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凡八百里,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1。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然以深.其中因汴之余浸2,以为陂池;取山之怪石,以为岩阜3。蒲苇莲芡4,有 A 之思;椅桐桧柏,有 B 之气;奇花美草,有京洛之态;华堂厦屋,有吴蜀之巧。其深可以隐,其富5可以养,果蔬可以饱邻里,鱼鳌笋茹可以馈四方之客。

(节选自苏轼《灵璧张氏园亭记》)

[注释]1.灵壁:即今安徽灵壁县。张氏之园:为宋仁宗时殿中丞张次立的庄园。汴(biàn):汴水。2.余浸:支流。3.岩阜:假山。4.芡(qiàn):水生植物。5.富:丰饶的物产。

1.解释下列点词语的含义。

(1)醉翁之不在酒  意:______  (2)佳木而繁阴  秀:______

(3)竹森然以高    修:______  (4)为陂池      以:______

2.将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

3.用“/”划分朗读节奏(各划一处)

(1) 野 芳 发 而 幽 香

(2) 其 外 修 竹 森 然 以 高

4.细读(甲)文第二段文字,各用一个词语概括醉翁亭春秋二季景色的特点。

春季:__________________

秋季: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你的理解,将”江湖”和“山林”两个词语恰当填在(乙)文中的A、B处。

A:______   B:______

6.(甲)(乙)两文都采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抒发的感情大致相同,请作简要分析。

 

1. 意:情趣 秀:茂盛、繁茂 修:长 以:把 2.(1)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2)园中深广可以隐居,出产丰饶可以养家。 3.(1)野芳/发而幽香 (2)其外/修竹森然以高 4. 春:生机勃勃或姹紫嫣红 秋:秋高气爽 (抓住相关语句概括即可) 5. A:江湖(河流湖泊) B:山林(有山和树林的地方) 6.甲乙两文都抒发了作者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①句意为: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由此可知,“意”,情趣; ②句意为:好看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由此可知“秀”,茂盛,繁茂; ③句意为:可以看到茂密的修长的竹子。由此可知“修”,长; ④句意为:把它建成池塘。由此可知,“以”,把。 2.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①句重点词语有:“乐”,乐趣;“得”,领悟。句意为: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②句重点词语有:“隐”,隐居;“养”,养家。句意为:园中深广可以隐居,出产丰饶可以养家。 3.本题考查断句。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野芳发而幽香”句意为:野花散发出一股清幽的香味。根据句意:“野芳”“发而幽香”均句意完整,结构清晰。故句子断为:野芳/发而幽香。“其外修竹森然以高”句意为:从外面就可以看到茂密的修竹。根据句意:“其外”是状语,“修竹森然以高”是主干,句意完整,结构清晰。故句子断为:其外/修竹森然以高。 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野芳发而幽香”“风霜高洁”,概括为,春季:生机勃勃或姹紫嫣红;秋季:秋高气爽或秋水怡人。 5.本题首先要理解乙文的内容,把握“江湖”、“山林”两词的含义。结合语境,将词语填到合适的位置。江湖:河流湖泊;指四方各地;旧时指四处流浪。山林:指有山和树木的地方。根据文意:A处填“江湖”;B处填“山林”。 6.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细读两文可知,甲文描写了琅琊山的美丽风光,记叙了人民与太守共同游玩的乐趣,表现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美景的热爱,抒发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乙文描写了张氏园林的美景,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恬淡闲适的旷达胸襟。两文抒发的感情大致相同,都有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和赞美。 甲 出处:《醉翁亭记》 作者:欧阳修 朝代:宋 参考译文: 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城西南方向的各个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美丽,远望那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行走了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流水声,从两座山峰中间倾泻而下的,是酿泉。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坐落在泉水边上,这就是醉翁亭。修建亭子的人是谁?是山里的老僧智仙。给它起名字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太守和宾客来这里喝酒,喝一点就醉了,而年纪又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名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欣赏山水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是领会在心里,而寄托在喝酒上的。 像那太阳出来,树林中的雾气散去,云聚拢过来,山里就昏暗了,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间早晚的景象。野花开了,散发出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看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天气高爽,霜色洁白,水面低落下去,石头裸露出来,是山中四季的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那乐趣也是没有穷尽的。 乙 出处:《灵璧张氏园亭记》 作者:苏轼 朝代:宋 参考译文: 走了八百里,才来到汴水之北灵壁张氏家的园林。从外面就可以看到茂密的修竹,粗大荫郁的乔木,园中借汴水的支流,把它建成池塘;又凿取山上的怪石,把它堆成假山。园中的蒲草芦苇莲花菱角,让人联想起江湖的秀美;青桐翠柏,让人感觉到山林的清爽;奇花异草,让人回忆起京、洛的繁华;高堂大厦,有吴蜀之地建筑的精巧。园中深广可以隐居,出产丰饶可以养家。瓜果蔬菜可以馈赠邻里,鱼鳖新笋可以招待来自远方的宾客。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下列三则材料,完成题目。

(材料一)类似“脑残”“矮矬穷”这样不雅的词语,经由互联网传播,已经渗透进民众的日常生活里。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语言传播设备的普及,网民接受新词且被新词浸染的速度异常快。同传统媒体对新词有筛选和冷却的过程相比,新媒体则显得原始而粗放得多。

(摘自《光明日报》)

(材料二)作家池莉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当一个耄耋老人、一个公务员、一个银行职员、一个汉绣的绣花徒,上来都称呼我为‘亲’时,我何止被惊呆,简直是崩溃。”

(摘自《文汇报》)

(材料三)2月21日为“国际母语日”,这个国际性纪念日旨在促进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在各种新兴表达令人眼花缭乱、各种网络新词专横地横扫一切个人表达的当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9年设立的这个节日,显得前瞻而又意义非凡。

(摘自《文汇报》)

(1)根据材料说说传统媒体少有不雅之词的原因。

(2)“点赞”一词现在使用频率极高。根据材料,指出这种表达的缺陷。

(3)在个人言论都有机会发表的今天,请你就如何维护汉语的纯洁性,对社会和个人各提一条建议。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北方是悲哀的,而万里的黄河,汹涌着混浊波涛,给广大北方倾泻着灾难与不幸;而年代的风霜,刻画着广大北方的贫穷与饥饿啊。

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诗题为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诗文默写填空

(1)江山如此多娇,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3)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有与无的对比中,抒发了深沉的思念之情,也寄予了无限的人生感慨。

(4)读李白的《行路难》,其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会更增添我们对人生理想信念的无穷信心,昂扬前行,直达胜利的彼岸。

(5)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明了作者获罪之快及贬谪之远。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对经典最好的保护是发展,是创造,是让我们文化典藏的宝库越来越丰富。

这样才能使我们文化和文学的参天大树更加根深叶茂,蓬勃生长。

既自觉地守护民族文化的精髓,又关照时代,引领社会。

仅仅有保护和传承终归是被动的,应该积极开拓创造,为人类贡献更多更好的作品。

这就需要我们不为积习所蔽,不为时尚所惑。

A.⑤③②①④ B.⑤③①②④

C.①④⑤③② D.①⑤④②③

 

查看答案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

A.鲁迅的《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记叙了他童年的生活和求学的历程,追述那些难以忘怀的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思念之情,同时对反动、守旧势力进行了抨击和讽刺。

B.我国古代科举制中有“连中三元”的说法,“三元”分别指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即“解元”“会元”“状元”,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考第一名,称为“连中三元”。

C.《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都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

D.《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汉代的一首乐府民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