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作文。 请以“身边有一首诗”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②除...

作文。

请以“身边有一首诗”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②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⑤书写规范端正,卷面整洁。

 

范文: 身边有一首诗 母爱,是人类亘古不变的主题,我们赋予它太多的诠释,也赋予它太多的内涵。没有历史史诗的撼人心魄,没有风卷大海的惊波逆转,母爱就像一场春雨,一首清歌,润物无声,绵长悠远。 当代散文家余秋雨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一切远行者的出发点总是与妈妈告别……而他们的终点则是衰老……暮年的老者呼喊妈妈是不能不让人动容的,一声呼喊道尽了回归也道尽了漂泊。”母爱是天涯游子的最终归宿,是润泽儿女心灵的一股清泉,它伴随儿女的一饮一啜,丝丝缕缕,绵绵不绝,于是,在儿女的笑声泪影中便融入了母爱的缠绵。母爱就象一首田园诗,幽远纯净,和雅清淡; 母爱就是一幅山水画,洗去铅华雕饰,留下清新自然……记忆中那幅爱的画面,渐渐浮现在眼前…… 那是一个寒冷的夜晚,我躺在床上,看着窗外的茫茫夜色。迷蒙的雨,坠下天幕。平日里那颗明亮的启明星,在今夜,光辉却变得黯淡。我合上双眼,静静地睡去。 突然,卧室门被轻轻地推开了,尽管只有一点点声音,在这个静寂的夜也能听得格外清楚。门外站着一个人,穿得很单薄,全身被寒流包裹着。原来是妈妈!我把眼睛眯成一条缝,静静地望着妈妈的一举一动。她脱下拖鞋,可能是怕走路时的声音打扰到我吧。接着,她小心翼翼的走了过来,赤脚踩在冰凉的地板上,但是却没有发出一丁点儿响声。妈妈把拖鞋轻轻地放在了旁边,用双手把我身上的被子弄整齐,然后仔细地检查是否有寒风可以渗进来的缝隙。门外的寒流不断掀起妈妈的长发,可她却无动于衷。几分钟后,妈妈站在床头深情地望了我一眼,就走出了卧室。窗外的雨下得更猛,凛冽的寒风不断击打着窗户,发出“嚓嚓”的响声。可是我并不感到寒冷,因为,在我心里,燃烧起了一团火焰,那是——爱的火焰。我再次合上双眼,在母爱的笼罩下进入如诗一般美好的梦乡…… 母爱就是一首诗,萦绕在我的身边,这首诗句句悠扬,如寒夜里的一团火焰,驱走心灵的寒冷,如冬日里的暖阳,融化被冰封的心…… 【解析】 这是一篇命题作文。题目是“身边有一首诗”,前面没有任何提示性的语言帮学生指明写作的方向,难度较大。题目的关键词是“一首诗”,如果单纯从诗歌的角度来理解,就过于肤浅了,而且无从写起,所以要分析它的比喻义。生活中能够被我们称之为诗的一定是美好的事物,温馨的情感。如母亲对我们的爱就像是一首诗,带给我们温暖和感动;父亲为我们抵挡风雨也像一首诗,带给我们安宁和祥和;志愿者的无私奉献也像一首诗,歌颂者奉献的精神。还要注意题目中“身边”一词的限制,所选事件要发生在自己的周围。据此分析选材,然后构思作文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风筝

王安忆

①我们每个人都是父母手中的风筝。

②天下的母亲都爱操心,我妈妈是天下母亲中最爱操心的母亲。在她眼里,我们儿女全是还没孵出蛋壳的鸡,她必须永远孵着我们。

③妈妈时常辅导我们功课,尤其是算术。她不希望我们去搞文科,而要我们搞理工科。她明白理工科的基础,在小学里便是算术了。

④有一次,临近大考,她辅导我“换算”。她一定要问我:“一丈等于多少米?”我说:“老师只要我们知道一米等于多少市尺就行了。”可是,妈妈说:“万一有一道题目是一丈等于多少米,你怎么办呢?”她的逻辑是对的,我想不出任何道理来反驳,于是便只能跳脚了。

⑤其实,她辅导我语文恐怕更合适一些,可她并不辅导,只管制我读书。第一次看《红楼梦》是在我小学四年级,妈妈把那些不适于我读的地方全部用胶布贴了起来,反弄得我好奇得难熬,千方百计想要知道那胶布后面写的是什么。

⑥后来,我和姐姐先后去插队,终于离开了家。可我们却像风筝,飞得再高,线还牢牢地牵在妈妈手里,她时刻注意我们的动向。后来,我到了一个地区级文工团拉大提琴,妈妈凡是路过那里,总要下车住几天。有一次,我告诉她,我们去了一个水利工地演出,那里有一座大理山,有许多大理石。妈妈便说:“这是个散文的意念,你可以写一篇散文。”这时候,我已年过二十,大局已定,身无所长,半路出家学的大提琴终不成器。想来妈妈在我们身上寄托的理工之梦早已破灭,又见我一人在外,饱食终日,无所事事,反倒生出许多无事烦恼,便这么劝我了。这回倒真让我心下一动,之后不久,闲来无事,我写成了一篇散文,不料想这竟成了我第一篇印成铅字的作品,给了我一个当作家的妄想。

⑦然后,我便开始舞文弄墨,每一篇东西必须妈妈过目,然后根据她的意见修正,才能寄往各编辑部,再次聆听编辑的意见,再次修正。她比编辑严格得多,意见提得极其具体、细微。我常有不同意之处,可是总不如她合乎逻辑,讲不清楚,于是又只好跳脚了。最终的结果,还是心服口服地按照她的意见做了。

⑧再后来,我去了北京讲习所,风筝的线仍然牵在她手里,每一篇东西总是先寄给她看。不过,与先前不同的是,妈妈同意让我听了编辑部的意见以后,再考虑她的意见。这时,我如同闸门打开,写得飞快,一篇连一篇,她实在有些应接不暇了。终于有一天,她紧接一封谈意见的信后又来了一封信,表示撤销前封信,随我去了。接到这封信,我忽然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风筝断了线,没头没脑地飞了起来,抑或能飞上天,抑或会一头栽下来,不论怎样,对风筝线,它无须再有什么怨言了。这后一封信是在我爸爸的劝说下写的,爸爸劝妈妈不要管我,随我自己写去。这是爸爸对我们的一贯政策,他对我们所有的担心只有一点,就是过马路。出门必须说一句:“过马路小心!”其他都不管了。似乎普天下只有过马路这一危机,只要安全地穿过马路,人平安无事,做什么都行,什么希望都有。

⑨人长大以后,说话行事,总被别人夸:“你爸爸妈妈教养得好。”有所不足,总被别人说:“给你爸爸妈妈宠坏了。”似乎长大成人,对于我们做儿女的来说,自己是一点功绩也没有的。或许也对,小时候,我喜欢画画,画的画也颇说得过去,老师总说:“和你姐姐一点不像。”可无奈大人要我学外语,请来教师,一周上三次英语课。开始只能敷衍应付,到了末了,连敷衍也敷衍不下去了,只得停了课。如今,我每周两次,心甘情愿地挤半小时汽车,前往文化宫学习英语,苦不堪言地与衰退的记忆力搏斗着。不由想,假如当年父母对我拳棒相加,也许这会儿早能看懂原版著作了。再一想,假如当年,大人听顺我的志趣,或许现在也能画几笔了。英语没管好,画画的天赋也给管没了。倒是那样似管非管,似不管非不管,弄出了个做小说的梦。想来想去,儿女总是父母的作品。他们管也罢,不管也罢,都是他们的作品。

风筝或许是永远挣不断线的。

(有删改)

1.根据全文内容,按要求完成下列表格。

成长过程

妈妈的行为

女儿的感受

小时候

临考时,妈妈辅导我换算

无奈、着急

______

______

后来

二十岁时,妈妈鼓励我写散文

出乎意料

______

服气、佩服

我在讲习所时,妈妈写信来表示撤销意见

______

 

 

2.“跳脚”的原意是什么?文中第④段、第⑦段中的加点词语“跳脚”反映出“我”当时怎样的心理?

3.文中以记叙妈妈的事为主,为什么在第⑧段还要写爸爸的一件事?

4.请说说你对文章第⑩段结尾句“风筝或许是永远挣不断线的”的理解。

5.有人说,本文的题目《风筝》可以改成《儿女总是父母的作品》,请说说你的选择和理由。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雨的四季(节选)

刘湛秋

①春天,树叶开始闪出黄青,花苞轻轻地在风中摆动,似乎还带着一种冬天的昏黄。可是只要经过一场春雨的洗淋,那种颜色和神态是难以想象的。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这时,整个大地是美丽的。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真的,只有这一场雨,才完全驱走了冬天,才使世界改变了姿容。

……

②当田野上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的时候,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妇人,显得端庄而又沉静了。这时候,雨不大出门。田野上几乎总是金黄的太阳。也许,人们都忘记了雨。成熟的庄稼等待收割,金灿灿的种子需要晒干,甚至红透了的山果也希望最后的晒甜。忽然,在一个夜晚,窗玻璃上发出了响声,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天空是暗的,但雨却闪着光;田野是静的,但雨在倾诉着。顿时,你会产生一脉悠远的情思。也许,在人们劳累了一个春夏,收获已经在大门口的时候,多么需要安静和沉思啊!雨变得更轻,也更深情了,水声在屋檐,水花在窗玻璃,会陪伴着你的夜梦。如果你怀着那种快乐感的话,那白天的秋雨也不会使人厌烦。你只会感到更高邈、深远,并让凄冷的雨滴,去纯净你的灵魂,而且一定会遥望到一场秋雨后将出现一个更净美、开阔的大地。

1.在节选的第①段,作者没有直接描绘春雨,而是写万物经雨淋洗后的情态。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节选第②段“雨变得更轻,也更深情了,水声在屋檐,水花在窗玻璃,会陪伴着你的夜梦。”一句中,加点的“下”“上”是属于哪类名词?请你说说这类名词通常用在什么词性的词语后面,起到怎样的作用。

3.揣摩第②段末的画线句,说说凄冷的秋雨为什么能“纯净”人们的灵魂。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千金买骨

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马至者三。

(注)①涓人:指在君主左右担任洒扫的人,也指亲近的侍臣;②请:请允许我;③期():满一年。

1.下列句中与“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一句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相委去(《陈太丘与友期行》) B.为人谋不忠乎(《<论语>十二章》)

C.雪骤(《咏雪》) D.博学笃行(《<论语>十二章》)

2.解释下列加点字。

①君____

事死马____

③涓人____

④天下必以王为能____

3.翻译文中画线句。

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4.涓人为什么用五百金买下马的骨头?(请用自己的话回答)“千金买骨”后来演变为一个成语,现在通常用来比喻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杨万里的《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完成下列小题。

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1.诗中呼应诗题“闲居”的句子是哪一句?

2.赏析诗句“芭蕉分绿与窗纱”中“分”字的妙处。

3.结合诗歌相关内容,请你说说诗人为什么喜欢眼前的乡村生活。

 

查看答案

观察下面这幅题为《枪响之后》的漫画,请写出画面的内容(不超50字),并用一句话概括这幅漫画的寓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