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待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刘义庆《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行》)

(乙)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镒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所受俸禄也。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至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子其去之。田子愧惭,走出,造朝还金,退请就狱。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诗》曰:宜尔子孙承承兮。言贤母使子贤也。

(韩婴《韩诗外传·田子为相》)

(注释)①镒:二十两。②馆:这里指家。③承承:谨慎小心。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陈太丘与友行     期:_________           ②太丘舍去         去_________

③子得此金         安:_________           ④田子愧惭出     走: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②言贤母使子贤也。

3.从[甲]文中你看到了一个怎么样的陈元方?

4.“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句中的“欲”在文中指什么?

5.[甲][乙]两文在为人处世方面各说明了什么道理?文中的“友人”和“田子”在性格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

 

1. ①约定 ②离开 ③怎么 ④跑 2.①友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想拉元方),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②说的是贤惠的母亲使子孙贤德。 3.聪慧明理,落落大方,个性率真。 4.不取不义之财 ,不做不忠之事。 (忠和义) 5.甲文:做人要讲诚信;乙文:为官不贪,忠于国家才能尽孝。 共同之处:虚心接受批评,知错就改。 【解析】 1.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期”,约定;“去”,离开;“走”,跑。 2.此题考查的翻译能力。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重点字词:“引”,拉;“顾”,回头;“贤”, 贤惠;“子”,子孙。 3.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人物形象。结合“待君久不至,已去。”得出:落落大方;结合“君与家君待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得出:聪慧明理;结合“元方入门不顾”得出:个性率真。 4.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文本内容理解。根据“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的意思“做官像这个样子,不是我所希望的”分析。“欲”是“希望”的意思。他的“希望”结合“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至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得出:不取不义之财,不做不忠之事。 5.本题考查文章主旨的理解和人物形象的分析。甲文叙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说明了为人处世,应该讲礼守信的道理。文章一开头,文章以“期行”、“期日中”、“不至”、“舍去”、“乃至”等几个关键词语,把事情、时间、起因交代得清清楚楚,在这些交代中,把两个不同的人物形象(一个守信,一个不守信)推到了读者面前。文章最后,“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本句及强化了陈远方这个人物形象,又表现了友人知错能改的特点。 乙文是一则典型的儒家教育经典之作。作者通过教诲阐述了为官不贪、忠于国家才能真正尽孝的儒家思想,故事塑造了一位深明大义的母亲形象。文章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田子为相三年回家,带回来一百镒黄金给母亲,受到追问。第二层,母亲认为做官也要吃饭,受钱就是不义、不忠、不孝。要赶儿子走。第三层,田子愧惭跑出,把钱还给朝廷,退请就狱,田子复为相,其母受到奖赏。田子在受到母亲的教育后改正自己的错误。据此整理答案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母亲的鞋架

①夜深了,下了整整一天的秋雨还在淅淅沥沥地敲打着楼外的玻璃窗,发出滴滴答答的响声,母亲从我的记忆深处蹑手蹑脚地走出她的小房……

②随着职务的提升,不仅工作忙碌,应酬也多了起来,我回家再无规律。妻子渐渐习惯了,我每每回家太晚,她抱怨几句便不再理睬我。一次深夜回家,看到母亲在她的房门口,显然是在等我。我带着责备地说她:“娘,不用惦记我。您这么大年纪了,该多休息。”母亲结巴着说:“娘知道,娘担心你……”

③那以后,再没有看到母亲等在房门口。

④母亲只有我这么一个儿子,因为父亲早亡,我结婚后,母亲便跟着我和妻子同住。只有小学文化的母亲,牵挂着我爱着我,却最大限度地给我飞翔的自由。

⑤这一天,夜里回到家门口时,屋里传来了清脆的钟声──是大厅墙上老式挂钟报时的声音。抬手看看表,12点。“她们应该都睡了吧。”我想着,轻手轻脚地开门关门,脱鞋进房间……第二天吃早饭时,母亲突然对我说:“你昨天晚上怎么回来那么晚?都12点了吧?这样不好……”我一下愣住了,不知道母亲怎么会这么清楚。我边往母亲的碗里夹菜,一边敷衍着:“娘,我知道了。”以后,每次我回家晚了,第二天母亲总会大概地说出我回家的时间,但不再多说什么。我知道──母亲是在提醒我别回家太晚,提醒我不能对家过于疏淡。而我心头的疑问也越来越大:我每次晚归,母亲是怎么知道的呢?

⑥母亲在她43岁那年,因为一场意外,双眼失明,此后便一直生活在无光的世界。那晚,我又是临近12点才回到家中。因为酒喝的太多,我没有回房间睡觉,悄悄地去了阳台,想吹吹风,清醒一下。站了一会,大厅又传来报时的钟声,十二下,清脆而有节奏感,我开始踱回房间。刚到门口,我呆住了,在月光下,母亲正俯身在鞋架前,摸索着鞋架上的一双双鞋──她拿起一双放到鼻子前闻一闻,然后放回去,再拿起另一双……直到闻到我的鞋后,才放好鞋,直起身,转回她的房间。原来,母亲每天都是等待我的回来,为了不影响我和妻子,她总是凭借鞋架上有没有我的鞋来判断我是否回到家中,总是数着挂钟的钟声来确定时间。而她判断我的鞋子的方法竟然是依靠鼻子闻。我的泪水悄然滑出眼眶。我已经习惯以事业忙碌为借口疏淡了对母亲的关心,但母亲却像从前一样时刻牵挂着我。一万个儿子的心能不能抵得上一位母亲的心呢?那以后,我努力拒绝一些应酬,总是尽量早回家。因为我知道,家中有母亲在牵挂着我。母亲是63岁时病逝的,她去世后,我依然保持着早回家的习惯。我总感觉,那清朗的月光是母亲留下的目光,每夜都在凝视着我。

⑦又是深夜,下了整整一天的秋雨还在淅淅沥沥地敲打着楼外的玻璃窗,发出滴滴答答的响声。母亲从我的记忆深处蹑手蹑脚地走出她的小房,走到鞋架前,弯下腰来……

1.分析文章开头、结尾语段的作用。(答出四点即可)

2.请你从描写方法和内容上赏析下面的语句。

我呆住了,在月光下,母亲正俯身在鞋架前,摸索着鞋架上的一双双鞋──她拿起一双放到鼻子前闻一闻,然后放回去,再拿起另一双……直到闻到我的鞋后,才放好鞋,直起身,转回她的房间。

3.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汶川大地震令人震惊的情景:废墟下面,一位已经停止了呼吸的年轻母亲双膝跪着,上身向前匍匐,用身体紧紧护住襁褓中的孩子。在孩子的被子里塞有一部手机,手机屏幕上是一条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材料二:一中学生与妈妈闹矛盾离家出走,饥饿中得到一位陌生人施舍的一顿饭,竟然双膝下跪。这位陌生人问清了缘由,说:“还是回去给你母亲下跪吧,至少她已给了你十五年的饭吃。”

材料三:调查显示:某普通高校大学生中清楚自己、明星、好友、母亲生日是哪月哪天的人数比例依次为100%、58%、37%、7%。

(1)结合选文,写出你的探究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

(2)仿照示例再写一句话,表达你对母爱的理解。

示例:母爱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仍然清澈澄净。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甲)①小草偷偷地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②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的,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③“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春》节选)

(乙)①热爱生活的人,对待春天就像珍惜自己的生命般真挚而执著。一丝不起眼的绿,一抹微不足道的青,都会使他眸子闪亮,盈满青春的光彩;心湖生辉,荡漾幸福的涟漪,春天对于热爱它的人,无时无刻不在散发着股股神奇的魔力和生命力。

②春在田畴,松软的泥土散发着清新湿润的气息,冬憩后醒来的麦苗精神焕发,展现出一派盎然的生机;渠水欢唱,如母爱的乳汁,与土地和麦苗的血液水乳交融。春在河畔,碧波轻荡,鱼虾畅游,蛙鼓抑扬弄喉嗓,柳丝婆娑舞倩影,阳光水波交相辉映,洒落捧捧金和银。春在天空,燕语呢喃,蝴蝶翩跹,风筝高飞,浓浓春意弥漫洁白的云朵间,甜脆笑声穿梭浩淼九天。春在果园里,红杏流火,桃花漫霞,梨花飞雪,蜂蝶追逐喧嚷,酝酿生活的甘甜和芬芳…… 

③春天是一缕轻轻吟唱的和风,一捧温暖明亮的阳光;春天是声声婉转清脆的鸟语,片片馥郁醉人的花香;春天是青青草尖上的一颗露珠,红红花朵上的一抹彩霞;春天是种子破土而出时拱动的力,庄稼拔节时喧响的节奏;春天是透明纯净的梦,火热沸腾的歌,灵感流溢的诗;春天是孩子脸上的天真无邪,姑娘面颊上的秀美羞怯;春天是我们用汗水、勤劳和智慧栽种的一茬茬希望、梦幻和理想。

(《春颂》节选)

1.甲文主要描绘了春草图、春花图和_________ 三幅春天的画面;乙文第二段描绘了田畴春图、_________、天空春图和果园春图四幅春天的画面。

2.甲文第二段写春花的顺序是_______,写出了春花繁密茂盛、_________、香气浓郁的特征。

3.甲文“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描绘的画面与下面的诗句中哪一句描写的画面最接近?(      )

A.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州》) B.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C.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D.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4.乙文从内容上看,第②段文字与第①段中哪句话相照应?

5.根据乙文第③段的意思,想想看,春天还是什么?发挥你的想象力,用自己的话再写出一例。

春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甲、乙两文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默写。

____________,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②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③《<论语>十二章》中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论语>十二章》中论述学习的三个层次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⑥《次北固山下》中暗示时光流逝,蕴含自然理趣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1)《西游记》中最能体现孙悟空反抗精神的情节是________________

(2)“黑熊般一身粗肉,铁牛似遍体顽皮。交加一字赤黄眉,双眼赤丝乱系。怒发浑如铁刷,

狰狞好似狻猊。天蓬恶煞下云梯。”这句话描写的是《水浒传》中的一位好汉______________

(3)“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煞人。巧将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这首诗说的是《三国演义》中刘备和曹操的一段故事,这个故事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冰心的诗集《繁星》《春水》是人们公认的小诗最高成就,被茅盾称为“繁星格”、“ ___________”。这两部诗集表现了母爱、__________、自然三大主题,这三大主题构筑了冰心思想内核——“爱的哲学”。

(5)《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塑造了________________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他从小就在社会最底层饱受折磨和侮辱,后来在朱赫来的影响下,逐步走上了革命道路。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出自鲁迅的散文集《野草》,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1918年发表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B.“斟”按音序查字法应先查“Z”,按部首查字法应先查“斗”。“义”字的笔画顺序第二笔是撇,“为” 字的笔画顺序第二笔也是撇,而“及”的笔画顺序第一笔是撇。

C.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尽量做到用语得体。比如初次见面用“久违”,好久不见用“久仰”,请人帮忙用“拜托”,麻烦别人用“劳驾”,请人原谅说包涵,求给方便说借光。

D.《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作者是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论语》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