亮”指的是发亮或发光,光线充足,含有闪耀的强烈光亮。“这些歌声让乌蒙蒙的乌蒙山也明亮起来”是说,乌蒙山的孩子们在梁俊老师的带领下学习唱诗,他们的精神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侧面衬托出梁俊为乌蒙山区做出的贡献之大。 (2)此题考查赏析句子。赏析句子的解题思路:选角度+表达效果关键词+内涵(景物人物特点)+感情、主题。“鼻子总是吊着两串长长的鼻涕,即使北风刮得最厉害的时候也只穿一件单衣,衣袖总是鼻涕和泥土混在一起,黑黢黢的”是对人物的外貌描写,描写对象是朱银泽,他的鼻涕、单衣、衣袖等细节,表现了乌蒙山区的贫困。 4.本题考查学生的对题目的理解。对含义的理解可以从表层意思和深层意思两方面分析。题目的作用一般是:象征意义;语带双关;作者感情的出发点;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文章线索;文眼;揭示文章中心;吸引读者、新颖。文章题目“对着大山唱诗篇”表层含义是梁俊用吉他教孩子们唱诗。深层含义是:梁俊给乌蒙山区孩子们带来了丰富的精神生活与文化,童年时代的记忆和知识,会深深烙刻在每个人的生命中,美好、温暖、感动,都将化作前行的力量。 5.D. “文中梁俊热心公益事业、积极传承苗族文化”有误。梁俊自己给古诗谱曲,教孩子们唱古诗。传承的是古诗歌文化,“他也鼓励孩子们多说苗语、穿民族服装,把自己的民族文化传承下去”。梁俊将石门坎孩子们的作品整理出版,发众筹筹得了15万元用于支付出版成本,同时给石门坎的孩子们建一个小小的图书室。并不是“热心公益事业”。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子未学礼乎?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 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富贵不能淫》)

(乙)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必敬必______

(2)天下之广居_______

(3)必先其心志______

(4)于虑_______

2.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焉得为大丈夫乎/故天将降大任于人也

B.往送门/舜发于畎亩

C.乱其所为/入则无法家

D.益其所不能/不若孀妻弱子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2)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4.《孟子》文章以雄辩著称,两文都运用了不少排比句,请从(甲)(乙)文各举一例分析其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1.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将”“磨”“洗”“认”一系列动词,生动表现作者对赤壁之战旧物的高度关注。

B.折断的铁戟沉沙久远而未销蚀,引发作者对历史上此地发生的战争风云的感慨。

C.大乔、小乔深锁于孙权修建的铜雀台,暗示曹操兵败的命运,作者的假设很大胆。

D.这首怀古咏史之作的主题通过“小物”来体现,以小见大,委婉别致而又深刻。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对冰心《谈生命》的品读,使他对生命有了新的思考。

B.四十年的改革开放,给亿万中国人烙下鲜明的精神印记。

C.在校运动会上,大家发挥了敢拼敢搏,终于夺得了冠军。

D.我接受批评,不断完善自我,但仍存在一些缺点需要努力。

 

查看答案

下列成语书写或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络绎不绝      春寒料峭     锐不可dānɡ)   姿态婆suō

B.器宇轩昂      重峦叠嶂     自出心cái)    坦荡如

C.摩肩接踵      巧妙决伦     横决荡(zònɡ)   然不惊(qiāo

D.触目伤怀      正襟危坐     恹欲睡(yān    笔耕不chuò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史记》是由西汉历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B.《答谢中书》和《与朱元思》中加点的“书”指“书信”,是古代一种应用性文体。

C.律诗通常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人们习惯上称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

D.《白杨礼赞》是现代作家茅盾的一篇托物言志散文,抒发了作者对抗日军民的赞美之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