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左右”在古代的等级制度下有尊卑高下之分,在唐代“左迁”指降职。
B.《聊斋志异》是文言小说集,作者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世称聊斋先生。
C.《皇帝的新装》是英国安徒生所作,他的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等。
D.寓言一般比较短小,常假托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树木丛生,________。秋风萧瑟,________。(曹操《观沧海》)
(2)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________,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4)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刘禹锡《秋词》)
(5)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6)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7)夕阳西下,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8)河流大野犹嫌束,________。(谭嗣同《潼关》)
(9)子曰:“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论语·子罕》)
(10)《论语》告诉我们,“学”与“思”要辩证统一,因为“________,________。”
请以“我有我的快乐”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不少于600字;(2)贴近生活,内容充实,有真情实感;(3)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4)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祥子拿着两包火柴,进了人和厂。天还没黑,刘家父女正在吃晚饭……
“你干什么去了?”刘四爷的大圆眼还盯着祥子。“车呢?”
“车?”祥子啐了口吐沫。
“过来先吃碗饭!毒不死你!两碗老豆腐管什么事?!”虎妞一把将他扯过去,好像老嫂子疼爱小叔那样。
祥子没去端碗,先把钱掏了出来:“四爷,先给我拿着,三十块。”把点零钱又放在衣袋里。
刘四爷用眉毛梢儿问了句,“哪儿来的?”
祥子一边吃,一边把被兵拉去的事说了一遍。
(1)说说祥子的车哪儿去了?
(2)祥子拿给刘四爷的三十块钱是从哪来的?
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海底两万里》中的鹦鹉螺号是靠水力发动的。(______)
(2)《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是“哈利·波特”系列的最后一部。(______)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榜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6月统计发布)
榜单名次 | 书名 | 榜单名次 | 书名 |
第1名 | 《红楼梦》 | 第2名 | 《百年孤独》 |
第3名 | 《三国演义》 | 第4名 | 《追忆似水年华》 |
第5名 | 《瓦尔登湖》 | 第6名 | 《水浒传》 |
第7名 |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 第8名 | 《西游记》 |
第9名 | 《尤利西斯》 | 第10名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
材料二:我坐在从法兰克福飞往上海的飞机上。正是长途飞行中的睡眠时间,机舱已熄灯,我起身去厕所。座位离厕所比较远,我穿过很多排座位同时穿过了很多排iPad——不睡觉玩iPad的,基本上都是中国人,而且他们基本上都在打游戏或看电影,没见有人读书。其实在法兰克福机场候机时,我就注意到,德国乘客大部分是一杯咖啡、一份报纸、一本书,或者一部kindle、一台笔记本,安静地阅读或工作。
当然,我知道中国人并不是不读,很多年轻人几乎是每10分钟就刷一次微博或微信,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微博和微信的太过流行,它们会不会塑造出只能阅读片段信息、只会使用网络语言的下一代?当然,网络侵蚀阅读是一个全球化的现象,并不只是中国才有。但有阅读习惯的人口比例在中国庞大的人口当中,显得尤其稀少。我其实更想说的是,当下的中国,缺少那种让人独处而不寂寞、与另一个自己──自己的灵魂──对话的空间。
(摘自《令人忧虑,不阅读的中国人》,有删改)
材料三:李伟明先生在《闲看图书印数》一文(见《文汇读书周报》2011-3-11)中说道,“比起上世纪80年代,现在的图书平均印数要少得多。如今的图书,发行5000册就算不错的,能上万则是‘畅销’了。”李先生认为,这种图书印数少的背后则有图书品种丰富的好现象。对此说法,我当然认同。因为当今的图书出版的品种的确呈现为一种多元丰富的状态。然而,从目前的单本平均印数的大幅度下滑的现象看,这无疑也暴露了国人对于图书需求量的锐减的事实。抑或说,从其中我们亦可以窥见当下中国的真正坚持购书的人已经越来越少的状况。
(摘自《中国人读书之现状》
1.根据上述材料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调查显示,我国“四大名著”也上了“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榜单”。
B.中国人也在阅读,但大多是网络阅读,片段信息阅读。
C.有阅读习惯的人口在中国庞大的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还是很低的。
D.中国图书印数少的背后充分说明了图书品种的丰富。
2.请用一句话简要概括三则材料的主要内容。
3.结合上述材料,说说“名著死活读不下去”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