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冬日里最美的风景 要求:立意自定,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不少于600字;字...

冬日里最美的风景

要求:立意自定,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不少于600字;字迹工整,书写清楚,无错别字,卷面整洁。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地名等。

 

范文: 冬日里最美的风景 不知何时,在小区门口竖起了一把红色的大伞,伞下是一个卖早点的点心摊,摊主是一位中年妇女,其貌不扬,衣着朴素。我每次上学都要从大伞旁经过。有时我竟懒得瞟上一眼,可是,在那一天,我却深情地凝望了好久……在那一天,我却被这平凡的人的不平凡品质深深感动着……那一天,我睡过头了,时间紧迫,我决定买早点边吃边走着上学去。妈妈拿给我早餐费,我匆匆忙忙往口袋一塞,便背上书包,冲出家门。啊!冬天的早晨,好冷!我不禁打了个寒颤,哆嗦了几阵。 走在路上,那咆哮的寒风像是要把整个吹得飘起来似的,那调皮的风也不识趣地从我的裤管和袖子缝中钻进来,挠得我又冻又痒痒的。我快步走到那把大伞下,只见早点热气腾腾,旁边也人来人往,那个阿姨正热情而又忙碌地招呼着顾客。我搓了搓有些冻红的双手,哈了一口热气,说:“阿姨,来一杯豆浆。”“好嘞!”阿姨爽快地应着。只见她从喷着热气的铁锅里一勺一勺地舀出已经做好的热豆浆,放入一个干净的塑料杯子,再把杯子放进塑封机器里,一手熟练地一转托盘,另一只手一拉把手,“咔嚓”一声,杯子口被封住了。 “小朋友,你要现在喝吗?”“嗯”阿姨便在杯子上插上吸管递给我,我吸了几口,温暖、甘甜的豆浆多么美味啊!我伸手往口袋拿钱,糟了,钱呢?我猴急似的把全身上下,还有书包都翻遍了,还是找不着,脸瞬间也“唰”的一阵红,这可怎么办呢?我无奈地摇摇头,惭愧地对阿姨说:“对不起,我找不到钱了,我又喝了,我……”没想到,阿姨微微一笑:“没关系,就算我送给你了!”我还是摇摇头,“怎么,不好意思啊?”阿姨拍拍我的肩膀 “我天天看你从这里路过,也算是老朋友了,不要客气,赶紧喝了好去上学。” 寒风,仍旧咆哮着,我手里捧着那杯热豆浆,心里流过一阵阵暖流,我不禁回过头,还是那把大伞,伞下晃动着阿姨忙碌的身影,那伞是那么的鲜艳,那么的美丽,而我为自己每天对他的忽视而感到惭愧,那是冬日里一道最美丽的风景啊! 【解析】 审题:这是一道全命题作文。全命题作文就是依据所给题目,确定中心,选择材料,写出符合“冬日里最美的风景”这一题意,内容表达具体、充分的文章。每个人眼中都有一道最美的风景,可能是一处景点,可能是一幕场景,也可能是人。关于风景,可以是自然景观,也可以是人文现象或精神符号,关于最美,一定要阐述最美的原因。题目中“冬日里”在时间上做了限定,“风景”应该在冬天。“最”对风景进行了限定,作者笔下的“风景”在作者心中应该是最美的,是其它事物无法相比的,所以写作过程中要突出风景美在哪里,为什么最美。如果能表现出风景给作者某些人生启发,则更有意义。 立意:最美的风景中风景一类是指“自然风光,人文景观”,这是实指,从这个角度出发可以将文章写成游记,写景的抒情散文。一类是指“人间真情,生活场景”,可以比喻为美好的情感,美好且让人难忘的生活场景。从这个角度出发可以写成写人记事的记叙文。 文体:1关于写景的散文;2描述生活场景的记叙文。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攻克锦州》全景画

①全景画是博物馆表现重大历史题材的综合性艺术形式,运用多种艺术手段,创设开阔的空间形象,给人以身临其境的审美体验。据不究全统计,全世界范围内的全景画仅有50余幅,其中100米以上规模的更是屈指可数。而在锦州市辽沈战役纪念馆顶层展馆里,就藏有一幅巨型全景画——《攻克锦州》,这个展馆也因此成为了中国第一座全景画馆。

②《攻克锦州》全景画馆建筑高大,造型独特。它的直径长达42.24米,高28米,和其他展览馆不同,更像是一个高耸巨大的密闭堡垒。外墙顶端的女儿墙,均做成城墙式的雉堞垛口,以表现军事斗争的特点。观众看台呈圆形,安设在“堡垒”的中心部位,距离画面13米,可容纳150人。

③馆内珍藏的《攻克锦州》全景画,画面高16.1米,周长122.24米,总面积1968平方米,重量达4吨。它是中国美术史上前所未有的艺术巨作,已跻身于世界大型全景画的行列。

④艺术家首先采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和高度写实的油画技巧,把攻克锦州的宏大战争场面,组织在一个环形画面中。这个多视点的构图安排得十分妥帖,山川、河流、建筑、战斗描绘得栩栩如生。艺术家运用绘画的透视法则创造了开阔的空间,还巧妙地运用丰富多变而统一的色彩,创造了一个符合季节、时间和战场气氛的巨大的空间环境,准确地表现了锦州地区深秋季节下午2点的色调气氛,以及特定时间内阳光照射下处于不同方位中的地面、房屋、山坡和天空的色彩变化,使画面产生了动人的空间感。《攻克锦州》全景画的总体色调变化和局部形象刻画都很有力度,从近处到极远处,从顺光到逆光部位的绘画手法,都极其清晰有力,特別是离度,从近处到极远处,从顺光到逆光部位的绘画手法,都极其清晰有力,特别是离观众较近的人物形象,采取了粗狂有力的笔触和强烈的明暗对比,创造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⑤其次,地面塑型也是《攻克锦州》全景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全景画独特的艺术手段。地面塑型是以石膏做成具体的地表形象,总面积达1000平方米。地面塑型上的木桥、炮兵阵地、战壕、废墟、高粱地等都是按照按一定比例缩小的,做得极为逼真。这些塑型和首尾相接、边缘被多种方法巧妙地遮住的巨幅的环形画巧妙连接,浑然一体,视觉上真假难分。就使得站在看台上的观众觉得自己面对的不是一幅画,而是仿佛置身于当年的战场之中。

⑥当然,灯光和音响也是增强全景画表现力的不可或缺的手段。在精心设计的灯光照明下,画面上的天空和地面的光线极为均匀明亮,富有真实感。全景画馆里米用了现代立体音响技术,让观众欣赏全景画的同时,能听到和画面形象相一致的方位传来的爆炸声、喊杀声、马达轰鸣声,使全景画表现的战斗气更为浓烈。

⑦《攻克锦州》全景画,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段,生动、形象、真实地再现了1948年10月14日辽沈战役的关键性战役——攻克锦州的31小时激战。参加创作的军队和地方的各方面专家、艺术家、技术人员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经过3年的通力合作,反复试验,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提高,终于在1989年10月将其顺利制作完成。而《攻克锦州》全景画馆的建成,也恰好填补了中国博物馆事业和美术事业的一项空白。

1.选文第⑤段中加点字“这”指的是什么?

2.选文第④⑤⑥段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3.品析选文第①段加点字的作用。

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范围内的全景画仅有50余幅,其中100米以上规模的更是屈指可数。

4.选文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它的直径长达42.24米,高28米,和其他展览馆不同,更像是一个高耸巨大的密闭堡垒。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碾米佬

①十几年寒窗苦读的岁月,我一共聆听过二十几位老师的教诲。而今,我参加工作也已十多年了,众多思师的形象在我脑中早已经面目模糊,甚至连名字也无法记起,唯有“碾米佬”老师的身影,每每会在不经意时从我的心海深处泛起,久久挥之不去。其实,他的面容我已记不得了,有时候努力地回想,也是只记得他全身裹着灰白米糠站在教室门口的风尘仆仆的身影,还有那一瘸一拐地孤独离开的影,两者在我脑海里交替掠过,让人唏嘘。

②那是上世纪的七十年代,我就读于偏僻乡间的一所小学。新学期开始,就传个消息——原来的女老师被调走了,而新老师是一个五大三粗的汉子。一张黝黑的脸,头发短短的,缀着补丁的粗布褂子上沾着一道道的米糠粉,磨破了的裤脚上还勾着一堆细碎的稻谷壳。哼,这样也能是老师?果然有同学“揭露”新老师是他们村的碾米佬,他们叫他“阿称”,因为他总是用一杆很粗很长的称来称是我们便跟着大人一起他“阿称”,从未叫过他老师。

③当时的老师是包班的,一个人负责一个班的语文、数学、唱歌、画画、体育等所有课程,但是自从“阿称”成了新老师,我们就再也没有享受过唱:体育课的快乐。“阿称”总是教我们读一些生字、或者讲一下数学后就布置作业让我们写,然后,“咔哒”一声把我们往教室里一锁。他匆匆忙忙地跑出去:不见了人影,天擦黑了才又匆匆忙忙赶回来开门,用沾满米糠粉的大手搓鼻子笑一下,然后站在门口等我们背好书包。跟“阿称”同村的男同学很有经验地说:“准是又去碾米了,这个死‘阿称’!”据说,“阿称”当老师是临时救场,没有工分的,碾米才是他的本职工作,才给记工分的,碾米才是他的本职工作,才给计工分。

④每天下午,小操场上别班同学上体育课高兴得大呼小叫,而我们被镇在教室里像被囚禁的鸟雀,我们扒着门缝恨“阿称”恨得要死。也不是没努力“出逃”,可教室四面是厚厚的土墙,高高的木窗包裹着粗壮的四方窗棂,我们十多个人曾经想尽办法也爬不出去,便只好自寻乐子,在教室里踢毽子、跳草绳、抛课本、石子、吵嘴打架……有两三个女同学是背着弟弟妹妹来上学的,把那些小屁孩弄哭看谁的鼻子吹出的泡泡最大,成了无聊的我们的保留节目。

⑤后来,我们终于不被锁了,因为“阿称”跛了——什么原因我记不清了——反正再也干不了碾米的活了,于是他开始专心地包班教我们了。他不知道从哪里扛来一个巨大的算盘,挂在教室泥土斑驳的黑乎乎的墙上,教我们背下五去四”“一去九进一”,手把手教我们珠算。别的班级是不学这个的,只有我们天天地背着算着,忙个不停。一旦有人算错了,“阿称”也不生气,只是带着我们重新再算。一旦所有人都算对了,他就会涨红脸呵呵地笑,好像完成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有时候我们算得累了,就会抗议,然后大呼小叫地出题考他,怪的是不管我们怎么考,只要他拿起算盘啪啪打几下就会算得又快又准。大家也曾议论,想来是他每日碾米称米练出来的吧,私底下却也佩服他有些能耐,便肯老老实地随着他学了,于是他教地越发起劲,粗壮的大手把算盘打地啪啪作响,黝黑的脸上时常闪着亮光。这时候,我已经忘记他原本是个“碾米佬”了。

⑥那时候家长们每天在地里秋收忙得要死要活,根本不管我们做不做作业,但阿称”每次都认真批改,谁偷懶都不行,字写错了得重写,数算错了得重算。有一天,有同学因为又做错题被“阿称”批得狠了,恨恨地喊道:“你又没有工分,根本不是老师!”“阿称”一愣,咧了咧嘴角想尽力扯出一丝笑,却终于如被戳瘪的皮球,垂下头默默地走出教室。透过敞开的门,他只留给我们一个一瘸一拐的背影落寞而悲伤。大家都耷拉着头不作声了,我趴在桌子上看着墙上的算盘,胸口有种闷问的疼。再后来,学校来了一个新老师,我便再没见过“阿称”了,也不知道他又去做什么工了。

⑦现在想想,在那个用工分才能换来粮食的年代,“阿称”被過着白给我们这群皮孩子当老师,该有多么愤愤不平啊!可他仍然每天坚持给我们上课。在那个出行全靠双脚的年代,每天在碾米房和学校之间来回奔跑,我不知道“阿称”是如何累得气喘如牛的,不知道他在奔跑的过程中是否有过怨或恨,也不知道后来当他拖着残腿艰难地走在泥路上时是如何的失落和无奈,更不知道在被我们不懂事地伤害时是如何的痛苦和自我救赎。我只知道,日渐长大、了解世事的我,越发被他所折服。如果有一天我遇到“阿称”,我想告诉他,虽然从没叫出口,你却是我最怀念的老师。

(注释)①称:同“秤”。

1.选文中三次写到“阿称”的笑,请结合语境分析“笑”的不同含义。

(1)用沾满米糠粉的大手搓搓鼻子笑一下。

(2)他就会涨红脸呵呵地笑。

(3)咧了咧嘴角想尽力扯出一丝笑。

2.结合选文②-⑦段内容,简要概括“我”对“阿称”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折服、怀念

3.选文第⑤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于是他教地越发起劲,粗壮的大手把算盘打地啪啪作响,黝黑的脸上时常闪着亮光。

4.选文第⑦段有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央在里边:给俄国人做偾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②“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③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鸣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2.选文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是____________

3.品析选文第①段中加点词蕴含的意味和作用。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4.选文第③段中最后一句“我的意见却变化了”具体指的是什么?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山川之美,古来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璧,五色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猿鸟乱鸣;夕日欲,沉鱗竟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解释选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古来______

(2)五色______

(3)晓雾将 ______

(4)夕日欲______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清流底/有时 B.四时备/风烟

C.沉鳞跃/负势 D.欲界仙都/已而细柳军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4.下面对选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是以感慨之情起笔,既囊括了山水,又纵览了古今。

B.“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是以仰观、俯察两种视角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

C.“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描画了清爽宜人的画卷,平添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

D.“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写出了傍晚时猿鸟叫声的嘈杂,打破了山林的静谧。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填空。

(1)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2)_____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3)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4)_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李白《渡荆门送别》一诗中,化静为动,表现雄浑开阔的意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道出了一个国家容易走向衰败灭亡的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