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毕飞宇 ①村子里到处都是树,但我们也不会不讲究,逮着什么就爬什么,不会那样的。正...

       

毕飞宇

①村子里到处都是树,但我们也不会不讲究,逮着什么就爬什么,不会那样的。正如商场里的玩具可以标出不同的价格一样,我们眼里的树也是明码标价的。最好的、最贵的,只能是桑树。

②第一,桑树不像槐树、杨树那么高,它矮小,枝杈也茂密,这一来爬到桑树上去就相对容易、相对安全了。第二,桑树的木质很特别,它柔韧,有充足的弹性——弹性的美妙就在这里,当我们爬上桑树,站在树枝上,坐在树枝上,或躺在树枝上时,只要轻轻发力,我们的身体就晃悠起来,颠簸起来了,那种感觉是妙不可言的。荡漾不只是美感,也是快感。即使桑树的枝丫断了,那也是藕断丝连的,最后能撕下好大好长的一块树皮——我们是摔不着的。

③我实在记不得我们在桑树上度过了多少美妙的时光,桑树的弹性给我们送来快乐,这快乐似是而非,不停地重复。重复,我想我终于说到问题的关键了。我们的晃悠在重复,日子也在重复。重复真是寂寞,那些傍晚的寂寞,那些黄昏的寂寞。

④我要说,乡村有乡村的政治,孩子们也是这样。我们时常要开会。所谓开会,其实就是到哪里偷桃,到哪里摸瓜,这些都需要我们做组织上的安排和分工。我们的会场很别致,就是一棵桑树。这就是桑树“贵”的第三个原因了。世界上还有哪一种玩具可以成为会场呢?只有桑树。一到庄严的时刻,我们就会依次爬到桑树上去,找到各自的枝头,一边颠,一边晃,一边说。那些胆小的家伙,那些速度缓慢的家伙,他们哪里有能力爬到桑树上来,他们当然就没有资格参加会议。

⑤既然说到桑树,有一件事情就不该被遗忘,那就是桑树的果子。每年到了季节,桑树总是要结果子的。开始是绿色,很硬,然后变成红色,还是很硬。等红色变成紫色,那些果子就可以被当作高级水果来对待了,它们一下子柔软了,全是汁液——还等什么呢?爬上去呗。一同前来的还有喜鹊。可它们也不想想,它们怎么能是我们的对手?它们怕红色,我们就用红领巾裹住自己的脑袋,坐在树枝上,慢慢地吃,一直吃到饱。它们只能在半空中捶胸顿足,每一脚都是踩空的。它们气急败坏,我们就喜气洋洋了。

⑥到了大学一年级我才知道,桑树果子是很别致的一样东西,可以“入诗”。它的学名优雅动人,叫桑葚。“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不要摇头晃脑了吧,《诗经》的意思是说:鸠鸟啊,不要贪食桑葚,吃多了会醉倒。美女啊,不要沉迷于爱情。男子沉溺于爱情犹可解脱,女子一旦堕入爱河,则无法挣脱。

⑦所以啊,我要说第四了,桑树也是好吃的玩具。

(选自《读者》2016年第16期,有删改)

1.请根据文章内容,为本文拟定一个合适的标题。

2.本文有明、暗两条线索,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它们分别是什么。

3.结合全文,请分析作者说“最好的、最贵的,只能是桑树”的原因。

4.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它们只能在半空中捶胸顿足,每一脚都是踩空的。

5.有人认为第⑥段是多余的,应该删掉,你赞同这种看法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1.桑树、童年的最爱、最好的玩具…… 2.明线是“桑树”,暗线是对桑树的喜爱和对童年的怀念。 3.①桑树矮小茂密,爬上相对容易、安全;②桑树木质特别,柔韧有充足的弹性;③桑树是孩子们“开会”的会场;④桑树的果子可以当作高级水果。 4.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喜鹊以人的动作和情感,把喜鹊懊恼的样子活灵活现地表现了出来;充满童真童趣;侧面表现出桑葚味道的鲜美。 5.示例一:不赞成,不可以删掉。①插入读大学后对桑葚的认识了解,丰富了文章的内容;②让文章的结构富有变化,避免平铺直叙;③插叙中引用《诗经》中有关桑葚的篇章,借桑葚起兴,增强趣味性,亦增加文章文采。 示例二:赞成,可以删掉。①本段与全文的主旨关联不大;②从内容上看,去掉后不影响原文的完整性;③从结构上看,去掉后衔接更为紧凑。 【解析】 1.考查为文章拟写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是交代文章的写作对象;关联主要情节,起到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透露出作者的观点或感情倾向,暗示文章的主旨。标题也可以运用修辞手法或写作手法,制造悬念、引人深思、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等。根据以上对标题的分析,结合本文内容,阅读全文可以,作者以“桑树”为线索,叙述了作者在桑树的陪伴下的快乐时光。故可以以线索为标题:桑树。本题开放,答案不唯一。 2.本题考查对文章线索的把握。线索设置的几种方式:以实物为线索;以人物为线索;以事件为线索;以时间为线索;以情感变化为线索,有时文章有两条线索,明线和暗线,一般实物为明线,情感变化为暗线。解答此类题需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再去查找线索。结合本题,全文围绕“桑树”展开叙述,以“最好的、最贵的,只能是桑树”引出下文,写出了桑树“贵”的四个方面。故“桑树”为明线。暗线是作者的情感。结合文章表达作者情感的关键语句分析概括。第②段“我们的身体就晃悠起来,颠簸起来了,那种感觉是妙不可言的。”第③段“我实在记不得我们在桑树上度过了多少美妙的时光,桑树的弹性给我们送来快乐,”第④段“我们的会场很别致,就是一棵桑树。这就是桑树‘贵’的第三个原因了。”第⑤段“等红色变成紫色,那些果子就可以被当作高级水果来对待了,它们一下子柔软了,全是汁液——还等什么呢?爬上去呗。”第⑦段“所以啊,我要说第四了,桑树也是好吃的玩具。”由以上语句可以表现作者对桑树的喜爱和对童年的怀念之情,据此概括明线感情线索。 3.考查对文章信息的筛选和概括。解答此题首先阅读全文,找到答题区间,抓住关键语句提炼概括。文章第①段末句“最好的、最贵的,只能是桑树。”引出下文,第②段“第一,桑树不像槐树、杨树那么高,它矮小,枝杈也茂密,这一来爬到桑树上去就相对容易、相对安全了。第二,桑树的木质很特别,它柔韧,有充足的弹性”;第④段“我们的会场很别致,就是一棵桑树。这就是桑树‘贵’的第三个原因了。”第⑦段“所以啊,我要说第四了,桑树也是好吃的玩具。”根据以上语句提炼概括。 4.本题考查句子赏析,解答此题要选好赏析角度,语句赏析一般从这几个角度修辞、词语、描写方法,句式,手法、内容、情感,表达方式等。本题要求从修辞角度赏析。答题模式:方法(修辞手法)+规范化(生动、形象、细腻、强调、突出等)+具体化(写出了…内容、心理)+表达效果(感情、性格、主题等)。“它们只能在半空中捶胸顿足,每一脚都是踩空的。”中“捶胸顿足”,赋予喜鹊人的动作和情感,运用拟人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喜鹊气急败坏的样子,“每一脚都是踩空的”写出了我们与喜鹊强桑树的果子,喜鹊不是“我们的对手”,充满童趣,也体现了桑树果子味道鲜美,深受欢迎。 5.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段落作用的分析。解答此题要理解文章主要内容和主题感情,结合段落内容分析与整篇文章的结构和内容的关系作答。首先要明确观点,理由要充分、合理。如,赞成删除,本文围绕桑树回忆了“我”的童年生活,表达了作者对桑树的喜爱和对童年的怀念。第⑥段写桑树果子桑葚的在文学《诗经》的意蕴,与主题内容关系不大,可以删除。不赞成删除,从内容上看,第⑥段插叙中引用《诗经》“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的诗句,表明桑葚是一种好吃、能让人醉倒的食物,增添感染力,有利于作者表情达意,同时引起读者阅读兴趣,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在结构方面,使文章结构富有变化。此题开放,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漫步海底平原

①我们在很细、很平、没有皱纹、像海滩上只留有潮水痕迹的沙上行走。这种炫人眼目的地毯,像真正的反射镜,把太阳光强烈地反射出去。由此而生出那种强大的光线辐射,透入所有的水层中。(A)如果我肯定地说,在水中深三十英尺的地方,我可以像在阳光下一样看得清楚,那人们能相信我吗?

②我们踩着明亮的沙层走动,足足有一刻钟;它是贝壳变成的粉末构成的。像长长的暗礁一样出现的诺第留斯号船身,已经渐渐隐没不见了;但它的探照灯,射出十分清楚的亮光,在水中黑暗的地方,可以指示我们回到船上去。人们只在陆地上看见过这种一道道的十分辉煌的白光,对于电光在海底下的作用,实在不容易了解。在陆地上,空气中充满尘土,使一道道光线像明亮的云雾一样;但在海上,跟在海底下一样,电光是十分透亮的,一点也不模糊。

③我们不停地走动,广阔的细沙平原好像是漫无边际。我用手拨开水帘,走过后它又自动合上,我的脚迹在水的压力下也立即就消失了。

④走了一会儿,看见前面有些东西,虽然形象仅仅在远方微微露出,但轮廊已清楚地在我眼前浮现。我看出这是海底岩石前沿好看的一列,石上满铺着最美丽的形形色色的植虫动物,我首先就被这种特有的景色怔住。

⑤这时是上午十点。太阳光在相当倾斜的角度下,投射在水波面上,光线由于曲折作用像通过三棱镜一样被分解,海底的花、石、植物、介壳、珊瑚类动物,一接触被分解的光线,在边缘上显现出太阳分光的七种不同颜色。(B)这种所有浓淡颜色的错综交结,真正是一架红、橙、黄、绿、青、蓝、紫的彩色缤纷的万花筒,总之,它就是十分讲究的水彩画家的一整套颜色!看来实在是神奇,实在是眼福!

(节选自《海底两万里》,中国青年出版社1961年版。曾觉之译)

1.下面有关《海底两万里》这部小说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它的作者凡尔纳是法国人,被誉为“科学时代的预言家”和“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

B.它是凡尔纳的“海洋三部曲”之一,另两部分别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和《神秘岛》。

C.尼摩是小说的主人公,他是一个献身科学的探索者,也是一个反对殖民压迫的战士。

D.关于“诺第留斯号”潜水艇的情节,是以美国发明的第一艘核潜艇为原型创作出来的。

2.批注法是常用的读书方法。批注可以从作品的内容、结构、写作手法、语言特色等方面着手,或展开联想、想象,补充原文内容,或写出心得体会,提出自己的见解。请你从选文(A)(B)两句中任选一句,写一条批注。

3.选文中穿插了海水的密度、光线的反射和折射等科学知识,有什么作用?

4.如果让你把这部小说推荐给其他同学,你会怎么说?

 

查看答案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生

王安石

一时谋议略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

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

(注释)①熙宁七年(1074年),王安石被迫辞去了宰相职务。但是他制定的新法得到宋神宗的支持得以继续推行。②何啻(chì):何止。啻:仅,止。③公卿:达官贵人。

1.下面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首句似乎能够表现汉文帝的诚意,次句赞美了贾生的才华横溢。

B.“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这两句的弦外之音是贾谊比那些达官贵人更为幸运。

C.这两首诗中的汉文帝对贾谊都是推崇器重的,都是求贤若渴,关心国计民生的睿智君王。

D.李商隐的《贾生》运用了欲抑先扬的表现手法,议论精警;王安石的《贾生》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褒贬分明。

2.请理解“可怜夜半虚前席”中“可怜”所蕴含的情感。

 

查看答案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卖油翁》)

(乙)赵襄子学御于王子期,俄而与子期逐,三易马而三后。襄子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逮于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                     

(《韩非子·喻老》)

(注释)①御:驾车。 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 ③易:更换。 ④调:协调。 ⑤诱:引导。⑥此……所以:这就是……的原因。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担而立(放下) B.以杓酌油沥之(慢慢地)

C.而后可以进速远(达到) D.先则恐于臣(抓住)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康肃笑而遣之          何陋

B.三易马三后          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C.钱覆其口            为顺流下矣

D.赵襄子学御王子期    山门圮

3.下列关于文化常识和文章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甲文作者欧阳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乙文作者韩非子是战国时期的法家代表人物。

B.甲文中“射”和乙文中“御”都属于古代“六艺”的范畴,“六艺”还包括礼、乐、书、数。

C.甲文告诉我们熟能生巧的道理;乙文告诉我们发奋图强的弱者也能战胜骄傲自满的强者。

D.甲文康肃的“笑”既是有所领悟也是自我解嘲;乙文赵襄子认为“三后”的原因是王子期所授未尽。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2)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为了将红色基因厚植于学生心灵之中,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教育他们树立远大理想,某中学拟举行“红色文化”诗文朗诵活动,请你参加。

(红色诵读我宣传)

(1)请你为本次活动拟一句口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红色诵读我设计)

(2)请你设计本次活动方案,写出步骤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红色诵读我主持)

(3)七(1)班节目之后是七(2)班的齐诵《黄河颂》,请你写几句串词。要求语言优美,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面是《红楼梦》中林黛玉所作律诗《咏白海棠》,其中颔联和颈联顺序已打乱。请你将之重新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①借得梅花一缕魂   ②月窟仙人缝缟袂   ③秋闺怨女拭啼痕   ④偷来梨蕊三分白

A.④③②① B.④①②③ C.①④②③ D.①③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