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完成下列小题。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诗写冬末春初诗人舟泊北固山下时看到的两岸春景,表达了诗人思乡之情。
B. 诗题中的“次”是停宿的意思,表明北固山不过是诗人长途旅行中的一个行经地。
C. 颔联“阔”写出春潮水涨之景,“悬”描写江风劲吹、舟逆风疾行之态。
D. 尾联既承接上联的“残夜”“旧年”,又照应首联的“客路”,写诗人在眼前景物触发下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2.有人说“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无意说理,却在写景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理趣。这一“理趣”是什么,请写出。
阅读下面短文,按要求答题。
2019年10月1日上午甲(A.八 B.十)点在天安门隆重举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70年乙(A风雨兼程 B砥砺前行),天安门广场上的红飘带寓意着红色基因连接历史,现实与未来。通过①(A.中央电视台 B.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向全球直播,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20架直升机汇成巨大70字样,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走过的70年②(A.光辉历程 B.光辉励程)。
我们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道德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1)为文中①处选择正确选项,根据②处选择正确的词语,只填序号。
①处:________ ②处:_________
(2)文中甲、乙两处应该选用的词语(只填序号)是: ______ 、 ______ 。
(3)请修改文中的最后一段画横线句子的语病,把正确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修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道家经典著作之一,属于语录体。
B.《秋天的怀念》的作者是史铁生,当代作家。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弯》《命若琴弦》等。
C.我国古代的文化习俗是尊右卑左,故称降职为左迁。
D.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_______________,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____________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4)______________________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5)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朱自清《春》)
(6)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7)饭疏食,饮水,_________________乐亦在其中矣。《<论语>十二章》
(8)枯藤老树昏鸦,_________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9)曹操在《观沧海》中写大海远景轮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诫子书》全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
作文。
请以“身边有一首诗”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②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⑤书写规范端正,卷面整洁。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风筝
王安忆
①我们每个人都是父母手中的风筝。
②天下的母亲都爱操心,我妈妈是天下母亲中最爱操心的母亲。在她眼里,我们儿女全是还没孵出蛋壳的鸡,她必须永远孵着我们。
③妈妈时常辅导我们功课,尤其是算术。她不希望我们去搞文科,而要我们搞理工科。她明白理工科的基础,在小学里便是算术了。
④有一次,临近大考,她辅导我“换算”。她一定要问我:“一丈等于多少米?”我说:“老师只要我们知道一米等于多少市尺就行了。”可是,妈妈说:“万一有一道题目是一丈等于多少米,你怎么办呢?”她的逻辑是对的,我想不出任何道理来反驳,于是便只能跳脚了。
⑤其实,她辅导我语文恐怕更合适一些,可她并不辅导,只管制我读书。第一次看《红楼梦》是在我小学四年级,妈妈把那些不适于我读的地方全部用胶布贴了起来,反弄得我好奇得难熬,千方百计想要知道那胶布后面写的是什么。
⑥后来,我和姐姐先后去插队,终于离开了家。可我们却像风筝,飞得再高,线还牢牢地牵在妈妈手里,她时刻注意我们的动向。后来,我到了一个地区级文工团拉大提琴,妈妈凡是路过那里,总要下车住几天。有一次,我告诉她,我们去了一个水利工地演出,那里有一座大理山,有许多大理石。妈妈便说:“这是个散文的意念,你可以写一篇散文。”这时候,我已年过二十,大局已定,身无所长,半路出家学的大提琴终不成器。想来妈妈在我们身上寄托的理工之梦早已破灭,又见我一人在外,饱食终日,无所事事,反倒生出许多无事烦恼,便这么劝我了。这回倒真让我心下一动,之后不久,闲来无事,我写成了一篇散文,不料想这竟成了我第一篇印成铅字的作品,给了我一个当作家的妄想。
⑦然后,我便开始舞文弄墨,每一篇东西必须妈妈过目,然后根据她的意见修正,才能寄往各编辑部,再次聆听编辑的意见,再次修正。她比编辑严格得多,意见提得极其具体、细微。我常有不同意之处,可是总不如她合乎逻辑,讲不清楚,于是又只好跳脚了。最终的结果,还是心服口服地按照她的意见做了。
⑧再后来,我去了北京讲习所,风筝的线仍然牵在她手里,每一篇东西总是先寄给她看。不过,与先前不同的是,妈妈同意让我听了编辑部的意见以后,再考虑她的意见。这时,我如同闸门打开,写得飞快,一篇连一篇,她实在有些应接不暇了。终于有一天,她紧接一封谈意见的信后又来了一封信,表示撤销前封信,随我去了。接到这封信,我忽然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风筝断了线,没头没脑地飞了起来,抑或能飞上天,抑或会一头栽下来,不论怎样,对风筝线,它无须再有什么怨言了。这后一封信是在我爸爸的劝说下写的,爸爸劝妈妈不要管我,随我自己写去。这是爸爸对我们的一贯政策,他对我们所有的担心只有一点,就是过马路。出门必须说一句:“过马路小心!”其他都不管了。似乎普天下只有过马路这一危机,只要安全地穿过马路,人平安无事,做什么都行,什么希望都有。
⑨人长大以后,说话行事,总被别人夸:“你爸爸妈妈教养得好。”有所不足,总被别人说:“给你爸爸妈妈宠坏了。”似乎长大成人,对于我们做儿女的来说,自己是一点功绩也没有的。或许也对,小时候,我喜欢画画,画的画也颇说得过去,老师总说:“和你姐姐一点不像。”可无奈大人要我学外语,请来教师,一周上三次英语课。开始只能敷衍应付,到了末了,连敷衍也敷衍不下去了,只得停了课。如今,我每周两次,心甘情愿地挤半小时汽车,前往文化宫学习英语,苦不堪言地与衰退的记忆力搏斗着。不由想,假如当年父母对我拳棒相加,也许这会儿早能看懂原版著作了。再一想,假如当年,大人听顺我的志趣,或许现在也能画几笔了。英语没管好,画画的天赋也给管没了。倒是那样似管非管,似不管非不管,弄出了个做小说的梦。想来想去,儿女总是父母的作品。他们管也罢,不管也罢,都是他们的作品。
⑩风筝或许是永远挣不断线的。
(有删改)
1.根据全文内容,按要求完成下列表格。
成长过程 | 妈妈的行为 | 女儿的感受 |
小时候 | 临考时,妈妈辅导我换算 | 无奈、着急 |
①______ | ②______ | |
后来 | 二十岁时,妈妈鼓励我写散文 | 出乎意料 |
③______ | 服气、佩服 | |
我在讲习所时,妈妈写信来表示撤销意见 | ④______ |
2.“跳脚”的原意是什么?文中第④段、第⑦段中的加点词语“跳脚”反映出“我”当时怎样的心理?
3.文中以记叙妈妈的事为主,为什么在第⑧段还要写爸爸的一件事?
4.请说说你对文章第⑩段结尾句“风筝或许是永远挣不断线的”的理解。
5.有人说,本文的题目《风筝》可以改成《儿女总是父母的作品》,请说说你的选择和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