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开在橡皮泥上的鲜花》,按要求回答问题。 开在橡皮泥上的鲜花 ①在我的抽屉里...

阅读《开在橡皮泥上的鲜花》,按要求回答问题。

开在橡皮泥上的鲜花

①在我的抽屉里,有一束用橡皮泥制作的鲜花。红的花瓣,绿的叶子,经历了岁月的侵蚀,它已变得干枯,毫无生气。但我总是舍不得扔掉它。每当我看到它,总觉的它就如最初绽放的那般美丽,那般动人,每每让人动容。

②说起这束花,其实也不过是我众多教师节礼物的一个而已。而且,制作这束花的主人,也并非擅长手工者,而是一名普通的有点调皮的小男孩。

③至今想起那个小男孩,我还有点想笑的感觉。因为一个小孩子,嘴里成天唱的都是齐秦的《我是一只来自北方的狼》,尤其是那句:我是一只来自北方的狼,好像是他的最爱。空旷的校园内,你常常会听到他的与众不同的歌声。每次听到他的歌声,我总在心里说:孩子,你有齐秦的狂野,但怎来他的沧桑。

④确实,他把这种狂野继承到了极致。因为除了唱歌,别的什么都不主动干。课不好好上,作业不好好做,每次上课,左瞅瞅,右看看。写作业,更是纠结。每个老师提到他,都是头疼,我也是头疼。他就像每个老师教育生涯中的癌症,无药可治。无药可治的病,当然是观望了,老师把他放在了最后一排。

⑤奇迹出现在那次早读课上,那天,我让学生预习的是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辞》,在教室里配乐朗读,或许是民歌的粗狂豪放感染了他,或许是孩子们酣畅淋漓的朗读打动了他,他第一次站起来加入到了朗读的队伍,并且用手在桌子上打击着节拍,我没有阻止他,也没有批评他,而是默许他和我们一起朗读。那种情景,他就好似一个乐队的指挥,而我们,就好像是在他的指挥下高歌。我们好像一同回到了北朝,在空旷的牧场上高歌……

⑥下课以后,他找到我,要我把这几天语文上课前领诵的机会交给他。在这之前,我规定语文上课前不唱歌,让学生轮着领诵古诗词。我答应了,那几天,你总能听到校园里回荡着朗诵《木兰辞》的声音,那悠扬的声调,在空气里穿越,落在你的心底,就像一片羽毛拂过。

⑦一个孩子,找到了他喜欢的东西,他原有的狂野似乎有所发泄,而且是以这种快乐的方式。他沉寂的生命,终于找到了自己绽放的形式。

⑧有时候在想,自然界的万事万物,哪有一种是相同的呢?海是汹涌的,溪是潺流的。每个生命都有它绽放的形式。而孩子,更是不同的个体,我们必须学会静候花期,等待每朵花的绽放。正如有人说过:每个孩子都是一颗花的种子,只不过每个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开始就会很灿烂地绽放,有的花,需要漫长的等待。

⑨而我,等到了花开!

(1)标题“开在橡皮泥上的鲜花”在文中指什么?

(2)品味第 ④、⑥段画线句,说说句子的表达效果。

①他就像每个老师教育生涯中的癌症,无药可治。

②那悠扬的声调,在空气里穿越,落在你的心底,就像一片羽毛拂过。

(3)说说第 ⑧段“每个孩子都是一颗花的种子,只不过每个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开始就会很灿烂地绽放,有的花,需要漫长的等待。”是什么意思?

(4)下列选项中,对文章内容与写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把这种狂野继承到了极致”表现了小男孩对唱歌的痴迷程度。

B.“我”舍不得扔掉一束橡皮泥制作的鲜花,是因为它最初的美丽。

C.本文对小男孩的变化进行了对比,突出了孩子因为喜欢的东西而绽放时的美丽。

D.“我”对小男孩的情感由“想笑”到“头疼”到感叹,表现了一个老师对小男孩的关注。

(5)如果让你给此文再拟写一个题目,你会用什么题目?简单理由。

 

(1)表面指一束用橡皮泥制作的鲜花,实际指一个小男孩找到了自己优点闪光的方式时绽放的美丽。 (2)①运用比喻,将“他”比作无药可治的“癌症”,突出了老师们无可奈何的心理。 ②运用比喻,将“悠扬的声调”比作“一片羽毛”,突出了小男孩领诵《木兰辞》的声音好听,感染力强。 (3)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有的花开得早,有的花开得晚。我们老师要善于根据孩子的特长引导,不要过度干涉孩子的人生,给孩子独立和自由发展的空间,静待花开。 (4)B (5)示例:“静待花开”或“期待花开”(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本文用倒叙手法,回忆了“我”的教师生涯中遇到了一位不用心学习、令所有教师头疼的小男孩,在遇到他喜欢的朗诵的时候,积极领诵从而转变了原有的厌学态度的事,感悟到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我们应当在教育中有静待花开的耐心。 (1)考查对标题含义的理解。标题往往传达出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思想感情。表层含义指标题在文中所指的内容;深层含义指标题的引申义,需要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及主题来领悟。“开在橡皮泥上的鲜花”表面指“有一束用橡皮泥制作的鲜花”;联系全文内容,由文章第③④段可知,这个男孩儿是一个爱唱歌,又令老师们头疼的孩子,第⑤段开始描述了孩子因为一篇文章而改变了自己,由此可知其深层含义是一个小男孩找到了自己优点闪光的方式时绽放的美丽。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2)考查语句赏析能力。赏析语句可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句式特点等入手。第①句将小男孩比喻为“教育生涯中的癌症”,表现了小男孩的表现令老师们头疼、无可奈何,具有生动形象的表达效果。第②句“就像一片羽毛拂过”比喻小男孩领诵声音的好听,具有生动形象的表达效果。可据此回答。 (3)考查对重点语句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时,应该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结合文章的事件、主旨进行解答。这一句写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朵花,都会盛开,只不过有的开得早,有的开得晚,正如文中的小男孩开得晚一样。这句话也告诉我们在教育孩子方面应保持耐心,静待孩子的花开。 (4)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B.有误,“我”舍不得扔掉,并非因为它的美丽,而是因为小男孩的成长过程令“我”感动和难忘。 故选B。 (5)考查拟写题目的能力。拟写题目要根据文章内容来考虑,可注意文章首尾的关键语句。“有的花,一开始就会很灿烂地绽放,有的花,需要漫长的等待”,结合本文小男孩的成长经历,可用“静待花开”作为题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名著选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时不可失。必须在敌人援军到达之前把桥占领。于是再一次征求志愿人员。红军战士一个个站出来愿意冒生命危险,于是在报名的人中最后选了三十个人。他们身上背了毛瑟枪和手榴弹,马上就爬到沸腾的河流上去了,紧紧地抓住了铁索一步一抓地前进。红军机枪向敌军碉堡开火,子弹都飞迸在桥头堡上。敌军也以机枪回报,狙击手向着在河流上空摇晃地向他们慢慢爬行前进的红军射击。第一个战士中了弹,掉到了下面的急流中,接着又有第二个,第三个。但是别的人越来越爬近到桥中央,桥上的木板对这些敢死队起了一点保护作用,敌人的大部分子弹都迸了开去,或者落在对岸的悬崖上。

(1)此节选段选自名著     ,原名     ,作者是     

(2)这是发生在什么途中的事情?它就是著名的什么事件?

(3)通过读名著全文,你认为这些战士身上具有怎样的精神?(不少于三点)

 

查看答案

阅读《答谢中书书》和《天镜园》,按要求回答问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天镜园浴凫堂,高槐深竹,樾暗千层,坐对兰荡,一泓漾之,水木明瑟,鱼鸟藻荇,类若乘空。余读书其中,扑面临头,受用一绿,幽窗开卷,字俱碧鲜。

每岁春老,破塘笋必道此,轻舠飞出,牙人择顶大笋一株掷水面,呼园人曰:捞笋!”鼓枻飞去。园丁划小舟拾之,形如象牙,白如雪,嫩如花藕,甜如蔗霜。煮食之,无可名言,但有惭愧。

(选自张岱《天镜园》)

(注)①浴凫堂:天境园中的一个堂名。②樾:树荫。③兰荡:湖名。④明瑟:明镜新鲜。⑤破塘:绍兴地名。⑥轻舠:小船。⑦牙人:商人。⑧枻:船桨。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晓雾将歇                     若乘空

③猿鸟鸣                     ④有惭愧

(2)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沉鳞跃    负势

B.自康乐来    可为师矣

C.山川美    园丁划小舟拾

D.未复有能其奇者    年时驰

(3)翻译文中划横线句子。

①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②园丁划小舟拾之,形如象牙,白如雪,嫩如花藕,甜如蔗霜。

(4)选出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或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乙)两文分别用“清流见底”“水木明瑟”。突出水的清澈明净。

B.(甲)(乙)两文都选择代表性的景物入文,都从远近、高低、动静、色彩搭配入手,调动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器官进行描绘。

C.(甲)(乙)两文写景,不仅仅停留在景物本身,而是抓住景物特征,营造优美的意境,表达作者独特的情感。

D.(甲)文在写景的基础上进行议论,表达情感。(乙)则先写景,再描写商人卖笋、仆人捞笋的场面,富有生活情趣。

 

查看答案

阅读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完成下列小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对本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诗精选了如水面初平、早莺暖树、新燕春泥、乱花浅草等富有早春特征的景物。

B.“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与本诗的意境一致。

C.本诗流露出诗人喜爱之中隐含的惋惜之情。

D.尾联中“行不足”说明诗人看不够美景,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

2.任选一联品析其如何描绘早春的季节特征。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1)《野望》中运用对偶手法描写傍晚时分,遥望山野,满目浓浓秋意句子的是:__________

(2)崔颢的《黄鹤楼》中__________与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中“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意境相仿。

(3)由名句“__________”可以使人联想到范仲淹《渔家傲》中同是写边塞景象的句子是:长烟落日孤城闭。《使至塞上》

(4)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化静为动,表现雄浑开阔的意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

(5)_____,志在千里;烈士暮年,_____

(6)八方各异气,_____。曹植《梁甫行》

(7)_____,路远莫致之。《庭中有奇树》

 

查看答案

下面关于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一种文体。一般来说,它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构成。

B.《藤野先生》一文通过回忆作者在日本留学期间,与藤野先生交往的生活片段,赞扬了藤野先生正直热忱、治学严谨、没有狭隘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

C.《美丽的颜色》记叙了居里夫人在棚屋中用四年的时间提取“镭”的艰难过程,深情地歌颂了居里夫人对科学研究的坚守和乐观的态度。

D.《三峡》一文作者郦道元,南朝地理学家。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